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脾脏是体内最大的单个淋巴器官,约占全身淋巴组织总重的1/4,拥有大量免疫细胞,其中包括Mφ、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淋巴细胞等。DC是机体目前所知的功能最强大的抗原提呈细胞,也是唯一能激活初始型T淋巴细胞的抗原提呈细胞,对机体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反应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机体的免疫应答中处于中心地位,并控制着体内免疫反应的进展过程,因而成为肿瘤免疫反应的中心环节。目前DC已经成为生物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对DC的研究日趋深入而广泛。现就脾脏DC的研究状况进行简要的回顾与展望。  相似文献   

2.
重组卡介苗感染树突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体内外试验中 ,树突细胞 (DC)均能摄取表达大肠杆菌麦芽糖结合蛋白 (MalE)的重组卡介苗 (rBCG·MalE)。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得荧光标记的rBCG·MalE在体内感染DC的水平在 1 % 2 % ,与感染巨噬细胞 (MΦ)的水平相当。体外抗原提呈试验结果显示 ,DC和MΦ能吞噬、加工rBCG·MalE并向T细胞杂交瘤FBU·B1 1提呈MalE蛋白抗原表位 ,而在体内试验中 ,从rBCG·MalE免疫小鼠脾脏中纯化的DC ,可检测到MalE表位MHCⅡ复合物 ,而纯化的MΦs却测不到。这表明DC在起始抗分枝杆菌的免疫保护中发挥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3.
抗原处理和提呈的研究极大地促进了我们对于免疫反应机制的理解,同时,细胞生物学学者在免疫方面的工作也使我们能够获得各种细胞共有的细胞的生物学机制的许多新观点。树突状细胞(DC)是免疫系统的主要调控者,因此在近些年来受到了学者大量的关注。在病原体存在的条件下,DC能够通过干预抗原摄取、蛋白水解、膜动力学以及物质输入和输出溶酶体的过程,强有力地调节细胞的内吞作用,并成为目前已知的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  相似文献   

4.
抗原浓度和DC数量对OT-I小鼠CD8+ T细胞分化与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细胞毒性T细胞(CTL)表位肽SIINFEKL浓度和树突状细胞(DC)数量对CD8+T细胞活化和增殖的影响。【方法】用小鼠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性生物因子(GM-CSF)和IL-4诱导骨髓细胞来源的DC增殖和分化,将所得成熟树突状细胞(maDC)和SIINFEKL抗原肽,与免疫磁珠法分离的OT-I小鼠CD8+T细胞共培养。用不同质量浓度的SIINFEKL(100,10,1,0.1,0.01和0.001 ng/mL)或不同数量的DC(DC/T比例分别为1/20和1/5)与CD8+T细胞共培养,刺激CD8+T细胞增殖分化。于共培养不同时间收集细胞,流式细胞术测定CD8+T细胞的数量、分裂速度、细胞表面活化分子的表达丰度,碘化丙叮(PI)染色测定细胞活力。【结果】在任一DC/T比例下,SIINFEKL浓度过低,均不能引起CD8+T细胞的充分增殖,而高于CD8+T细胞最佳增殖浓度的SIINFEKL则导致CD8+T细胞数量减少;在SIINFEKL质量浓度为0.001~0.1 ng/mL时,增加DC数量能促进CD8+T细胞的扩增;而SIINFEKL质量浓度为1~100 ng/mL时,提高DC数量反而导致CD8+T细胞数量减少;高浓度抗原和DC数量能有效诱导CD8+T细胞的活化和分裂增殖,但过量刺激会使细胞死亡,导致CD8+T细胞数量减少。【结论】CD8+T细胞的增殖受DC数量和抗原肽浓度的共同调节,要获得持久有效的CD8+T细胞免疫,必须保证CD8+T细胞得到足够的抗原信号,同时避免抗原信号过强导致的细胞活化后死亡。  相似文献   

5.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目前发现的功能最强大的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APC),在介导天然免疫与适应性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该文论述了DC的特征及功能、发育及调控、MAPK信号通路调控DC的可塑性和功能,以及DC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提出目前DC领域...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猪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MoDC)体外培养模型.[方法]从猪外周新鲜血液中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通过贴壁法获得树突状细胞前体细胞,采用重组猪的集落共刺激因子(rpGM-SCF)和重组猪的白细胞介素4(rpIL-4)双因子诱导及脂多糖(LPS)刺激成熟法,收集不同时间段的细胞,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其形态,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测表面分子表达率及其对FITC-dextran的吞噬能力,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细胞对同种异体T细胞的刺激能力.[结果]经体外诱导的DC具有典型的树突状形态;LPS刺激的DC表型分子CDla、CD80、CD86、SLAⅡ、CD172a与LPS未刺激的DC有明显增高,其吞噬能力有所下降,刺激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的能力有所增强.[结论]该试验成功建立了猪MoDC的体外诱导培养方法,为进一步研究猪MoDC在机体免疫调节和抗病毒感染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滑液支原体感染是由滑液支原体(Mycoplasma synoviae,MS)引起的鸡和火鸡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传染病。为控制滑液支原体感染,本研究利用MS WVU1853株辅以Montanide ISA 206 VG佐剂制备了灭活疫苗,研究发现MS灭活疫苗在体外能够激活鸡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s),DCs能够摄取MS灭活疫苗抗原提呈给T淋巴细胞并刺激T细胞增殖,利用流式细胞术方法检测增殖的T淋巴细胞亚群,CD4+T细胞增殖比率高于CD8+T细胞。SPF鸡免疫高剂量(1010cfu·m L-1)MS灭活疫苗后IFN-γ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D4+T细胞主要向Th1类细胞分化并分泌IFN-γ促进CTL细胞发挥杀伤作用,证明灭活MS疫苗能够有效激发免疫鸡群的细胞免疫反应。利用MS灭活疫苗免疫7日龄SPF鸡,单次免疫可以对MS攻毒产生完全保护,另外对疫苗安全性进行检验显示疫苗安全性良好,对鸡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研究了130只健康滨白雏鸡新城疫1次、2次免疫后,外周血液 T,B细胞数量及其功能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次免疫后其外周血液 T,B 淋巴细胞数量明显上升,T,B 细胞功能增强;2次免疫后外周血液 T,B 淋巴细胞数量及功能均明显高于1次免疫。说明健康鸡 ND 免疫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均参与免疫应答,2次免疫具有免疫增强作用。新城疫强毒攻击后,免疫鸡呈现良好的免疫保护,其血液 T,B 细胞数量略有上升,维持较高水平,未免疫鸡全部发病死亡,其血液 T,B 细胞数量明显下降。说明攻毒后鸡的免疫保护力与其血液 T、B 细胞数量高低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9.
抗肿瘤DNA疫苗是一种调解免疫功能的基因治疗苗,它包括含有免疫刺激序列的质粒载体,肿瘤特异性抗原和肿瘤相关抗原表位。DC细胞将同时以抗原表位与MHC-I类分子形成复合物和与MHC-II分子形成复合物途径加工,提呈。活化CD4+和CD8+T细胞,同时产生抗肿瘤免疫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属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成员,又称CD152,主要表达于激活的T淋巴细胞上,与抗原提呈细胞(APC)上的B7分子结合可抑制T细胞增殖与活化,从而诱导T细胞耐受,对T细胞增生起负性调节作用。Graves病(GD)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遗传易感因素在GD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近年研究表明:除了HLA-Ⅱ类基因与GD的遗传易感性相关之外,CTLA-4基因是继HLA-Ⅱ类基因后的另一个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1.
树突状细胞是目前发现的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时机体免疫有十分关键的作用.全文主要对树突状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应用及中草药(或其有效成分)对树突状细胞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调节性T细胞是机体免疫功能的重要调节因素,近年来的研究提示Toll样受体可以直接或间接的调控调节性T细胞的抑制功能。作者的研究显示:在CD4、Treg和DC反应体系中加入TLR7配体Loxoribine后CD4 T细胞的增殖增强,Treg的抑制功能丧失;进一步用Loxoribine分别处理CD4 T细胞、Treg、和DC细胞后发现,Loxoribine处理的DC,一方面使CD4 T细胞增殖增强,一方面使Treg抑制功能丧失;且通过trans-well试验证明Loxoribine作用于DC使Treg抑制功能丧失是通过DC释放的可溶性分子介导的,而不是通过细胞与细胞之间的接触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将粗提牛白细胞抗菌肽分别以低、中、高剂量(1.5,7.5,15 g·L~(-1))灌胃小鼠,0.2 mL·只~(-1);对照组分别为灌施体积分数为0.01%醋酸溶液和10 g·L~(-1)的牛血清白蛋白各0.2 mL.测定小鼠的细胞吞噬功能和免疫器官指数;同时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小鼠外同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总数及各亚群的百分数.结果表明,7.5 g·L~(-1)的粗提牛白细胞抗菌肽能明显提高小鼠的免疫器官指数(P<0.05),增强小鼠的细胞吞噬功能(P<0.05)以及小鼠外周血CD3~+,CD4~+及CD8~+T淋巴细胞的百分数(P<0.01),而高剂量组比中剂量有所降低.7.5 g·L~(-1)的粗提牛白细胞抗菌肽能明显增强小鼠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的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14.
本实验研究了雏鸡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后对异种抗原——小鼠红细胞(MRBC)和新城疫(ND)疫苗在外周血液的免疫应答反应。检测指标有IgG,IgM 和γ—球蛋白含量;血凝抗体滴度以及 T 细胞、B 细胞和淋巴细胞数量。实验结果表明,1日龄感染 IBDV 雏鸡接种 ND 疫苗后,血清 IgG,IgM 及γ—球蛋白含量和血液 B 细胞、T 细胞及淋巴细胞数量均明显低于对照雏鸡。1日龄和4周龄感染 IBDV 雏鸡接种 MRBC 后血凝抗体滴度,血清 IgG,IgM 及γ—球蛋白含量和血液 T 细胞及淋巴细胞数量也均低于未感染雏鸡。说明感染 IBDV 雏鸡对 ND 疫苗和 MRBC 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功能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猪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MoDC)体外培养模型。[方法]从猪外周新鲜血液中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通过贴壁法获得树突状细胞前体细胞,采用重组猪的集落共刺激因子(rp GM-SCF)和重组猪的白细胞介素4(rp IL-4)双因子诱导及脂多糖(LPS)刺激成熟法,收集不同时间段的细胞,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其形态,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测表面分子表达率及其对FITC-dextran的吞噬能力,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细胞对同种异体T细胞的刺激能力。[结果]经体外诱导的DC具有典型的树突状形态;LPS刺激的DC表型分子CD1a、CD80、CD86、SLAII、CD172a与LPS未刺激的DC有明显增高,其吞噬能力有所下降,刺激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的能力有所增强。[结论]该试验成功建立了猪MoDC的体外诱导培养方法,为进一步研究猪MoDC在机体免疫调节和抗病毒感染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鸡骨髓源树突状细胞体外诱导培养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鸡骨髓源树突状细胞(DC,dendritic cells)体外培养方法,用重组鸡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GM-CSF)和重组鸡白细胞介素4(rIL-4)体外诱导鸡骨髓细胞分化为DC,然后通过形态观察、表型鉴定及功能分析来初步鉴定所培养的DC。试验结果表明:培养7 d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表面不规则,有显著的树突状突起,呈典型的DC形态,流式细胞仪测得细胞表面CD11c和MHCⅡ分子的表达量分别为69.3%和63.0%。经脂多糖或CpG-ODN刺激24 h后的DC,其表面成熟分子标志CD40和CD86上调表达,同时其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显著增强(P<0.01)。结论:本试验建立的方法能在体外制备出大量具有较高纯度的鸡骨髓源DC,并具有体内DC的生物学特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构建小鼠Th17细胞体外诱导分化模型。方法提取小鼠脾淋巴细胞,采用免疫磁珠纯化++CD4 CD62L T细胞(原始T细胞),分对照组及Th17组。Th17组采用CD3、CD28、IFN-、IL-4抗体及IL-6、TGF-1、IL-23培养72 h,采用Real-time PCR检测RORt和IL-17F mRNA表达。结果 Th17组T细胞RORt、IL-17F 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构建Th17细胞体外诱导分化模型可用于T细胞分化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为揭示玉米赤霉烯酮(ZEA)对动物免疫功能影响的机制,以免疫磁珠负性分选法从小鼠脾脏中分离得到的高纯度T淋巴细胞为材料,刀豆蛋白A(Con A)作为T淋巴细胞活化刺激剂,研究ZEA对小鼠T淋巴细胞活化过程中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及对核因子NFAT、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试验设空白对照组(不含Con A)、Con A (5μg·mL~(-1))对照组、ZEA(10、20及40μmol·L~(-1))+Con A (5μg·mL~(-1))染毒组,细胞染毒48h后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结构变化情况。细胞染毒处理24和36h后分别提取细胞浆、细胞核蛋白,Western blot检测NFAT及NF-κB信号通路中关键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Con A组T淋巴细胞胞浆内NFAT、NF-κB等相关蛋白含量显著或极显著升高;细胞体积增大,细胞浆丰富,核糖体和线粒体明显增多。与Con A组相比,ZEA染毒组T淋巴细胞胞浆内NFAT、NF-κB相关蛋白含量显著或极显著下降,并呈剂量-效应关系;细胞胞浆减少,细胞质出现不同程度的空泡化,线粒体肿胀,核糖体消失,异染色质增多。与空白对照组相比,Con A组T淋巴细胞核内NFAT、NF-κB含量均极显著升高;与Con A组相比,ZEA染毒组T淋巴细胞核内NFAT、NF-κB含量显著或极显著下降,并呈剂量-效应关系。这一研究提示ZEA可造成T淋巴细胞活化过程中细胞超微结构的损伤,抑制小鼠T淋巴细胞活化过程中核因子NFAT、NF-κB信号通路活性,抑制相关蛋白合成,造成T淋巴细胞的活化作用被抑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SOCS1沉默并负载MAGEA3抗原的树突状细胞(DC)特异性抗肿瘤效应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基因克隆技术构建细胞因子信号抑制因子(SOCS1)基因RNA干扰和慢病毒载体,转染人脐血来源的DC,采用Western-Blot鉴定SOCS1的沉默情况,再负载MAGE-A3抗原肽,应用MTT法评估沉默SOCS1并负载MAGE-A3抗原的DC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及杀伤靶细胞的效应。结果:沉默SOCS1及负载MAGE-A3抗原的脐血树突状细胞组杀伤肾癌细胞能力显著高于其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OCS1沉默并负载MAGE-A3抗原的DC疫苗可以产生高效而特异性的抗肾癌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20.
<正>B淋巴细胞在机体的适应性免疫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通过产生抗体、提呈抗原和产生细胞因子(如IL-4、IL-6等)发挥免疫调节作用。但是,机体内也存在着一种数量虽少但功能独特且能发挥免疫抑制功能的B淋巴细胞,研究人员将这种B细胞称为调节性B细胞,功能缺失可导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