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为准确预测预报黔中稻区二化螟越冬后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采用GB/T15792—2009稻桩剥查法对贵阳市花溪区、安顺市平坝县、黔南州惠水县和黔东南州麻江县等稻区二化螟越冬幼虫虫口密度及自然寄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麻江县的越冬幼虫虫口密度最高,达15 741头/667m2;其次为平坝县和惠水县,越冬幼虫虫口密度分别为10 684头/667m2和10 153头/667m2;贵阳市花溪区的越冬幼虫虫口密度最低,仅944头/667m2。大多数地区的雌雄蛹重量有显著差异。调查共采集到5种寄生蜂,包括稻螟小腹茧蜂、螟甲腹茧蜂、大螟钝唇姬蜂、菲岛抱缘姬蜂和黄眶离缘姬蜂;各稻区的寄生率均较低,平坝县二化螟幼虫被寄生率最高,达15.6%,其次为麻江县14.6%、花溪区6.7%和惠水县5.7%。  相似文献   

2.
通过越冬调查和二化螟性诱剂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收割方式(机械收割、人工收割)和稻茬处理(翻耕、板田)对二化螟越冬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械收割板田区二化螟越冬虫量最大,冬前和冬后越冬虫量高达2 672和2 457头/667m2,机械收割后翻耕种菜区越冬虫量最小,且各处理区二化螟性诱剂诱捕量和冬后越冬基数成正相关关系,机械收割板田区诱捕二化螟的数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区诱捕量,平均每盆诱捕二化螟高达53头;剥秆调查表明机械收割区有虫株的单株虫量和存活率显著高于人工收割区,可能与机械收割区的稻茬高度均显著高于人工收割区有关,这说明降低稻茬收割高度和稻茬翻耕处理有利于降低二化螟越冬虫量。  相似文献   

3.
通过越冬调查和二化螟性诱剂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收割方式(机械收割、人工收割)和稻茬处理(翻耕、板田)对二化螟越冬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械收割板田区二化螟越冬虫量最大,冬前和冬后越冬虫量高达2672和2457头/667m2,机械收割后翻耕种菜区越冬虫量最小,且各处理区二化螟性诱剂诱捕量和冬后越冬基数成正相关关系,机械收割板田区诱捕二化螟的数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区诱捕量,平均每盆诱捕二化螟高达53头;剥秆调查表明机械收割区有虫株的单株虫量和存活率显著高于人工收割区,可能与机械收割区的稻茬高度均显著高于人工收割区有关,这说明降低稻茬收割高度和稻茬翻耕处理有利于降低二化螟越冬虫量。  相似文献   

4.
贵州主要稻区养鱼密度对稻鱼生长及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稻鱼共生技术在贵州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于2017-2019年在贵州典型稻区遵义市播州区、锦屏县、兴义市、思南县开展不同养鱼密度(15~75kg/667m~2)试验,研究贵州不同稻区稻鱼共生适宜的养鱼密度。结果表明:2017-2018年播州区不同养鱼密度对水稻生长、产量均无明显影响,出田鱼产量随投入产量增加而增加,以低密度投入净利增长较大,产投比较高,适合的养鱼密度在15~25kg/667m~2;2019年锦屏县和兴义市的养鱼密度对水稻产量无明显影响,养鱼量20kg/667m~2时的产值、净利最高;思南县稻鱼共生水稻产量比水稻净作低41.5kg/667m~2以上,养鱼量20kg/667m~2时的产值、净利最高;兴义因景区消费,表现出养鱼量越大,产值和效益越高,养鱼量30kg/667m~2时的产值、净利最高。除特殊地区外,稻鱼共生大面积生产养鱼密度以20kg/667m~2为宜。  相似文献   

5.
不同种赤眼蜂对齐齐哈尔地区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选择齐齐哈尔地区优势赤眼蜂蜂种防治水稻二化螟,对齐齐哈尔地区不同种赤眼蜂寄生水稻二化螟的能力进行研究,并对其防治效果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稻螟赤眼蜂对水稻二化螟卵粒的寄生率最高,防治田虫伤株率最低、防效最高。松毛虫赤眼蜂防治水稻二化螟的各项防治指标略低于稻螟赤眼蜂,但是数值之间差异不显著。螟黄赤眼蜂防治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较差。由此可见,稻螟赤眼蜂为寄生水稻二化螟的优势蜂种。  相似文献   

6.
为了明确长效多元复合肥在水稻生产中的施用效果和作用机理,于2017—2019年进行了大田小区对比和大田示范试验。结果表明:大田小区对比试验中,施用高浓度复合肥的对照田水稻平均产量为490.43 kg/667m~2,施用长效多元复合肥的处理3 a平均水稻产量为566.43kg/667m~2,增产76kg/667m~2,平均增产率为15.50%,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大田示范对比试验中,对照田水稻平均产量为563.88kg/667m~2,处理田水稻平均产量为644.42kg/667m~2,增产80.54kg/667m~2,增产率为14.28%。总的来看,长效多元复合肥氮、磷、钾养分配比合理,且富含中微量元素,适宜在水稻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广西稻田粘虫越冬情况调查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广西稻田粘虫越冬虫态及虫源基数,为全国粘虫综合防控提供基础数据.[方法]2014~2015年,在广西南宁、柳州、桂林、北海、钦州、玉林、百色、贺州、河池等地稻田选取多个调查点,记录调查田块发现的粘虫虫态及数量,计算虫口密度.[结果]广西稻田粘虫越冬虫态有老熟幼虫和蛹,多在稻桩或稻草堆内越冬.一般虫口密度为0.30~1.10头/m2,2014年和2015年均以桂林市全州县的虫口密度最高,分别达1.98和5.30头/m2;广西粘虫越冬虫口密度表现为东部较西部高,北部较南部高.[结论]广西粘虫分布较广,一般以老熟幼虫和蛹在稻桩或稻草堆内越冬.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辽河三角洲稻区应用赤眼蜂防治水稻二化螟的防效,研究分别在不同释放时间、次数、蜂量情况下防治效果的差异,并在最适条件下测定综合防效。结果表明,结合水稻二化螟越冬基数和1代发生情况,在二化螟卵始盛期分3次放蜂,蜂量控制在1万头/(次·667 m2),防治效果在70%以上。  相似文献   

9.
通过巨型稻不同种植密度套养殖黑斑蛙试验,探索稻蛙立体循环种养最佳效益。试验结果表明:巨型稻套养殖黑斑蛙田块,水稻种植面积占田块面积平均为34.74%,在巨型稻栽2481窝/667 m~2时,水稻产285.67kg/667m~2(折净作),比净作巨型稻对照田737.8kg/667m~2低452.1 kg/667m~2,但巨型稻套养殖黑斑蛙田块水稻白穗率低于净作巨型稻水稻白穗率。套养黑斑蛙日均增长达到0.739g,但种养模式产值24480.50元/667m2,比净作水稻高22638元。  相似文献   

10.
《农技服务》2016,(18):67-68
调查结果表明:240克/升噻呋酰胺悬浮剂12.5g/667m~2、17.5g/667m~2、22.5g/667m~2对水稻稻曲病的平均防治效果分别为65.84%、75.21%、83.74%,在生产上建议推广使用240克/升噻呋酰胺悬浮剂22.5g/667m~2防治水稻稻曲病。  相似文献   

11.
2008年6-7月岳西地区连阴雨天气较多,导致稻纵卷叶螟大量迁入及发生,一季水稻平均虫口密度四(2)代169头/百丛,五(3)代436头/百丛,束叶率平均为53.2%,最高达100%;未防治的水稻田块减产2成左右。本文分析了其大发生原因,并提出了测报技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明适合川东北稻区应用的稻田甲鱼循环生态高效共生模式,以提升稻田综合种养殖的经济效益,促进养殖户增收,推进四川省生态养殖产业发展。【方法】根据中华鳖的放养规格、放养密度和养殖周期设计4个试验组共12个稻田甲鱼处理模式,分析各模式对水稻及中华鳖生长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试验组的水稻产量最高达456.37kg/667m~2,符合有机水稻种植平均产量(300~400kg/667m~2)的标准,中华鳖产量最高达270.05kg/667m~2;中华鳖的生长受放养密度的影响较大,其增重率最高达314.16%、特定生长率最高达0.292%、日增重为最高达2.252g。经济效益最高的养殖模式为中华鳖投放规格0.45kg、投放密度200尾/667m~2、养殖周期600d,年平均经济效益达19 868.04元/667m~2,投入产出比1∶2.39。【结论】稻田甲鱼模式水稻产量基本达到有机水稻种植产量标准,且中华鳖生长正常,经济效益可观,投资回报率高,能显著提升稻田利用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3.
康宽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应用效果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文英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6):93-93,150
于2009年进行了康宽和其它几种药剂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的防效对比试验。对比试验表明,20%康宽悬浮剂对水稻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的防效高,防效时间长,约20d,对二化螟平均防效可达96.10%,对稻纵卷叶螟可达100%,且对水稻及其它有益生物安全。建议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或二化螟在卵孵盛期用药,用量为10ml/667m2,对水50kg均匀喷雾。  相似文献   

14.
2015年在施秉县开展了8个水稻新品种的展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的8个品种中中浙优10号产量最高,达768kg/667m~2;其次是隆两优华占,达756kg/667m~2;安优5819排名第三,每667m~2产720千克。最低产量为内香优6139,每667m~2产638千克。参试品种具有667平方米产638-768千克的产量潜力,均适宜在施秉县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前防治稻纵卷叶螟的高毒高残留农药已经明显不适合现代水稻生产的现状。为筛选出高效、安全、低残留、环境友好的药剂,对参试的11种农药进行了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的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这些药剂对水稻稻纵卷叶螟的卷叶防效最高达89.22%,最低为43.82%,虫口防效最高达91.56%,最低为53.01%。其中24%氰氟虫腙水悬浮剂的卷叶防效最好,制剂用量为1 500 mL/hm~2和1 950 mL/hm~2的处理防效分别为89.09%和89.22%。5%虱螨脲乳油制剂用量1 500 mL/hm~2、10%虫螨腈水悬浮剂制剂用量1 500 ml/hm~2的处理虫口防效最高,分别为91.56%、91.48%。11种供试农药在试验剂量范围内均对稻纵卷叶螟有一定防治效果,可替代高毒农药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  相似文献   

16.
20 0 3年 6~ 7月六安地区连阴雨天气较多 ,导致稻纵卷叶螟大量迁入及发生 ,一季水稻受害严重。平均虫口密度四 (2 )代3 2 7头 /百丛 ,五 (3 )代 894头 /百丛 ,束叶率平均为 65 .14 % ,最高达 10 0 %。分析了其特大发生原因 ,并提出了测报方法。  相似文献   

17.
水稻二化螟属鳞翅目、螟蛾科,俗称水稻钻心虫,是平昌县水稻生产中为害最重的一类害虫,1年发生2代。近年来,随着种植结构调整、栽培制度改变以及气候的变化,水稻二化螟的发生有愈趋加重、连年大发生的趋势。水稻二化螟冬后基数在2004年仅为187头/亩,2007年达最高2016头/亩,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不同轮作制度下最优化的施肥措施,在光明米业试验农场进行了在稻-麦、稻-油、稻-绿肥三种不同轮作制度下,不同氮肥施用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以稻-绿肥轮作、每667m~2纯氮总施用量为15.2 kg、氮肥运筹采用前氮后移施肥方式的水稻产量最高,每667 m~2产量为635.02 kg,土壤生产力达60.4%,每667 m~2纯氮总施用量减少1.15 kg,稻米品质优。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水稻二化螟为防治对象,设杀虫灯、性诱剂、赤眼蜂、BT制剂4个绿色防控处理,与对照化学防治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二化螟中等发生年份,4个绿色防控措施与化学防治比较没有明显差异,产量以化学防治最高,与BT制剂产量相当,但比杀虫灯诱杀增产66.53kg·(667 m~2)~(-1)。效益分析表明,绿色防控售价高于化学防治0.8元·kg-1。5个处理中,效益最高的为BT制剂防治,最低的为化学防治,绿色防控比化学防治增效236.4~441.8元·(667 m~2)~(-1)。  相似文献   

20.
四川省水稻螟虫的越冬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对四川省水稻螟虫的越冬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二化螟、三化螟和大螟在四川稻区均可越冬。二化螟在越冬数量和分布区域上都占优势。二化螟主要以老龄幼虫在稻桩稻秆中都能越冬,以稻秆中越冬的数量更大;三化螟在龙泉、珙县等稻区有分布且占优势数量,幼虫只在稻桩中越冬;大螟数量很少,在部分地区有分布,主要以大龄幼虫在稻秆中越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