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盘羊供体细胞对异种核移植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利用核移植技术生产异种重构胚,研究供体细胞对异种核移植效率的影响。【方法】以新疆盘羊和绵羊耳皮肤组织建立成纤维细胞系,进行细胞遗传学分析;以来自不同个体、不同代次、不同汇合度和不同保存方式的盘羊成纤维细胞为核供体,当地绵羊卵母细胞为受体,进行异种重构胚的构建。【结果】来自3只盘羊耳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异种重构胚的卵裂率与囊胚率均无显著差异;采用10代以内的细胞作为核供体,细胞代次不会影响重构胚的发育率;生长到70%~80%汇合的供体细胞重构胚的囊胚率显著高于刚完全汇合组和汇合2~4 d组;将供体细胞4℃保存2 d,虽降低了卵裂率,但囊胚率没有受到显著影响;盘羊的染色体数目为2 n=56,核型式为4(M)+50(T),XY(T,M);绵羊的染色体数目为2 n=54,核型式为6(M)+46(T),XY(T,M)。【结论】利用本试验中的3只盘羊耳成纤维细胞,培养到10代以内、70%~80%汇合后用于构建异种重构胚,能得到较高的早期胚胎发育率。  相似文献   

2.
 试验以版纳微型猪近交系新生猪耳部皮肤组织为材料,采用胰蛋白酶消化法培养成纤维细胞,并对其进行细胞形态观察、细胞冻存前和复苏后存活率测定、生长曲线绘制和染色体核型分析等生物学特征检测。结果表明:版纳微型猪近交系新生猪成纤维细胞呈典型的成纤维细胞形态;细胞冻存前和复苏后存活率分别为980%和9407%;生长曲线呈“S”型,倍增时间为33h;对所制备的染色体核型分析显示2n=38(XY),并在体外培养14代后仍能保持正常核型。本研究建立了稳定的版纳微型猪近交系新生猪成纤维细胞的培养方法,将为体细胞克隆、转基因和异种器官移植等相关的研究提供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鸡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培养体系。[方法]用组织块法和消化法分别分离培养鸡皮肤成纤维细胞;比较细胞生长速率及冻存复苏率。[结果]酶消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原代生长较快,约5 d便可形成单层;2种方法传代细胞的生长速度相似,仅需2~3 d就可形成单层;使用酶消化法和反复贴壁法,经3~4代后,可获得纯化的成纤维细胞;成纤维细胞经冷冻复苏后有75%~80%存活;分离纯化的胚胎和皮肤成纤维细胞的生长曲线均正常,可传至12代,传代后染色体数目不变。[结论]采用组织块法及酶消化法培养鸡成纤维细胞均可获得ES细胞建系所需的饲养层细胞。该研究为ES细胞系的成功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以太湖猪皮肤为材料,采用组织块法培养成纤维细胞,并对其进行生物学特性检测,包括细胞形态观察、细胞冻存前和复苏后接种的存活率测定、生长曲线绘制、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表明:所培养的成纤维细胞呈典型的成纤维细胞形态;细胞冻存前和复苏后接种的存活率分别为96·5%和93·2%;生长曲线呈"S"形,倍增时间为72h;对所制备的染色体片核型分析显示2n=38,XY。本次实验成功地建立了太湖猪成纤维细胞系,为在细胞水平上保存太湖猪种质资源提供了可能,并为其他研究提供了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滩羊胎儿皮肤组织为材料,获得符合体细胞克隆转基因基本要求的供体细胞系。【方法】取滩羊胎儿皮肤组织,采用组织块法分离培养获得滩羊胎儿成纤维细胞,观测其形态和生长情况,鉴定其性别,并对其染色体核型和红色荧光报告基因质粒(pmCherry-N1)转染等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采用组织块法成功获得了滩羊胎儿成纤维细胞,其细胞群体倍增时间(PDT)约为48h;5代、15代、25代滩羊胎儿成纤维细胞核型分析表明,各代细胞染色体均为2n=54,未见异常;滩羊胎儿成纤维细胞的转染效率较高,约为50%,对最终获得的稳定表达红色荧光蛋白的胎儿成纤维细胞进行核型分析,结果证明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结论】建立了滩羊胎儿成纤维细胞系,为滩羊分子育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以版纳微型猪近交系妊娠47d的胎儿为材料,采用胰蛋白酶消化法消化培养胎儿成纤维细胞,对其进行细胞形态观察、细胞冻存前和复苏后存活率测定、生长曲线绘制和染色体核型分析等生物学特征检测.结果表明,培养的版纳微型猪近交系胎儿成纤维细胞呈典型的成纤维细胞形态;细胞冻存前和复苏后的存活率分别为98.06%和92.12%;生长曲线呈"S"形,倍增时间为36h;对所制备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显示2n=38,XY,并在体外培养14个代次后仍能保持正常核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体细胞核移植为获得皮肤特异表达蜘蛛拖丝蛋白的绵羊奠定基础。【方法】将pcDNA3.1和带有角蛋白结合蛋白启动子质粒pGM-T-KAP6.1分别用Bgl Ⅱ和Hin d Ⅲ双酶切后连接,再与蜘蛛拖丝蛋白基因核心序列4S连接,最后通过酶切与pIRES2-EGFP质粒连接后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IRES2-EGFP-4S;将此载体线性化后,采用脂质体法转染绵羊皮肤成纤维细胞,通过G418筛选获得转基因阳性细胞。【结果】筛选得到转pIRES2-EGFP-4S的阳性细胞。对阳性细胞经体外培养后的检测显示:(1)细胞形态(长梭形)、细胞生长曲线(呈S形)、群体倍增时间(随培养时间增加逐渐缩短)和细胞接种率(细胞贴壁率及存活率在24 h内逐渐升高,并达到最高值125%)等均具有正常绵羊成纤维细胞的生物学特征;(2)阳性细胞经冷冻复苏后具有与新鲜阳性细胞相似的生物学特征;(3)PCR检测结果显示,pIRES2-EGFP-4S在阳性细胞的基因组中整合。【结论】获得具有在绵羊皮肤特异表达,且便于检测的转蜘蛛拖丝蛋白4S的绵羊成纤维细胞株。  相似文献   

8.
用Ⅰ型、Ⅳ型胶原酶消化分离兔皮肤细胞,Ⅰ型胶原酶消化皮肤块获得的细胞数显著高于Ⅳ型胶原酶。用组织块直接培养法,也可以得到皮肤的原代培养细胞。2.5g/L胰酶消化胎儿组织,可获得足够原代培养的细胞量。结合使用酶消化法和反复贴壁法,经2~3代后,可获得纯化的成纤维细胞。分离纯化的胎儿和皮肤成纤维细胞的生长曲线都正常且相似。胎儿和皮肤成纤维细胞可分别传至第13代与第11代,传代后染色体数目不变。  相似文献   

9.
2009年4-10月,对48例麋鹿头骨的11项形态学基本指标进行了测量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麇鹿头骨在4岁前生长发育迅速,4岁之后生长速率趋缓,说明麋鹿头骨的发育滞后于体成熟;头骨各变量间相关性程度具有一定的差异,但多数达到相关显著或极显著;雌雄麋鹿头骨之间的差异极显著,属于典型的性二型动物,与其他鹿科动物相比,麋鹿...  相似文献   

10.
采用199/EBSS、DM EM、DM E/H am’sF 12(1∶1)和H am’sF 12 4种基础培养液组成的培养体系,测定大熊猫皮肤成纤维细胞的贴壁率、生长速度和染色体数目变异率,并对不同基础培养体系中不同代次的大熊猫皮肤成纤维细胞形态进行观察,以探讨大熊猫皮肤成纤维细胞在商业化培养液中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在上述4种培养体系中,大熊猫皮肤成纤维细胞前8代的贴壁率分别为81.07%、83.72%、86.00%和83.06%;培养的成纤维细胞经核型分析,二倍体的比例分别为78.60%、79.57%、87.27%和77.67%;生长速度由快到慢依次是199/EBSS、DM E/H am’F 12、DM EM和H am’F 12。综合试验结果,DM E/H am’sF 12组成的培养体系比较适合大熊猫皮肤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培养;细胞贴壁率变化趋势表明,在DM E/H am’sF 12组成的培养体系中,成纤维细胞培养6~8代后应进行细胞的冷冻保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