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6 毫秒
1.
为多角度反映论文影响力,提供论文评价和选择新视角。文章分析了学术论文影响力产生机制,将论文影响力划分为被感知程度、社会影响力和学术影响力三维度;通过指标相关性分析、信度和效度分析筛选各指标,基于因子分析配置指标权重,构建评价单篇论文影响力三维测度方法。实证分析表明可将论文划分为各具特点的五大类:普通类、专业类、明星类、明星-专业类与名作类。  相似文献   

2.
竹子抗寒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玮  谢锦忠 《安徽农业科学》2011,(9):5281-5282,5286
就重要的资源植物竹类在过去的几十年其抗寒性的相关研究进行分析和总结,同时对比其他植物的抗寒性研究,分析竹类植物在抗寒性方面的不足,并对竹类植物的研究趋势进行分析和总结,为竹类植物的抗寒性研究提供研究基础和方向。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茶园花蓟马种群数量与茶叶中生化物质的相关性,利用HPLC-ELSD法测定茶叶中生化物质的含量,再通过对茶园9种茶叶上花蓟马的数量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和回归分析得出不同生化物质含量与花蓟马数量关系的密切程度,并进行综合比较与分析。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得出,花蓟马种群数量与茶叶中糖类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儿茶素类呈显著负相关;通过通径分析得出,低聚原花青素类与花蓟马的通径系数绝对值最大,其次为糖类和儿茶素类,其中低聚原花青素和糖类的通径系数为正数,儿茶素类为负数;通过回归分析得出,糖类与儿茶素类仍然是与花蓟马数量相关性最显著的2类生化物质。因此,栽植时为了避免花蓟马危害,可以选择糖类含量低或者儿茶素类含量高的茶树种类。研究结果为花蓟马抗虫育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管理B类馆员误区的分析,提出了建设"B类馆员团队"的构思。促使B类馆员发挥特性,团结合作。从而凝聚B类馆员团队力量,实现对B类馆员的创新管理。  相似文献   

5.
决策支持技术在高校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决策支持系统及其相关技术,分析了高校管理中涉及到的主要决策问题,即预测类问题、相关性分析类问题、规划类问题和评估类问题;设计了高校教育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架构。  相似文献   

6.
通过性状的统计分析和开发的SSR多态位点的统计分析,筛选以粉红泡泡(母本)和白鹤(父本)杂交育种产生的F_1代的优良新品种,以期作为今后开发推广的一种新型种质资源。采用表型分析结合SSR分子标记分析的方式,对杜鹃亲本及F_1代的49份种质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系统评价和分类分析。表型性状结果表明,花色的变异系数最大,为54%;叶片绒毛变异系数最小,为25%。表型性状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亲本及F_1代聚为7个类群,第1类包含2个个体,第2类包含2个个体,第3类包含4个个体,第4类包含17个个体,第5类包含4个个体,第6类包含9个个体,第7类包含13个个体。分子聚类结果表明,亲本及F_1代共聚成6个类群,第1类包含13个个体,第2类包含7个个体,第3类包含7个个体,第4类包含8个个体,第5类包含15个个体,第6类包含1个个体。据SSR标记的聚类与表型性状聚类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并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7.
根据竹林节肢动物群落物种的组成和数量以及营养和取食关系,将群落划分为植食类、捕食类、寄生类和中性类亚群落,采用群落分析的多个参数比较,分析了群落的结构.调查竹林节肢动物94种,71科.其中植食类、捕食类相对丰盛度分别为 0.9644和0.0275.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均为捕食类节肢动物亚群落﹥节肢动物总群落﹥植食类节肢动物亚群落.各亚群落优势集中性表现为植食类(0.3801)﹥捕食类(0.2195)﹥寄生类(0.1975).  相似文献   

8.
利用中国农村居民1995~2010年的消费数据,在农村居民收入和消费细分的条件下,对收入和消费的动态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居民的经营性收入对衣服类、居住类、交通和通讯类、医疗类和服务类支出的影响最大;工资性收入对居住类、交通类、医疗类、娱乐类和服务类消费支出影响较为明显;而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对食品类、居住类、交通和通信类以及医疗类消费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利用自动固相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分析了水中氯苯类、硝基苯类、苯酚类等20个项目的半挥发性有机物的检测方法,对各项目的线性范围、检出限及回收率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对60份西藏荞麦资源进行鉴定与分析,将供试材料分成四类:第1类株高中等-中产类;第2类株高中等偏上-高产类;第3类高杆-中产类;第4类株高中等偏下-中产类,并对各类荞麦资源各性状进行了论述与评价。  相似文献   

11.
利用景德镇市气象局观测站、乐平市气象局观测站和气象哨所1958~2010年的观测资料,分析了乐平市9月11日~10月10日期间日平均气温≤22℃持续3d或日平均气温≤22℃持续2d且其中1d最低气温≤16℃,日平均气温≤20℃持续3d或日平均气温≤20℃持续2d且其中1d最低气温≤16℃的发生情况;并以稳定通过22℃的终日作为轻度寒露风的标准、稳定通过20℃的终日作为重度寒露风的标准,统计出现频率为10%(10a一遇)、20%(5a一遇)、25%(4a一遇)、33%(3a一遇)、50%(2a一遇)、66%(3a二遇)、75%(4a三遇)、80%(5a四遇)、95%(1a一遇)的日期,以及这些日期随海拔高度的变化情况;最后利用ARCGIS软件,采用1:250000的地理数据,对乐平市晚稻轻度和重度寒露风进行了风险区划。结果表明:乐平市大部分地区轻度寒露风发生的频率为2a一遇,重度寒露风发生的频率为5a一遇;洪岩镇、涌山镇、塔前镇、双田镇、高家镇、众埠镇、名口镇、十里岗乡、礼林镇等地海拔为100rn的山区轻度寒露风发生的频率为3a二遇,重度寒露风为3a一遇;海拔为200m的山区轻度寒露风发生的频率为4a三遇,重度寒露风为2a一遇;在海拔为300m的山区轻度寒露风发生的频率为4a三遏,重度寒露风为3a二遇;在海拔〉400m山区轻度、重度寒露风发生的频率均较高,不适宜晚稻种植。在农业生产上,要科学运用寒露风预测,合理安排生产;同时选育抗低温高产晚稻品种,加强田间管理,改善农田小气候来防御寒露风为害。  相似文献   

12.
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对玉米大斑病的田间防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大斑病发生期,在田间采用不同处理方式对玉米大斑病进行处理,并测定其对玉米大斑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及其对玉米的安全性。结果表明,4种施药处理对玉米大斑病均有一定防效,枯草芽孢杆菌单次用量300g/hm2喷药2次、450g/hm2喷药1次、300g/hm2加高效助剂有机硅75g/hm2喷药2次、450g/hm2加高效助剂有机硅75g/hm2喷药1次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1.25%,68.45%,82.63%,74.33%;试验剂量范围内,枯草芽孢杆菌对玉米生长安全;其中,枯草芽孢杆菌单次用量300g/hm2喷药2次对玉米大斑病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可在生产上大面积使用。  相似文献   

13.
通过室内土箱模拟试验,探讨了不同灌水频率(5,10,15 d·次-1)下,栽培辣椒的设施土壤的盐分时空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各灌水频率条件下,根据土壤EC值变化,均可分为3个阶段:快速降低阶段(第1次灌水后1-20 d)、缓慢降低阶段(第1次灌水后21-40 d)和稳定阶段(第1次灌水后41-62 d)。不同灌水频率下0-20 cm土层EC值,在快速降低阶段和稳定阶段表现为5 d·次-1>10 d·次-1>15 d·次-1,而在缓慢降低阶段却表现为5 d·次-1>15 d·次-1>10 d·次-1。0-20 cm土层积盐量,在缓慢降低阶段和稳定阶段,均以10 d·次-1灌水频率下最低,表明其对0-20 cm土层盐分的淋洗作用较强。  相似文献   

14.
佳多频振式杀虫灯对鳞翅目害虫诱杀效果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佳多频振式杀虫灯的高压网线和接虫袋的不同处理试验结果表明:诱杀到鳞翅目害虫数是每天清刷高压网线>3 d清刷高压网线>5 d清刷网线>不清刷高压网线,每天清刷高压网线诱虫数为不清刷高压网线诱虫数的8.9倍;每天清洗接虫袋>3 d清洗接虫袋>5 d清洗接虫袋>不清洗接虫袋,4种处理的诱虫数差异较小;该杀虫灯对天敌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湘西地区湘西黄牛养殖中饲草短缺的问题,试验通过不同密度饲料玉米与一年生黑麦草轮作将试验分为5个处理组,即试验组1:45 000株·hm-2饲料玉米与一年生黑麦草轮作;对照组1:直播45 000株·hm-2饲料玉米;试验组2:60 000株·hm-2饲料玉米与一年生黑麦草轮作;对照组2:直播60 000株·hm-2饲料玉米;试验组3:75 000·hm-2饲料玉米与一年生黑麦草轮作;对照组3:直播75 000株·hm-2饲料玉米。结果发现,试验组2,即60000株·hm-2饲料玉米与一年生黑麦草轮作的播种模式在湘西地区最具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研究了就地处理含石油污泥条件下, 间隔不同时间连续添加、相同时间不同添加量以及通风、搅拌对污泥中石油降解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的处理时间,间隔一定时间连续添加,与不添加的对照相比,增加污泥中石油降解量80 % 以上,间隔3 周搅拌( 翻堆) 一次及每天强制通气与每周搅拌、间隔3 d 通风一天相比,可以提高石油降解速率。  相似文献   

17.
湖北省近200年大冻年表的建立及频率特征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历史文献灾情记载以及近代气象资料,按照一定标准,建立了湖北省过去204年(1805~2008年)大冻年表,并依据大冻年表分析了大冻的年代际变化、周期性及其与太阳黑子变化和拉马德雷现象的关系.结果表明:1)过去204年共发生大冻33次,平均每10年发生1.62次(约6.2年一遇);2)在冷期平均每10年出现2次大冻,而在暖期平均每10年出现1次大冻;3)20世纪70年代以前,大冻年存在准80、24、10、4~6年周期震荡,此后24、10年周期快速衰减,4~6年周期依然存在;4)近100年,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大冻年平均每10年出现2.3次,重现期为4.3年;暖位相时期,大冻年平均每10年出现1.3次左右.重现期为7.5年左右;5)近200年的大冻年并不都出现在太阳黑子的峰值或谷值年,不过最近100年太阳黑子谷值年大冻出现频率增加.  相似文献   

18.
翻堆次数对牛粪高温堆肥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翻堆次数对牛粪高温堆肥的影响。试验共设3个处理,分别为3 d翻1次、6 d翻1次9、d翻1次。结果表明,3 d翻1次和6 d翻1次的堆肥比9 d翻1次的堆肥升温快、温度高、种子发芽率高。但3 d翻1次的劳动强度大,因此,在牛粪堆肥实际操作中,翻堆次数以6 d翻1次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大豆重迎茬问题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黑龙江省大豆年平均种植面积233-300万km^2。重迎茬面积占大豆播种面积的50%左右,重迎茬大豆植株生长矮小,病虫害加重,大豆的生物产量明显下降,虫食率、病粒率增加,直接影响大豆的产量和质量。重迎茬大豆减产是由多各上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减缓重迎增量损失的农艺措施是:选用耐重迎茬品种,配以适当的耕作、施肥、病虫害防治和密植等综合技术,更重要的是建立一个适应大豆生产发展的合理轮作体系。  相似文献   

20.
经过拟合方程定量地研究了乳源木莲苗期生物量积累过程,以及不同生长时期干物质在各器官的分配规律 根、茎、叶干物质的积累符合理查德模型;根、茎、叶干重与全株干重的百分比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反映了干物质在各器官中的分配差异;不同季节各器官的干重变化反映了由于自疏造成叶脱落情况,各模型的相关系数几乎都达到了极显著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