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利用青海省黄南地区4个气象观测站1960~2009年降水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黄南地区暴雨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黄南地区暴雨日数呈增加趋势,优干宁镇暴雨日数是4个观测站中最多的,说明暴雨主要出现在黄南偏南地区;月暴雨日数的分布呈单峰型,峰值出现在7~8月份,从9月份开始,暴雨日数逐月减少;暴雨的季节变化也很明显,从地域分布上黄南地区暴雨有自南向北递增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近30年营口地区暴雨分布特征及类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营口地区1984—2014年近30年的暴雨日气象资料,统计分析营口地区暴雨的气候、地理和强度分布特征,并研究产生暴雨的天气形势,按主要影响系统将暴雨分型,分析各类暴雨的天气形势特征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蒙古气旋、华北气旋、江淮气旋、副高后部、台风北上和局地强对流是营口地区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盛夏(7—8月)出现的暴雨最多,占全年的75.41%;营口地区北部和南部是暴雨的多发区,西北部是暴雨的平均强度大值区;营口地区北部是极大强度暴雨的高发区,但东部的极大强度暴雨强度较大;局地性暴雨受强对流影响最多占22.22%,区域性暴雨受江淮气旋影响最多,占27.78%;台风北上型暴雨的强度明显大于其他类型,局地强对流型明显小于其他类型;江淮气旋影响时间最长为7个月,副高后部最短为3个月;蒙古气旋型暴雨对营口地区北部影响大,华北气旋型暴雨对南部影响小;蒙古气旋型和江淮气旋型暴雨平均强度分布较为均匀;华北气旋型、江淮气旋型和副高后部型暴雨都有极大强度营口地区北部大于南部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邹城地区暴雨和大风气象灾害评估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总结了邹城地区暴雨和大风气象灾害特征,分析了邹城地区暴雨和大风气象系统的形成因素,对邹城地区暴雨和大风气象灾害进行评估,以期为减少气象灾害对该地区的影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利用15个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资料和一次距地暴雨过程资料,对朝阳地区区域暴雨出现过程进行分型,总结出各个类型的天气形势特征及预报指标,归纳了局地暴雨各种物理量特征及预报着眼点,旨在对朝阳地区暴雨预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利用1975—2014年本溪地区4个国家地面气象站逐日降水资料,采用线性趋势系数法、Mann-Kendall突变分析法和Morlet小波分析法对本溪地区暴雨时空分布及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75—2014年间,本溪地区暴雨多发于7—8月,呈现南多北少的特点,中心位于西南部的草河口和东部的桓仁;年均暴雨日数5.2 d,年均影响范围8.4站次;40年间本溪地区年均暴雨日数年代际增长显著;暴雨日数年际变化较大,呈缓慢增长趋势;经突变分析发现,1984年前后暴雨日数发生突变,目前处在显著上升期内,但由小波分析发现未来5~10年本溪地区暴雨日数可能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6.
郝玲  赵亮 《安徽农业科学》2014,(25):8662-8664,8713
通过对淮河流域18个站点近50年的历史降水资料分析,阐述其暴雨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1958~2007年淮河流域暴雨日数和暴雨量的年际变化幅度均较剧烈,尤其20世纪90年代末,暴雨日数和暴雨量均明显增加;且淮河流域暴雨呈准2年周期振荡。从空间角度分析,暴雨中心主要集中在淮河流域西南部地区,北部地区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7.
路爽  廖国进  侯亚红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5):17662-17664
对沈阳地区‘08.7.5’局地暴雨天气与‘08.7.15’区域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副高与西风槽相迎合是沈阳地区典型暴雨天气形势之一。  相似文献   

8.
东疆地区暴雨天气气候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东疆地区1961~2000年日降水量资料,分析了东疆地区暴雨天气气候特征,结果表明,东疆暴雨日数主要集中在夏季,巴里坤最多;20世纪90年代暴雨日数明显增多,暴雨日数山区多于平原,山区北坡多于南坡;暴雨由700 hPa上的西北气流、西南气流和偏东急流共同造成,水汽向暴雨区的输送路径有南方、西方、西南3条路径,低空偏东急流出口区的左侧对应暴雨的落区。  相似文献   

9.
对我国亚热带黄壤、红壤地区不同林分的蓄洪和防洪能力进行了评价。得出在黄壤地区,杉木林和马尾松林抗一次性暴雨、连续暴雨和一般暴雨能力优于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林、毛竹林和针阔混交林;在红壤地区,在连续性暴雨和一般暴雨情况下,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 抗洪能力优于杉木林、马尾松林和毛竹林;在一次性暴雨情况下,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林和毛竹林抗洪 能力优于杉木林、马尾松林和针阔混交林。  相似文献   

10.
杨群  蔡海朝  高红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867-20871
利用1970~2009年铜仁地区10个气象观测站逐日暴雨资料和暴雨日数资料,分析了铜仁地区近40年暴雨的时空变化特征,同时还从环流形势、物理量场等对少暴雨年和多暴雨年的气候背景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铜仁雨季主要集中在主汛期(5~9月),主汛期暴雨量的大小将决定着铜仁地区年总降雨量的多寡。少暴雨年在30°N以南的大部分地区500 hPa位势高度比多暴雨年偏高,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明显比多暴雨年偏西、强度偏强;东北路径冷空气的南下是导致铜仁地区暴雨出现的有利条件;少暴雨年孟加拉湾向北输送的水汽辐合比多暴雨年明显偏北;多暴雨年铜仁区域主要以东偏南风为主,少暴雨年则为一致的南风,且多暴雨年贵州中东部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垂直上升运动比少暴雨年强;少暴雨年OLR在孟加拉湾大部、南海南部的水汽输送区及贵州大部至我国江淮流域表现为正距平和正差异值控制,则对流活动较历史同期偏弱,同时也较多暴雨年偏弱。  相似文献   

11.
利用川东北地区29个气象观测站1960—2010年的逐年暴雨日数和暴雨日降水量资料,根据复合极值理论,建立了泊松广义帕累托复合极值模型,利用该模型对暴雨的重现周期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该地区暴雨发生日数序列服从泊松分布,暴雨日降水量序列服从广义帕累托分布;2)复合极值模型不仅综合考虑了暴雨的多要素特征,而且拟合效果良好;3)在当前气候条件下,该地区50年一遇和100年一遇的暴雨日降水量空间分布特征基本一致,总体上呈现山地降水多,平地降水少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利用宝鸡地区1960—2010年逐日降水资料,对宝鸡地区暴雨、大暴雨进行时空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其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均呈波浪型,20世纪60和90年代为谷值,20世纪70—80年代和21世纪00年代为峰值,特别是21世纪以来暴雨日数明显增多。宝鸡地区的暴雨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夏季暴雨最多,尤以7月为最;多局部暴雨,少大范围暴雨。暴雨南北山区多,东部塬区少;而大暴雨东北部塬区多,川道和南部山区少。  相似文献   

13.
暴雨天情对农作物的危害及其防控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建省沙县历年及近年降雨等气象资料为依据,分析了南方地区田间早季暴雨天情形成的气象因素,剖析了暴雨天情导致农作物灾害的发生机理,进而提出了针对暴雨天情,南方地区田间农作物的防灾减灾措施。  相似文献   

14.
用1952~2002年共51年约86个站点的广东暴雨资料对广东暴雨的气候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从空间来看,广东年暴雨有2个明显的中心,位于阳江、海丰附近;暴雨雨量从沿海向内陆递减。前汛期暴雨有3个明显的中心,分别位于阳江、清远、海丰附近,后汛期暴雨明显集中在沿海地区。在内陆地区,前汛期暴雨年均雨量明显多于后汛期;在沿海地区,后汛期暴雨年均雨量明显多于前汛期。从时间来看,前汛期暴雨雨量略大于后汛期,前汛期暴雨雨量占全年的47%,后汛期占39%,其他时间占14%。暴雨雨量有明显的年际变化,小波分析表明,粤东和粤西地区有11~13年和3~5年的周期振荡;粤北地区有10~13年和5~6年的周期振荡;珠三角地区有20年左右和7年左右的周期振荡。  相似文献   

15.
利用1953-2013年的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建平县暴雨的年际变化特征。对该地区产生暴雨的环流形势和天气系统进行了归纳和分析,得出了影响该地区产生暴雨的大尺度环流天气形势,并根据数值预报产品进行物理量诊断分析,从中选取预报因子和预报指标,再结合建平当地特殊地形综合进行分析,最后总结出形成建平气候特点的暴雨预报,为提高当地暴雨天气预报准确率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姚延锋  朱恩超  刘扬  李悦  谢蕊 《农学学报》2014,4(12):99-103
利用1951~2010年天水市7个测站逐日降水实测资料,分析了近60a来该地暴雨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天水地区暴雨时间分布特征是:60年代初至80年代末为暴雨的高发期,7月和8月是暴雨发生频次较高的月份,分别占总次数的52.6%和29.8%;空间分布特征较为明显,东部多于西部,清水、张家川等关山地区暴雨发生频次高,暴雨发生的次数与地形地貌有密切关系;影响天水暴雨的主要天气系统为副高外围西南气流型和高原低涡切变型。  相似文献   

17.
宋欣 《农学学报》2014,4(4):91-94
为了研究透彻潍坊地区经常发生的暴雨天气,总结归纳夏季经常发生的暴雨天气类型,笔者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卫星、自动站、多普勒雷达等资料,对2012年7月4日潍坊地区暴雨过程进行天气动力学和中尺度分析。结果表明:造成此次暴雨天气的影响系统是低层切变线和地面倒槽,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大尺度环流形势非常有利,低层水汽堆积及高层的强辐散为强对流发生提供了热力和动力条件。透彻分析影响潍坊地区的这种典型夏季暴雨类型,将为以后的预报工作积攒丰富经验。  相似文献   

18.
运用MICAPS常规资料、自动站资料等对2013年8月16日沈阳地区出现的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天气学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降水强度大,城区出现20年一遇强降水;此次暴雨过程以对流性降水为主;冷涡、低空切变、充足水汽、地面倒槽,高低空和地面的系统配合为沈阳地区的暴雨天气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此次过程动力李崇条件、热力条件、水汽条件均有利于暴雨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正>辽宁省地处中纬度地区,是我国北方暴雨多发地之一。发生暴雨时,极易引起江河泛滥成灾、平原农业区大量雨水蓄积、农田渍涝,严重威胁农业生产;城区则易引起城市内涝等问题。沈阳市为辽宁省会城市,东北地区最大的中心城市,工农业门类齐全,暴雨对沈阳地区农业生产和城市生活都带来极大影响。本文旨在对沈阳地区1981-2016年暴雨时空变化特征进行相关研究,以便为暴雨预报提供参考依据。1研究数据及方法  相似文献   

20.
该文利用普兰店国家气象观测站1965-2014年暴雨等相关资料,基于趋势分析、小波分析及M-K突变分析等方法对普兰店地区近50a间发生的暴雨进行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普兰店地区暴雨发生次数明显增多;暴雨天气过程主要发生在7、8月,6月和9月偏少,暴雨发生次数存在8a的周期性变化。在对发生112次暴雨过程500h Pa环流场的分析,发现3种环流类型:冷空气东移南压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北型以及鞍形场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