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弹性力学"课程的学习对于培养学生思维方法和独立工作能力有着重要意义。文章从立体化教材建设、教学内容、考核方式和科研促进教学等方面阐述了"弹性力学"课程的教学研究与实践。从多年的教学实践可以看出,"弹性力学"课程的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严谨的力学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课程教学质量,达到了人才培养目的。  相似文献   

2.
理论力学是农业类工科院系普遍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对其开展教学实践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理论力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与实践,其中包括对理论力学与普通物理学力学的衔接与矛盾进行分析,对理论力学的教学改革有助于提高学生在教学时间内的学习效率,同时强化多媒体网络化的教学建设,优化课程教学方法,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力学课程的特点,针对力学课程教学改革问题,从兴趣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研究型教学和素质教育教学等四个方面进行详细的探讨和分析。开展上述四方面的教学,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科学创新意识和力学素养。  相似文献   

4.
朱梅  周杰敏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9):177-178
理论力学是农业类工科院系普遍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对其开展教学实践改革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安徽农业大学工学院开展理论力学教学以来,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与实践,重点包括以教材选建为目标,优化面向21世纪的理论力学教学内容;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注重改进课程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在教学时间内的学习效率;强化多媒体网络化教学建设,优化课程教学方法,增进互动,注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芮玉奎 《安徽农业科学》2013,(12):5624-5625
介绍了北京地区学习现代仪器分析课程的优势,通过采取加强前言课教学,重视前处理方法教学与实践,以"实验操作为主、理论为辅"的教学模式,阐述了现代仪器分析课程的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6.
"城市绿地规划"是园林、风景园林、城乡规划等专业必修的课程,课程知识体系比较庞杂,除了理论教学之外,还有实践教学环节。针对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引入了思维导图方法,利用思维导图系统性、结构性和层次性的特点,帮助学生管理知识,鼓励学生发散性思维、创新思维。首先针对思维导图在"城市绿地规划"课程教学中的优势进行了分析,然后结合"城市绿地规划"专业课程教学,论述了思维导图法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过程中的使用方法,并对教学效果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7.
财经类院校"证券投资学"课程是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但是实际教学中课程定位不清晰,实践课程体系缺乏系统性,人才应用能力培养效果不明显。"证券投资学"课程是金融专业的核心课程,对实践教学要求较高。因而,本研究从学生课前对教学的预期、课后的教学反馈以及实习实践情况来分析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与方法、课程考核、学生职业意识、教师实践能力五个方面进行改革的思路,以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效果。  相似文献   

8.
理论力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理论力学是高等工科院校重要的技术基础课之一,如何合理进行理论力学教学改革及提高理论力学教学质量是高校教学中不断探讨的主题。结合目前教学形式,从理论力学课程建设与改革、学生主动思维能力培养和学生自学能力培养几个方面对理论力学教学质量的影响展开探讨,介绍一些有利于提高理论力学教学质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乡村振兴战略需要综合型创新人才作保障,这既是农业院校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的历史使命,也是农业院校新工科建设应该瞄准的方向。力学系列课程作为水利土木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学科核心,由于诸多原因力学系列课程难以支撑新工科人才培养的总目标。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质与创新能力为目标,通过打破力学系列课程界限、重整课程内容来构建农业院校水利土木类合理知识结构,强化"三基"教学,注重创新性综合应用能力培养;通过典型科研成果反哺教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训练学生的力学思维、提升学业挑战度,实现合理增负与创新能力培养的目标;最终构建出农业院校水利土木类专业力学系列课程教学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
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对于人才的能力及质量要求更加严格,英语能力是现代化经济发展对于人才的基础能力要求,并且成为就业岗位及发展规划中的重要考察因素。本文将简要分析"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教学目标及教材选择,并论述英语专业"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教学问题,其中包括教学模式、教学计划及师资力量等三个方面,继而提出英语专业"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教学改革的主要途径,旨在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通信原理是现代通信系统和计算机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实际教学中,主要从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探索来探讨该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并运用课程中的实例予以说明.同时提出运用科研活动和培养高素质的教师团队来促进教学,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适应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传统课程与教学设计在引入多元智能理论后增加了变革的新视角和切入点。"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的现状与多元智能理论的特点相结合,通过多元智能理论在"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来探讨多元智能理论在"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以教学观点、教学体系、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等为视角,探索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措施;并通过实际应用效果进行分析,表明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工科理论力学教学的普遍现状和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工科理论力学教改革的初步思路和相应举措,即优化教学内容,进行现代化教学手段建设,构建研究型课程等。教改所取得的部分成效表明初步思路基本正确,相应举措能代表当前理论力学教改的发展方向。同时也说明理论力学教改是长期而艰巨的,需要不断探索。  相似文献   

14.
一直以来,《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偏向于理论,偏向于单一的学生"管理理论"的提高,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项目管理能力。因此,本文从本门课程的课堂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假期实习和顶岗实习等方面探索这门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寻求培养学生项目管理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操作系统原理》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重要核心课程之一,理论性强,重点和难点较多,实践教学往往难以跟上教学的目的。分析了操作系统课程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相关的理论教学和实践的改革方法。  相似文献   

16.
加强生产实践教学,是目前高等农业院校在教学改革中普遍重视与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就近年来我校农学专业《作物栽培学》教学改革的实践,提出建立《作物栽培学》课程实践体系的问题。即:根据农业专科教育的特点,把学生入学后的三个学年作为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使专业生产劳动课、课程理论教学和实验室教学、教学实习、毕业生产实习等有机地联系起来,通盘安排,落实计划,完善制度,狠抓质量,努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科研与生产相结合,为国家培养合格的高级农业应用型技术人才。这是在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上的一个有益尝试与新进展。  相似文献   

17.
高师作曲理论课程有效整合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高师作曲理论课程的教学现状与高师音乐教育人才培养之间矛盾突出。整合高师作曲理论的四大课程———和声学、复调学、曲式与作品分析、配器学,建立作曲技术综合分析与作曲技术综合实践这两大课程,彻底打破现有的课程教学模式,是真正切合高师教学实际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基础课程是各个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创新能力这种上层结构矗立所赖的坚固基石。力学课程作为农业院校中涉农工科专业的大类基础课,在农业人才培养中的根基作用发挥不充分,这是由于传统涉农专业高度专业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导致的。而今,新农科建设倡导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在新背景下如何更充分地发挥基础课程作用?文章以“理论力学”为例,阐述了力学学科的应用属性和交叉活力,阐明了一般力学分支中最为基础的“理论力学”课程在农业院校新农科建设中的强基固本作用,分别从课程内容的编排与讲授、实践课堂的开设以及力学类课程体系的前后呼应与递进三个方面讨论了“理论力学”课程更好地服务于新农科创新人才培养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农业院校工科专业力学学习的现状,提出了农业院校力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几点思考,为改变农业院校"力学难学"的现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操作技能,以专业理论需求为导向,通过重构教学内容、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探讨以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程思政设计主线的"植物生长与环境"课程项目化教学.用典型的"识别植物形态结构、识别与分类植物、调控植物生长发育与物质代谢、制定配方施肥方案、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调控植物生长环境"等项目,设计一体化项目化教学的实践过程.实践表明,实施融入课程思政的项目化课程教学后,学生的理论学习、实践操作以及思政素养实现了有机结合,专业素养和职业素养均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教学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