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为了探究3-碘-2-丙炔基?丁基氨基甲酸酯(IPBC)制剂的抗流失性能,本研究建立IPBC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方法,并对各处理材流失液中的IPBC含量进行测定,旨在确定IPBC制剂的抗流失性能。  方法  采用紫外检测器及C18色谱柱(150 mm × 4.6 mm(内径),5 μm),通过对检测波长、流动相组成及配比、柱温及流动相流速等色谱条件进行优化,确定分析IPBC的色谱条件,采用外标法对IPBC标准溶液进行检测,进行标准曲线相关系数、精密度、准确度等分析;参照国家标准GB/T 29905—2013《木材防腐剂流失率试验方法》进行流失试验,用所建立的分析方法测定各处理材中IPBC的流失率。  结果  HPLC检测IPBC含量的色谱条件为:乙腈–水(体积比为60∶40)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紫外检测波长为200 nm;IPBC标准溶液在5 ~ 80 mg/L浓度范围内,HPLC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为0.999 4,标准偏差0.05%,变异系数0.50%,样品的添加回收率为99.5% ~ 100.4%;马尾松和辐射松处理材中IPBC的流失率随着IPBC浓度的增加而降低,马尾松的流失率为0.11% ~ 1.99%,辐射松的流失率为0.10% ~ 0.48%,毛竹处理材中IPBC的流失率随着IPBC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流失率为3.11% ~ 7.08%;IPBC制剂处理材的平均流失率高于IPBC/PPZ-TEB复合制剂处理材的平均流失率;微乳D制剂处理材IPBC的流失率高于IPBC乙醇溶液处理材的流失率;经过木蜡油表面涂饰的IPBC制剂处理材的流失率低于未涂饰的IPBC制剂处理材的流失率。  结论  采用HPLC测定IPBC的含量,标准曲线相关系数好,精密度和准确度高,可用于IPBC的含量分析;IPBC制剂的抗流失性能较好,其在马尾松、辐射松、毛竹处理材中的流失率均低于7.1%;通过与其他成分复合或木蜡油进行表面涂饰可以提高IPBC制剂的抗流失性能。   相似文献   

2.
复合硅改性热处理杨木的制备及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针对木材树脂改性剂释放甲醛不环保,无机改性材吸湿性高等问题,将廉价易得的硅石粉溶液化,再有机杂化,制得高渗透、环保、防火的水溶性木材复合硅改性剂,通过真空加压浸渍处理和热处理联合改性,可以有效提高木材的物理力学和阻燃等性能。  方法  分别制备硅油复合硅改性剂(SC2)和偶联剂杂化硅改性剂(HS2),对人工林杨木进行浸渍处理,再将浸渍材进行高温热处理,测试分析复合硅改性材及其热处理材的物理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  结果  热处理使未处理材和改性材的质量与绝干密度均下降,硅油复合硅改性材(W-SC2)热处理后的质量损失率与绝干密度损失率最大。与W-SC2相比,硅油复合硅改性热处理材(TW-SC2)的吸湿率增大;偶联剂杂化硅改性热处理材(TW-HS2)的吸湿率较偶联剂杂化硅改性材(W-HS2)明显降低,抗吸湿性改善明显。与杨木未处理材(W)相比,各组改性材的力学性能均显著提高,且明显优于TW-SC2。W-HS2的点燃时间比W延迟8 s,火灾指数由0.043 m2s/kW增大至0.140 m2s/kW,TW-HS2的点燃时间比W延后9 s,火灾指数比W-HS2提高了64.3%。与W相比,TW-HS2的总热释放量减小29.4%,热释放速率峰值下降,且第二热释放速率峰值出现时间延后;W-HS2和TW-HS2的总生烟量比W大;HS2浸渍改性联合热处理,可以提升木材阻燃性能。改性材的热降解速率较未处理材降低明显,热稳定性提高,说明HS2改性剂具有明显的促进成炭作用。  结论  以硅石资源为主要原料,有机杂化制得环保、高效的木材复合硅改性剂HS2,通过真空加压浸渍?热处理联合改性工艺,可有效改善人工林杨木的物理力学和阻燃等性能,实现其绿色改性,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3.
以上海青为试验材料,通过分析包装袋内气体成分及组织内叶绿素 a、叶绿素 b、总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叶黄素、VC、可滴定酸、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亚硝酸盐等指标的变化,评价了带孔食品袋(CK0)、食品袋(CK1)、P0薄膜包装及 P0薄膜包装结合ε- 聚赖氨酸(P1)处理对 20±1 ℃贮藏上海青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原始数据可划分为 2 个主成分因子。第 1 和第 2 主成分因子的贡献率分别为 77.256% 和 12.745%,累计贡献率达 90.001%。叶绿素 a、叶绿素 b、总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叶黄素、VC、可滴定酸、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等与上海青的保鲜效果呈正相关,亚硝酸盐与上海青的保鲜效果呈负相关。综合评价得分显示,4 个处理对上海青的保鲜效果依次为:P1>P0>CK1>CK0。由此可见,薄膜包装尤其是其与ε- ...  相似文献   

4.
3种阻燃剂对重组竹燃烧性能和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慈竹(Bambusa emeiensis)竹束为原料,选用磷酸二氢铵、聚磷酸铵和硼硼合剂3种阻燃剂处理竹束并制备阻燃重组竹,采用锥形量热仪测试了阻燃重组竹的燃烧性能,并分析了阻燃处理对重组竹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阻燃剂均能有效降低重组竹的热释放速率和热释放总量,延长点燃时间,其中SBX和APP能够大幅度降低发烟量和产烟速率。但是阻燃处理对重组竹的物理力学性能有不同程度的劣化,特别是吸水厚度膨胀率显著增加。3种阻燃剂中,MAP处理材抑制燃烧效果最好,对材料力学性质影响最小,热释放总量比未处理材下降了62.38%,MOE下降了0.78%,MOR下降了6.14%;SBX处理材的抑烟效果最好,发烟总量比未处理材降低了88%;APP处理材的引燃时间最长,为未处理材的3倍。  相似文献   

5.
以水载铜基防腐剂季铵铜(ACQ )和铜唑( CuAz)处理毛竹竹条,采用蒸馏水、二碘甲烷、甲酰胺3种参照液体,测定其在防腐处理竹材表面的接触角,并利用几何平均法计算处理材的表面自由能,探讨防腐处理对竹材表面润湿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竹黄面的表面自由能略高于竹青面,但二者差异不显著( p>0.05);ACQ与CuAz处理材的表面自由能差异显著, ACQ处理材的表面自由能高于CuAz处理材;与未处理材相比,经过防腐剂处理的竹材,大多数表面自由能有所增加,但是随着载药量升高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ACQ载药量达到5.2 kg· m-3,CuAz达到2.2 kg· m-3,防腐处理材与对照样的表面自由能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纳米CuO/硅溶胶制剂处理杨木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究不同后处理方式对纳米木材防腐剂浸渍材的耐腐性、顺纹抗压强度以及对浸渍材中铜离子抗流失性的影响,旨在为纳米防腐剂的应用提供依据。  方法  通过机械共混制备了一种纳米CuO/硅溶胶制剂,并结合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扫描电镜(SEM),探究不同后处理方式(100 ℃蒸汽和?30 ℃冷冻)对浸渍材耐腐性、顺纹抗压强度、浸渍材制剂分布和铜离子抗流失性的影响。  结果  经过纳米CuO/硅溶胶制剂浸渍的杨木耐腐性显著提高,达到了 Ⅰ 级强耐腐标准,顺纹抗压强度较未处理材提高了24.42%。相比于浸渍试样,蒸汽后处理时间的延长使制剂更加均匀致密地分布在处理材中,而在冷冻后处理中呈颗粒状。经过蒸汽后处理90 min和冷冻后处理8 h的浸渍材质量损失率较普通浸渍材分别降低了18.30%和24.37%;在抗流失性方面,较短时间的蒸汽后处理可以提高浸渍材中铜离子的抗流失性,而经过不同时间冷冻后处理浸渍材中的铜离子抗流失性要优于普通浸渍材,铜离子流失量减少了8.72% ~ 34.40%。在抗压强度方面,蒸汽后处理浸渍材顺纹抗压强度要高于普通浸渍试样,强度提高了0.64% ~ 5.31%,而冷冻后处理浸渍材顺纹抗压强度较普通浸渍材略有下降。  结论  蒸汽后处理对提高纳米CuO/硅溶胶防腐剂浸渍材耐腐性和顺纹抗压强度有很大的帮助,而冷冻后处理在提高浸渍材中铜离子的抗流失性方面效果更显著。实验结果为不同处理方式在纳米防腐剂中的选择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了增强无机改性组分与木材组分间的联结作用,分别在硅石溶液化过程中或硅石溶液中加入硅油,制得硅油同步杂化复合硅改性剂(SC1)、硅油分步杂化复合硅改性剂(SC2);分别用有机偶联剂对模数1.0的硅酸钠溶液和模数2.4的硅石溶液进行杂化,制得偶联剂杂化硅酸钠溶液改性剂(HS1)、偶联剂杂化复合硅改性剂(HS2);测试分析改性剂溶液性能及浸渍改性杨木的物理力学性能。结果表明:(1)硅石溶液化过程中加入硅油同步杂化,不影响二氧化硅转化率,溶液更稳定,模数较小的HS1,pH值更大、黏度更小、储存期更长;(2)有机杂化可进一步提升改性材密度10%以上,复合硅改性杨木的吸药量均达250%以上,质量增加率、密度均提高45%以上;(3)有机杂化能有效降低硅石溶液改性材的吸湿性,4种复合硅改性材中,SC2改性材的吸湿性最小,HS1比HS2改性材的吸湿性更大,说明改性剂中二氧化硅模数越大,改性材吸湿性越小;(4)与素材相比,硅石溶液...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喷施不同叶面肥对大红袍花椒的影响,以1年生大红袍花椒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方法,选择5种叶面肥:(NH4)6Mo7O24、MnSO4、MgSO4·7H2O、H3BO3、花椒复合叶面肥,设置3个喷肥水平(0.4%、0.2%、0.1%)。测定花椒的株高、地径、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表明,喷施适量的Mn肥、Mg肥、Mo肥和复合叶面肥对大红袍花椒的苗高和基径有显著促进作用,喷施B肥对花椒生长无明显促进,且高质量分数B肥抑制花椒生长。各叶面肥对花椒叶片的生理特性影响不同,适量Mo肥和花椒复合叶面肥能显著提高叶片可溶性糖含量,适量Mn肥能有效提高花椒叶片的光合作用和蛋白质合成水平,适量Mg肥可以增强叶片光合作用和可溶性糖含量,适量的B肥可提高叶片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不同叶面肥处理,花椒叶片各生理指标间表现不同的促进和抑制作用。在大红袍花椒苗的生长过程中,适当喷施(NH4)6Mo7O24(0.4%)、MnSO4(0.1%)、MgSO4(0.2%~0.4%)、花椒复合叶面肥(0.1%)对花椒苗生长发育和生理抗性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越橘北陆(Northland)对混合盐碱和碱性盐的抗性,以二年生半高丛越橘北陆盆栽苗为试验材料,对其浇灌不同组合复合盐碱(NaCl+Na2CO3)、碱性盐(NaHCO3+Na2CO3),设置不同浓度的盐碱液(30、60、90、120、150、180 mmol/L各6个处理),以等体积1/10改良Hoagland营养液为CK,处理30 d,探究对其生长、光合特性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30 d后60 mmol/L复合盐碱(NaCl+Na2CO3)处理下植株的株高、基生枝数、叶面积、地上下部鲜质量、越橘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二氧化碳浓度(Gi)、越橘叶片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PSⅡ潜在活力(Fv/Fo)与CK无显著性差异(P>...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桃胶和竹醋涂膜处理对猕猴桃采后果实软化的作用机理。以‘翠玉’猕猴桃为试材,采用2%桃胶、0.5%竹醋及桃胶+竹醋复合涂膜处理浸泡3 min,置于(5±1)℃、湿度为90%~95%的冷库中贮藏,研究果实硬度、细胞壁组分、软化相关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复合涂膜处理显著抑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β-半乳糖苷酶(β-Gal)、纤维素酶(Cx)和果胶酯酶(PE)的活性,降低PG、β-Gal、Cx和PE基因的表达,有效抑制细胞壁骨架物质、原果胶和纤维素的降解,延缓可溶性总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上升,从而维持果实的硬度,延迟果实后熟软化。综上,桃胶和竹醋复合涂膜保鲜效果优于单一处理,是延缓猕猴桃果实细胞壁代谢和保持果实品质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竹集成材性能优异,常被用于家具、建筑等行业。涂饰水性漆能有效保护竹集成材,目前竹集成材水性漆涂饰面临水性漆渗透困难、附着力差的问题。因而探究涂饰工艺及清漆和色漆对竹集成材水性漆的漆膜性能和附着机理的影响,有助于解决竹集成材水性涂装的难题。  方法  以竹集成材为基材,采用简易的多次喷涂底漆的涂饰工艺将水性清漆和色漆进行涂饰,并对漆膜硬度、附着力、光泽度、表面粗糙度进行测试,进一步利用电镜和红外分析探究漆膜在竹集成材上的附着机理。  结果  清漆漆膜硬度为1H,附着力为0级,而色漆因含有颜料,硬度更高为2H。颜料颗粒的存在影响了成膜的交联程度,使得色漆的附着力较差为1级,表面粗糙度高于清漆。说明本涂饰工艺能保持较强的附着力与漆膜硬度,能够对基材进行较好的保护。经过水性漆涂饰后的竹集成材表面光泽度显著增加,纵向的光泽度提高了5倍以上,大大提高了其装饰性能。且清漆涂饰前后总色差值较低,说明清漆能较好地保持竹集成材本身的颜色。水性漆中的成膜物质与基材之间产生了物理和化学结合,有助于水性漆更好的附着。  结论  本研究探明了竹集成材水性清漆和色漆的影响以及水性漆漆膜的附着肌理,为竹材的水性化涂装及性能提升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揭示厚竹Phyllostachys edulis ‘Pachyloen’在孕笋成竹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分布特征和动态变化,探索内源激素对厚竹孕笋成竹的调控作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测定潜伏芽(鞭芽)、笋芽、冬笋、春笋和新竹中的吲哚-3-乙酸(IAA),赤霉素(GA3),玉米素核苷(ZR)和脱落酸(ABA)质量分数,并分析差异性。结果表明:厚竹中IAA和ABA质量分数显著高于GA3和ZR。笋芽膨大期同种内源激素及内源激素总量在潜伏芽、笋芽和冬笋之间差异不显著。竹笋快速生长期,春笋笋箨中的IAA和ZR显著高于潜伏芽,IAA,ABA和ZR显著高于笋肉,笋肉中ABA显著低于潜伏芽。新竹长成后,竹枝和竹叶中内源激素质量分数表现为ABA > IAA > ZR > GA3,而竹秆和蔸根中则为IAA > ABA > ZR > GA3。孕笋成竹过程中,不同内源激素及其比值的动态变化不同,其中孕笋过程中IAA,ABA和GA3,ZR/IAA,ZR/GA3和GA3/IAA变化显著,成竹过程中IAA,ABA,ZR/ABA,ZR/IAA,GA3/IAA和ZR/GA3变化显著。内源激素的种类、质量分数及相互间的协调或拮抗作用对厚竹的孕笋成竹具有重要的促进或调控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探究筇竹秆对不同土壤水分和养分条件的适应策略,本论文研究了不同土层厚度生境中的天然筇竹林竹秆解剖结构变化规律,旨在为筇竹工艺材用林培育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采用冗余分析与蒙特卡洛检验方法,分析了3种土层深度0 ~ 40 cm、0 ~ 80 cm和0 ~ 120 cm筇竹林竹秆解剖结构特征与土壤养分、水分的关系。结果(1)随着土壤水分和养分含量的递增,筇竹竹秆基本组织比量、维管束密度呈现显著递减的趋势(P < 0.05);而输导组织比量,纤维组织比量,维管束长、宽表现出明显递增的趋势(P < 0.05)。即与中土层及厚土层生境相比较,薄土层竹秆维管束产生了形状小、密度大的重要适应特征。(2)3种土层厚度生境中,薄土层生境筇竹竹秆组织比量和维管束大小的变异系数及可塑性指数均为最大。即与中土层及厚土层生境相比较,薄土层生境中竹秆维管束以更强的调节能力来适应低水分、养分的环境。(3)土壤水分和养分因子对筇竹秆解剖结构有着显著影响(P < 0.05),单一土壤因子对筇竹竹秆解剖结构影响的重要性大小排序为全K > 水解N > 速效K > 有效P > 全P > 全N > 含水量 > 有机碳 > 酸碱度。结论土壤水分和养分含量的不同是影响筇竹竹秆的解剖结构可塑性的根本原因,解剖结构可塑性使得筇竹在不同土层厚度生境中形成适应性差异,竹秆维管束的大小和密度呈现的明显可塑性,是筇竹对土壤因子产生的重要适应特征。竹秆解剖特征及其适应可塑性对筇竹适应土层厚度异质性具有重要生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籽棉碰撞模型中恢复系数的测定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籽棉与其收获及处理机具工作部件间发生碰撞时的碰撞模型,采用基于运动学方程的恢复系数测定装置,对籽棉恢复系数进行测定及分析。不同下落次数的籽棉恢复系数通过下落实验进行测试,实验装置下落高度范围200~400 mm、材料厚度2~6 mm,考察材料为Q235钢、铝合金、有机玻璃和橡胶的碰撞。针对含水率为12.54%的"中棉6913"籽棉品种,采用L8(41×24)混合正交试验方案研究碰撞材料、材料厚度、自由下落高度和籽棉个数四因素对籽棉恢复系数的影响,然后针对碰撞材料、下落高度和材料厚度进行单因素试验,并获得下落高度和材料厚度对恢复系数的影响规律及回归方程。试验结果表明,影响籽棉恢复系数因素的显著性顺序为:碰撞材料下落高度材料厚度籽棉个数;其中籽棉个数对恢复系数影响不显著。由单因素试验结果可得:籽棉与碰撞材料之间恢复系数顺序为:Q235铝合金有机玻璃橡胶;在试验范围内,籽棉恢复系数随着下落高度的增加而近似线性减小;随碰撞材料厚度的增加先呈显著增大后缓慢增大。上述结果可为籽棉收获及处理机具中相关工作部件的合理设计及籽棉与机构联合仿真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为满足不同木材败坏防治需要,拟制备出一种具有防腐、防霉、防虫和防水多种功能的水基型有机木材保护复合制剂。  方法  通过室内抑菌圈法筛选出杀菌谱互补的防腐药剂和防霉药剂,复配并筛选两者的最优复配比例;以高效氯氟氰菊酯作为防虫成分、液体石蜡作为防水成分,制备木材保护复合制剂。测试该制剂的乳化稳定性能、防水性能、室内耐腐、防霉、防白蚁等效果,评价该制剂的使用效果并确定在木材上的合适载药量。  结果  通过筛选有效成分,制得质量分数为0.20%苯醚甲环唑、0.20%碘丙炔醇丁基氨甲酸酯、0.02%高效氯氟氰菊酯和40.00%液体石蜡的木材保护复合制剂。该制剂兑水稀释250倍静置1 h未见分层、析油和沉淀;稀释5~20倍处理木材,当木材中液体石蜡含量为49.1 kg·m?3,防水效率达77.8 %;稀释20倍处理木材,木材中苯醚甲环唑和碘丙炔醇丁基氨甲酸酯的载药量超过71.1 g·m?3时,室内耐腐测试中质量损失率可低于1.0%,达到I级强耐腐等级;稀释5倍处理木材,木材中苯醚甲环唑和碘丙炔醇丁基氨甲酸酯单位面积含量均为0.165 g·m?2时,室内防霉测试中霉菌侵染值为0;稀释10倍处理木材,木材中高效氯氟氰菊酯载药量达14.7 g·m?3,白蚁蛀蚀完好值为9.2,质量损失率为2.6%。  结论  制备了一种可满足不同木材败坏防治需要的木材保护复合制剂,该制剂一剂多效、性能稳定,具有良好的防腐、防霉、防虫和防水效果。将该复合制剂稀释5~20倍使用,可满足大多数生物危害的防治需求。表7参21  相似文献   

16.
采用促腐剂、机械破篼、覆盖等方式对毛竹林中新砍伐后的竹篼进行促腐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毛竹伐后竹篼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的毛竹伐后竹篼微生物数量以细菌>纤维素菌>木质素菌>放线菌>真菌,微生物数量的对数值最高分别为10.28、10.01、9.11、8.77、8.47。酶活性以棉花酶>滤纸酶>CMC酶,锰过氧化物酶>漆酶>木质素过氧化氢酶,其最高分别为260.97、112.89、49.89、64.73、3.81 U·kg-1和0.069 U·kg-1。放线菌数量与真菌数量,纤维素菌数量与真菌、放线菌数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滤纸酶活性与木质素菌数量、CMC酶活性与棉花酶活性存在显著正相关。以纤维素菌和木质素菌数量为正交指标的最佳组合为添加液态菌剂、破篼机破碎、保水剂和枯落物覆盖。采用TOPSIS优劣解距离法对微生物和酶活性进行综合评价,得出相对接近程度值(Ci)最大的3个处理为3号、7号、5号,数值分别为0.806 2、0.782 1、0.744 9,3个样地的Ci值相差不大,处理方法可用于毛竹伐后竹篼促腐。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促干剂对无核白葡萄干燥速率、色泽及感官品质的影响,为优化促干剂配方提供一定参考和指导。【方法】以4种自制的促干剂和从市场购买的伊兹木牌复配葡萄促干剂为材料,处理无核白葡萄,定时称量并计算水分比和干燥速率,干燥结束后测定色差数据、理化指标,分析感官品质,分析不同促干剂处理无核白葡萄的表现。【结果】干燥速率C1>C2>K>C3>C4;绿值C1> C2>C4>K>C3;使用C1和C3促干剂的葡萄干色差值明显高于促干剂C2、C4和K,促干剂K的色差值最小,C1和K的色差值差值为2.53,C3和K的色差值差值为1.85,都是较小色差,颜色区别明显;5种促干剂处理的无核白葡萄干重金属含量、微生物指标、水分、总糖和总酸等理化指标都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且无显著性差异;感官品质评价,K>C4>C3>C1>C2。【结论】4种促干剂中用促干剂K处理无核白葡萄的效果最好,干燥速率快且比较均匀,干燥后的葡萄干品质佳、色泽碧绿、感官优。  相似文献   

18.
为验证基于空化效应的超声波技术灭菌除污和净化污水的能力,采用比浊法测定了球形赖氨酸芽孢杆菌(Lysinibacillus sphaericus)的生长曲线,通过平板菌落计数法对超声处理后的芽孢杆菌进行了活菌计数,采用开路电位(OCP)、交流阻抗谱(EIS)等电化学手段表征了芽孢杆菌溶液中碳钢的电化学行为,以及测量了污染水样超声处理前后不同时间的化学需氧量(COD),结果表明经超声处理的芽孢杆菌菌落数量与未经处理的相比明显减少,尤其是当超声处理时间为2 h时,芽孢杆菌菌落数量由9.1×106 cfu·mL-1减少为7.7×106 cfu·mL-1。电化学实验中经超声处理后的芽孢杆菌体系与未处理体系相比腐蚀速率显著降低,并且经超声处理后污水COD值明显下降,低浓度与高浓度水样的COD值分别从51 mg·L-1和850 mg·L-1降低为8.4 mg·L-1和740 mg·L-1。以上表明,超声波处理对芽孢杆菌具有明显的杀灭效果,可在短期内减缓芽孢杆菌对Q235碳钢的腐蚀,对化学需氧量有明显的降低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集约化养殖禽类粪便中雌激素的排放特征,以四川省某养殖场的肉鸡为研究对象,采用代谢笼采样方式采集4个季节的粪便样品,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SPE-UHPLC-MS/MS)检测粪便样品中6种雌激素的含量。结果表明:肉鸡粪中6种雌激素E1、17α-E2、17β-E2、E3、17α-EE2和DES的检出率分别为100%、81%、91%、65%、22%和18%,含量范围分别为4.51~1321.55、ND~269.23、ND~307.62、ND~60.35、ND~12.18μg·kg?1和ND~10.31μg·kg?1,E1和17β-E2是肉鸡粪中主要的雌激素。采用雌二醇当量(EEQ)评估肉鸡粪中雌激素活性,所有样品EEQ的范围为10.80~1080.22μg·kg?1,6种雌激素对EEQ贡献值由大到小依次为E1>17β-E2>17α-E2>E3>17α-EE2>DES,每羽肉鸡通过粪便排放雌激素的日平均总量为43.75μg·d?1,EEQ为28.66μg·d?1。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显示,同一养殖场饲养肉鸡的粪便中雌激素含量无显著差异,但不同批次的肉鸡粪便中雌激素的种类和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即夏季和秋季饲养批次肉鸡粪便中雌激素含量高于春季和冬季饲养批次,表明即使在相同品种、相同喂养方式下,不同季节喂养的肉鸡雌激素分泌与排放量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研究家禽粪便雌激素排放负荷时,应充分考虑采样时间对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