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气溶胶光学厚度时空变化特征,对于了解气溶胶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气候效应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 用2000-2012年MODISLevel3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数据,结合GIS空间分析和制图功能,对西南地区大气气溶 胶光学厚度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2年西南地区平均AOD值在0.25~0.31之间波动 变化,其中四川盆地地区AOD值比云贵高原地区要高,整个研究区平均AOD呈下降趋势,但趋势并不显著(p> 0.05);西南地区四季平均AOD值有所差异,AOD值从高到低依次为:春季、夏季、冬季、秋季,除冬季AOD呈 上升趋势外,其他三季均呈下降趋势;从空间分布上看,四川盆地中部常年为AOD高值中心,四川盆地边缘和云 贵高原地区AOD均相对较低;西南地区AOD变化趋势空间差异明显,四川盆地西部为AOD主要减少区,四川盆 地中部为AOD主要增加区,云贵高原地区AOD整体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工业化的大力发展以及自然环境逐渐恶化,大气气溶胶与气候相互关系研究已然成为当前大气科学及相关领域的热点问题。该文基于2014—2015年MODIS气溶胶反演产品,统计分析了鄂南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AOD季节变化特点,有助于研究该地区的污染程度。结果表明,鄂南地区AOD高值区主要出现在荆州、武汉江夏、咸宁北部和黄石东部等地区,低值区主要为荆州西部和咸宁南部的山区。鄂南地区AOD具有鲜明的季节变化,四季平均AOD除春季很高之外其他季节都呈平稳趋势,春季是AOD值最大的一个季节,夏季次之,进入秋季显著降低,冬季更低,冬季到来年春季跳跃性增高。  相似文献   

3.
根据山西省50多年来粮食生产的相关调查与统计资料,运用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山西省粮食产量和作物结构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49年以来山西省粮食总产与单产在波动中呈增长趋势;粮食作物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粮食总产的提高主要归功于粮食单产的增加,其中玉米单产的增加对粮食平均单产的提高作用最大,其次是小麦。并提出如下建议:依靠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增加粮食单产;稳定小麦播种面积,满足人们对小麦口粮消费的需求;玉米作为粮食和饲料兼用的高产高效作物,今后的种植面积应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4.
<正>玉米是重要的粮食、饲料和经济作物,在农业生产及相关行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玉米产区之一,年种植面积在130万hm2左右,约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25%。同朔地区年种植面积在20万hm2左右,约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20%。玉米丝黑穗病是山西省乃至春玉米产区主要病害之一,对产量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基于MODIS遥感数据的气溶胶光学厚度反演技术,揭示气溶胶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特征。[方法]利用MODIS遥感数据中的MOD021KM与MOD03角度数据,采用6S辐射传输模型建立查找表,选取2015年3~9月某市以晴天为主的MODIS遥感影像,利用ENVI软件处理该时间段内质量相对较高的一系列遥感影像数据,提取处理后的Band 1红波段(0.66μm)、Band 3蓝波段(0.47μm)与Band 7近红外波段(2.10μm)的数据对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AOD值)进行反演。[结果]AOD值与PM10浓度结果类似,呈正态分布,与事先预期的负关系相反。[结论]利用MODIS遥感数据反演AOD值可以在宏观上指示空气污染的分布区域,对大气污染的预报与治理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6.
山西省粮食生产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建国60年来山西省的粮食生产状况;分析了山西省粮食生产面临的三大障碍:种植面积日趋减少、人口结构"弱势化",农业科技推广程度低、难度大;提出目前山西省解决粮食生产安全问题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7.
利用2000年2月~2009年2月的MODIS遥感气溶胶光学厚度(AOD)资料,研究了AOD在我国的空间分布特征,采用偏相关性分析等统计方法研究温度、降水、湿度、风场等气象要素场以及排放源等因素对AOD的影响。结果表明:AOD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有6个高值区,分别是华北平原、苏皖地区、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和南疆盆地;不同季节AOD的空间分布类似,但又存在一定的差异,从春季到冬季逐渐递减;华北平原AOD春季受北方沙尘天气外来输送的影响最大,夏季则主要与本地人为排放源正相关,秋、冬2季受风场影响最大;四川盆地AOD与降水呈现负相关关系,春季主要受北方沙尘天气外来输送的影响,夏季与温度正相关,秋、冬季则主要受人为排放源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农业生态环境和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重点问题。以岳阳市为例,分析了该地区农业生态环境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以及粮食生产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并从保护耕地数量和质量,确保粮食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合理开发利用农田水资源,加强农业标准化生产;科学使用农用物资,推广低碳农业技术;大力发展生态种植,逐步推进生态农业4个方面提出了优化农业生态环境,促进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于CE-318太阳光度计观测数据,对南宁市2015年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浑浊度系数、波长指数进行反演研究,分析其光学特性的年变化特征、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15年南宁市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年均值为0.85,处在较高的状态;AOD最高为秋季,春冬季次之,最低为夏季;浑浊度系数年均值为0.28,说明南宁市大气污染较为严重;波长指数年均值为1.27,大于1,说明南宁市大气气溶胶主控粒子为细粒子。  相似文献   

10.
我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实施效果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考察农民种植意愿是否增加的角度出发,结合因子分析法与支持向量机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我国粮食种植面积的主要因素,并将粮食种植面积的实际值与无政策条件下的估计值进行对比,探讨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实施效果。结果表明,从全国整体情况来看,最低粮食收购价政策实施效果较好,但是在部分省区的实施效果一般。根据上述结论,提出进一步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以及与粮食产业相关的其他政策。  相似文献   

11.
我国循环农业中的化肥施用与粮食生产脱钩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循环农业是一种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农业发展模式,正确处理好经济增长和资源消耗之间的关系,是当前我国发展循环农业和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和难点。本文运用脱钩理论,分析化肥施用量与粮食生产之间的关系,得出二者之间的脱钩类型;并运用描述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我国31个省级地区1999-2007年的面板数据,找出影响脱钩类型的因素;提出在科学施肥、粮食生产要素替代、调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等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2.
玉米是山西省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农作物,不仅是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同时还可作饲料和工业原料。玉米的生产与供给不仅直接影响农民的收入,而且对山西省经济发展也有重要影响。从农户生产决策角度,依据2005—2014年10年间山西省玉米的时间序列数据,应用Nerlove供给反应模型,分析山西省玉米供给的影响因素,并测算山西省玉米种植面积对不同影响因素的反应程度。通过建立山西省玉米供给反应模型可知:(1)玉米供给长期价格弹性和短期价格弹性均较低,前期种植面积对当期种植面积的影响较大,玉米种植面积对价格的反应程度偏低,玉米种植面积存在很强的延续性,农户不能根据价格变动及时调整;(2)玉米的种植面积同时受替代产品的价格、生产成本、农业政策及非农机会成本的影响;(3)替代产品的价格、生产成本以及非农机会成本对玉米的种植面积有负向影响,农业政策对其有微弱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1999—2014年的统计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山东省近15年来粮食总产、单产和粮食种植结构3方面的变化。结果显示:从粮食总产来看,山东省粮食总产的变化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从粮食单产来看,山东省粮食平均单产总体呈现出稳定增长趋势,特别是2002年之后增幅明显,其中,豆类作物增幅最大,其次是薯类,再次为小麦,玉米增幅最小。从粮食种植结构来看,2002—2006年山东省粮食作物种植结构调整较大,但玉米和小麦仍是山东省播种面积最大的两种粮食作物。短期内,小麦作为"第一主粮"的基础性地位难以撼动;薯类和豆类播种面积近年来显著下降,而其他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比重变化不大。总体来看,山东省粮食增产主要依赖于单产的提高。上述研究结果可为国家粮食主产区制定合理的粮食生产规划和农业经济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1951-2015年中国主要粮食与油料作物种植结构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阐明中国主要粮食-油料作物种植结构变化特征。本研究基于1951—2015年中国主要粮食与油料作物的分省生产数据,利用优势指数理论等指标分析中国主要粮食与油料作物生产时空变化特征,探讨影响中国粮食与油料作物种植结构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951—2015年,中国水稻、玉米和花生种植面积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小麦和大豆面积有所减少;各作物总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均显著增加。1951—2015年,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粮食与油料作物种植结构变化最显著,东北地区水稻和玉米面积显著增加,小麦面积显著下降;华北地区玉米和花生面积显著增加,大豆面积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2007年以来中国农业保险由逐步试点到政策升级对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的影响,运用渐进式双重差分模型,基于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统计数据未含港、澳、台地区,下同)的面板数据,对农业保险政策渐进式改革与农作物尤其是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及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总体而言,政策改革通过提高保费补贴和保障水平增加农户预期收入进而激励其扩大农作物总种植面积和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分政策阶段看,具有高保障水平的“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政策”在促进种植结构“趋粮化”方面优势明显;3)分作物看,政策显著扩大三大主粮作物的种植面积,缩减薯类作物种植面积;4)分区域看,政策改革仅在粮食主产区出现种植结构“趋粮化”现象。据此,建议继续提升农业保险保障水平,优化保费补贴机制,扩大最新政策试点的覆盖面,给予粮食主产区粮食作物种植更多保险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6.
基于EOS/MODIS、FY-3/MERSI卫星数据计算植被覆盖度和水体面积,结合土地分类数据、气象数据、夜间灯光数据、统计年鉴,通过定量化计算,探索洞庭湖区不同地表类型植被覆盖度下降的气候和人为成因。结果表明,2000—2019年洞庭湖植被覆盖度下降区域集中在水田、人口聚集区和湿地地类;从气候影响来看,水田、人口聚集区的植被下降与5—8月降水量偏少关系密切,湿地植被覆盖度下降的面积与气候变化、水体面积都有关,下降程度与水体面积变化关系更密切,三峡蓄水可减轻水体对湿地植被的影响;从人为因素看,水田、人口聚集区、湿地植被覆盖度分别受农业种植结构、地区生产总值、夜间灯光指数和杨树砍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山西省玉米种植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汇总了近年来山西省玉米种植面积与产量的变化及各地市玉米播种面积及产量水平,分析了山西省各玉米种植生态区主要的玉米推广品种、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机械化水平,指出玉米在粮食生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玉米的种植区域逐步向无霜期短的地区扩展,玉米品种多乱杂,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在不同的玉米生态区有一定的差异,适合山区、丘陵地区的小型机械较少,特早熟地区机收困难;并从育种、栽培、病虫害防控及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方面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8.
通过多因子逐步回归分析对扬黄新灌区农业生产主要模式与农户人均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单因子对人均纯收入影响的大小顺序为设施温室>牧草>养殖;双因子协作对人均纯收入影响的大小顺序为牧草×设施温室>经济作物×牧草>粮食×养殖>牧草×养殖>粮食×牧草>粮食×设施温室>经济作物×养殖。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牧草种植面积与人均纯收入呈正相关,牧草种植面积对人均纯收入的直接效应值大于相关系数。扬黄新灌区的发展需要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使得农牧有效结合,提高系统的耦合性,显著增加群众的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19.
山西省是我国玉米三大产地之一,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主力军,对我国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增加了我国的玉米总生产值,极大的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是纵观山西省当下农业发展的形势来看,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具有自身发展的弊端和缺陷。从山西省农业持续性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一系列弊端也是不容忽视的。本文主要就山西省玉米种植技术发展现状及对策展开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前,基于国内外发射的各种卫星传感器观测数据的陆地气溶胶光学厚度(AOD)反演方法与应用研究已相对成熟。然而,针对我国国产高空间分辨率(如高分一号)卫星数据的城市小区域尺度的反演与应用则相对较少。因此,选择使用深蓝算法对我国重要的工业型城市——徐州市进行国产GF-1 WFV数据AOD反演与空间特征分析,并利用地基AERONET同期数据进行反演结果验证。研究结果显示,2015—2017年6期的徐州市AOD整体空间格局稳定,均以人口聚集的城区呈高值分布为特征,不随季节变化,说明该地区空气污染源极可能以城市人为排放为主;与AERONET站点同期数据的相关性分析与时序分析结果表明,基于GF-1 WFV高空间分辨率卫星数据的徐州市AOD反演结果质量良好。建议今后在大数据支撑下,应充分利用时空数据融合及机器学习等先进技术手段,弥补受云覆盖影响下单时间窗口GF-1卫星数据AOD反演的缺陷,以期达到国产高分卫星的更高时间、更高空间分辨率以及实时监测与预测的更高业务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