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1995年地面实测的土地利用资料,识别香格里拉市不同坡度、坡向和海拔组合下的高寒草甸和裸地的分布情况,利用1995年Landsat TM冬季影像计算裸土植被指数和归一化植被指数,以识别潜在分布区内的裸地和绿色植被,进而分析1995年香格里拉市高寒草甸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995年香格里拉市高寒草甸和裸地集中分布区的坡度为9°~37°,坡向为南、西南、西、西北和北方向,海拔为3 900~4 631 m;高寒草甸和裸地的潜在分布区为1 742.89 km2。剔除潜在分布区内的裸地和绿色植被,提取得到1995年香格里拉市高寒草甸的面积为1 070.28 km2,其中,在高寒草甸集中分布区域的提取面积为512 km2,与真实分布情况相比,其面积精度为76.10%,空间重合度为90.87%。因此,采用Landsat TM冬季遥感影像提取滇西北高寒草甸的分布(尤其在集中分布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雅安碧峰峡风景区野生观赏植物区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碧峰峡风景区内植物资源的调查结果表明,该区域有野生观赏植物100科221属328种。区系组成进行分析表明,蕨类植物科的分布区只有3个类型,种子植物的科的分布区有8个类型,都以热带分布的类型占优势。在属的分布区类型中,蕨类植物有6个分布区类型,种子植物有13个分布区类型。蕨类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以热带分布为主,种子植物以热带和温带分布为主。  相似文献   

3.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5):226-227
基于汕头市澄海区的乡村聚落为实证研究对象,以2016年澄海区的遥感数据和DEM为数据源,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定量分析该区域乡村聚落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澄海区乡村聚落以大中型聚落为主,乡村聚落密度高,在空间分布上较为集中,空间扩展特征比较显著;2高程和坡度对该区域乡村聚落空间分布有显著影响,海拔低于100m和坡度小于5°区域是乡村聚落的密集分布区;3地形等自然因素是澄海区乡村聚落空间分布的基础,迅速增长的人口、沿海的区位优势、经济快速发展和传统文化等因素是影响澄海区乡村聚落空间分布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高时空分辨率的气温分布是准确模拟物种适宜分布区的基础。大熊猫分布区是全球35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区之一,属于典型山地地形。方法为了有效消除海拔效应在气温空间插值中的误差,本研究基于线性递减率调整法(linear lapse rate adjustment, LLRA)对大熊猫分布区42个气象站点1960—2010年的日最高气温(daily maximum temperature,dTmax)、日最低气温(daily minimum temperature,dTmin)和日平均气温(daily mean temperature,dTmean)进行了空间插值,评估了LLRA插值法的准确度,并分析了近半个世纪大熊猫分布区气候变暖的格局。结果结果表明,使用LLRA法校正误差的局域递减率插值,准确度明显高于全球平均递减率和初步局域递减率;大熊猫分布区将近90%的区域dTmax、dTmin和dTmean同时显著上升,上升最快的地区主要集中在秦岭和岷山西北部;dTmax、dTmin和dTmean显著上升的中位速度分别为每100年上升1.68、2.32和1.77 ℃,超过3/4的区域dTmin上升速度大于dTmax;在气象站点代表的低于3 500 m的海拔范围内,dTmin和dTmean的变化速度随海拔上升表现出显著增加趋势,且dTmin的上升趋势大于dTmean结论本研究证明了LLRA法能有效消除海拔效应在气温空间插值时造成的误差,提高山地气温空间插值的准确度。研究发现,大熊猫分布区近半个世纪经历了显著变暖,由LLRA插值获得的逐日气温分布图可为进一步评估变暖对大熊猫分布区珍稀濒危物种的分布影响、制定相应的保护规划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5.
东北地区森林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地区是我国主要的森林分布区之一,近年来森林面积逐渐减少,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利用“3S”技术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该地区森林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进行量化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东北地区森林资源空间分布呈现北多南少、东多西少的趋势,主要集中分布于山区;东北地区森林高—高聚集类型主要集中分布于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的一些县市,而低—低聚集类型主要分布于松辽平原;森林的空间分布格局主要受地形、气候和人为因素等条件的制约,其中海拔、气温、坡度、坡向、日照时数、人口密度与森林率相关性较强.  相似文献   

6.
以分布在贵州的32个分布地的古茶树种质资源为材料,从形态学上对144份贵州古茶树种质资源进行多样性评价,结果表明:除树姿外,其他9个形态性状变异系数均达 35%以上,10个形态性状多样性指数均达到0.85以上;前4个主成分因子累计贡献率仅达到85.97%;5个生态区中,黔西南分布区的古茶树种质资源的形态遗传多样性与其他分布区相比较广泛;在欧氏距离5.60处供试材料明显分为3大类型;第Ⅰ类包括27个材料,该类材料主要来自于黔东南分布区、黔中分布区、黔西南分布区和黔北分布区,第Ⅱ类包括10个材料,主要来自黔西南分布区的晴隆县,第Ⅲ类包括107份材料,分布较为广泛。  相似文献   

7.
为了掌握我国境内东方白鹳的分布区概况,综合2002~2010年的实地考察数据和2000~2010年的历史数据,采用邻体聚类法对我国境内东方白鹳的39个分布区的重要性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我国境内的东方白鹳92.31%的分布区得到了保护,均建立了不同级别的保护区;分布区呈现出优先关注和重点保护的2级保护体系。为了有效提高保护,部分分布区域需要建立跨国界保护区、部分分布区域需要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部分分布区域需要建立自然保护区。  相似文献   

8.
对江西铜钹山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的组成、分布区类型和区系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分布区的种子植物共计156科610属1 328种,其中裸子植物5科10属13种,被子植物151科600属1 315种。含20种以上的科共16科,单、寡种属共554属,其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在植物区系组成中具有重要作用。在科的分布区类型中,泛热带分布科居多,共68科;其次是世界分布科,共29科。在属和种的分布区类型中,都是泛热带分布最多,北温带分布次之,说明该区的植物区系有明显的过渡性质。  相似文献   

9.
<正>为了研究贵州省辣椒栽培传播及资源的分布与形成,通过查阅文献、实地调查、试验研究等方法,对贵州省辣椒的起源、传播、演变以及辣椒资源的形成与分布进行系统的阐述与分析。结果表明,贵州省是食辣习俗和辣椒广泛栽培的重要起源中心之一,黔东北地区是辣椒进入贵州省最早的落脚点之一,;依据辣椒类型在某个区域范围内的栽培比例达70%为标准,将贵州省辣椒资源划分5个集中分布区,即牛角椒集中分布区,朝天椒集中分布区,线椒、牛角椒集中分布区,线椒、簇生朝天椒集中分布区,朝天椒、小山椒集中分布区。  相似文献   

10.
云南省小熊猫(Ailurus fulgens)资源分布及保护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熊猫的2个亚种在云南省均有分布,但其现行主要分布区已退缩至云南西北部的偏远山区和东北部的威信、彝良一带.其中,指名亚种分布于怒江以西地区,川西亚种分布于怒江以东地区.调查表明,云南省小熊猫分布区森林面积共21 685.1 km2,小熊猫的栖息地面积仅为10 634.20 km2,其中密集分布区栖息地面积为5 741.34 km2,一般分布区为4 743.56 km2,稀有分布区为149.30 km2.云南省小熊猫现存种群数量估计为2 000~2 600只.大面积的栖息地丧失和偷猎是小熊猫种群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云南省已建立的与小熊猫保护有关的自然保护区有7个,有林地总面积达5 554.98 km2,占云南省小熊猫分布区森林面积的25.65.  相似文献   

11.
南方丘陵区耕地土壤养分空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西省峡江县为研究对象,采集样点,获取土壤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碱解氮等土壤养分数据,借助地统计软件对土壤养分的各类因子进行空间变异性分析与空间自相关分析,探究其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峡江县耕地土壤养分分布符合正态分布,碱解氮含量总体丰富,有机质与速效钾含量属于中等水平,有效磷含量偏低。有机质、有效磷均属于中等变异性,速效钾属于强烈空间变异性,碱解氮空间变异性较弱。研究区西部耕地土壤养分含量总体低于东部。研究区高程较高区域有较高的土壤养分含量,坡度、坡度变率、土壤侵蚀程度较大区域土壤养分含量较低。成土母质中砂质岩类风化物分布区土壤养分较高,酸性结晶岩类风化物分布区土壤养分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掌握我国境内丹顶鹤的分布区概况,综合2002~2010年的实地考察数据和1911~2010年的历史数据,通过邻体聚类法对我国境内丹顶鹤的27个分布区的重要性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我国境内丹顶鹤96.30%的分布区均得到了保护,均建立了不同级别的保护区;分布区呈现出重点分布区、优先关注区、潜在分布区3级保护体系。基于丹顶鹤的国际分布情况,提出在适当区域建立跨国界保护区、晋升保护区级别、建立保护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云南铜壁关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铜壁关自然保护区的初步调查,统计出该区共有种子植物201科,1 202属,3 517种,其中包括911个中国特有种。在科的分布区类型构成上,热带分布科占总科数的74.67%,温带分布科占25.33%。从属一级分布区类型的统计分析来看,热带分布属占总属数的74.21%,而温带分布属仅占25.79%;热带分布属中以亚洲热带分布属最多,占总属数的28.17%。分布区类型分析表明,该地区的植物区系属于古热带植物区马来西亚亚区中的滇、缅、泰地区。进一步分析表明此区系具热带北缘性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探讨土壤有机质含量的统计学特征、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盐分、pH等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分析和硕县内白刺属植物分布区、白刺属植物与胡杨混合分布区、白刺属植物与红柳混合分布区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分布情况。[结果]各区土壤不同深度的有机质含量依次为上层中层下层,有机质含量随深度增加而减少。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布规律是:白刺属植物与胡杨混合分布区白刺属植物分布区白刺属植物与红柳混合分布区;而对于垂直分布规律,各区土壤有机质含量都是从表层到下层呈现递减趋势,但是递减程度不同。白刺属植物分布区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全盐量呈0.05水平显著正相关,中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与Ca2+、K++Na+呈0.05水平显著正相关,下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与Mg2+、K++Na+、pH呈0.05水平显著负相关;白刺属植物与胡杨混合分布区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全盐量、Ca2+呈0.05水平显著正相关,中层土壤有机质除了与Ca2+呈0.05水平显著正相关以外,其他的都呈0.05水平显著负相关,下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与每个变量都呈0.05水平显著正相关;白刺属植物与红柳混合分布区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与pH、Ca2+呈0.05水平显著负相关,中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与Mg2+呈0.05水平显著正相关,下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与pH呈0.05水平显著正相关。[结论]该研究可以为博斯腾湖周围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合理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白蜡树自然分布主要在中国境内,而且也是中国栽培悠久的经济树种,研究其当前和历史的地理分布格局、未来气候条件下的地理分布格局及分布区的宏观动态变化,皆有重要意义。依据采集标本记录的183个分布点和21个环境因子,利用最大熵原理,对10种气候情景下白蜡树在中国的适生分布区及分布区的几何质心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最大熵模型模拟效果较高,模拟10次,AUC值=0.915 0±0.005,故可用模型计算出的潜在分布区来预测适生分布区,并基本确定白蜡树的地理分布格局。2)年均温、温度季节变化方差、暖季降雨量和未定义坡度是影响白蜡树适生分布的主导因子。3)根据模型计算出的概率值进行分级得知,白蜡树在当前气候情景下的适生分布范围大概率(0.6<P<最大阈值)位于甘肃、陕西2省交界处,西南腹地(尤其是贵州省),河北、北京、安徽、江苏、浙江的一些地区亦可能分布。4)10种气候情景下白蜡树适生分布区的几何质心皆位于湖北省境内。由适生分布区面积的变化得知,自全新世中期至今白蜡树的适生面积减少约20%,未来高排放浓度场景下其适生分布区面积较当前分布区面积减少得最多。可见,白蜡树在我国适生分布区面积可能呈现缩减趋势,应对其进行保护与合理栽植。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铜壁关自然保护区的初步调查,统计出该区共有种子植物201科,1 202属,3 517种,其中包括911个中国特有种。在科的分布区类型构成上,热带分布科占总科数的74.67%,温带分布科占25.33%。从属一级分布区类型的统计分析来看,热带分布属占总属数的74.21%,而温带分布属只占25.79%;热带分布属中以亚洲热带分布属最多,占总属数的28.17%。分布区类型分析表明,该地区的植物区系具有热带亚洲区系的特点,属于古热带植物区和马来西亚亚区中的滇、缅、泰地区,进一步分析表明,此区系具热带北缘的性质。  相似文献   

17.
黄檀属珍稀树种未来适宜区变化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黄檀属Dalbergia树种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但物种野外种群受到了严重的破坏。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该属物种分布存在着较高的不确定性,迫切需要深入认识这些物种未来分布的趋势,以便更好地进行保护。  方法  利用最大墒(MaxEnt)模型,基于当前气候环境,对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的7种黄檀属珍稀乔木树种在中国的适宜分布区进行了预测,并对未来不同气候情景下其分布区的变化进行了分析。  结果  年平均温度、等温性、气温季节变动系数、最热季降水量、最干月降水量、最干季降水量、土壤碳酸盐含量与坡度是影响7种黄檀属珍稀乔木适宜区分布模拟的关键环境因子。黄檀属珍稀乔木除黄檀D. hupeana外均将在未来获得更大的适宜分布区。黄檀的适宜分布区面积与最适分布区面积则均有所减小,其中适宜分布区面积将减小30.8%,最适分布区则将缩小49.3%。  结论  由于分布区存在差异,同属不同物种的未来分布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不同,未来的保护工作应当集中在黄檀等适宜分布区缩小的物种上。表3参39  相似文献   

18.
短序润楠的地理分布及潜在分布区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Diva-GIS软件分析短序润楠(Machilus breviflora)的适生区,并用BIOCLIM生态模型评估未来潜在分布区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短序润楠分布在我国南亚热带及热带的中低山地区,水平分布范围为18°73′~30°66′N、104°02′~115°24′E,垂直分布在海拔200~1600 m;短序润楠分布于常绿阔叶林及常绿针阔叶混交林植被类型中;广东地区为短序润楠的现在分布中心,在279份有效标本记录中有231份来自广东,约占82.8%;短序润楠的潜在分布区为粤、桂、琼、港、赣、湘、闽、川及黔等省份;在未来气候变暖的影响下,短序润楠的适生范围略有扩大,潜在分布区往北适当扩展,但是最适分布区显著减少,且最适分布区连续性变小。研究结果对现有短序润楠野生资源的保护、扩大引种造林和园林应用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9.
限制沟金针虫向北分布的因子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对沟金针虫在西北地区的分布状况与分布区和非分布区的食物、土壤、温度、降水量、地形和地势等因子的比较和分析,初步认为冬季低温是沟金针虫向北分布的限制因子,其界限温度为一月份平均温度-6℃。  相似文献   

20.
依据苹果属最新的系统分类学成果,重新鉴定了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等标本馆的标本,选取了243个有价值的分布记录转换成地理坐标数据,用DIVA-GIS绘制了采集标本的地理分布,这种分布式样主要呈西南—华南—华东的横向连续分布和大陆—台湾的间断性分布。用当前生物气候数据(分辨率30 arc s)采用BIO-CLIM模拟的分布与标本记录分布基本情况是吻合的,并发现了一些潜在分布区域。对落在亚洲地区生物气候变量包络内分布点的19个生物气候变量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发现雨季降雨量,年温差,最干月降雨量是台湾林檎分布的主导生物气候因子,变种间仅3个主导生物气候因子的生态位有明显间隔,其它因子生态位不规则重叠。比较了用当前气候数据和未来气候数据对台湾林檎模拟的当前、未来分布格局和潜在分布区,结果显示当前和未来的整体分布范围变化较小,只是整个分布区内部各级分布区的范围和分布值有一定变化。依据台湾林檎的生态需求特性和分布区变化的趋势,推测台湾林檎可能起源于云南、广西、老挝和越南交界的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