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抛秧的种植密度比宽窄行高,单位面积丛数差异不显著,但每丛株数和单位面积株数差异达显著水平,表明抛秧的种植密度比宽窄行高。抛秧的白背飞虱比宽窄行发生略重,发生期稍提前,但差异不显著。5月28日至7月10日5次调查,白背飞虱百丛虫量,抛秧比宽窄行发生稍重...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来,由于广德县大面积推广种植抗褐飞虱而不是抗白背飞虱的杂交水稻以及耕作制度的改变,导致白背飞虱的种群数量急剧上升和发生面积明显增加,大发生的频率大大增加,对水稻的危害越来越严重。该文介绍了2016年广德县白背飞虱的发生情况,提出了防治原则、防治目标以及综合防治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不同种植环境稻田稻飞虱种群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分析不同种植环境条件对稻飞虱种群数量发生的影响,于2011年对云南省安宁市禄脿镇地区单一种植环境稻田和多样性种植环境稻田稻飞虱进行了扫网和灯诱调查。结果表明:不同种植环境稻田中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数量均明显高于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及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a) 数量,白背飞虱为当地主要的稻飞虱危害种群;水稻移栽(2011年5月24日)前1周左右白背飞虱开始迁入本地区,6月下旬至7月上中旬达到发生高峰期,7月中旬之后白背飞虱成虫开始外迁;通过LSD法对不同种植环境稻田白背飞虱进行显著性差异检验,发现不同种植环境稻田白背飞虱若虫数量在8次调查中有6次存在显著差异(P<005);多样性种植环境稻田中白背飞虱成虫的寄生率和雌性性比多高于单一种植环境稻田;多样性种植环境稻田捕食性天敌蜘蛛种类和总个体数均大于单一种植环境稻田。因此,多样性种植环境稻田对稻飞虱数量有更强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 白背飞虱在我省江淮地区农业生态系中,原一直保持着一定程度的动态平衡,未曾造成灾害。近年来,由于杂交中稻感虫组合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和气候条件适宜等因素,导致白背飞虱增殖,为害程度随之加重。据合肥地区1982—1983年调查,该虫由原来百丛49.5—51.9只上升到百丛27790只,凤阳、长丰、巢湖等地上升到百丛2—3万只。从1983年起,全省虫量普遍上升,危害严重的田块(制种)颗粒无收。白背飞虱已由次要害虫成为水稻上的重要害虫。  相似文献   

5.
根据尼加拉瓜生产商的信息,在尼加拉瓜大西洋南部新几内亚自治区,菠萝种植已有10年的历史,面积也在逐渐增加。目前该地区的菠萝种植面积达70hm2,产品主要在国内销售。而由农村  相似文献   

6.
缅甸橡胶产业前景看好,在22年里缅甸的孟邦天然橡胶种植面积增加500%。 据缅甸新光报称,孟邦橡胶面积占缅甸总橡胶面积的37%,该地区橡胶种植面积从1988年的3.11万hm^2增加到2009/2010年度的17.1万hm^2。  相似文献   

7.
据马来西亚棕油促进委员会首席执行官Mohamed Abd Majed透露,如果印度积极扩大棕油生产,其食用油的进口量就有可能缩减。目前有许多严格的规定影响到印度油棕的种植前景,调整土地所有权规定是其中之一。据称,油棕种植面积越大效益越好,种植面积最好达到1万公顷以上。扩大棕油生  相似文献   

8.
从河南省农业厅获悉,根据农情统计,今年河南省优质小麦面积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预计达5506万亩,占全省麦播面积的70%左右,比上年增加298万亩。  相似文献   

9.
随着杂交稻的广泛种植,白背飞虱已成为泸州地区水稻的重要害虫.通过对泸州市叙永、合江、泸县和古蔺县1983~1998年白背飞虱灯诱测报资料和田间系统调查资料的分析,结合异地虫情信息交流、天气资料分析,明确了泸州地区白背飞虱虫源主要由黔南、桂北及以南稻区经东南气流迁飞而来.分析了其主要降落范围、害虫田间消长规律和影响其大发生的主要气候因子.建立了预测预报模型,为指导泸州地区白背飞虱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美国农业部3月30日发布的一份农作物种植预期报告称,受乙醇行业需求增加等因素拉动,预计今年美国玉米种植面积将会增加到3650万公顷,成为自1944年以来种植面积最大的一年。  相似文献   

11.
本文阐述了杂交早稻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培育壮秧、合理施肥、科学管水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为当前新型冠状肺炎疫情期间的杂交早稻生产做好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2.
水稻白背飞虱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atb)属于大范围迁飞性害虫,是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年来,随着杂交水稻大面积推广和耕作制度的改变,白背飞虱的种群数量急剧上升,严重发生的频次明显增加.概述了白背飞虱危害、综合防治方法及监测和防治的最新研究动态.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亚种间杂交稻的源库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比较了亚种间杂交稻与汕优63的源库关系差异,分析了源库关系对结实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亚种间杂交稻较汕优63的库容量大,抽穗期单位叶面积负担的库容量多;(2)亚种间杂交稻的单位面积上的有效穗数较汕优63少,但每穗粒数多、且分布在二次枝梗上的籽粒的比例大;抽穗期上部3片叶的面积总叶面积的比例小;(3)剪叶和疏花对结实率的影响亚种间杂交稻较汕优63大。  相似文献   

14.
籼型杂交水稻及三系对白叶枯病的抗性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水稻三系的抗性及其对杂交稻抗性的贡献。结果表明,杂交稻的抗性主要受恢复系的核基因控制,同时也受不育系胞质效应的影响。D型、冈型和野败型胞质的抗性较差,滇型和BT型较强。由于不同稻区的病菌小种组成不同,致病力的亲和性以及分化变异速度也不同,故推广杂交稻组合应考虑病菌小种的组成和分化趋势。  相似文献   

15.
论杂交水稻的发展战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狠抓三系杂交稻的开发运用,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加强两系杂交稻研究,争取科研的大突破;积极探索无融合生殖,为科技攻关奠基础等三个方面,就杂交水稻的发展战略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6.
杂交水稻为我国稻米生产和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杂交水稻育种队伍越来越壮大,全国各地每年育成的杂交水稻亲本和组合也越来越多。据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统计,当年种植面积在6666.7hm2以上的杂交稻组合,由1989年的39个增加到2005年的379个,增加了近8倍。我国主要杂交水稻省区,目前每年申请参加区试的杂交稻新组合都是数十上百,甚至数以百计。但是组合数的增多,并没有使杂交稻面积增加,每个组合的平均种植面积反而越来越少,新组合中有重大突破的也极少,组合的平均使用寿命也缩短许多,这说明目前我国杂交水稻育种和组合应用效率在下降。如何提高杂交水稻育种和组合应用效率,变得非常重要,因此,文章针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短光低温诱导雄性不育水稻种质的利用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宜DS在广州观察了两年,结果表明,它具有短光低温诱导下不育长光高温诱导可育的特性,农艺性状于籼粳之间,遗传基础比较复杂,欲转育稳定的不育系可能要较多的世代,在杂交稻华南双季制种区,低温诱导不育可以前效地抑制早晚稻在孕穗期因冷空气引起不育系的不育性改变,能保证双季制种成功,这一种质的利用,有可能使华南两季杂交稻育种发生较大的变革。  相似文献   

18.
稻田灰飞虱暴发原因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引起稻田灰飞虱暴发的原因,为其防治策略的提出奠定基础。[方法]从种植结构、耕作制度、水稻品种、气候条件、抗性问题及天敌因子等几个方面分析稻田灰飞虱暴发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结果]我国稻区种植结构和耕作制度的演变为灰飞虱提供了充足的食料;感虫品种的大面积推广种植、灰飞虱对温度适应能力的增强、长期不合理用药引起的抗药性的提高及天敌种群数量的减少是导致稻田灰飞虱暴发的原因。防治对策方面,建议在预测预报的基础上,科学采用化学防治把灰飞虱暴发的态势压下去,并积极应用种植抗虫品种、推广翻耕麦、加强田间管理等农业防治措施。[结论]该研究为稻田灰飞虱的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杂交稻生育后期叶片衰老频度及其关联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探讨叶片衰老表现型及其影响的相关因素,为水稻抗早衰栽培技术及抗早衰新品种选育提供依据,选用了18个杂交稻组合,抽穗后常规水分和限水管理,探讨供试组合叶面积、叶干重、叶绿素含量(SPAD值)、叶片N含量等性状衰减类型和衰老频度.结果表明,供试组合叶面积、叶干重、叶片N含量、叶绿素含量表现3种衰减类型,强衰减型组合(A型)、次强衰减型组合(B型)和慢衰减型组合(C型).A型和C型组合不同年份叶衰老性状表现较稳定,B型组合在不同年份的某些性状表现衰减加剧或减缓,衰减变化程度不同组合表现不尽相同.叶绿素衰减与叶片N素和根系伤流的衰减极显著正相关.叶片N含量的衰减、叶片的衰老频度与根系伤流下降率和茎鞘叶物质输出率极显著正相关.认为衰老频度涵盖灌浆结实期单位时间内高效叶面积、叶干重、叶绿素含量3个指标的下降率,可作为评估叶片早衰程度的指标;杂交稻后期叶片衰老存在不同类型,叶片的衰老频度受根系活力的衰减和源器官物质转运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籼型杂交水稻主要品质性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江西省2005年主推的22个水稻品种的主要品质指标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主要品质性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22个组合中只有4个组合的垩白粒率达到部颁优质米(NY/T593-2002)二级标准,垩白度和胶稠度达到一级标准的组合比例很少;垩白粒率与垩白度呈极显著正相关,直链淀粉含量与垩白粒率和胶稠度分别呈显著正相关和负相关,表明降低垩白粒率与垩白度、提高胶稠度是改良杂交水稻品质的主要目标。结实率与垩白度和出糙率之间分别达到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认为要兼顾杂交水稻的品质改良与产量的提高,可适当增加千粒重,同时必须根据各性状的相关性,在选配亲本时要全面考虑各性状的关系,特别是产量构成因素和主要品质性状间的搭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