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提高稻麦轮作区小麦赤霉病发生程度预测的准确度,以江苏洪泽、姜堰和张家港的历年赤霉病病穗率、田间初始菌源和气象因子为数据集,采用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影响小麦赤霉病发生的关键因子,进一步构建不同生态区的基于 BP 神经网络算法的小麦赤霉病发生预测模型,对江苏姜堰和张家港地区小麦赤霉病病穗率预测准确度均为 100%,对江苏洪泽地区小麦赤霉病病穗率预测准确度为 91.67%。  相似文献   

2.
2003年江苏省小麦赤霉病大流行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麦类赤霉病是江苏淮南地区小麦生产上的主要病害 ,一般 3~ 5年大流行一次 ,2~ 3年中度以上程度流行一次 ,因此做好麦类赤霉病防治工作 ,是确保小麦生产优质高产稳产的措施之一。 2 0 0 3年江苏省小麦赤霉病流行程度是 195 0年以来较为严重的年份 ,分析小麦赤霉病大流行的原因 ,有利于提高麦类赤霉病的防治水平。1   2 0 0 3年江苏省小麦赤霉病发生、防治概况1.1 沿淮及淮南发生都比较重沿淮及淮南未治田病穗率都在 4 0 %以上 ,病指18以上。在淮南 ,地区之间发生也不平衡 ,又以沿江、苏南局部及丘陵地区发生最重 ,未治田病穗率高达 6 0 %…  相似文献   

3.
正一、发病特征及发生条件小麦赤霉病俗称烂头麦、半截穗,是由多种镰刀菌侵染引起的,属兼性寄生菌。赤霉病菌为害小麦穗部,严重影响麦粒品质(病麦籽含有致呕毒素及雌性毒素,人畜食后发生头晕、呕吐、腹泻现象,中毒严重时造成家畜死亡)。小麦赤霉病一般年份发生病穗率为5%~10%,大流行年份重病田病穗率高达30%。小麦赤霉病属典型的气候型病害,小麦抽穗扬花期遇阴雨天气极易导致病害流行。菌源量大,品种感病,4月下旬至5月上旬降雨偏多,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小麦赤霉病在青海各春小麦种植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已成为青海春小麦生产上重要病害之一。轻病田病穗率在2%~9%,重病田可达50%以上,个别田块高达100%。赤霉病的发生主要是在青海省东部农业区,并以黄河、湟水流域,实行小麦和玉米套种或冬春麦混种的地区发病较重。用多菌灵、灭病威、甲基托布津三种杀菌剂,进行大田防治小麦赤霉病试验,其防治效果可达60.50%~88.60%。多菌灵、灭病威、甲基托布津一次和二次喷雾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效果存在显著差异。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0%灭病威胶悬剂喷施的有效剂量均为750g/hm^2,75%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为900g/hm^2。  相似文献   

5.
小麦赤霉病是典型的气候性病害,在遂平县突出表现为暴发性和间歇性的特点。受不良天气的影响,2016年遂平县小麦赤霉病大面积流行,全县普遍发生,田间病穗始见期在4月24日,发病盛期在4月27日至5月20日,发生面积3.29万hm^2,病田率58.7%,最高病田率96%,病穗率平均19.3%,最高病穗率98%,病情指数平均27.2,最高病情指数76.4,达到严重发生程度。  相似文献   

6.
小麦赤霉病多发生在穗期多雨、潮湿地区,发病后一般可减产10%~20%,严重时达80%~90%。近两年我市小麦赤霉病发病程度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小麦生产的经济效益。40%多菌灵SC是兴农药业(上海)有限公司生产的一种新型杀菌剂,为测定该药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及其应用技术,受南京农业大学委托,我们于2003年4月下旬进行了40%多菌灵SC防治小麦赤霉病田问药效试验,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安徽省凤台县地处沿淮,是小麦赤霉病的重发区。2017年,凤台县植保植检站开展了小麦赤霉病自动监测预警系统的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小麦赤霉病自动监测预警系统发布的小麦赤霉病病穗率为20.98%,试验田小麦品种烟农19实际发生赤霉病病穗率为29.20%,预测准确度为100%。建议加快该系统在安徽省小麦赤霉病发生区县推广使用,以加快安徽省现代化测报工具的推广使用进度,提高测报工作效率,减轻基层测报人员的工作强度。  相似文献   

8.
项城市2012年小麦种植面积7.03万hm2,品种主要有:周麦22、周麦18、周麦19、丰舞981、矮抗58、众麦1号、众麦2号等.由于今年项城市小麦主栽品种对赤霉病抗性较差、田间赤霉病菌源墨大、小麦扬花灌浆期气候条件适于病害发生等多种因素,今年小麦赤霉病在项城市大面积发生.据项城市农业局调查:平均病田率91%,病穗率在5%以上的面积为1.53万hm2,平均严重度48%,平均病指5%,一般造成减产8%~15%,严重地块造成减产40%以上,防治面积1.33万hm2,占发生面积的87%,发生较重的品种主要为周麦系列、新麦系列、矮抗58等.现将今年项城市小麦赤霉病发生较重的原因及采取的主要措施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小麦赤霉病[Gibberrella zeae(Schw.)]是世界温暖潮湿和半潮湿地区广泛发生的一种毁灭性小麦病害。在我国长江流域及东北东部春麦区,赤霉病为主要小麦病害,危害十分严重;并且,近年来随着气候的变化,小麦赤霉病已向淮河和黄淮流域蔓延扩展。全国赤霉病受害面积超过667万hm2,约占小麦总面积的1/4。在江苏省赤霉病不仅是淮南地区的主要病害,而且淮北地区近年也发生较重。据统计,一般大流行年(病穗率50%以上,减产2~5成)和中等流行年(病穗率20%~40%,减产1~2成)每2~3年发生一次,但几乎每年都有轻微发生。赤霉病不仅造成严重减产,而且严重恶化子粒…  相似文献   

10.
<正> 宿松县地处大别山南麓、长江北岸的丘陵区。气候温暖,春季多雨,适于小麦赤霉病的发生。近10年中,1973、1975、1977年是流行年,病穗率在20%以上;其余7年为轻病年,病穗率0.5—15.6%。为了摸清我县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流行规律,我们做了一些调查研究工作。一、气象因素 (一) 气温与病害发生的关系。1975—1979年小麦病穗始见期在4月19日—5月2日,4月上旬旬平均温度在10.8—14.6℃,4月中旬旬平均温度在15.2—18.2℃,都以1976年为最低,病穗始见期也最迟。一般说,15℃以下不发病。历年大麦扬花期在3月下旬—4月上旬,旬平均温度为12.1℃和13.7℃,都低于发病的温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