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玉米杂交种邯丰79高产高效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掌握玉米杂交种邯丰79的高效制种技术,指导优质种子繁育工作,以邯丰79的母本H7和父本H9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母本种植密度、父母本行比、父母本播期和施肥量对邯丰79制种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邯丰79高产高效制种技术为父母本同期(4月18日)播种,父母本行比1∶5,母本种植密度75 000株/hm~2,经济施肥量为氮(N)210 kg/hm~2、磷(P2O5)165 kg/hm~2、钾(K2O)180 kg/hm~2。  相似文献   

2.
在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条件下进行青贮玉米不同密度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条件下青贮玉米最佳种植密度为8.25万株/hm~2,此密度条件下鲜草产量96 072.0 kg/hm~2,产值28 821.1元/hm~2,纯收入为16 335.0元/hm~2,投产比达到1∶2.3。  相似文献   

3.
采取生理生态指标调查、田间试验和示范验证相结合的方法,选用大京九26、豫青贮23、郑青贮1号、北农青贮208和雅玉青贮8号(CK)青贮玉米杂交种,设置品比试验以及播期、密度、氮磷施用量、青贮收获期试验,研究豫东平原夏直播青贮玉米高产形态生理指标及栽培技术。结果表明,实现18 t/hm~2生物干质量,群体最大叶面积系数在吐丝期达4.9,后期缓慢下降,到青贮收获期为3.2;青贮收获时保持13片以上绿叶,植株含水量65%~70%,生物鲜质量51~60 t/hm~2;以大京九26为主栽品种,搭配种植豫青贮23和郑青贮1号,实现上述产量需在6月15日以前播种结束,种植密度6.75万~7.50万株/hm~2,施纯氮315.5 kg/hm~2(尿素677.0 kg/hm~2)、P2O5123.1 kg/hm~2(过磷酸钙769.5 kg/hm~2),氮磷配比为1∶0.39,乳线位置达3/4时收获;2015—2017年连续3 a示范验证,平均生物干质量分别为18 052.0、18 692.0、19 295.0 kg/hm~2,较临近一般生产田分别增产13.9%、16.4%和20.9%。根据青贮玉米的生理特性,遵循高产形态生理指标动态规律,采取适宜的栽培技术措施,是实现青贮玉米高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在河西绿洲灌区,研究了播期和密度对小麦品种陇春33号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播种密度的增大,基本苗株高增高,导致成穗数和收获指数明显下降,穗粒数和千粒重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随着播期的推迟,产量下降,3月30日以后播种的产量下降显著。不同播期产量变化幅度又因播种密度不同而异,陇春33号产量以播期3月20日、密度675万粒/hm~2处理最高,为8 769.6 kg/hm~2;其次是播期3月20日、密度750万粒/hm~2处理,为8 706.8 kg/hm~2;播期3月10日、密度675万粒/hm~2处理排第3,为8 505.2 kg/hm~2;播期3月20日、密度825万粒/hm~2处理排第4,为8 323.9 kg/hm~2;播期3月10日、密度750万粒/hm~2处理排第5,为8 118.1 kg/hm~2。可见,在河西绿洲灌区陇春33号达到高产优质的适宜播种时间为3月上中旬、播种密度为675万~750万粒/hm~2。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主要栽培因素对油葵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本试验采用 L18(3~7)正交试验方法,确定油葵播期、密度和施肥量的最佳组合。 结果表明,对产量影响的顺序为播期>密度>施肥量,随着播期延后、密度和施肥量增加,产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播期对产量的影响极显著,随着播期延后,生育期逐渐延长,播期对茎粗、结实率和粗脂肪含量影响显著;种植密度对花盘直径影响显著;茎粗随着施肥量增加先增大后减小。 在 7 月 2 日播种,密度为 52 893~56 742 株/hm~2,施肥量为 219.67~256.55 kg/hm~2时,油葵的综合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适合黄河三角洲地区推广种植的饲用玉米品种,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引进青贮专用型青贮玉米品种雅玉青贮8号,在黄河三角洲地区进行引种观察试验及密度试验。结果表明:雅玉青贮8号在黄河三角洲地区夏播,青贮生育期97 d,能适期刈割青贮;鲜草产量、干草产量分别为64 735.5 kg/hm~2、18 415.3 kg/hm~2,显著的高于对照;饲用夏播最佳适宜种植密度为7.50万~8.25万株/hm~2;雅玉青贮8号适宜在黄河三角洲地区做饲用玉米夏播栽培。  相似文献   

7.
对中晚熟玉米杂交种航玉35进行了制种技术试验。结果表明,在张掖灌溉区制种产量要高于67 500 kg/hm~2以上时,父母本行比以1∶6最好。要达到父母本花期协调,以先播母本时第6 d后播父本(50%)、10d后播第二期父本,同时两期辅助"满天星"种植父本的效果最佳。母本种植密度以67 500株/hm~2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8.
豫东平原夏花生高产栽培措施优化决策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夏花生规范化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5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设计,研究施氮量、播期、密度、化控量及叶面喷硼5项栽培措施与夏花生产量的关系。通过模拟寻优,找出了综合栽培措施决策方案。[结果]建立了豫东平原夏直播花生综合栽培措施的产量数学模型,复相关系数为0.944 5,达极显著水平。5项栽培措施对产量的一次项效应是播期>密度>施氮量>多效唑>硼砂;二次项的效应为密度>施氮量>多效唑>播期>硼砂。5个因素95%置信域的最佳组合值是:施氮量169.9~192.2 kg/hm2,播期6月7日~9日,密度30.7万~31.7万株/hm2,多效唑920.6~965.4 g/hm2,硼砂1 159.2~1 325.4 g/hm2。[结论]模拟寻优的方案比经验方案增产13.1%。  相似文献   

9.
我们在本试验采用五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的方法,研究了影响麦套中早熟棉高产优质的施肥量、密度、播期、化控量、叶面喷硼5项农艺措施之间的关系,建立了棉花产量形成的栽培措施模型及最佳组合方案。研究表明,本试验条件下5项农艺措施对皮棉产量影响的顺序为密度化控量播期施肥量叶面喷硼,皮棉产量达到1750kg/hm2最佳栽培组合方案为:施纯N170.7~188.9kg/hm2、P2O585.4~94.5kg/hm2、K2O170.7~188.9kg/hm2,密度3.6万~3.8万株/hm2,4月18日-20日播种,DPC化控量88.1~89.0g/hm2,喷硼砂量937.8~1108.2g/hm2。  相似文献   

10.
以‘耀青2号'为材料,通过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青贮玉米生物产量和品质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和施氮量对青贮玉米生物产量及品质具有显著影响。在一定施氮量范围内,腊熟期生物产量及粗蛋白等品质含量随着施氮量增加而增加,生物产量、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在施氮量225 kg/hm~2时达最大,粗纤维含量在施氮量150 kg/hm~2最大。生物产量随密度增加而增加,但品质含量总体上随密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综合施氮量和密度处理对青贮玉米生物产量及饲用品质的影响,在扬州地区种植青贮玉米‘耀青2号'适宜的施氮量为225 kg/hm~2、密度为7.5万株/hm~2。  相似文献   

11.
在甘谷县山旱地进行了不同配方肥和硫酸锌施肥量对双垄沟播玉米产量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在甘谷山旱地双垄沟播玉米的产量以施用配方肥350 kg/hm~2、硫酸锌22.5 kg/hm~2时产量最高,折合产量13 140 kg/hm~2,比对照多31.7%,在生产中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为了为青贮玉米的引种及其高产优质提供理论指导,综述了青贮玉米栽培技术措施与其产量品质的关系,特别是种植密度、施肥水平、收获时期与青贮玉米产量品质的关系,研究表明:(1)种植密度在70000~120000株/hm2之间;(2)条施150~300kg/hm2氮肥,3万~7.5万kg/hm2有机肥;(3)干物质含量为30%~40%之间的蜡熟期收获,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和品质。分析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青贮玉米科学研究与生产利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以‘新饲玉13号’为材料,研究在滴灌春小麦-青贮玉米一年两作体系下的复播青贮玉米适宜的氮肥施用量。在滴灌条件下设置5个施氮水平(N1:104.4 kg/hm~2,N2:174.0 kg/hm~2,N3:243.6 kg/hm~2,N4:313.2 kg/hm~2,N5:382.8 kg/hm~2),以未施氮为对照(CK),分析施氮量对复播青贮玉米鲜草产量、氮素吸收利用和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施氮量的增加,青贮玉米的植株干物质重、氮含量、氮累积量和鲜草产量呈增加趋势,而青贮玉米的氮肥当季回收利用率、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生产效率呈下降趋势;收获期在0~100 cm土层内,不同施氮处理的土壤硝态氮含量均表现为随土层加深逐渐降低,但施氮量大于243.6 kg/hm~2时,土层深度100 cm处硝态氮大量积累,有向下淋洗的风险。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拟合产量与施氮量之间的关系,明确了在该试验土壤肥力条件下青贮玉米鲜草最高产量的施氮量为244 kg/hm~2,经济施氮量为238 kg/hm~2。  相似文献   

14.
为给寒地紫苏高产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以"龙紫苏1号"为研究对象,通过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播期、密度、复合肥施用量3种因素对寒地叶用型紫苏茎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茎叶产量较高的种植因素组合为播期5月5日、密度4.50万株/hm~2、复合肥450kg/hm~2。3个参试因子对寒地紫苏产量影响顺序是密度复合肥播期;茎叶产量大于5 305.96kg/hm~2的理论组合方案:播期为5月7日,密度为5.38万株/hm~2,复合肥施用量为462.5kg/hm~2。生产中应结合理论与实践数据,因地制宜,合理制定龙紫苏1号的种植因素。  相似文献   

15.
黄淮平原夏大豆高产栽培综合农艺措施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张慎举  侯乐新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6):3951-3952,3981
采用5因素2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方法,研究了夏大豆3750kg/hm2以上产量的综合技术措施与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在6月5 ̄30日播期范围内,商豆1099产量明显高于郑9007大豆品种;每晚播1d,夏大豆约减产66 ̄70kg/hm2,6月15日为夏大豆适播期下限。在适播期范围内,达到3750kg/hm2以上产量水平的优化农艺措施指标为:施氮肥(N)62.4~74.0kg/hm2、磷肥(P2O5)109.2~129.5kg/hm2、钾肥(K2O)78.0~92.5kg/hm2,施用比例约为1∶1.75∶1.25;种植密度19.2万~19.9万株/hm2;应用多效唑1818~1980g/hm2;灌溉时间7月28日~8月1日;叶面喷施硼砂1338~1542g/hm2。优化栽培比常规栽培增产16.0%~22.4%,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减轻杂交水稻制种劳动强度,降低制种成本,提高制种产量.[方法]采用人工插秧、杂交水稻制种手摇式播秧机和XL2Z-10水稻插秧机,研究3种不同栽插方式对南繁杂交水稻制种产量的影响.[结果]使用杂交水稻育种手摇式式播秧机、XL2Z-10水稻插秧机插秧制种基本苗密度在22.5万~28.5万蔸/hm2,比人工插秧增加4.5万~9.0 万蔸/hm2,有效穗增加55.5万~112.5万穗/hm2;实测产量超过3 000 kg/hm2,制种产量比人工插秧分别提高了12.8%和17.47%.[结论]使用杂交水稻育种手摇式播秧机、XL2Z-10水稻插秧机插秧杂交水稻南制种产量明显高于人工插秧制种.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播期、密度、氮肥运筹对'罗麦10号'产量与产量构成的影响,进行了播期密度试验和氮肥运筹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播期和密度对产量均有显著的影响,播期对籽粒产量的效应大于密度,播期为11月5日(S2)处理平均产量(7 510.20 kg/hm~2)显著高于11月15日(S3)、11月25日(S4)播种处理;早播+低密度处理可获得较高的产量。施氮水平为210 kg/hm~2、270 kg/hm~2时,基追比为6:4时平均产量最高,施氮水平为330 kg/hm~2时,基追比为7:3时平均产量最高。基本苗在210万穗/hm~2,总施氮量为270 kg/hm~2,基追比6:4,‘罗麦10号’可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KWS2564玉米制种的最佳密度,通过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的方法,研究了KWS2564玉米不同制种密度试验条件下产量的差异性。结果表明:不同的制种密度下,KWS2564玉米制种产量有差异。在母本82 500株/hm~2的密度下,产量最高,可以达到5 287.6kg/hm~2。  相似文献   

19.
实施新品种南豆12"施肥量、播期、密度"3因素试验,对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定量的得出:在施肥总量100 kg/hm~2(纯N65kg、P_2O_5 13kg、K_2O 22kg),且底、初花、鼓粒肥比例1:2:1;播期5月26日~6月1日,密度11.4万株/hm~2时,能够获得近2500kg/hm~2的单产,具有显著的增产效应。  相似文献   

20.
采用D-饱和最优回归设计试验,研究了通优粳1号在不同基本苗、施N量和多效唑化控条件下的生育期、群体茎蘖动态、叶面积、干物质积累、植株性状、穗粒结构和产量变化,探明其高产技术农艺措施。结果表明:密肥控三因素对产量影响程度依次为施N量基本苗多效唑施用量,增加基本苗和施N量有利于增加茎蘖和成穗密度,增加群体叶面积和干物质积累量。但基本苗和施N量过高,能降低成穗率和经济系数,延长生育期。适宜基本苗和施N量可协调茎蘖密度与成穗率之间的关系,保持灌浆期有较高的叶面积和干物质积累,提高产量。在基本苗55.2×10~4/hm~2、施N量339.2 kg/hm~2、多效唑用量97.9 g/hm~2时产量潜力最大,为12 606.0 kg/hm~2。产量112 50 kg/hm~2的最佳农艺措施为:基本苗52.6~60.1×10~4/hm~2、施N量328.0~356.1 kg/hm~2、多效唑用量87.6~104.6 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