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返乡农民工“四个意识”的强化对新农村建设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相对于城市居民在创业意识、民主意识、法制意识、文明意识方面较为薄弱,但农民工在经受了城市工业化和城市文明化的熏陶和洗礼之后,他们的"四个意识"已经有所提高,并将会逐步强化。而这些农民工其中有一部分由于各种原因终归要回到故乡,他们为新农村经济、民主、法制、文化建设作出了贡献,必将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支生力军。  相似文献   

2.
妥善安置返乡农民工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政府作出的两项重要决策,事关国家发展和三农问题的解决。返乡农民工的安置与新农村建设这两个事件看似相互独立,其实联系紧密。农民工群体存在不仅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而且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及村民自治民主管理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指出农民工返乡创业与新农村建设相互机制探讨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然后勾画出包括社会资本提升、中西部发展环境改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等方面农民工返乡创业动力机制。从农民工返乡创业对新农村建设促进作用和新农村建设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影响两方面,分析创业与新农村建设互动关系。对我国农民工返乡创业促进新农村建设的现状进行剖析,指出了自身资本积累不足、缺少优惠政策、创业环境有待完善等主要问题。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从组织领导、政策保障、融资渠道、农民工素质、发展环境、宣传力度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国际金融危机造成大量农民工返乡,返乡农民工具有人力资本、物质资本、社会资本优势,引导返乡农民工进行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对返乡农民工的人力资源特征进行了分析,阐述其对新农村建设的推动作用,并针对返乡农民工就业存在的困难,提出促进返乡农民工就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逆向转移与推进新农村建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段小力 《江西农业学报》2007,19(11):124-126
逆向转移的农民工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力量,他们通过带回的资金、技术、先进的观念和管理经验,参与新农村建设。本文在立足于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结合对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数据分析,指出了农民工顺向迁移对新农村建设带来的种种社会问题,归纳了农民工逆向转移一些好的做法与案例,并据此提出了促进农民工回乡创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民工越来越成为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近些年来,我国农民工的整体素质虽然不断得到提高,但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农民工的素质问题也逐渐成为制约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因素。这主要表现在农民工的思想道德素质不高、科学文化素质发展不平衡、专业技能有待提升等方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不断提升农民工素质,使其成为真正的新农村建设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7.
<正>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意见》,提出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一系列支持措施,并将实施《鼓励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三年行动计划纲要》,实现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8.
罗卫怡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11):261-265
心理因素作为一种潜在的主观因素,对农民工的返乡意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以此引入地方感概念,并探讨其对新立镇返乡农民工留乡就业意愿的影响.依托乡村"人才振兴"背景,借助返乡农民工的问卷调查数据,将地方感的3个维度——地方依恋、地方认同、地方依赖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中,以探究地方感对返乡农民工留乡就业意愿的行为决策;利用非参数检验方法,将愿意与不愿意留乡就业的返乡农民工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两群体在地方感因素上的差异.研究发现:地方依恋、地方认同对农民工留乡就业意愿均存在正向显著性影响,但地方依赖对返乡农民工留乡意愿未通过显著性检验,且呈负向影响;愿意留乡就业与不愿意留乡就业者的地方感存在强度差异,由高到低依次为地方依恋、地方认同和地方依赖.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由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农民工返乡成为了人们关注的话题.而在时下的返乡农民工大军中,希望回乡创业的人占了不小比例.农民工回乡创业,这是一种新气象.随着新农村建设的蓬勃兴起,这股潮流越汇越大,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支生力军.  相似文献   

10.
新生代农民工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整体教育水平较老一代农民工有所提高,但是职业技能水平低下仍是制约他们实现“市民化”的主要因素.要不断创新农民工职业培训机制,把我国高职教育的“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教育模式植入到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中去,形成新生代农民工“半工半读”职业技能培训模式具有社会价值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公共图书馆为新生代农民工服务的现状不容乐观,基于公共图书馆的公共性本质、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权利和和谐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要从加大宣传和服务力度、开展贴合实际的引导和培训、注重打造"绿色通道"、创新服务活动和形式等方面强化公共图书馆对农民工的服务。  相似文献   

12.
利用河北省张家口、承德、秦皇岛、唐山等地的新生代农民工的抽样调查数据,采用方差分析法分析影响农民工参加职业教育培训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等因素对农民工参加培训有显著影响;年龄、性别等因素对农民工参加培训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曾国平  李璐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6468-16469,16472
从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的需要、企业的需要、建设和谐城市与社会的需要3个方面,分析了加强新生代农民工责任培训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三结合"的具体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研究以及与老一代农民工的文化程度、生活目标、生活方式等的对比之下,得出在新形势下图书馆应当给予新生代农民工大力的知识援助,以期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与方式。  相似文献   

15.
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农民工的主体,他们强烈的市民化需求却因就业问题而严重受阻。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有助于他们退出农村、进入和融入城市;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政策、意愿和能力也影响着他们就业。针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存在的市场供需不平衡、制度不公平、渠道不完善、地域不平衡问题,从调整供需结构、构建公平环境、完善信息渠道、统筹城乡区域4个方面,提出推进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就业与市民化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6.
新生代农民工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他们面临着精神文化生活“孤岛化”问题。常住地政府作为责任主体,应该切实履行职责;城市社区发挥主要平台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活动;用工企业承担自身社会责任,鼓励新生代农民工提高自身素质,自觉融入城市精神文化生活。由此形成社会合力,最大限度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需求,让他们充分享受文化发展结果,体面而有尊严地生活。  相似文献   

17.
童松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655-17656
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社会保险、立法维权、社区就业指导、就业管理、工会组织、教育模式、政策引导7个方面提出了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保障策略。  相似文献   

18.
新生代农民工的价值观问题是当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从价值主体的自觉性、价值追求的趋同性、价值观念的多元性、价值目标的发展性等四个方面概括出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的特征 ,进而在分析其价值观成因的基础上,着力从完善和落实保障农民工权益的相关制度、注重人文情感关怀以及开展形式多样的素质提升工程等方面给出了培育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新生代农民工创业对兰州市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以及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一定影响。兰州市新生代农民工表现为创业者以男性为主、创业领域多元化、以独立创业为主、创业规模较小、创业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等特点;存在创业者综合素质偏低、创业层次较低、创业资金不足、创业环境欠佳等问题。建议:健全新生代农民工的创业培训体系,搭建以新生代农民工为对象的创业政策保障机制,健全新生代创业农民工的社会服务体系,鼓励女性新生代农民工的创业等。  相似文献   

20.
刘荣红  崔海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925-18927
介绍了新生代农民工概况,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参与工会的必要性,提出了农民工新型工会组织的创建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