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核桃幼苗嫁接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核桃嫁接苗大田快速繁育技术研究提供关键技术,缩短育苗周期。[方法]通过室外芽嫁和幼苗嫁接在相同的时间进行嫁接对比试验,室外芽嫁采用目前最先进最普遍使用的方块芽接,幼苗嫁接采用独创的对芽贴皮接。[结果]幼苗嫁接最高成活率达98.1%,室外芽接最高成活率达75.3%,幼苗嫁接高于室外芽接成活率22.8%;幼苗嫁接综合平均成活率为80.3%,室外芽接综合平均成活率为65.4%,幼苗嫁接高于室外芽接成活率14.9%;幼苗嫁接的接穗抽稍平均最高为81.8cm,室外芽接嫁接的接穗抽稍平均最高为75.1cm,幼苗嫁接的接穗抽稍高于室外芽嫁接6.7cm;幼苗嫁接接穗抽稍综合平均为60.3cm,室外芽接接穗抽稍综合平均为54.9cm,幼苗嫁接接穗抽稍综合平均高于室外芽接接穗抽稍综合平均5.4cm。[结论]幼苗嫁接成活率高,苗木质量好,操作简便,繁殖速度快、省工、省料、成本低,育苗周期短,群众容易接受,其技术领先于目前国内外所报道的先进技术和先进方法。  相似文献   

2.
用种子洗涤检验法和分部染色检验法研究了向日葵霜霉病菌(Plasmoparahalstedi)种子带菌特点。结果表明,内果皮和种皮中带有菌丝体、吸器和卵孢子,胚和胚乳中不带菌,种子表面污染有孢子囊和卵孢子。另外,种子间混杂的病株残片也带有菌丝体、卵孢子和孢子囊。带菌种子传病试验证实带有卵孢子的种子能产生少数系统侵染病株;而仅带有菌丝体和吸器的种子,除萌发率降低,幼苗发育不良外,未发现任何症状,体内也未见病菌  相似文献   

3.
大豆病虫害药剂防治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一、大豆菌核病1、症状识别大豆菌核病又称白腐病,从幼苗到成株均有发生,尤其是结荚后危害严重。主要侵染大豆茎部。田间以植株上部叶片变褐枯死最先引人注意。此时病株的茎部已断续发生褐色病斑,上生白色棉絮状菌丝体及白色颗粒状物,后变黑色成为菌核。纵剖病株茎部,则见内有黑色鼠粪状菌核依次排列。病株枯死后呈灰白色,茎中空皮层往往烂成麻丝状,病株外部的菌核颇易脱落。荚上病斑褐色,迅速枯死不能结荚,最后全荚呈苍白色,轻病荚虽可结粒,但病粒腐烂或干  相似文献   

4.
<正>1大豆菌核病1.1症状识别大豆菌核病又称白腐病,从幼苗到成株均有发生,尤其是结荚后危害严重。主要侵染大豆茎部。田间以植株上部叶片变褐枯死最先引人注意。此时病株的茎部已断续发生褐色病斑,上生白色棉絮状菌丝体及白色颗粒状物,后变黑色成为菌核。纵剖病株茎部,则见内有黑色鼠粪状菌核依次排列。病株枯死后呈灰白色,茎中空皮层往往烂成麻丝状,病株外部的菌核颇易脱落。荚上病斑褐色,迅速枯死不能结荚,最后全荚呈苍白  相似文献   

5.
<正>一、大豆菌核病1、症状识别大豆菌核病又称白腐病,从幼苗到成株均有发生,尤其是结荚后危害严重。主要侵染大豆茎部。田间以植株上部叶片变褐枯死最先引人注意。此时病株的茎部已断续发生褐色病斑,上生白色棉絮状菌丝体及白色颗粒状物,后变黑色成为菌核。纵剖病株茎部,则见内有黑色鼠粪状菌核依次排列。病株枯死后呈灰白色,茎中空皮层往往烂成麻丝状,病株外部的菌核颇易脱落。荚上病斑褐色,迅速枯死不能结荚,最后全荚呈苍白色,轻病荚虽可结粒,但病粒腐烂或干  相似文献   

6.
瓜类蔬菜嫁接方法对接穗不定根产生及长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瓜和西瓜各采用斜插和直插两种嫁接方法嫁接后 ,对接穗不定根的发生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 :黄瓜和西瓜采用直插嫁接法比斜插法成活率高 ,但直插嫁接幼苗的接穗产生不定根的比率明显增加。采用两种方法嫁接的黄瓜和西瓜 ,其不定根发生率 ,黄瓜明显高于西瓜  相似文献   

7.
蔬菜嫁接机     
1.2JC-50型插接式嫁接机这是我国东北农业大学研发的半自动嫁接机,以瓜类蔬莉黄瓜、西瓜和甜瓜瞒嫁接对象。2JC-350型插接式嫁接机具有嫁接作业简便、成活率高、不需要夹持物,由人工上砧木、接穗苗和卸取嫁接苗。主要工作部件包括:砧木夹和压苗片等组成的砧木夹持机构;砧木切刀等组成的砧木切削机构;插签组成的砧木打孔机构;接穗夹等组成的接穗夹持机构;接穗切刀等组成的接穗切削机构等。  相似文献   

8.
1白菜病毒病1.1发病症状又叫孤丁病,白菜生育期均可受害。幼苗期发病,心叶产生明脉褪绿,继而叶片出现深浅不一的花叶、皱缩、叶脆,心叶扭曲畸形,有时叶脉上出现褐色坏死斑,或不整齐的波形坏死环纹,根系不发达,难以结球。成株期病株矮缩,叶片上往往出现黄绿相间的花叶、环形坏死斑及黑色星状小点,叶球不耐贮藏,严重病株不能结球。染病种株抽薹晚,抽出的薹短,扭曲畸形,叶片小而硬、明脉、花叶,严重病株抽薹前即枯死。  相似文献   

9.
通过研究花生嫁接后幼苗长势的变化,探讨选择适宜的接穗和砧木提高幼苗素质的可行性。以普通型(‘青花5号’)和珍珠豆型(‘青花6号’)2个类型花生品种为材料,采用合接法,研究了嫁接对幼苗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花生自嫁接和相互嫁接均可影响植株幼苗生长。‘青花5号’和‘青花6号’自嫁接的嫁接成活后幼苗生长缓慢,干物质积累减少,长势不及实生苗,随幼苗生长,形态差异渐不显著,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加,但根系活力下降;以‘青花5号’为接穗、‘青花6号’为砧木,嫁接苗叶面积增大、叶片叶绿素含量提高,有利于花生幼苗生长;‘青花6号’接穗、‘青花5号’为砧木,嫁接不利于花生幼苗生长。不同类型花生自嫁接幼苗生长不及实生苗,相互嫁接地上部生长主要取决于接穗品种的长势,根系活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砧木品种的根系活力。  相似文献   

10.
通过枣树接穗与砧木类型的选择以及同类砧木不同嫁接时期的比较,结果表明,以嫩枝接穗嫁接成活率高于贮藏硬枝接穗;7月下旬至8月上旬间的嫩枝嫁接成活率可达82.0%;嫩枝接穗嫁接时期的敏感性强于贮藏硬枝;酸枣的根蘖砧和实生砧间的嫁接成活率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以西瓜品种淮蜜2号为接穗,强根为砧木,以普通贴接、插接法为对照,研究无萌蘖嫁接方法对嫁接工效、嫁接苗成活率、成苗率、萌蘖率、幼苗株高、接穗干质量、叶绿素含量、第1雌花节位、果实中心糖含量、皮厚及单果质量的影响。结果发现,与贴接、顶插接常用嫁接方法相比,无萌蘖贴接、蘖插接法的嫁接苗成活率、成苗率、幼苗株高,但第1雌花节位、平均单果质量、果实中心糖含量、皮厚及产量等指标无显著差异,嫁接工效、接穗干质量、幼苗真叶叶绿素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但采用该技术嫁接的西瓜苗产生的萌蘖率均为0,极显著低于常用嫁接法,因此该方法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无萌蘖嫁接幼苗生长量、真叶叶绿素含量明显低于常用的贴接和插接,但定植后,第1雌花开放时期与常用嫁接方法无明显差异,幼苗这一缺点可采用延长苗龄的方法来克服。  相似文献   

12.
<正>一、危害症状主要危害草莓的匍匐茎、叶柄、根冠、花及果实。幼苗发病:症状主要表现在叶片上。植株逐渐萎蔫枯死,易误认为是枯萎病。茎部发病:病斑一般长3~7毫米,黑色,纺锤形或椭圆形,溃疡状,稍凹陷。切开枯死病株基部或根部观察,从外侧向内部变褐,但维管束并不变色。叶柄或匍匐茎发病:病斑呈梭形,病斑包围叶柄或茎1周时,病斑以上部分枯死。湿润条件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嫁接育苗关键技术对瓠瓜嫁接效率和嫁接成活率的影响,本试验以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新育成的中棒瓠瓜新品种浙蒲903为接穗,砧西316为砧木,设置不同砧穗播期、嫁接苗龄、嫁接方法、嫁接后愈合条件的试验组合进行浙蒲903嫁接育苗关键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砧木和接穗播期间隔5 d嫁接苗成活率最高,为96%,根系长势最好,接穗长适中、接穗粗壮;接穗子叶时嫁接成活率最高,为94%,植株矮壮、根系最发达;采用插接法嫁接的瓠瓜苗成活率最高,为96%,接穗长适中、接穗粗最大、根系最发达;温度相同时,LED光照条件下愈合的嫁接苗成活率明显高于黑暗条件下的,其中以温度20~26℃,湿度95%,LED补光的嫁接愈合条件最佳。本结果为瓠瓜嫁接技术生产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以野生茄子为砧木,栽培茄子枝条、幼苗为接穗,进行茄子嫁接栽培,能产生较强的杂种优势,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介绍了嫁接栽培的操作程序及大田管理措施,以供菜农参考。  相似文献   

15.
生产实践中,除采用嫁接苗造林外,用实生苗直接造林、后期嫁接也很普遍。在板栗嫁接试验中,接位粗度和接穗数量是影响板栗嫁接成功的两项关键性因素;接位粗度决定嫁接部位愈合率的高低、冠幅的大小和侧枝数量的多少,接穗数量是保证嫁接部位当年能否基本愈合的关键,从而探讨不同接位粗度和接穗数量与板栗嫁接的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16.
(1)大豆根腐病: 大豆根腐病是大豆苗期根部真菌病害的统称.我国大豆根腐病菌主要有二种. 镰刀菌根腐病:由镰刀菌引起,镰刀菌主要分布于18cm以内耕层,近表面密度最大;是根腐病中发生最普遍的一种.幼苗的根及茎基部产生褐色或红褐色长条不规则病斑.发病轻时,后期可恢复正常,病重时幼苗枯死.病株侧根及须根不发达,或部分坏死,植株矮小,下部叶片提早脱落.  相似文献   

17.
植物离体嫁接假酸浆/假酸浆的发育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光镜观察发现:在离体条件下,嫁接后3d在自体嫁接假酸浆/假酸浆愈伤组织细胞中分化出管状分子和筛分子;贯通接穗和砧木的维管组织桥在嫁接后5d形成,整个嫁接发育过程约在嫁接后15d完成。用^14C标记的蔗糖检验了同化物自接穗向砧木的输导,发现在嫁接后5d自接穗进入砧木的输导量有一个飞跃,揭示韧皮部桥在此期产生对同化物的输导能力。  相似文献   

18.
人参非栏目浸染性根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病害症状 幼苗发病,茎基部呈黄褐色,并收缩,子叶萎垂,引起立枯。成株发病,初期茎基部呈水浸状腐烂并缢缩。后期沿茎发生纵裂,逐渐向上蔓延,并有胶质物流出。潮湿时病部生粉红色霉,最后干缩呈麻状。柒病初期病株昼萎夜复,反复数天后枯死。  相似文献   

19.
1985年用四环素、青霉素处理苎麻花叶病病株,症状并未减轻。用4%PTA负染方法对病叶汁液进行电镜观察,在C2-14、芦竹青、细叶绿品种中均见到线状病毒粒子.3次嫁接试验表明可使健康接穗产生相同症状,进一步证实此病由线状病毒引起.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掌握嫁接板栗胴枯病发病规律,研究其防治方法,以提高嫁接成活率,为生产、科研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于2008~2010年,先后在陕西省镇安县板栗产区对该病的危害症状、病原传播方式、发病条件及发病规律进行调查,通过不同时期、药剂、防治次数的试验,得出嫁接板栗胴枯病的防治方法。[结果]板栗嫁接时主要感病危害部位为嫁接伤口,可引起嫁接部位腐烂、皱缩、干枯,不能成活,降低嫁接成活率。胴枯病病原为子囊菌亚门真菌,由子囊菌孢子和分生孢子侵染所致,该病菌为兼性寄生菌,只能从伤口侵入;病菌孢子主要借风雨、砧木伤口和接穗接触传染。在镇安县,4月上、中旬是嫁接板栗植株发病高峰,病斑扩展快、可在短期内造成砧木伤口处腐烂,不能形成愈伤组织,嫁接接穗枯死。不同药剂、防治时期、防治次数下的板栗嫁接胴枯病防治效果有明显差异。[结论]药剂种类和用药时期是防治板栗嫁接胴枯病的关键,每年4月上旬,喷洒40%福美砷药剂500倍液2~3次,对嫁接板栗胴枯病的防治率可达83.6%,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