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关中是我国古时候的蚕桑盛地关中区域之地名,最早见于《尚书·禹贡》,是即“黑水、西河惟雍州”。雍州因雍水(源于风翔流经岐山和扶风的渭河支流)得名,在地理上相当于周初西都宗周的京畿地,春秋时期为秦国内史的故治所,战国以降始称关中。可能因为地处东函谷、西散关、南武关和北萧关的四关之内,故名。自古就是一个“金城十里”和“四塞以为固”的形胜之地。古者,“秦据雍而强,周即豫而弱,高祖都西而泰”。亦可谓“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正是这里,养育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古代文明。  相似文献   

2.
关中灌区夏玉米高产高效集成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关中灌区夏玉米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围绕"种、播、密、肥、水"五个关键技术环节,在宝鸡、咸阳、西安、渭南4个市大力集成推广高产品种、硬茬直播、合理密植、分次施肥、科学灌关等关键技术措施,实现各单项技术的均衡协调,有效地发挥了良种良法的叠加增产效应,取得了显著的增产增收效果。  相似文献   

3.
油茶,是侗族人民喜爱吃的一种饮料,一日三餐少不了。油茶有两种解释;一是指一种木本油料的树,也叫“油茶树”或“茶子树”,结下的果实叫茶果,果熟籽落,落下的籽叫茶子,形似小板栗,用茶子榨出的油汁叫茶油,侗家叫“油茶”,打油茶就少不了它。二是指一种饮料的名称,这种食品的制作过程就叫做“打油茶”。这两种茶的叶子相似,果子也有些相同,人称它俩是“孪生姐妹”,不同的是前一种是种在高山岭顶上,叶子不能吃用。后一种是种在村边的园子里,叶子是打油茶的主要原料。  相似文献   

4.
对于"关中"的解释,历来说法很多,所指范围大小也不一样.秦都咸阳,汉都长安,因称函谷关以西为关中.关中在秦岭以北范围内.指今陕西中部渭水流域的平原地区,关中即秦中.  相似文献   

5.
以油茶、普通茶梅品种“樱花”、冬茶梅品种“小玫瑰”、山茶花品种“秋牡丹”、“花牡丹”及待分类品种“黄海内宝珠”为材料,通过形态特征比较,花粉扫描电镜观察,酯酶(EST)和过氧化物酶(POX)同工酶谱分析等方法,经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黄海内宝珠"为山茶亚属油茶组普通茶梅群的一个新品种.  相似文献   

6.
蒙族爱饮奶油茶,藏民喜喝酥油茶,广西人嗜吃打油茶……饮茶习惯形形色色,尤数闽南、潮汕、台湾工夫茶最别致、考究。当地人自小就与工夫茶结下不解之缘。有的甚至嗜茶如命,它的味道初喝起来比药汤还苦,但小孩从小普受熏陶,养成吃苦习惯,对一些不怎么苦的药汤反而畏惧,视工夫茶就如药汤一般,因而做父母的常骗小孩说药汤是茶,久而久之,药汤竟然被叫做“茶”。常言道:“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然而,在闽南、粤东、台湾,人们却把茶叶看成比大米还重要,他们称茶叶为“茶米”还有“宁可一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的谚语,可见工夫茶在当地人生活中所占的地位有多高了。的确,古往今来工夫茶已进入当地的婚丧喜庆等礼仪中,以  相似文献   

7.
油茶茶艺是我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广西三江侗族打油茶,早年基于改善现实生活饮食之需要,普通百姓创造性利用打砸茶叶,改造成以浓香的油茶,配以炒米花、花生米、酥黄豆等食粮,佐以葱花、香菜、青菜等制作成营养均衡的日常饮食。伴随现代社会生活水准的提高,如今又增加了猪下水、鸡鸭肉菜等,与时俱进地提升了打油茶的品味和情趣。同时再吸收中原茶道,注入了礼仪审美文化,成为新时代特色鲜明的民族风味茶饮。  相似文献   

8.
区域水资源潜力综合评判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深入分析水资源潜力内涵和水资源开发利用阶段的基础上,建立了水资源潜力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和评判指标,并将该模型应用于关中西安、咸阳、宝鸡、铜川、渭南5个地市的水资源潜力的评判。结果认为,西安和铜川处于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发展阶段;咸阳、渭南则处于饱和阶段;宝鸡市水资源利用处于开发阶段;以宝鸡市水资源开发潜力最大。  相似文献   

9.
在深入分析水资源潜力内涵和水资源开发利用阶段的基础上,建立了水资源潜力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和评判指标,并将该模型应用于关中西安、咸阳、宝鸡、铜川、渭南5 个地市的水资源潜力的评判。结果认为,西安和铜川处于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发展阶段;咸阳、渭南则处于饱和阶段;宝鸡市水资源利用处于开发阶段;以宝鸡市水资源开发潜力最大  相似文献   

10.
油茶果实的采收和茶籽的储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确定茶果最佳采收期 油茶的品种或无性系很多.一般茶果采收期为9月10日~11月10日.其中“小叶油茶”等霜降种群在10月20日左右成熟.“寒露1号”等寒露种群在10月,  相似文献   

11.
油茶的果实为蒴果,有圆形、桃形、椭圆形、扁圆形和橄榄形等,果皮有茸毛,每果有1~20粒种子。油茶的果实是由果壳、种壳和种仁组成的,分别占63.64%、14.38%和21.98%。以油茶籽为原料加工制作的茶油是一种极好的食用油,色泽金黄,味香可口,营养丰富,易被人体吸收。在日本、台湾、  相似文献   

12.
“油茶奶茶甘露茶,顶不过回回的盖碗茶。”喝盖碗茶是宁夏回族的一种普遍嗜好。“不管有钱没钱,先刮三晌盖碗。”“一天不喝浑身乏,两天不喝眼发花,三天不喝把病加。”可见茶与回族的关系了。 回族有待客敬茶、三餐泡茶、馈赠送茶、聘礼包茶、结婚丈茶、斋月散茶、节日宴茶、喜  相似文献   

13.
以8年生“湘林210#”油茶为材料,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施肥时间、施肥方法下氨基酸肥浓度和沼液浓度对油茶果经济性状的影响,以期为油茶丰产栽培提供液体肥及其施用技术。结果表明:不同浓度氨基酸肥对油茶果鲜籽重、果体积、鲜出籽率有显著影响,对茶籽含水率有极显著影响;不同浓度沼液对单果重、果形指数有显著影响,对鲜出籽率、茶籽含水率、总果重、果皮厚度有极显著影响;果实经济性状指标以处理9(成熟期采用叶喷+根灌600倍氨基酸肥及10倍沼液)较好,茶籽经济性状指标以处理7较好,即在9月以1 200倍氨基酸肥和100倍沼液配比进行叶面喷施,能有效促进油茶果生长,降低茶籽含水率。  相似文献   

14.
油茶历来是全球四大木本食用油料之一,是我国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我国利用油茶果提取茶油食用已有两千多年历史。世纪红花油茶,由湖南省宁乡县新世纪果苗中心油茶基地的科技人员经长期培育驯化而成,被誉称为“中国油茶之王”,兼有“山茶花”和“油茶果”双重优点。  相似文献   

15.
油茶害虫调查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 3年对油茶害虫的采集 ,共获标本 3 91份 ,经鉴定隶属 7目 46科 12 7种。其中以茶瘤毡蚧、黑刺粉虱、茶黄毒蛾、茶梢尖蛾、油茶尺蛾、油茶织蛾等发生频率较高 ,但尚未造成灾害。  相似文献   

16.
为了明确广西金秀县油茶病虫及其天敌昆虫种类,为当地油茶病虫害防治和天敌的保护利用提供参考,2013年系统调查了广西金秀县油茶病虫及其天敌昆虫种类,并进行了油茶病虫及其天敌昆虫标本鉴定和分类。结果表明,广西金秀县油茶病虫及天敌共有47种,其中害虫有29种,病害10种,天敌昆虫8种。其中对广西金秀县油茶生产造成较大为害的病虫有:咖啡木蠹蛾Zeuzera coffeae Niether、油茶毒蛾Euproctis pseudocon spersa Strand、刺蛾Thosea sinensis、茶蚜Toscoptera aurantii Boyer、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灰色膏药病S.bogoriense Pat.、桑寄生Taxillus chinensis、茶藻斑病CephaleurDs imsfpnskurizc等。捕食性瓢虫和猎蝽类是当地油茶蚜虫主要的捕食性天敌昆虫。  相似文献   

17.
广东省油茶病虫害发生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调查广东省高州油茶、广宁红花油茶、普通油茶和其他部分从省外引进的油茶品系的病虫害,确定了危害严重不同油茶品系的主要病虫害种类,并研究了广东省油茶病虫害的发生规律.结果表明:油茶炭疽病、油茶软腐病、褐足角胸叶甲、鳞翅目卷叶类害虫(如茶长卷蛾、茶小卷叶蛾、茶细蛾等)、假小绿叶蝉和茶黄蓟马为油茶病虫害优势种类,油茶茶苞病、栗寄生、油茶象甲、油茶织蛾、茶梢尖蛾为局部地区优势种类.  相似文献   

18.
茶油是从油茶果加工之后得到的一种产品,是一种非常健康、绿色的食用油,油茶浑身是宝,不仅油茶果加工可以形成食用油。同时,茶壳和茶枯经过深加工以后还能生产皂素、精油等,茶粕还能作为重要的生物农药、有机肥等。基于此,针对大果红花油茶快繁技术及栽培要点展开分析与探讨尤为重要,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逍遥鸡”是安徽合肥美食一绝,为历史名菜,用整鸡制作,涂满蜂蜜油炸,再用多种调料卤煮,焖至酥烂即成。  相似文献   

20.
茶德三说     
笔者阅历浅薄,查考“茶德”一词最早见于唐代刘贞亮的《茶十德》,首次概括了茶饮对身心、精神的多种功效。笔者在撰写一篇有关茶道的论文时,比较茶道与茶德关系,梳理出“茶德”至少有三层含义。一说:茶是有德之物陆羽在《茶经》中经典地将茶称之为“南方嘉木”。世界上珍稀名木不计其数,但据笔者了解,被称为嘉木的树木仅有两种,另一种是柑橘。屈原在《橘颂》中称橘树为“后皇嘉树”。茶对人类贡献良多,从感官到精神,茶给人类带来莫大享受,诚如《茶十德》所说的那样: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病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