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新型农业与农业机械化的协调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机械化程度与水平反映了不同农业的发展阶段与技术水平,不同的农业类型也为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定了方向。文章针对新型农业发展特点,研究了新型农业与农业机械化的协调关系,指出了不同农业类型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特征与重点,有助于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突出重点,解决关键问题,进而推动农业向工业化、科学化与可持续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是农业机械化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关乎整个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发展方向。可以说,一个国家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直接关乎该国农业的发展方向。因此,农业机械化水平是农业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随着我国农业水平的不断发展,对于农业机械化的要求更加严格。基于此,先对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结合实际情况和多年工作经验,对于如何做好农业机械化工作提出了一些个人见解和对策,仅供读者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提出宝贵意见。  相似文献   

3.
日本农业机械化研究现状及技术开发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日本农业机械化研究现状和技术开发方向的分析,认为要提高农业现代水平,必须加强农业机械化技术开发注意新型农业机械应用推广,农业机械化的技术开发方向有自动控制技术、新材料利用技术及适用机械化作业的作物栽培技术等。  相似文献   

4.
由于农业机械化代表着农业发展的综合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整体体现,因而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对我国农业的生产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本文主要以福建泉州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基础,对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特点和发展方向展开详细的研究分析,从而为农业机械化进程创造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区域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全国各地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并划分区域,为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协调、快速发展提供参考。【方法】构建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综合评分法进行评价,并对全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状况进行区域划分。【结果】在综合考虑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效益与成本的基础上,重新构建了由3个基本指标和1个参考指标组成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各基本指标的评价结果和综合评价结果反映了全国及各省市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特点和关键;综合考虑农机作业水平、农业效益水平、农村产业结构水平的分布规律及综合评判结果,将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情况划分为5类区域,并通过对比分析,找出了不同农业机械化发展区域间及区域内部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特点及瓶颈所在。【结论】区域间及区域内部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差异不同,造成差异的本质原因也不同,各地应立足区情,按照全面规划、突出重点、梯次推进的原则推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笔者通过本文总结了农业机械化对发展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意义。农业机械化在现代农业发展历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农业机械化对于现代农业的重要作用在于先进的农业机械代替人、畜力生产工具,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生产力水平;农业机械化推动了农业社会服务体系建设,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农机化事业的蓬勃发展为培养新型农民搭建了重要的平台。  相似文献   

7.
从农机装备水平及机械化作业程度方面分析了山丹马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特点;针对目前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存在的农机设备老化、人员减少、作业成本上升、机械效率下降等问题,建议从发展方向、机械更新、经营形式、管理服务等方面采取措施,以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发展云南省农业机械化的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社会经济条件,并提出了与此相适应的农业机械化技术和机具特点,要求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关微 《北京农业》2013,(33):228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农业的发展水平。因为农业机械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高低,是提高农村经济水平的重要条件。在我国农业发展道路上,农业机械化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并且在我国未来农业的发展道路中,也不可能离开农业机械化而存在,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水平将直接影响我国农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山西省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的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地评价不同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是农业机械化宏观管理的重要内容。在考虑山西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建立了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评价体系,对山西省115个县市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利用GeoMedia软件直观展示了全省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布情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导致各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差异的主要原因,为不同地区农机化的发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秦维彩  陈盼阳 《现代农业科技》2023,(22):110-114+118
现代农业是一种以农业机械化为主要物质技术基础的农业,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现代化水平。要实现到2025年,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农业现代化迈上新台阶的目标,离不开提升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提高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为客观判断江苏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科学编制农业机械化发展中长期规划,本文对江苏省现代农业物质技术装备需求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江苏省农业机械化发展建议,即加快构建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强化科技创新和示范推广、健全购机财政补贴机制,明确了今后一段时期内发展的重点与趋势,以期为江苏省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全过程、全方位、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12.
论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农业机械化是衡量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回顾了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阶段的历程,针对现阶段农机化发展的有利条件进行了综述,并提出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以县域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利用卫星监测的夜间灯光数据表征城市化水平,就城市化对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进行考查,并检验不同地形下城市化对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就全国整体而言,城市化发展促进了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稳健性检验结果强化了这一结论。分地形样本显示,平原、丘陵地区的城市化发展引起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而山区的城市化发展引起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下降。影响机制分析表明,农村劳动力转移、种植结构调整与农村交通设施建设是城市化推进农业机械化的传导途径。  相似文献   

14.
王志刚  姚冰  王辉杰 《农业展望》2013,9(2):56-59,64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农业机械装备水平决定了农业机械化程度,而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是评价农业机械化程度的重要指标。分别分析了陕西省农业机械装备与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并运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对二者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显示,陕西省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最高的是机械耕地环节,最低的是机械收获环节,此外,受陕西省地形地貌的限制,大中型农业机械对农机化作业水平的影响程度和发展态势均落后于小型农业机械,但作用潜力更大。最后,提出了提高陕西省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根据NY5196-2002、NY5199-2002、GB19460-2004及欧盟IMO标准要求,系统总结了黄山毛峰茶在基地选择、种植、管理全程清洁化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16.
农机购置补贴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农机跨区流动和农机跨区作业的普遍存在,使得各省农机化发展不再各自独立,因此考虑空间相关性对科学评估省域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应用莫兰指数验证各省的机械化水平存在空间相关性的基础上,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分析考虑空间效应情况下农机购置补贴对农机化水平的影响,评估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农机购置补贴实施以来,综合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2017年综合农业机械化水平比2004年综合农机化水平翻了一番,由2004年的34.32%增长至2017年的66.26%。同时,由于农机全国范围内的跨区作业导致各地区农机化水平存在空间正相关性,忽略空间相关性则会高估农机购置补贴对本地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影响,高估部分甚至达到实际值的1.5倍。基于此,提出继续实施和发挥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以提高补贴资金使用效率、评估农机购置补贴对农业机械化水平影响时应考虑空间相关性,以及应继续完善促进农机跨区作业的相关政策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应用数据包络分析的主要的2个理论模型对中国各地区农业机械化投入产出效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我国大部分省区农机化投入产出为技术无效,而且地区间效率水平有很大不同.并据此提出了促进我国农机化协调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新常态下湖北省农业转型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作为传统农业大省的湖北,正面临着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重大转型。从土地流转进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科技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劳动力等方面分析了新常态下湖北省农业转型发展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湖北省农业转型发展面临的诸如资金短缺、人才匮乏、机制不活、规模经营困难等问题,最后提出了新常态下湖北省农业转型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