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个切花菊品种抗旱性评价与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个切花菊品种为材料,采用盆栽方法对其进行干旱处理(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40%左右),测定了与抗旱性相关的6个指标:茎粗、株高、根冠比、叶片相对含水量(RWC)、丙二醛(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并利用方差、主成分、隶属函数和聚类对多指标变量进行分析,全面评价了20个切花菊品种的抗旱性。结果表明:与切花菊抗旱性相关的6个指标经主成分分析被提取归纳为2个主成分,其中茎粗、株高、根冠比、RWC和MDA胁迫指数与切花菊抗旱性密切相关。采用聚类分析法将20份供试材料的抗旱性分为高抗旱、抗旱、低抗旱、不抗旱4个等级。其中,‘南农雪峰’为高抗旱品种,‘南农墨桂’‘金莲’‘南农红雀’‘风车菊2’‘小丽’‘南农玉珠’‘切花红’‘韩4’‘南农霞光’‘风车菊1’‘青心红’和‘南农双艳’12个为抗旱品种,‘南农小丽’‘精心之诚’‘韩2’‘金秋’‘南农勋章’和‘南农红枫’6个为低抗旱品种,‘南农惊艳’为不抗旱品种。  相似文献   

2.
为了给切花菊品种分类以及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支持,将291份切花菊资源分为4类(独头夏菊,独头秋菊,多头夏菊,多头秋菊),共调查观赏性状18个,并对其进行单因素方差显著性分析;同时,对各性状的变异系数以及正态性分布进行比较。结论认为:4类切花菊的花色、茎粗度、叶长、叶宽的差异极显著,叶柄角度差异显著,植株高度、茎强度、叶片长宽比、叶色差异不显著。所有类型的切花菊观赏性状变异系数在0.15~1.66之间,不同部位性状的变异系数的表现为花部性状茎部性状叶部性状;说明切花菊存在较丰富的形态多样性。正态分布统计结果:所有切花菊的质量性状均不符合正态分布,而数量性状中独头秋菊的花径大小、茎粗、植株高度、舌状花瓣数符合正态分布,其余均符合偏态分布;独头夏菊除侧芽发生程度以外,其余均符合正态分布;多头秋菊除节间长度外,其余均符合偏态分布;多头夏菊除叶柄角度和节间长度外,其余均符合正态分布。  相似文献   

3.
为了掌握观赏植物苦梓含笑的叶部变异规律,对昆明树木园栽培的10株苦梓含笑95片叶的形态、大小和数量变异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苦梓含笑叶部的形态、大小和数量性状均有变异,且都表现为株间变异大于株内变异。从叶部形态变异来看,叶片毛被颜色、叶片形状A、叶片形状B、叶片基部形状和叶片顶端形状等5个形态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7.629%~30.252%,其中叶片毛被颜色发生的变异最大。从叶部大小和数量变异来看,除基中宽变异不显著外,叶柄长、叶宽、基长等12个性状的变异均显著或极显著,变异系数为11.036%~46.951%,其中叶面积的变异最大。苦梓含笑叶部变异主要发生在株间,为优良单株存在的可能性及其选择提供了科学依据。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苦梓含笑叶片形态、大小和数量性状的主要信息集中于叶片毛被颜色、叶片形状A、叶片形状B、叶片基部形状、叶片顶端形状、叶柄片长比、基顶长比、叶宽、叶长、叶长宽比、叶面积、基顶宽比、叶脉角等13个性状,重点观测这13个性状就能掌握主要的形态、大小和数量信息,能快速准确地开展形态学等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芍药切花品种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适合作切花的芍药品种,为芍药切花的产业化生产打下基础。[方法]根据芍药切花行业标准和芍药的观赏特性,选择花形、花色、瓶插寿命等13个性状为评价指标,对菏泽市李集村洪生芍药精品园中的25个芍药品种进行综合评判和评级。[结果]在25个品种中,筛选出了6个适宜作切花的品种,11个较适宜作切花的品种,5个不太适宜作切花的品种和3个不适宜作切花的品种。一级品种中,‘春晓’最适宜作切花,'少女妆’和‘晴雯’较适宜作切花,'种生粉’和‘莲台’适宜作切花。综合评判结果表明,供试芍药品种中皇冠型最适宜作切花,蔷薇型、托桂型较适宜作切花;菊花型、单瓣型、千层台阁型较不适宜作切花;楼子台阁型最不适宜作切花。[结论]该研究为芍药切花品种的筛选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美酒’(Spathiphyllum ‘Mojo’)、‘绿巨人’(Spathiphyllum ‘Sensation’)、‘皇后’(Spathiphyllum ‘Queen’) 3个不同叶型的白掌(Spathiphyllum )品种为材料,测定了其叶片生长过程中叶片宽度、叶片长度、叶面积、叶脉数、叶厚度、叶尖夹角和叶片全长,定量分析了叶片生长性状、不同品种间的差异,构建了主要性状的生长模型。结果表明:叶长度与宽度随时间变化的生长进程二维构图呈漏斗形;叶片宽度、叶长、叶面积、叶全长随时间进程而产生较大变化。生长完成的叶片形态在品种间差异显著,叶全长、叶片长度、叶厚度等是叶部形态产生差异的主要性状。选择叶片宽度、叶长、叶面积、叶全长构建了Logistic生长模型y=K/(1+ae?bt),这几个性状生长方程的拟合度R2均超过0.97,实测值与理论值相关系数超过0.99,说明这个数学模型能很好地揭示白掌叶片的生长规律。基于生长模型方程求导,结合叶片形态变化,可将白掌叶片生长过程分为生长期、快速生长期、生长后期3个时期。3个品种的8个叶片性状变异系数分布从18.07%到88.85%,Shannon遗传多样性指数H′在2.94~3.28之间,表明性状有遗传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烤烟品种生长特性差异,为贵州烤烟生产选用后备品种及品种布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南江3号’品种为对照,于2015年在贵州省开阳县楠木渡镇开展试验,对不同烤烟品种生长特性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贵烟8号和贵烟13号2个品种进入各生育期的时间较早,其次是贵烟5号和PVH1452,南江3号最晚;贵烟5号和南江3号2个品种株高、茎围及最大叶面积较大,最大叶长/叶宽较小,贵烟13号株高、茎围及最大叶面积较小,贵烟8号最大叶长/叶宽较大,PVH1452各主要农艺性状指标表现居中;南江3号中、上部叶SPAD值最大,其次是贵烟5号和PVH1452;贵烟8号和贵烟13号田间自然发病率较高,产质量性状表现较差。[结论]贵烟5号和PVH1452主要农艺性状、中上部叶SPAD值及产质量性状均优于贵烟8号和贵烟13号,田间自然发病率低于贵烟8号和贵烟13号,可以考虑作为未来贵州烤烟生产中的后备品种。  相似文献   

7.
多头切花菊品质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利用12个品质性状分析了15个多头切花菊品种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12个品质性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多样性,舌状花轮数、舌状花瓣长度、分枝长度的变异系数较大,而叶长的变异系数最小;主成分贡献值较大的性状有舌状花轮数、花径和舌状花瓣长度等花部性状,其次是茎杆性状(节间长度、茎粗、株高);多头切花菊品质性状之间均存在显著、极显著的相关关系,花序直径与花径、舌状花瓣长度,花枝数与花序高度,花径与舌状花瓣长度具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品质性状基于遗传距离UPGMA聚类,在遗传距离4.21处,可将15个多头切花菊品种分为5大类。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辐射对3个切花白菊品种性状的影响。[方法]分别使用剂量为0.1、0.2、0.3、0.4 kGy的60Co-γ辐射处理‘四季白’、‘世界白’、‘优香’3个切花白菊品种的扦插苗。[结果]在一定的辐射剂量范围内,处理后菊花扦插苗的生长高度和成活率随辐射剂量的增大而降低。剂量的增加也导致了叶变细长、叶柄变短、侧芽萌发期和花期延迟。[结论]初步筛选出了一些叶形、花期及腋芽萌发能力变异的植株。  相似文献   

9.
切花小菊主要分枝性状的混合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本文旨在解析切花小菊一、二级分枝性状的变异情况和主基因遗传效应。[方法]以切花小菊‘南农雪峰’בMonalisa’F_1代为试验材料,调查了F_1分离群体的总侧芽数、中上部一级分枝数、一级分枝长度、一级分枝角度、二级分枝总数、二级分枝长度、二级分枝角度在2015年和2016年的表型变异,利用F_2群体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方法分析了这7个分枝性状。[结果]7个分枝性状均呈连续分布,变异系数为12.89%~61.55%;各分枝性状均存在正向或负向的中亲优势和超亲分离个体,其中总侧芽数、中上部一级分枝数、一级分枝角度和二级分枝总数的中亲优势较大,中亲优势率分别为-9.69%、-9.10%、12.99%和25.51%。混合遗传分析表明,总侧芽数、二级分枝长度、一级分枝角度和二级分枝角度符合0MG模型,无主基因控制;中上部一级分枝数和二级分枝总数符合2MG-AD模型,由2对加-显性主基因控制;一级分枝长度符合1MG-AD遗传模型,由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控制。中上部一级分枝数、一级分枝长度、二级分枝总数的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74%、46%、72%。[结论]初步明确了切花小菊主要分枝性状的遗传变异和主基因遗传效应,对今后切花小菊的株型育种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当前生产上广泛种植的棉花品种,均为普通叶形陆地棉(G.hirsutum.L)品种。鸡脚叶(Okra)陆地棉是从陆地棉群体中发现的一种突变体,它的特点是棉叶的裂片很窄,裂刻极深,有的裂刻几乎达叶片基部。据笔者测定,鸡脚叶的裂口指数为0.92±0.01,而普通叶为0.51±0.04,使叶片上的3~5个裂片呈鸡脚形,故称鸡脚叶。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何首乌不同种源的叶性状变异情况,并对不同种源何首乌进行聚类,为何首乌良种分类、鉴定、选育和快速繁殖育苗提供依据。[方法]对何首乌在全国主要分布区的31个种质资源的叶形态性状进行测定,分析不同产地何首乌叶片的遗传变异。[结果]供试何首乌种源内各单株叶性状较为稳定,变异主要来源于单叶面积、叶片中宽、叶宽等指标;种源间叶各性状变异明显,变异主要来源于单叶干重、叶片面积、叶片中宽、叶长等指标。对何首乌叶各性状间的相关关系研究表明,单叶面积和单叶干重均与叶长、叶片中宽、叶宽、叶厚、叶柄长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WWR(叶宽与叶长1/2处宽度之比)、LWR(叶长与叶长1/2处宽度之比)呈显著负相关,此外叶长、叶片中宽、叶宽、叶柄长这几个直观的叶性状指标相互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3个主成分的累积方差贡献率高达97.4%,能够较准确反映何首乌种源叶性状的综合表现。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31个何首乌种源。划分为3大类群。第一类群地理区域为贵州中部、西部和相邻的广西西北部及西部高海拔地区;第二类群地理区域为湖南、湖北、四川、广东及广西的大部分地区;第三类群地理区域为安徽、江苏、河南及山东。[结论]叶性状的聚类分析表明地理位置靠近的种源能聚在一起。该研究为何首乌的品种分类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何首乌不同种源的叶性状变异情况,并对不同种源何首乌进行聚类,为何首乌良种分类、鉴定、选育和快速繁殖育苗提供依据。[方法]对何首乌在全国主要分布区31个种质资源的叶形态性状进行测定,分析不同产地何首乌叶片的遗传变异。[结果]供试何首乌种源内各单株叶性状较为稳定,变异主要来源于单叶面积、叶片中宽、叶宽等指标;种源间叶各性状变异明显,变异主要来源于单叶干重、叶片面积、叶片中宽、叶长等指标。对何首乌叶各性状间的相关关系研究表明,单叶面积和单叶干重均与叶长、叶片中宽、叶宽、叶厚、叶柄长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WWR(叶宽与叶长1/2处宽度之比)、LWR(叶长与叶长1/2处宽度之比)呈显著负相关,此外叶长、叶片中宽、叶宽、叶柄长这几个直观的叶性状指标相互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3个主成分的累积方差贡献率高达97.4%,能够较准确反映何首乌种源叶性状的综合表现。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31个何首乌种源划分为三大类群。第1类群地理区域为贵州中部、西部和相邻的广西西北部及西部高海拔地区;第2类群地理区域为湖南、湖北、四川、广东及广西的大部分地区;第3类群地理区域为安徽、江苏、河南及山东。[结论]叶性状的聚类分析表明地理位置靠近的种源能聚在一起。该研究为何首乌的品种分类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10个菊花品种的茎、叶、花及株高的相关分析表明,菊花株高与节间长呈显著的正相关,叶长与叶宽、茎粗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花朵大小与株高相关度不高。经综合分析认为,做案头菊的品种节问不能过长,而切花菊品种应选节间长的品种;这对今后菊花品种选育和艺菊品种的选择、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本文研究了如何使用特定的方法对列入万寿菊DUS测试指南中的数量性状进行筛选。[方法]利用统计分析对14个初选数量性状的一致性、稳定性及性状间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性状"末端小花花梗长度"的表达状态在同一品种内的一致性较低;性状"主茎粗细"的表达状态在连续生长周期间的稳定性较差;叶长和叶宽、花序直径和外轮舌状小花长度、舌状小花轮数和舌状小花数、叶宽和羽状复叶的末端小叶宽度这4对数量性状的表达状态呈现(极)显著相关。基于性状选择的要求和统计分析的结果,删除"末端小花花梗长度","主茎粗细","叶宽","外轮舌状小花长度"和"舌状小花数"五个性状。[结论]本文首次将统计分析方法应用到数量性状的筛选上。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适宜滨海地区栽培应用的茶菊品种,测定比较了10个茶菊品种的植株、叶片及头状花序相关的13个农艺性状和3种有效成分,并利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结合隶属函数法对其在滨海地区的生态适应性和营养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茶菊品种农艺性状间存在差异且变异丰富,变异系数在20.02%~65.87%之间;各品种绿原酸含量在0.55%~1.32%之间,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含量在0.67%~2.24%之间,木犀草苷含量在0.13%~1.38%之间。主成分分析提取到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90.77%,叶长、叶宽、叶片重、花径、花瓣数、花瓣层数及木犀草苷含量等指标可作为主要评价指标。结合隶属函数法对10个茶菊品种进行综合评价,得出‘贡黄菊’‘金丝皇菊’‘晓起皇菊’和‘玉台1号’综合表现较好,在滨海地区具有较强的适应性。研究结果为茶菊资源在滨海地区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应用扫描电镜比较观察了早银桂Osmanthus fragrans‘Zaoyingui’,晚银桂Osmanthusfragrans‘Wanyingui’,早黄Osmanthus fragrans‘Zaohuang’,金桂Osmanthus fragrans‘Jingui’,硬叶丹桂Osmanthus fragrans‘Yingyedangui’,败育丹桂Osmanthus fragrans‘Baiyudangui’,四季桂Osmanthus fragrans‘Sijigui’,大叶佛顶珠Osmanthus fragrans‘Dayefodingzhu’等8个桂花品种花冠裂片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桂花花冠裂片上表皮细胞表面布满规则的突起条棱,气孔散乱地分布在花冠裂片基部。不同品种花冠裂片上表皮细胞的形态结构差异明显,主要表现在细胞形态大小和表面突起条棱疏密程度的差异。这些差异与不同桂花品种散发香气的浓淡有一定的相关性。图3参11  相似文献   

17.
利用‘神马’、‘优香’等5个切花菊品种组配成6个杂交组合,进行其杂交F1代花序直径、小花数目、株高等若干性状的统计分析,研究切花菊杂交F1代若干性状的遗传与变异特性。结果表明:与双亲相比,切花菊杂种一代的花期分离广泛,多介于双亲之间;父母本各花色遗传潜能的大小为:白色粉色黄色绿色,且白色表现出较强的偏母性遗传特点;杂种总平均花序直径、舌状花数目和筒状花数目分别相当于亲中值的85.3%、83.5%和93.6%,但不同杂交组合的杂交优势不一样,且优势表现程度依组合而异;花瓣长度、花梗粗度、株高、茎粗度表现出一定的减小趋势;各性状间具有显著相关性,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根据育种目标所确定的对切花菊性状的选择方向。  相似文献   

18.
对17个桂花Osmanthus fragrans品种的小花花冠径、着花繁密程度、花色、花香程度、花枝形态等特点进行调查研究。选择生长正常的健康植株采样,其中繁殖器官样本数为10,营养器官样本数为20。根据切花分级标准与桂花的观赏特点初步提出了桂花切花品种筛选的分类标准,对供试桂花品种进行观赏价值的综合评判。结果表明:厚瓣金桂‘HoubanJingui’,柳叶金桂‘Liuye Jingui’,金桂‘Jingui’等为色、香、形俱佳的一级切花品种,大花金桂‘Dahua Jingui’,硬叶金桂‘Yingye Jingui’,丹桂‘Dangui’等为二级切花品种,早金桂‘Zao Jingui’,白碧金桂‘Baibi Jingui’,橙黄金桂‘Chenghuang Jingui’等为三级切花品种,而大叶金桂‘Daye Jingui’与四季桂‘Sijigui’不适宜作为切花品种。表4参12  相似文献   

19.
40个品种菊的切花用途评价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依据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切花品种的评价标准,从众多品种菊中初选了40个大花型秋菊品种。将40个初选品种与2个对照品种金黄切花和神马按切花菊的生产要求进行栽培试验,在栽培过程中观察各品种的性状表现,并根据专家意见从菊花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DUS)测试技术中确定出适合于切花选择的14个测试性状:株型、植株高度、茎曲直性、节间长度、叶的硬度、叶柄的着生角度、叶色、花梗长度、外花瓣角度、花径、花色、短日照到开花的周期、清水瓶插寿命和病虫害抗性。每个品种随机挑选10株进行性状测试,最后运用层次分析法赋予各性状一定的权重,通过综合打分,从40个大花型秋菊品种中选出了唐山6-48、桃花尖、麒麟阁、东篱陶黄和黄托桂等5个适合做切花菊的品种,同时建立了一套科学的切花菊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20.
郑芳英  翟雨  李宗坤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5):12406-12407,12418
[目的]对玉米(Zea mays L.)株型性状与单株产量进行遗传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明确各株型性状对产量的相对重要性。[方法]2005年对18个玉米品种的株高、穗位及棒3叶的叶长、叶宽、叶面积、叶夹角与单株产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在穗位保持有一定高度的前提下,应适当降低株高,着重对棒3叶长度的选择;在保证一定种植密度的前提下,应选择叶夹角大的玉米杂交种,以获得较高的产量。[结论]该研究可为玉米高产育种特别是为育种工作者田间选择鉴定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