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以1990—2007年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作为数据来源,以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抗虫棉研究文献的数量、年份分布、文献作者、主要文献产出单位、作者的合作度,载文期刊的分布、文献主题内容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总文献量2042篇,署名文献1964 篇,第一作者1221人,载文期刊221种。确定了24位核心作者和4种核心期刊。通过分析中国抗虫棉的研究现状,揭示了抗虫棉研究特点,为抗虫棉研究及信息交流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我国玉米病害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桂秀梅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7):8300-8302
以1994~2008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作为数据来源,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玉米病害研究文献的数量、年份分布、文献作者、载文期刊的分布、主题分布等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总文献量919篇,署名文献881篇,第一作者746人,载文期刊193种;有10位核心作者和13种核心期刊。  相似文献   

3.
刘萍  桂秀梅  张俊立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0):5488-5490
以1990~2009年11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作为数据来源,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中国马铃薯晚疫病研究文献的数量、年份分布、文献作者、载文期刊的分布、主题分布等进行统计。结果表明:总文献量593篇,署名文献577篇,第1作者480人,载文期刊168种,核心作者15位,核心期刊8种。  相似文献   

4.
毕杰  桂秀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982-18984
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作为数据来源获取2001~2010年有关白菜研究的文献,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白菜研究文献的数量、年份分布、文献作者、载文期刊的分布、主题分布等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总文献量1 419篇,署名文献1 360篇,第一作者1 139人,载文期刊361种,有9位核心作者和17种核心期刊。  相似文献   

5.
李琼  魏如檀  周小云  林丽珊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6478-16480
采用文献计量法分析《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1999-2010年中国节水农业研究的文献数量、年份分布、文献作者、载文期刊的分布、主题分布、研究机构等情况。结果表明,总文献量1 034篇,署名文献1 006篇,第一作者882人,载文期刊329种,核心区期刊有19种。  相似文献   

6.
基于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以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数据来源,对1994~2010年我国有关桑树核心期刊研究文献的年份分布、研究领域、核心期刊、文献主要产出单位、核心作者群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总文献量347篇,第一作者261人,确定了8位核心作者、9种核心期刊和4个第一作者核心单位。  相似文献   

7.
苑士涛  贝蓓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5):8784-8785,8792
基于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以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数据来源,对1996~2010年我国有关月季核心期刊研究文献的年份数量、研究领域、核心期刊、文献主要产出单位、核心作者群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总文献量401篇,署名文章394篇,第一作者317人,确定了13位主要核心作者、15种核心期刊和3个第一作者核心单位。  相似文献   

8.
骆秀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3):16432-16434
以1981~2011年《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作为数据来源,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 Leyss.)研究文献的数量、年份分布、文献作者与作者地域分布、载文期刊的分布、研究领域等进行了统计分析,旨在揭示我国无芒雀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结果表明:近30年国内无芒雀麦相关研究文献总量157篇,第一作者102人,载文期刊56种;有11位核心作者和4种核心期刊,研究领域集中在栽培技术、生理生态、品种选育与引种、种质资源、抗性鉴定和加工利用等6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基于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以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数据来源,对1996~ 2010年我国有关柿核心期刊研究文献的年份数量、研究领域、核心期刊、文献主要产出单位、核心作者群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总文献量583篇,第一作者409人,确定了35位核心作者、15种核心期刊和4个第一作者核心单位.  相似文献   

10.
贾向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43-1144
基于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以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数据来源,对1999~2009年我国柑橘核心期刊研究文献的年份数量、研究领域、核心期刊、文献主要产出单位、核心作者群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总文献量397篇,第一作者306人,确定了11位核心作者和8种核心期刊。  相似文献   

11.
1949~2003年枣研究文献计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从论文的总量变化趋势、核心作者群、期刊分布和主题分布等方面对19492003年专业期刊发表的枣树文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得出,有关枣的总文献量为2402篇,署名文献2354篇,并确定了36人为核心作者和18种核心期刊。  相似文献   

12.
棉花黄萎病是由大丽轮枝菌引起的土传维管束病害,对棉花生产造成了严重危害。核心种质代表着整个资源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采用六棱塑料钵定量注射菌液法,在环境可控的人工生长室对419份陆地棉品种(系)组成的核心种质进行了黄萎病抗性鉴定与优异材料筛选。结果表明,419份陆地棉种质资源总体抗病材料偏少,共筛选出12份抗病材料,病情指数范围在21.67~25.00;耐病材料253份,病情指数分布在25.47~50.00,其他材料均表现为感病;缺乏对黄萎病免疫和高抗的材料;现代品种的平均病情指数为43.75,整体抗性都要好于中期、早期品种(平均病情指数分为48.60和51.55);来自我国黄河流域棉区的材料(平均病情指数为43.21)整体抗性要好于其他植棉区和地理来源品种的整体抗性。筛选出的抗病材料为棉花抗黄萎病遗传改良提供了优异资源。  相似文献   

13.
1994~2002年核桃专业研究文献计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对1994~2002年专业期刊公开发表的核桃文献做了计量分析。总文献量为859篇,其中署名文献有820篇,第一作者525人,主要作者群为科研单位的科技人员,发表论文占总文献量的36.26%。确定了28位核心作者、11种核心期刊。  相似文献   

14.
我国棉花黄萎病研究文献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菲  李树霞  苑迎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594-17595
以1994~2010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作为数据源,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棉花黄萎病研究文献的研究领域、年度载文量、核心作者群、主要产出单位、期刊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为今后我国棉花黄萎病研究的方向和内容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新疆棉花黄萎病抗性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对新疆生产上主栽以及参加生产示范的棉花品种(系)的黄萎病抗性进行鉴定,为棉花生产提供指导.[方法]利用发病均匀的自然病圃对棉花品种的黄萎病抗性进行鉴定.[结果]通过对南、北部棉区的主栽以及参加生产示范及常规区试的120份棉花品种黄萎病抗性鉴定发现,抗黄萎病的棉花品种较少,主要以耐黄萎病和感黄萎病品种为主.只鉴定出一个抗黄萎病品种01 -2,其病情指数较高为20.0,达到抗病与耐病的临界值.耐黄萎病品种较多占到44.2;,包括81-3等种植多年的老品种.[结论]目前新疆棉花以耐黄萎病品种为主,缺乏抗黄萎病品种,亟需培育新的抗病品种.  相似文献   

16.
对1994~2002年专业期刊公开发表的枣树文献做了计量分析。总文献量为1189篇,其中署名文献有1139篇,第一作者680人,主要作者群为业务行政单位的技术人员。确定了36位核心作者,10种核心期刊。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从棉花黄萎病微菌核含量水平揭示棉田深翻(深翻60 cm)对棉田棉花黄萎病发病的影响.[方法]利用MSM选择性培养基和水筛法分离土壤中的微菌核.[结果]深翻棉田土壤中的棉花黄萎菌微菌核数量低于常规棉田,深翻棉田棉花黄萎病发病程度也轻于常规棉田,说明深翻对棉花黄萎病的发生具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通过试验明确了棉田土壤中微菌核的数量,1年内有2次比较明显的消长,现蕾期出现第1个高峰,到吐絮期出现第2个高峰,微菌核数量越多病情越重.深翻田病情指数与微菌核数量的相关系数为0.891 1,常规棉田病情指数与微菌核数量的相关系数为0.450 3.[结论]棉田深翻能有效的降低棉花黄萎病的发生和危害.  相似文献   

18.
基于优异等位基因的棉花抗黄萎病性状的分子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发掘棉花抗黄萎病相关的优异等位基因,利用优异等位基因对棉花抗黄萎病性状进行分子检测,实现对抗病性的快速鉴定和对抗病基因型的直接选择,有效解决当前抗病性鉴定周期长、抗病性选择效率低的技术难题。【方法】选用125份陆地棉优异种质,分别采用田间黄萎病病圃鉴定和温室接种鉴定对材料进行抗黄萎病鉴定,分析材料的抗病性变异;通过筛选前期获得的与棉花抗黄萎病表型显著关联的优异等位基因位点并计算其效应值,分析不同材料中含有的优异等位基因数目及其优异等位基因效应值之和,研究利用优异等位基因位点进行棉花抗黄萎病预测的可行性,并比较基于优异等位基因位点的抗病性分子鉴定与传统抗病性表型鉴定的相关性。【结果】陆地棉在黄萎病抗性方面表现出广泛的变异,125份种质材料在田间病圃鉴定条件下和温室鉴定条件下的抗黄萎病相对病指变化范围分别为10.10—76.6和17.01—72.63;基于前期的研究结果共筛选到40个抗黄萎病优异等位基因,效应值的变化范围为-8.20—-0.39,每份材料含有的优异等位基因数目为1—24个,每份材料中的优异等位基因效应值之和的变化范围为-92.37—-0.86;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每份材料中含有的优异等位基因效应值之和与材料的抗黄萎病相对病指极显著正相关,病圃鉴定与温室鉴定条件下两者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16和0.566;材料的优异等位基因数目与材料的抗黄萎病相对病指极显著负相关,病圃鉴定与温室鉴定条件下两者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18和-0.535。【结论】棉花种质材料中含有的优异等位基因数目、优异等位基因效应值之和与材料的抗黄萎病相对病指间存在显著相关性,表明抗黄萎病优异等位基因的累加具有明显提高抗病性的作用,材料所含有的优异等位基因数目和优异等位基因效应值之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材料抗病性的强弱,从而实现对抗病性的分子鉴定。  相似文献   

19.
应用相互嫁接技术研究棉花对黄萎病的抗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对棉花黄萎病表现不同抗性的棉花材料,应用相互嫁接的方法将抗病和感病棉花品种组合在一起构建嫁接系统,将其种植在连作多年的棉田,调查棉花黄萎病的发生情况。结果表明,自身嫁接苗与自根苗抗性差异不显著;相互嫁接植株抗/感(接穗/砧木,下同)和感/抗组合抗病效果明显强于感/感组合,但较抗/抗组合抗病性下降。研究认为,抗病材料无论作砧木还是接穗,均能抑制黄萎病的发生,说明抗病材料植株整体对棉花黄萎病菌具有抵抗能力。  相似文献   

20.
棉花黄萎病抗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半个多世纪以来,对棉花黄萎病抗病机制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棉花黄萎病抗病机制是很复杂的,既有棉株体固有的抗性,又存在病菌侵染诱发的抗性。棉株遭受黄萎病菌侵染后,以其内部形成一些胶状体、侵填体等物理障碍或产生一些植保素等生化障碍或两者同时发生的反应形式来表现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