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8年以来,"马铃薯/鲜食糯玉米—菜用大豆—冬菜"种植模式在泰兴市高沙土地区得到了较大面积的示范应用,示范结果表明:在高产栽培条件下,马铃薯的一般产量为21 000 kg/hm2,纯效益22 500元/hm2;鲜食糯玉米的一般鲜果穗产量10 500 kg/hm2,纯效益24 750元/hm2;毛豆的一般鲜荚产量6 000 kg/hm2,纯效益12 000元/hm2;冬菜的一般产量10 500 kg/hm2,纯效益13 500元/hm2。全年总纯效益达72 750元/hm2以上,研究为泰兴市高沙土地区高效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近年洋葱以其高产高效的优势,在以泰兴市为主的高沙土地区的栽培面积呈逐年上升趋势,为近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提高种植效益,泰兴市农科所探讨并示范种植了几种以洋葱为主的高效种植模式,其中:“洋葱-水稻”种植模式纯收益5.295万元/hm2,是稻麦两熟效益的3倍;“青花生-荞麦-洋葱”种植模式纯效益8.3万元/hm2,是稻麦两熟效益的4.5~5倍;“洋葱-毛豆-莴苣”纯效益可达12.9万元/hm2,是稻麦两熟效益的6倍。  相似文献   

3.
塑料中棚“甜椒—秋大白菜”栽培技术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高效实例塑料中棚"甜椒—秋大白菜"栽培技术模式是二十多年来河北省藁城市农户规模达2.5万亩种植的一种以中棚甜椒为主的高效优化模式之一。中棚甜椒,每667m2产量4 000kg,平均售价2.5元/kg,产值10 000元,除去成本3 500元,纯效益6 500元。大白菜每667m2产量10 000kg,平均售价0.3元/kg,产值为3 000元,除去成本800元,纯效益2 200元。在不算人  相似文献   

4.
种植模式科学化,能提高农产品的种植效益,让农业增效,农户增收。生产实践发现,采用红皮洋葱—毛豆—秋莴笋高效立体间套作模式,以红皮洋葱为主,年每667m~2可产5500kg,产值5000元;毛豆(青荚)700kg,产值2100元;秋莴笋1500kg,产值4500元;年667m~2总产值11600元。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肥料利用效率,明确化控施肥下的玉米生产效益,以传统农民施肥模式为对照,研究了缓释肥机械施用模式的玉米产量特性和生产效益。结果表明:与农户传统施肥相比,机械施用控释肥产量增加10.19%,氮肥偏生产力提高4.40%;秃尖减少44.31%、穗长与行粒数分别增加9.40%和14.84%;农户传统施肥总投入为3 865.05元·hm~(-2),总收入8 806.10元·hm~(-2),纯收入4 941.05元·hm~(-2);机械施用控释肥总投入3 467.25元·hm~(-2),总收入9 703.70元·hm~(-2),实现纯收入6 236.45元·hm~(-2),较农户传统施肥增收1 295.40元·hm~(-2)。可见,与农户传统施肥相比,机械施用控释肥的氮肥利用效率更高,稳产性更强,更利于机械化收获。  相似文献   

6.
连续2年对鲜食糯玉米—紫甘薯立体套种模式进行试验种植。结果表明:在立体套种条件下,鲜食糯玉米产量仍可达12 000~13500 kg/hm2,紫甘薯单产可达22 500~24 000 kg/hm2,纯经济效益75 000元/hm2以上,为高效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余晓红 《农技服务》2013,(12):1322-1323
介绍了贵州省江口县大棚四季豆-高温土壤消毒-黄瓜-莴笋高效栽培模式。该模式一般每667 m2产四季豆1 500 kg以上,效益6 000元以上;黄瓜3 0004 000kg,效益6 000元以上;莴笋2 0004 000kg,效益6 000元以上;莴笋2 0003 000kg,效益4 000元以上,三茬共计收入可达16 000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基于产量的渭北旱地小麦施肥评价及减肥潜力分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目的】明确小农户经营模式下小麦施肥现状,为实现旱地小麦稳产增产和养分高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连续5年对渭北旱地1 261个农户的养分管理调研,以维持旱地小麦可持续生产为出发点,基于小麦产量确定的养分需求量,评价农户施肥量,分析农户施肥的问题及减肥潜力。【结果】调研农户小麦籽粒产量介于750—9 000 kg·hm~(-2),平均4 243 kg·hm~(-2),属于低产(2 640 kg·hm~(-2)),偏低(2 640—3 780 kg·hm~(-2)),中产(3 780—4 920 kg·hm~(-2)),偏高(4 920—6 060 kg·hm~(-2)),高产(6 060 kg·hm~(-2))等级的农户依次占22.0%,22.2%,19.3%,22.8%,13.6%。农户氮肥用量介于33—454 kg N·hm~(-2),平均188 kg N·hm~(-2);磷肥介于0—435 kg P_2O_5·hm~(-2),平均125 kg P_2O_5·hm~(-2);钾肥介于0—201 kg K_2O·hm~(-2),平均19 kg K_2O·hm~(-2),农户的施氮、磷和钾量均与小麦产量无显著相关关系。从低产到高产,施氮过量(偏高+很高)的农户比例逐渐降低,由97.8%降低到18.0%;而施氮不足(偏低+很低)的农户逐渐增多,由0.7%增加到45.9%。与氮肥类似,随着产量水平提高,施磷过量的农户比例也逐渐降低,但降低幅度小,由99.3%仅降低到70.9%,即过量施磷普遍存在。与氮、磷不同,在各产量水平下至少有60%的农户施钾不足。因此,在低产、产量偏低水平,重点是施氮量偏高或很高的农户需减肥,减幅在24—144 kg N·hm~(-2)、28%—73%氮肥;在中产、偏高和高产水平,既有减肥,也有增肥,减肥的重点是施氮量偏高或很高的农户,减幅在50—181 kg N·hm~(-2)、26%—51%氮肥,增肥的重点是施氮量偏低或很低的农户,增幅在38—134 kg N hm~(-2)、41%—345%氮肥。针对农户普遍施磷过量的问题,在不同产量水平,施磷量偏高的农户应减少7—31 kg P_2O_5·hm~(-2)、23%—33%的磷肥投入;施磷很高的农户应减少85—118 kg P_2O_5·hm~(-2),61%—85%的磷肥投入。由于钾肥用量普遍不足,施钾很低或不施的农户首先应改变不施钾肥的习惯,根据不同产量水平施用钾肥13—50 kg K_2O·hm~(-2);施钾偏低的农户,应增加7—18 kg K_2O·hm~(-2)、35%—78%的钾肥。【结论】相比于传统的施肥评价中用统一的施肥量标准去评价不同产量水平的农户施肥,本文提出了基于产量的农户施肥评价和减肥潜力分析方法,适于目前中国小农户农田经营模式,可以客观、准确认识目前农户随意和过量施肥的问题,为进行有效调控施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适宜沧州生态类型区的玉米、大豆间作种植模式,通过玉米、大豆间作4∶4种植模式与常规玉米单作种植模式的田间比较试验,研究其产量与经济效益。结果表明:间作模式玉米平均产量7 605kg·hm~(-2),大豆平均产量1 530kg·hm~(-2),玉米单作平均产量8 280kg·hm~(-2),间作综合产量比单作增产10.32%,平均增收节支约8 250元·hm~(-2),玉米、大豆间作经济效益较玉米单作显著提高,为当地玉米、大豆间作套种技术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摸清蒜套棉轻简育苗移栽模式下棉花新品种济5104的最佳种植密度,充分发挥其高产潜力并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的目的,特设置不同移栽密度试验,研究其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济5104在27 000~45 000株·hm~(-2)移栽密度范围内,生育期127天左右,33 000株·hm~(-2)最为适宜,其烂铃率较27 000株·hm~(-2)处理增加不显著,其皮棉单产最高为1 978 kg·hm~(-2),较45 000株·hm~(-2)处理增产17.0%。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探索生态可持续的稻作模式,对比研究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双季稻和再生稻稻作模式的产量潜力和CH_4排放特征,以此为选取绿色、生态经济可持续的稻作模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7—2018年依托湖南省益阳市大通湖区宏硕生态农业农机合作社科研基地,设置了双季稻和再生稻2种模式,对比分析了产量潜力、稻田生育期间CH_4排放动态和稻田生态系统CH_4季节性累积排放规律以及评估了单位产量稻田CH_4排放。【结果】试验期间,从产量方面来看,双季稻早稻产量为7.37 t·hm~(-2),再生稻头季产量为8.84 t·hm~(-2),头季相比早稻增产19.95%。双季稻晚稻产量为6.82 t·hm~(-2),再生稻再生季产量为3.39 t·hm~(-2),再生季相比晚稻减产50.29%。综合两季,双季稻总产量为14.19 t·hm~(-2),再生稻总产量为12.22 t·hm~(-2);从生育期间CH_4排放动态来看,双季稻在分蘖期和齐穗期左右排放较强峰值,再生稻除了在分蘖期和齐穗期有较强的排放以外,其在施用促芽肥时也出现了小峰值。但总体双季稻的排放范围(-0.06—1.30μmol·m~(-2)·s~(-1))要高于再生稻的排放范围(-0.01—0.70μmol·m~(-2)·s~(-1));从稻田CH_4季节性累积排放来看,双季稻CH_4累积排放要高于再生稻。再生稻头季累积排放范围在23.90—266.59kg·hm~(-2),再生季累积排放范围在0.00—46.14 kg·hm~(-2)。双季稻早稻季节累积排放范围在为35.57—251.29 kg·hm~(-2),晚稻季节累积排放范围在为10.74—321.59 kg·hm~(-2)。双季稻CH_4季节累积排放A-B(两叶一心至分蘖后期)段B-C(分蘖后期至齐穗期)段C-D(齐穗期至成熟期)段,且全生育期双季稻累积排放达922.35 kg·hm~(-2)。再生稻CH_4累积排放B-C段A-B段C-D段,且全生育期CH_4累积排放为609.74 kg·hm~(-2),即相比对照双季稻,再生稻CH_4累积排放降低了33.89%;最后通过评估单位产量CH_4排放可知,早稻单位产量CH_4排放为0.069 kg·kg~(-1),头季单位产量CH_4排放为0.062 kg·kg~(-1),头季相比早稻减少了10.14%;晚稻单位产量CH_4排放为0.061 kg·kg~(-1),再生季单位产量CH_4排放为0.018 kg·kg~(-1),再生季相比晚稻降低了70.49%。综合两季,双季稻单位产量CH_4排放为0.065 kg·kg~(-1),再生稻单位产量CH_4排放为0.050 kg·kg~(-1),再生稻相比双季稻降低了23.08%。【结论】从单位产量下CH_4排放角度来看,在长江中下游双季稻的主产区扩大种植再生稻是为良策。  相似文献   

12.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和总施量相同条件下的氮磷钾肥比例对甜荞麦形态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荞麦吉乌1号有较宽的适宜密度幅度,其种植密度为36~45万株·hm~(-2)时有较高的产量。氮肥是影响吉乌1号株高生长、分枝和产量的主导因素,增加钾肥比例有利于提高吉乌1号。在本地区吉乌1号适宜的种植密度和肥料组合为密度45万株·hm~(-2),氮30 kg·hm~(-2)、磷15 kg·hm~(-2)和钾45 kg·hm~(-2)。  相似文献   

13.
陕西省粮食生产的减肥潜力及经济环境效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农户经营是我国农业的主体,肥料资源的不合理应用是限制作物生产的重要因子。本研究旨在评估主产区农户粮食生产的减肥潜力及经济环境效益。【方法】2018年对陕西省各县(市、区)的主要农作物生产情况进行问卷调查,以三大粮食作物为研究对象,基于产量水平评价农户的施肥现状、减肥潜力、环境代价和经济效益。【结果】农户作物产量存在显著差异,小麦平均产量为4 573 kg·hm~(-2),高低产量相差2 619 kg·hm~(-2);玉米平均产量为7 319 kg·hm~(-2),高低产量相差5 388 kg·hm~(-2);水稻平均产量为8 340 kg·hm~(-2),高低产量相差2 893kg·hm~(-2)。小麦的氮磷钾肥用量分别为177 kg N·hm~(-2)、102 kg P2O5·hm~(-2)和37 kg K2O·hm~(-2);玉米分别为247 kg N·hm~(-2)、103 kg P2O5·hm~(-2)和47 kg K2O·hm~(-2);水稻分别为186 kg N·hm~(-2)、88 kg P2O5·hm~(-2)和64 kg K2O·hm~(-2)。3种作物产量与施肥量无显著相关。氮磷肥普遍过量施用、钾肥过量与不足并存,低产农户过量施肥问题严重。对于氮磷钾肥的减施潜力,小麦分别为41%、59%和59%;玉米分别为55%、73%和66%;水稻分别为38%、64%和58%。施用的肥料形态均表现氮以单质肥为主、复合肥为辅;磷钾以复合肥为主;有机肥养分供应量很低。肥料结构均表现为重基施轻追施,氮以基施为主、追施为辅;磷钾肥鲜有追施。生产1.0 t小麦、玉米和水稻的活性氮损失量分别为6.9、3.8和3.3 kg,低产组的活性氮损失强度比高产组分别高52%、85%和74%,降低损失的潜力分别介于16%—33%、31%—50%和4%—38%。小麦、玉米和水稻生产的经济效益分别为4 468、9 091和20 020元/hm~2,高产组比低产组分别高459%、128%和52%;减肥增效后总效益分别为4 919、9 905和20 543元/hm~2,高产组比低产组分别高290%、106%和48%。【结论】基于产量水平深入剖析了陕西省农户的生产行为,低中产组为化肥减量和收益提升的重点。农户氮磷钾肥减施潜力分别为45%、65%和61%;小麦、玉米和水稻因化肥减施而降低活性氮损失的潜力分别为26%、45%和18%;提高环境经济效益的潜力分别为10%、9%和3%。  相似文献   

14.
为助推云南特色油料产业发展,合理利用干热河谷区光、热及有限的土地和水等农业生产资源,进一步提高土地的产出率和效益值。文章对台湾青枣—芝麻间作栽培新模式进行了技术总结及效益分析。结果表明,台湾青枣-芝麻间作栽培新模式比纯种植台湾青枣增收2 532~3 432元/hm~2(芝麻产量可达480 kg/hm~2),新模式具有以短养长、提高土地、水肥利用率及节省劳动成本等优势。研究结果可为芝麻间作套种规范化栽培和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承德冷凉山区燕麦和荞麦种植结构及开发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开发和利用燕麦和荞麦资源,针对承德气候带的Ⅰ、Ⅱ、Ⅲ三个类型区进行燕麦和荞麦的种植结构研究和适宜品种划分。结果表明:根据承德山区农业生态特点,分别划分为坝上极早熟、接坝早熟、北部早熟三个类型燕麦、荞麦种植区;通过燕麦、荞麦品种引进、筛选试验,确定了适宜不同类型区种植的新品种;创造了燕麦单产5 383.5kg·hm~(-2),甜荞2 670kg·hm~(-2)的产量水平;苦荞产量最高记录4 870.5kg·hm~(-2)。有效填补了承德市品种结构缺失的空白,加快了品种更新的步伐。承德冷凉山区燕麦、荞麦产业发展具有历史、旅游和资源等优势,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为促进马铃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了延薯6号品种在吉林省地区不同密度下对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68 400株·hm~(-2)为吉林省地区种植延薯6号的最佳种植密度,平均单产37 480.5kg·hm~(-2),比对照增产2 380.5kg·hm~(-2);商品率达到77.9%,比对照提高1.9%;经济效益达到21 345元·hm~(-2),比对照增加1 440元·hm~(-2)。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长江中下游冬油菜主产区化肥减施增效的潜力与区域适宜性,为该区域油菜产业减肥增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8年在江苏(高淳)、湖南(安仁)、湖北(沙洋)、安徽(休宁和当涂)四省(共5个地点)布置以有机肥(M)用量(0、2 250 kg·hm~(-2))和施氮(N)水平(0、90、135、180、225、270 kg·hm~(-2))为控制因素的冬油菜田间试验,分析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油菜产量、化学氮肥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并评估不同区域冬油菜最佳产量和施肥效益下适宜的有机无机配施技术模式及其减肥潜力。【结果】相比于单施化肥,增施有机肥显著提升油菜产量,增产幅度达7.7%—43.3%。以最高产量为目标,各试验点在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推荐化肥氮施用量分别为:高淳195 kg·hm~(-2),安仁199 kg·hm~(-2),沙洋195 kg·hm~(-2),休宁179 kg·hm~(-2),当涂185 kg·hm~(-2)。通过模型拟合发现各试验点达到单施化肥最高产量时,有机肥施用可替代26.7%—45.9%的化肥氮投入,且随着土壤基础肥力提高,化肥氮减施潜力增加。不同有机肥用量下,油菜化学氮肥利用率均随施氮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但有机无机配施能够有效提高各氮肥梯度下油菜的化学氮肥偏生产力和农学效率,各试验点化学氮肥偏生产力增幅为24.4%—53.0%,化学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增幅为26.3%—89.9%。与不施氮处理(N0)相比,安仁、休宁和当涂试验点在施用180 kg N·hm~(-2)并配施有机肥处理下增收效益最大,依次为8 915、10 358和6 569元/hm2;而高淳和沙洋试验点在单施化肥(225 kg N·hm~(-2))处理下增收效益最大,分别为11 252、8 500元/hm2。【结论】长江中下游部分冬油菜产区采用有机无机肥配施技术可实现减化肥氮26.7%—45.9%的同时提高籽粒产量、化学氮肥利用率及氮肥或有机肥增收效益,实现减氮增效。  相似文献   

18.
一年多茬种植是临泽县钢架拱棚主要的推广模式,作者进行了多种种植模式的探索,从蔬菜的茬口安排、育苗、管理等方面介绍了高效栽培技术,其中,西瓜—豇豆一年两茬种植模式效益可观,年产量135 000 kg/hm~2,产值达到330 000元/hm~2。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特用玉米的种植密度与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筛选出合理的种植密度,进行了6组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密度为90 000株·hm~(-2)的产量最高,为12.24t·hm~(-2),其次82 500株·h m~(-2),产量为12.16t·hm~(-2),对照密度60 000株·hm~(-2)的产量最低,为10.05t·hm~(-2),且90 000株·hm~(-2)与60 000株·h m~(-2)产量具有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沧州生态类型区青贮玉米种植和经济效益,通过豫青贮23与郑单958田间比较试验,研究其生物产量与经济效益。结果表明:豫青贮23平均鲜重产量60 240 kg·hm~(-2),干物率26.08%,平均干重产量15 720 kg·hm~(-2),郑单958平均鲜重产量52 380 kg·hm~(-2),干物率27.49%,平均干重产量14 400 kg·hm~(-2),豫青贮23比郑单958鲜重增产15.01%,干重增产9.17%,平均增收约2 400元·hm~(-2),豫青贮23经济效益较郑单958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