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加快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转移培训,是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新形势下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转移培训既是职业学校的光荣任务,也是职业学校发展的新机遇。近年来,许多农村职业学校、成人学校、农广校积极参与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转移培训,取得了初步成绩,积累了经验。农村职业学校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转移培训应探索出一个符合社会特色的转移培训新模式。  相似文献   

2.
从社会网络视角分析新型职业农民技能的习得方式,将其分为基于构建性社会网络和基于功能性网络的农业技能习得模式.2种模式各有所长,前者针对性较强,互动频率高,学习持续时间长,且与农村的社会结构融合得很好,农民最容易接受;后者异质性较高,技能更新速度快.2种模式互相补充基础上的"锥体场"新型职业农民技能习得模式,符合我国当前以农业产业为主导的农村社区特点,也适合目前整体素质不高的新型职业农民,形成"教育生态"的理想效果,具有辐射、带动和强大的扩散作用.  相似文献   

3.
新型职业农民创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然而新型职业农民在思想观念、创业资金、创业素养、体制机制等方面存在突出问题,面临着较高的创业失败风险,如何通过提升创业失败学习能力来突破创业瓶颈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以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失败学习能力概念界定为基础,本文构建了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失败学习能力提升路径,从政府、社会和新型职业农民自身等角度提出对策建议,为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失败学习能力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农业院校农业管理专业硕士招生规模扩张的背后其教育培养质量并不尽如人意,培养模式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人才职业能力培养与当前社会需求不匹配的矛盾逐渐凸显。基于农业管理专业硕士职业能力培养目前面临的困境,通过明确乡村振兴战略对农业管理专业硕士的新需求标准,构建九种职业能力结构流程图,对高校农业管理专业硕士职业能力培养转型改革路径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农业作为支撑经济发展的第一产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剧,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离开农村来到城市中工作,我国农业从业者、农民出现越来越严重的老龄化现象,老龄化农民相对观念守旧,为保证农业持续发展、粮食安全得到基本保障,促进传统农业转型升级是当前农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农民作为农业生产和运作的核心人群,要求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学习能力和更专业的文化知识,适应不断延长的农业产业链、不断精细化的农业分工和越来越专业的农业耕作等,传统的单一农业生产过程在当今社会已无法高产和盈利,不利于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新型职业农民要求能够运用现代化的农业机械设备,对农业整体市场趋势进行掌握,具备专业的管理能力、财务能力等,符合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社会化的发展需求。本文概括新型职业农民应具有的基本特征,寻找培养方向,并构建相应的支持体系,使新型职业农民符合"全职务农、高素质、高收入、社会尊重"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6.
张梅 《现代农业》2023,(3):107-112
农村生态治理和乡村全面振兴之间是互补互促的关系,前者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保障,后者为农村生态治理提供了绝佳机遇。当前我国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归咎于多元主体责任缺失:地方政府主导作用发挥不到位、地方企业生态责任弱化、农民生态环保意识淡漠、社会组织参与农村生态治理能力有限。要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建设美丽乡村,就要发挥地方政府主导作用、强化地方企业生态社会责任、提高农民生态主体意识、增强社会组织参与农村生态治理能力,使农村生态治理的多元主体各司其职,通力合作,构筑符合农村实际的多元共治新模式。多元共治新模式是在对我国当前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刻反思基础上提出的新的治理模式,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和建设美丽乡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农村面临巨大的冲击,广大的农村急需一批善于将各种信息转变为可行和适用的个人知识并具有较强的传授等个体学习扩展能力的从业者。要培养在促进农村全面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的农村学习群体,已成为农村教育尤其是远程教育的重要任务。将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升农村远程教育层次,提高国民整体素质,使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同时,实施农村远程教育也是缩小教育“贫富”差距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农村职业技术培训对新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发展农村职业技术培训能够提高广大农民的职业技能,增强农民的转移就业能力,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能够为新疆集中连片特困区的"逆向发展"提供不竭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以疏勒县农村职业技术培训为研究对象,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疏勒县农村职业技术培训的现状、问题和原因进行了描述和分析。针对调查结果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意见及建议。  相似文献   

9.
李晓庆 《河南农业》2023,(33):56-57
中职教育的培养目的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与专业知识技能的劳动者,但目前中职院校在生源选择、教学模式创新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结合新密地区养蜂群众基础好,但技术落后、产量低、品质参差不齐的地区产业特点,探讨中职教育如何创新符合产业振兴的办学路径和教学模式。讨论得出采用以问题为向导的参与式教学模式,让学生深入一线参与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然后通过课堂理论学习后再深入农户实践,这样带着问题去学习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同时也为助力乡村振兴和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0.
农村职业技术培训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职业技术培训是一项旨在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素质,适应我国加入WTO后社会对劳动力要求普遍提高,使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尽快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而进行的专项培训。文章从农村旅游及商品销售业从业人员的职业技术培训入手,通过调查、研究,分析了当前农业职业技术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解决我国“三农”问题,推进农村小康建设找到一条因地制宜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就业导向下的高职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教育的目标是为了人的培养,在以就业为导向的新形势下,高职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内容选择是以园林技术专业面向的岗位群的职业资格为基准,课程内容排序是以园林技术专业面向的岗位群的典型工作过程为参照系,教学组织是以园林技术专业面向的职业与人的可持续发展为标尺,学生课业考核是以社会职业劳动的绩效考核为模本,如此通过把学校的职业教育和社会的职业劳动进行深度熔融,从而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社会竞争力,并获取终身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环境工程是技术科学的一种,主要依靠辩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发展,所以环境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改革是必然趋势。而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加强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素质素养的培养,还要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将学生培养成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符合社会需求的环境工程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13.
中等职业学校作为特殊的教育机构,不同于普通中学,它可以直接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各类实用型专门人才。而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由于要直接进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所以除了要具有扎实的文化基础和熟练的专业技能,还应该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特别是农村职业学校毕业生,由于所处的成长环境比较封闭,并且相对落后,使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较差,并且大部分毕业生都比较自卑。  相似文献   

14.
我国城镇化发展导致农村人口老龄化,而职业院校涉农专业培养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成长为新型职业农民非常有助于缓解日益严重的农民老龄化问题。目前,国内鲜有关于中职学校涉农专业学生成为新型职业农民意愿的研究。课题组对衡水市职教中心农林和畜牧两个专业学生成长为新型职业农民的愿景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涉农意愿较低,为43.3%,以城镇学生和独生子女表现尤为明显。和其他几项调查结果如学生对新型职业农民的了解程度、对本专业学习目的明确度等进行比较分析,具有一定相关性。建议学校在强调专业学习的同时,重视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新型职业农民和涉农职业,明确学习目的。本研究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十几年来,晋东南地区农村人口在山区农村到平原农村、边远农村到近郊农村之间出现了全家性迁移现象。他们在迁移原因和迁入地的选择上,主要考虑到经济、社会或职业等方面的因素,而他们的迁移也给迁出地和迁入地带来了一定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6.
将二语习得理论引入高校软件人才职业技能培养中,结合高校学生成长成才的阶段性、发展性规律,提出了高校软件人才职业技能培养四位一体的CEPI模式。该模式以职业兴趣、职业知识、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为核心,通过感性认知、理性体验、实训吸收、实习整合等环节,将软件专业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符合企业实际需求、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级软件人才。  相似文献   

17.
蔡鲁祥 《农技服务》2010,27(3):422-423
高等职业教育强调以能力为本位,以提高职业能力素养为目的,课程设置注重以职业需要为主线。通过校企合作模式探索,结果表明,根据社会对职业的新要求调整课程,将教学课程内容与能力一一对应,将学科教学转化为能力的培养,创新职业教育模式,能较大程度提高高职院校学生能力。  相似文献   

18.
<正>在县域农村职业中学中,将信息技术与课程进行整合,为学生提供一种与传统教学不同的、资源共享式的学习环境,能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促进农村职中生全面而又个性的发展,为将来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方法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相似文献   

19.
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制约因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楼世洲 《中国农业教育》2005,48(1):39-40,38
可从系统内部和系统外部两方面剖析制约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因素,内部因素分析包括行政成本、补偿机制、职业准入制度等,外部环境分析涉及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历史文化等多个维度。两方面的分析结果表明,现有外部环境制约了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可获得的外部资源,在传统管理体制下,教育部门难以进一步优化农村职业教育的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20.
“项目课程”设置与微观内容设计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项目课程”作为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中心、以职业实践活动为依据,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并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符合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本质要求。“项目课程”整体结构的设置应尽可能覆盖社会职业,体现鲜明的“职业”属性。具体结构的设计,应以职业工作任务为参照点。围绕工作任务选择相关知识,使课程具有“职业”的特点;围绕工作任务培养技能,使技能具有“职业”属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