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二、主要存在的问题(一)土壤水、肥、气、热不协调1.土质糜烂,水冷土温低。山垅田三面环山,常年冷泉水灌溉,水温土温低,据田间测定,水温多数比洋面田低4~7℃,土温低2~4℃;同时由于山垅田土壤多属潜育型水稻土,地下水位高,土壤常年浸泡,泥浆糊烂,耕性差。  相似文献   

2.
皖南丘陵地区冷浸田、烂泥田由于水温、土温低,土壤中空气含量不足,还原性毒害物质较多,养分不平衡,缺乏团粒结构,导致早稻移栽后前期僵苗不发,后期贪青晚熟,让茬迟,产量低而不稳.  相似文献   

3.
皖南丘陵地区冷浸田、烂泥田由于水温、土温低,土壤中空气含量不足,还原性毒害物质较多,养分不平衡,缺乏团粒结构,导致早稻移栽后前期僵苗不发,后期贪青晚熟,让茬迟,产量低而不稳.1999年起,我县引进地膜早稻栽培技术,将塑盘旱育秧、起垄、地膜覆盖技术相结合,有效地提高了土温,促进秧苗早发.  相似文献   

4.
皖南丘陵地区冷浸田、烂泥田由于水温、土温低,土壤中空气含量不足,还原性毒害物质较多,养分不平衡,缺乏团粒结构,导致早稻移栽后前期僵苗不发,后期贪青晚熟,让茬迟,产量低而不稳.1999年起,我县引进地膜早稻栽培技术,将塑盘旱育秧、起垄、地膜覆盖技术相结合,有效地提高了土温,促进秧苗早发.……  相似文献   

5.
黄麻土工布覆盖对土壤温湿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坡面覆盖黄麻土工布减缓了炎热及冷凉季节的土壤温度的日较差,气温变化差异越大,盖布所表现的缓和变温和效应便越强。观察5cm土壤,在4月至8月早晨8:00,盖布使月均温降低0.16-1.29℃;9-3月则高于光权地0.16-0.84℃;在中午14:00,盖布小区的土温均低于光板地,降温幅度为0.35-4.07℃。盖布在缩小不同季节最高与最低温度变幅的同时,也减少土壤中高于30℃与低于5℃的天数和累积量。不同土壤深度的月均土温曲线,光板地多为S型,盖布处理有弧型。使用2a后黄麻土工布降解明显,但降解物与土壤结合,仍具有较强的调节土温效应。盖布的表层土壤一般比对照提高土壤相对含水量1%-4%,夏季最高达4.5%。在土壤含水量5%-6%时,盖布可使5-10cm土层的相对含水量高于光板地0.7%,在20cm土层则高于光板地2.8%。盖布改变了土壤孔隙结构,土壤入渗速率比光板地高12.5%。  相似文献   

6.
湖南稻草还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介绍了稻草秸秆的资源与利用现状。稻草还田的主要方式及其配套技术。长期定位试验表明,稻草还田与对照区比较,土壤中1~0.05粗微团聚体含量高133~135.7g/kg,土壤总孔隙度增加1.5个百分点,土壤容重降低0.09mg/m^3,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1.8~3.3g/kg,土壤速效氮含量提高17.1—32mg/kg,土壤速效钾含量提高13.2—83mg/kg。早稻草覆盖、晚稻免耕栽培与对照区(稻草直接翻压)比较。水温低1.4—2.9℃,泥温低1~2.2℃,Eh值低50.6mV,稻草上的细菌数多3—5倍,真菌数多10倍。冬季稻草覆盖蔬菜。土壤含水量提高6.44—8.58个百分点,土壤5cm处温度高0.66—1℃。在施用氮、磷肥基础上配合稻草还田。每公顷增产稻谷510—2535kg。增产率为4.5%-22.7%。  相似文献   

7.
闽北桤木栽培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福建省建瓯市东峰镇桤木(Alnus cremastogyne)栽培试验研究,对比桤木在山垅田、水稻土、沙壤土、黄红壤4种土壤类型的胸径、树高、冠幅的生长表现。结果表明:沙壤土最适宜桤木的生长,其次是山垅田和黄红壤,水稻土表现最差。研究结果可以为桤木在闽北地区的造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福建农业科技》2010,(2):46-46
2009年清流县被列入国家级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项目县。全县实施国家级土壤有机质提升示范推广紫云英面积2333hm^2,其他绿肥作物333hm^2。选择在国道省道公路沿线、实施标准农田片区和旅游风景区周边建立县级中心示范片3片,示范面积160hm^2。全县13个乡镇选择山垅田、山排田、河边溪边的沙质田,建立13片6.7~20.0hm。示范点,示范面积193.3hm^2。  相似文献   

9.
<正>各区农业气象条件分析东北、内蒙古: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偏高2℃-4℃,部分地区偏高4℃以上,日照时数与常年持平或略偏少,利于设施农业生产和牲畜安全越冬;东北地区东部和内蒙古东北部部分地区最大积雪深度有10-20厘米,不利于牲畜觅食。西北、华北、黄淮:气温较常年偏高2℃-4℃,大部农田土壤墒情适宜,日照较常年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璧山县星火农场综合治理荒坡地的生态效益。结果表明,在瘦瘠的荒坡地上修筑水平梯地,发展果树,生态效益十分显著。植被盖度达70%以上,截留量4.1mm;地表径流流速减缓1/10,土壤蓄水量增大33mm;树冠下气温较空旷裸地低1-3℃,土温低1-12℃,土壤失水速度低0.5%-6.75%。土壤侵蚀得到控制,田间气候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1.
<正>各区农业气象条件分析90,、东北、内蒙古: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偏高2℃-4℃,局部偏高4℃-6℃,日照时数与常年持平或略偏少,利于设施农业生产和牲畜安全越冬;东北地区中北部和内蒙古东北部部分地区最大积雪深度有5-20厘米,不利于牲畜觅食。西北、华北、黄淮:气温较常年偏高1℃-4℃,农田土壤墒情适宜,日照偏多,对冬小麦安全越冬及设施农业生产有利。冬麦区基本无降水,且气温偏高,不利于麦田表层土壤保墒。江淮、江汉、江南:大部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其中江汉和江  相似文献   

12.
采用沟埂工程系统在红壤旱地上植柏,增温保墒,抗旱的效应十分显著。沟埂比对照平均土壤含水量增加10.48%,20cm株高处的最低气温高出3.4℃,最高气温低0.2℃,早晨相对湿度低5%,中午高出1%;50cm株高处的最低气温高出3.6℃,最高气温低1.6℃,早晨相对湿度低4%,中午高2%。0~10cm平均土温晴无比对照低0.8℃,阴天高0.8℃。在沟埂调控下,棉株平均株高比对用高3.4cm,单株成铃数多1.7个,百铃重0.1kg,每公顷皮相比对照增产18.9%。  相似文献   

13.
先科巨鲫     
先科巨鲫生活于水体的上、中、下层.有群居的习性,性情温驯.适宜高密度养殖。其生存水温为0-38℃.摄食水温10-35℃,生长水温为15~32℃,最适生长水温为25~32℃。水体pH值为5-8.5,最适pH值为7-7.5,盐度0-0.7%。一般池塘养殖溶氧量应保持在4毫克/升以上。  相似文献   

14.
稻草覆盖免耕栽培晚稻的生态效应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表明:稻草覆盖免耕与稻草翻压比较,水温降低3-5℃、泥温降低1-3℃,有利于晚稻返青和分蘖;土壤还原性物质总量和活性还原物质含量分别低15.6%和13.0%;土壤中细菌和真菌数量高;土壤释放甲烷量小,增产4.6%。与无草耕耙和无草免耕比较,除稻草覆盖免耕甲烷释放量较高外,其他则表现出相似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冬季碳铵的肥效比尿素好。尿素是一种酰胺态氮肥,施入土壤后作物不能直接吸收。只有在土壤微生物分泌的脲酶作用下,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被转化为铵态氮,水解成碳酸铵或碳酸氢铵被作物吸收。但由于冬季温度低,这种转化过程十分缓慢,一般需要10天以上。据试验土壤温度在20℃时,完成转化需要4—5天;土温在10℃时,完成转化则需7-10天。即温度越低,尿素的转化过程就越慢,发挥肥效越慢。而碳铵施入土壤后,不需要转化,农作物就可直接吸收利用。  相似文献   

16.
<正>各农区农业气象条件分析东北、内蒙古: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4℃,利于土壤解冻、散墒及春耕整地,但日照时数普遍较常年偏少10-30小时,对设施农业生产有一定不利影响。西北、华北、黄淮: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偏高1℃-4℃,部分地区偏高4℃-6℃,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和黄淮大部出现降水,利于土壤增墒和蓄墒,有效缓解旱情,良好的水热条件对冬小麦拔节生长和春播备耕十分有利。但上述大部地区光照不足,不利于设施农业生产;新疆北部的大风寒潮及降雪天气,部分冬小  相似文献   

17.
<正>各区农业气象条件分析东北、内蒙古: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2℃-4℃,内蒙古东北部和东北地区中北部最大积雪深度普遍有5-20厘米,局部地区达20-50厘米。黑龙江东部等地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5成至4倍,对设施农业和畜牧业生产不利,也不利于土壤散墒和适时备耕。西北、华北、黄淮:大部地区气温正常或偏高1℃-2℃,部分地区偏高2℃-4℃,日照充足;冬麦区基本无降水,但大部土壤墒情适宜,气象条件总  相似文献   

18.
井水种稻于地上水源种稻的区别是水温低,抽出的水的水温仅5.6℃,比江河水温低10℃以上,铁离子含量高,水锈较大,地势低洼冷凉,排水困难,以贪青晚熟。据吉林农业大学调查,小井水比水库水灌溉的水稻,分蘖期晚5天,抽穗期晚4天,成熟期晚4天。  相似文献   

19.
一、选址 关斑点叉尾鮰是温水性淡水鱼类,适温范围0℃~38℃,最适生长温度为21℃~26℃,在水温低于10℃时,基本停止摄食和生长。其在纯淡水中生长良好,在盐度为1.4%的水中仍能生活。所以适宜于网箱养殖的水库,必须水温常年在0℃~38℃之间,水源稳定且无污染源,库面常年风力0级~6级,冬季不封冰,并要求库区植被良好,年降水量适中,且交通方便,水面开阔,避风向阳,光照充足,环境安静。  相似文献   

20.
水分管理对水稻生长期CH4和N2O排放季节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持续淹水和间隙灌溉两种典型水分管理模式对水稻生长期CH4和N2O排放季节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间隙灌溉条件下N2O排放集中在施分蘖肥后的烤田期及随后复水期,烤田结束复水后持续9 d的N2O排放量占季节排放量的34.30%;持续淹水处理,在土壤追肥后且土温较高时同样观测到N2O的排放.间隙灌溉条件下,CH4排放峰值出现在烤田开始后的第3 d并在烤田结束前降为零,烤田结束复水后无CH4排放,水稻生长期CH4排放与土壤Eh呈显著负相关(r=-0.667**,P<0.01):持续淹水条件下水稻移栽后31 d至收获期间土壤Eh持续较低,CH4排放与土温呈显著正相关(r=0.682**,P<0.01).采样频率明显影响水稻生长期CH4和N2O排放量的估算,特别在水分变化剧烈的烤田期及复水期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