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台湾土地改革及对农民就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曾经进行三次土地改革。土地政策目标依次为:实现"耕者有其田"、扩大农地经营规模、促成"农地释出"。土地管制从保护农用耕地转变为放宽农地买卖与所有权流转,这标志着土地管理制度与政策的根本性变化。三次土地改革对农民就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致使台湾农村出现了农民隐性失业、农业劳动力大量外流谋求非农就业以及农民从事兼业化就业等现象。  相似文献   

2.
台湾的农地转移相重扬近年来,由于经济的原因,台湾省将部分农用土地转为非农业用地,成为台当前经济领域中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中的农地转移仅指由农地转为非农用土地(台湾称为农地释出),不包括农业内部的土地流动。一、台湾的农地现状及政策台湾土地面积为360万...  相似文献   

3.
社区营造在我国台湾已经不断更新、积极推行了30余年,成功地带动了台湾诸多农业政策的实施,其最具代表性的是台湾"精致农业"的发展。该文阐述了台湾社区营造和精致农业的发展,并以台湾水果经济的质变为切入点,论述了台湾社区营造对精致农业发展的影响,总结出社区营造在增强政策推动延续性、维护居民凝聚力、拓展农村经济发展途径等方面对精致农业发展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杰斐逊时代",美国农业经济的增长已经呈现出强大的发展势头。西部土地国有化的土地政策使得广大农民无偿获得了土地,成为当时农业资本主义在美国规模性发展的动力之一,也是"美国式道路"的重要标志;大量海外移民用自身的人力、物力、财力填补了美国农业劳动力匮乏的局面,成为当时美国农业经济规模性发展的动力之二;工业革命推动植棉业兴起,拯救了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奠定了美国大农场经济的基础,成为当时美国农业经济规模性发展的动力之三。  相似文献   

5.
农业补贴政策及其对土地流转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我国实施的农业补贴政策在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出现了农业补贴政策与推进土地流转之间的不协调等问题。本文归纳概括已有的研究成果,旨在为理解农业补贴政策对土地流转影响机理提供逻辑基础,从而为农业补贴政策更好地与土地流转衔接配套,促进土地健康有序流转的政策调整提供支撑。结果表明,农业补贴政策与土地流转不协调的问题根源在于"谁种粮谁受益"的政策目标与"谁的土地谁受益"政策实践相背离;而且,补贴的对象错位与收入分配效应叠加在一起,进一步加剧人地固化、抑制土地流转、引发土地纠纷。因此,今后的公共政策设计需要协同农业补贴政策与土地流转政策,均衡成本压力与托底保障的政策效应,优化补贴政策的农业增产与农民增收目标。  相似文献   

6.
从1945年起,台湾农业经历了恢复发展—以农补工—重工轻农—工业反哺农业—调整转型几个阶段。长时间的"盘剥农业"政策使得台湾农业逐渐丧失了优势地位,自2002年加入WTO之后,国际贸易自由化更是对台湾外向型农业带来的竞争与冲击,使得台湾农业面临转型与升级。结合农业发展模式的转型思考当代台湾农业的核心价值,才能够确定台湾农业的多元功能,使得农业对台湾地区经济、文化、社会、科技等方面的发展提供长足动力。  相似文献   

7.
"新农业运动"是台湾应对全球经济一体化于2006年提出的农业施政理念,其内涵是通过"创力农业"、"活力农民"、"魅力农村"促进"三生"农业持续发展。2007年是台湾"新农业运动"的重要推广年,本文归纳、整理、总结了台湾2007年在实施"新农业运动"中推出的农业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化经营、农产品安全体系构建与营销,农村建设,农民培训及组织发展等"三农"政策及其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8.
正当下,都市休闲农业等各类农业新业态正茁壮成长。但在其成长过程中,随着与资本、劳力、土地等要素日益紧密结合,一些政策困惑也表现了出来:有的都市农业项目无法取得用地指标,打起了土地政策"擦边球";有的农业补贴政策"落地"效果不佳;有的农业项目在土地上积累了大量固定资产,却无法成为有效抵押物……改革思维下,如何应对  相似文献   

9.
台湾土地政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台湾特殊的殖民地经济历史与岛屿经济特点,使其土地制度与政策的形成有其特殊的过程与特点. 一、1949年前台湾土地制度与政策的形成及特征 台湾土地制度与政策的形成始于明朝万历年间(公元1573至1620)的农地开垦.当时,大量汉人移民到台湾,实行同一氏族的人共耕共有农地制度,称为社团农耕制.  相似文献   

10.
台湾农业技职教育的演变与未来农业教育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的经济发展与建设成果,主要奠基在过去数十年来的农业政策,即以“农业扶植工业”的策略。这一政策使台湾成功地实现了经济转型,而农业技职教育的发展与台湾经济转型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1.
由于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引起了全球暖化,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模式的革命是拯救人类群体社会永续生存的机会。目前台湾在CO2减量的策略除了调整产业政策与产业结构、提升能源效率之外,厚植台湾地区的森林资源,大规模推动农业生产用地用于造林碳汇,以及加入国际森林资源碳交易市场,亦为未来温室气体减量策略的可行方案。该文以台湾社经资料为基础,运用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GE)推算各种碳税政策对于产业最终需求结构变动及个别产业产出之影响,找出台湾碳税财政支付移转至农业部门之最适策略组合。  相似文献   

12.
农地利用政策的目的主要在于合理利用农地资源、提升农地利用效率。该文对大陆与台湾农地利用政策异同点进行梳理,认为两岸在政策制定的最初目标、发展核心、近年关注焦点等方面较为类似,而在农地权益演变、制度变迁方式、政策侧重点等方面存在差异,并就大陆农地政策发展趋势提出农地利用政策变革应逐步趋向"上下互动"方式,要"以提高农地利用效率"为目标,农地利用要趋向组织化、规模化及要加强农地分级利用管理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土地革命时期,革命根据地的土地政策目标是要推翻封建地主剥削制度,保护和巩固根据地,并为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打下坚实基础,但早期土地政策的制定却受到了共产国际的影响和制约,混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性质和任务的界限,忽视中国农业的基本国情因素,"破"了"旧"却"立"不起"新",从而导致土地政策经历了公有私耕、公有公耕到...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台湾为了摆脱农业危机,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就实施了一系列农业政策,但先期措施不得要领,只得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改弦更张:重点发展农地规模化经营,终于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其后期措施主要包括:扶助农民购买耕地;推进共同经营、合作经营及委托经营;实施农地重划政策;激励农地租借;等等。其发展农地规模化经营有着较为深厚的理论基础。台湾地区的农业政策调整可为大陆农地规模化经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台湾地区完善的农业金融体系,在支持岛内农业现代化建设上取得了明显成效;而大陆地区的农业金融体系,因其机构功能错位难以形成有效的运行机制,农业金融体系不够完善,农业金融体系改革迫在眉睫。该文以台湾农业金融机构的设置为出发点,从机构运行、金融监管、政策支农、信用担保及法律法规五个方面对台湾农业金融体系进行剖析,并为深化大陆农业金融体系改革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台湾地区富丽农村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本文对其政策规定及主要成效进行分析,着重探讨了台湾富丽农村建设政策所具有的兼顾效率与公平、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文化价值的提升、发挥基层组织功效以及推动农地规模化经营等方面的特点。借鉴台湾经验,提出福建省新农村建设的若干策略选择,包括:先行先试,注重政策的连续性;以人为本,侧重“上下互动”;永续经营,推动特色产业发展;支农惠农,提高农业经营效率;明晰产权,鼓励农地经营权流转等。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闽台农业合作的现状及特征,探讨了闽台农业合作的重点领域,提出了深化闽台农业合作的政策措施:(1)改革投融资体制,多渠道破解闽台农业合作资金瓶颈;(2)创新用地政策,增强农业合作规模经营的内生动力;(3)加强营销合作,建立两岸农业共同市场;(4)优化发展环境,推进闽台农业合作全面深入。  相似文献   

18.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壮大与革新,台湾特色农产品已经跟随台湾特色农业的脚步完成了由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变。该文着重从自然禀赋、科技研发、营销与公共服务、政策保障等四个方面,探讨了台湾特色农产品的发展策略,进而对培育福建特色农产品优势产区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50年代初,大陆和台湾都进行了一场有着广泛影响的土地改革,虽然两地区的土地改革是在不同的社会环境和不同优势条件主导下进行的,但其背景也有着诸多相同之处,主要包括大陆和台湾土地改革前经济都受到战争的破坏,经济亟待恢复;农村中的土地占有制度和租佃制度不合理,阻碍农村生产力的恢复和发展,急需改革;政权刚建立,社会秩序有待安定。  相似文献   

20.
从利益关系视角出发,认为利益是合作的根本基础,在深入剖析闽台农业合作中的农民土地权益保护问题的基础上,指出农民土地权益保护是深化闽台农业合作的迫切要求,强调新时期下适时转变合作模式与发展思路、在新的层面上找寻利益交汇点是保护农民土地权益、深化闽台农业合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