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8 毫秒
1.
在Beer-Lambert定律的基础上,将消光度引入到城市绿地研究中,结果表明:消光度与单位面积上的三维绿量及群落的生态效益在0.01水平上呈明显的相关性,随着群落结构复杂程度的增加,群落的总消光量呈现增加的趋势,乔木层郁闭度对灌草层的消光度也有明显的影响,郁闭度越大,灌草层的平均消光度越小。在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消光度在绿地评价中的应用和提高绿地整体效益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重庆市主城区绿地中园林植物群落调查及群落内外温湿度的测定,并根据干扰程度、绿地类型、组成结构及郁闭度不同,分析比较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及其降温增湿效应。  相似文献   

3.
王海英 《农技服务》2011,28(6):853+855-853,855
为道路绿地发展提供参考,对濮阳市道路绿地群落进行调查与统计,分析群落郁闭度、群落类型等,总结道路绿地群落结构设计特点,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4.
于志会  杨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326-14328
以吉林农业科技学院校园内具有代表性的绿地结构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结构绿地的空气负离子水平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结构绿地的空气负离子水平差异极显著,其中乔灌草复层结构绿地空气负离子水平最高,空气质量最佳。城市不同结构绿地空气负离子浓度大小、空气质量优劣的排序为乔灌草结构〉乔草结构〉灌草结构〉草坪〉裸地。  相似文献   

5.
沿海木麻黄基干林带更新方式和更新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海岸带木麻黄基干林带采用间隔带状采伐和不同采伐宽度更新、不同郁闭度林下套种和林带最前沿保留30~50m宽不渐伐前提下对林带渐伐处理郁闭度降至0.2~0.3后套种造林更新。研究结果表明:(1)采用间隔带状采伐方式对木麻黄基干林带更新并选择木麻黄优良无性系、湿地松、刚果12号按等树种造林保存率高、生长量大、三年郁闭成林,生长量均达到速生丰产标准,更新起来新林带内风速小,防护效能显。10m、20m、30m三种采代带宽度更新木麻黄幼林生长差别不明显,防护效能以10m、20m采伐带宽度为佳。(2)林下套种树种生长状况与老林带郁闭度关系密切。木麻黄、湿地松在林带郁闭度0.3以下套种生长较为正常,乌墨在林下套种生长不良,木麻黄无性系粤701、粤601、粤501、东1及东2在林带郁闭度0.25以下造林保存离高、生长较快,在  相似文献   

6.
马尾松群落防火林带有效宽度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尾松是我国南方造林绿化的先锋树种,由于马尾松群落结构单一,林内干燥,可燃物载量大,是森林火灾多发群落,而其防火林带建设特别是防火林带的有效宽度指标却没有具体的技术参数标准,为此,选择有代表性的马尾松群落,利用两次火烧试验结果,引入影响林火蔓延的坡度因子和风速因子,建立了以马尾松木荷防火林带的有效宽度模型,模拟结果表明:在南方低山丘陵区(坡度20°~30°,风级2~4级),可营造行距3米的木荷防火林带4~5行,同时提供了相应坡度与风级条件下,木荷防火林带有效宽度的技术参数标准.  相似文献   

7.
以杭州市临安区林水山居为研究对象,在2017年冬季采用实地测量法对居住区内3个不同功能绿地和对照点的PM 2.5 浓度、气象因子(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和光照强度)进行监测,评价绿地对居住区环境降低大气PM 2.5 浓度的作用,同时探讨环境因素对PM 2.5 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居住区3个不同功能绿地和对照点的PM 2.5 浓度日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呈“单峰单谷”型;PM 2.5 浓度均值从大到小依次是道路绿地>宅旁绿地>中心绿地>对照点。居住区的PM 2.5 浓度与温度呈负相关关系(R^2=0.794 6);与相对湿度呈正相关(R^2=0.642 5);与风速呈负相关;与光照强度呈负相关,可拟合为线性方程 y=95.3-4.7x,(0.05

相似文献   


8.
选择宽度相同(64m)、郁闭度(70%~75%)相似的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2种绿地类型作为试验对象,对比探讨了不同外部环境类型(道路、河流)对城市带状绿地温湿效益影响差异,综合3d不同时段的测试数据。结果表明,河流(宽度为15m)对带状绿地温湿效益的影响范围为28m,道路(宽度为15m)对带状绿地温湿效益的影响范围为20m;在宽度相同、郁闭度相似条件下,选取影响效果明显的第n5点(即10m处)进行温湿度测定,发现外部环境为河流的带状绿地温度比对照低1.28℃,相对湿度比对照高4.47%,而外部环境为道路的带状绿地温度比对照高1.14℃,相对湿度比对照低4.63%;城市带状绿地在受河流或道路的影响范围内,外部环境为河流的带状绿地THI值相对较低,舒适性较好。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并优化城市绿地公园植物景观群落,采用取样方法对哈尔滨市雨阳公园4个典型的人工植物群落的生态指标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群落郁闭度是评价植物景观群落的重要指标,群落郁闭度越高,在降温增湿、降低光强等方面的作用越明显。植物群落的竖向分层对促进生态建设具有积极作用,层次丰富的植物群落比层次单一的更具生态效益优势。哈尔滨市雨阳公园的植物群落模式较为合理,其具有乔、灌、草3个层次,郁闭度达90%以上,乔灌比在0.3左右,同时具有明显的组团结构,能较好地发挥其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0.
陕北旱区榆林市公园绿地植物群落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明榆林市公园绿地植物群落的结构与配置水平,为榆林市及类似地区绿地植物群落的合理配置与节水型城市绿地建设提供参考。【方法】以陕北榆林市河滨公园、沙河公园和东沙生态公园绿地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样方法调查划分为10块样地的公园绿地,分析其植物群落的总体特征、水平结构、垂直结构和季相特征。【结果】榆林公园绿地群落共有植物58种,分属31科53属;其中蔷薇科和菊科植物种类相对较多,分别为14种和11种,占总数的25%和19%,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的种植比例为3∶7;绿地植物群落"乔-小乔-灌-草"4层结构样地中,河滨公园河北杨群落、沙河公园刺槐群落、沙河公园桃树群落样地乔木种类较多、优势种突出;"乔-小乔-草"3层结构样地中,植物配置层次感强,绿地开阔;各类乔灌木结构所占比例依次为观花类乔、灌木植物(均为20%)常绿乔木和其他落叶乔木(均为16%)常色叶乔木(8%)常色叶灌木、变色叶乔灌木、常绿灌木和其他落叶灌木(均为4%)。【结论】榆林绿地以半稳定群落结构为主,植物种类较为丰富,旱区地域特色凸显。  相似文献   

11.
将武汉市洪山区巡司河风情公园作为典型道旁绿化带,通过在其中4种结构绿地(草坪、疏林、密林、广场)内设置监测点,监测分析不同结构绿地内PM2.5和PM10质量浓度日变化规律,以揭示不同结构道旁绿地对空气细微颗粒物的消减作用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PM2.5和PM10浓度日变化趋势一致,呈现“单峰单谷”型,其质量浓度在9:00达到最高值,随后开始下降,至15:00达到最低值,之后一直呈上升趋势;2)4种绿地对粉尘颗粒物的消减作用存在明显差异,PM2.5和PM10的消减率大小排序一致,表现为密林>疏林>草坪>广场,表明郁闭度高的多复层结构的植物配置模式对空气颗粒污染物的消减作用明显优于单层结构;3)在空间变化上,PM2.5和PM10质量浓度的消减率在一定范围内随绿化带宽度的增加而升高,当宽度在15~25 m时,能较好地消减空气中的细微颗粒物浓度;4)4种结构绿地内PM2.5和PM10的质量浓度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均与温度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相对湿度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风速和车流量的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以海南龙船花、凤尾竹、希茉莉、鹅掌柴、红背桂花、红绒球、福建茶、黄金榕、朱蕉、扶桑10种灌木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灌木的降温增湿和滞尘能力。结果表明:在相同环境生长的不同灌木,降温增湿效应不同,鹅掌柴和扶桑的降温增湿能力最好,最高平均降温率分别为10.05%和9.05%,最高平均增湿率分别为17.11%和17.30%;降温增湿效应比较差的是凤尾竹和朱蕉,平均降温率分别为5.97%和5.78%,平均增湿率分别为9.27%和9.23%。不同灌木的滞尘能力也有差异,其中滞尘能力较强的灌木是鹅掌柴和红绒球,雨后12 d鹅掌柴的滞尘能力是凤尾竹的3.57倍。  相似文献   

13.
开展城市绿地滞尘效应研究对指导城市绿地建设具有重要科学意义。为了研究城市交通主干道周边绿地的滞尘效应,以太原市森林公园西侧紧邻滨河东路南北长600 m,东西宽100 m的针叶混交林带为研究对象,在林带最西侧与道路交界处设对照点(0 m),由西向东垂直于路面在林带内分别设置20、40、60、80 m 4个监测点,用中流量大气PM2.5采样器(100 L/min)在各点对PM2.5进行日间采样,分析林带内PM2.5浓度的变化特征并计算林带对PM2.5的净化效率。结果表明:1)林带宽度影响其对大气PM2.5的净化效率,从20~60 m的净化效率逐渐提高,80 m处略低于60 m;2)林带对局部空气PM2.5净化效率与区域空气质量呈负相关,当空气质量为优良时,林带可以有效地降低局部PM2.5,当空气质量为中重度污染时,林带20~40 m宽处会聚集较高浓度的PM2.5;3)林带内分时段净化效率显示,9:30-11:00的净化效率最低,12:30-17:00净化效率较高,且15:30-17:00林内PM2.5质量浓度最低,提示该时段适宜市民在公园内活动。  相似文献   

14.
沿海沙质岸基干林带黑松防护林的更新方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不同立地条件和不同类型基干林带黑松防护林更新试验结果,认为林冠下更新造林、留伐桩萌芽更新、隔行更新造林、人工促进天然更新以及带状(或块状)更新造林等方式适宜沿海基干林带黑松防护林更新改造。在基干林带前沿,立地条件较差,防护要求较高,宜采用林冠下更新、隔行更新和留伐桩更新等方式。在基干林带后沿,立地条件较好,防护要求相对较低的防护林,宜采用带状更新,更新带宽以30m左右为宜,最大不能超过60m。对于林下天然更新效果较好的成、过熟林带,可人工促进天然更新。  相似文献   

15.
天山北坡中部林区天山云杉林小气候观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从天山云杉林(PiceashrenkianaVar.tianschanica)小气候观测结果了解到,森林小气候随林分的不同郁闭度、林内不同高度及林地不同深度,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太阳辐射强度,光照强度以及土壤温度等都将发生规律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细颗粒物(PM2.5)的动态变化格局及城市道路林对其的阻滞作用,并进一步探索何种配置的林带所发挥的防尘抑霾效果最佳。  方法  选取了3种结构共12种配置模式的城市道路林,首先分析了林带内外PM2.5的日动态、年际动态和水平空间的变化规律;然后通过减尘率评价不同模式林带对PM2.5的阻滞作用;最后通过减尘率和小气候因子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影响植被减尘率的可能因素。  结果  PM2.5日动态变化呈早晚高中间低的趋势,峰值出现在8:00和18:00,10:00和14:00最低;年动态规律表现为冬季最高,其次是秋季和春季,夏季最低。PM2.5在林带内水平空间中的变化规律因季节不同而有所差异,春夏季节,林缘至林内呈逐渐递减趋势;秋冬季节,林缘至林内25 m处呈递增趋势,在25~30 m处下降且低于林外林缘处。对PM2.5减尘率最高的是乔灌草结构,其次是针阔混交乔木结构,单排乔木结构的减尘率最低;春夏季,12种道路林对PM2.5阻滞率为正值,秋冬季只有A5(针阔混交乔木)、B1~B3(单排乔木)和C2、C3(乔灌草)为正值,其余均为负值。小气候因子与PM2.5关系存在季节差异,PM2.5浓度在春秋冬季与风速呈显著负相关(P<0.05),春夏季与温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秋冬季与相对湿度呈正相关(P<0.05);林地PM2.5阻滞率在秋季和温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在秋冬季和相对湿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林地阻滞率和风速相关性不显著。  结论  在城市道路林建设中合理增加林带宽度及加大常绿针叶乔木和灌草的比例对于降低PM2.5质量浓度效果显著。图5表6参32  相似文献   

17.
邓斌  严平  杨书运  宋卫恒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3):3949-3950
利用合肥及三县4个站点的近36年气候资料,分析了合肥市城、郊平均气温、降水、日照时数和相对温度的变化特征.研究表明:近36 a来合肥市城、郊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合肥市城、郊年日照时数呈明显下降趋势,而且随季节变化;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年际变化幅度很大;城区相对湿度呈下降趋势,城市干岛效应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冠幅是树冠结构的重要特征因子,直接影响树木的生产力和生命力,郁闭度是反映森林冠层结构与密度以及评价森林经营管理采伐强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利用无人机可以云下飞行,易于获取图像,精度高,低成本等优势,研究无人机影像上提取树冠参数的方法,使无人机影像提取林木树冠参数的操作系统化,实现精准高效的森林资源清查和监测。  方法  以福建将乐林场杉木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四旋翼无人机影像为数据源,基于面向对象分类的方法,将杉木纯林的树冠参数从无人机影像中提取出来。面向对象分类的方法需要先利用ESP工具选取最优分割尺度,然后根据影像的分割结果将树冠对象聚为一类,进而统计每个树冠对象栅格像素个数计算出树冠冠幅面积以及林分郁闭度。  结果  面向对象分类有效地对高郁闭度林分进行了树冠的提取。在分割尺度为70时,单木树冠分割效果最好,树冠被单独分割出来,但也存在一定的过分割以及未分割的问题,以至于部分单木的丢失。分割结束后,对分割对象进行特征空间的优化,选取适当的分类特征,最终将研究区分为树冠和林隙两类。通过统计每个对象栅格点数,计算得出的林分因子包括林分郁闭度,树冠面积。以地面实测数据作为参考,冠幅面积提取精度为0.829 1,林分郁闭度测量精度为0.973 1。  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无人机高分辨率影像的树冠参数提取在高郁闭度林分同样适用,能有效提高森林资源调查的效率并且能够满足森林资源调查的精度。   相似文献   

19.
贺瑞坤  贺红早  陈训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4):11048-11049
研究贵阳二环林带9个主要经济树种冠幅与胸径的相关关系,选择一元一次方程对其进行拟合,根据不同树种冠幅—胸径方程,推算其在林冠郁闭度为1.0时的造林密度,并制作林分密度表,探讨二环林带合理密度及其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