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周密  葛霖 《安徽农业科学》2015,(16):300-302
为打破新时期喀斯特山区城镇建设发展所面临的用地瓶颈,实现农村闲置土地开发整理效益最大化,分析了喀斯特山区农村闲 置土地资源开发整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利用AHP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喀斯特山区土地开发整理可行性评价指标体系.选取了地力因素、地形因素、农业基础设施类3个二级指标层和土壤类型、土层厚度、地形坡度、垦殖率、交通条件等8个指标因子建立了3层评价指标体系;并计算了各指标因子相对准则层及目标层的指标权重.构建的3层评价指标体系可用于喀斯特山区今后开展农村土地开发整理可行性评选,计算出各计划项目可行性的综合得分,按照高分优先的原则进行开发整理,最大限度地保证喀斯特山区经济社会平稳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以江苏生态省建设和土地利用规划修编为契机,笔者着重研究了土地利用过程中土地生态环境评价的原则、依据及评价指标体系,主要选取土地生态环境物质输入等4个约束层指标和单位土地面积能耗等17个指标层指标,并依据江苏生态省建设目标对各个指标值在2004年现状基础上做了测算和评价。并依据指标体系,对江苏省进行了土地生态环境区划分,主要分为三级,分别为土地生态区、土地生态亚区和土地生态环境区。  相似文献   

3.
王笑梅  傅先兰  方凤满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2):122-124,130
近年生态环境需水成为区域(或流域)水资源及相关领域研究热点。依据生态环境需水的影响因素建立了包括1个目标层,4个准则层和22个指标的生态环境需水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方法,并选择水资源优越的六安市为研究区,根据2008年统计资料,对其生态环境需水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为优良级别,同时对影响生态环境需水的瓶颈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根据2012年1月的海洋生态调查数据,从海水环境质量(包括海水营养结构与营养水平)、沉积环境质量、初级生产力和饵料生物水平4个指标评价了大亚湾石化排污区海域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并利用综合指数法对海域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海域水质因子DO、BOD5、CODMn、硫化物、PO3-4-P、DIN、Cu、Pb、Cd含量均符合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66.7%站位的石油类污染物、91.7%站位的pH和个别站位的Zn含量超过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水质综合污染指数均值为1.215,海水水质总体处于轻度污染状态,有机污染状况属于优良等级,尚未受明显有机污染;海水营养水平属于中高营养等级,沉积物各指标均符合第一类沉积物质量标准,沉积物质量综合污染指数均值为0.478,表明沉积环境质量良好;初级生产力属中等水平,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底栖生物生物量丰度很高。海洋生态环境综合质量指数为1.129,属轻度污染。结合生物体残毒(总TPHs)等历史调查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海域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属于轻度污染,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类污染物。今后应加强对该海域生态环境的监测,尤其是对石油类污染物的优先控制。  相似文献   

5.
基于生态安全理论和研究方法,运用P-S-R指标体系模型,从生态环境压力、生态环境状态和生态环境响应3个方面建立了南平市高坪竹海生态旅游区的生态安全指标评价体系,并运用该体系对研究区的生态安全状况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南平市高坪竹海生态旅游区的生态安全综合指数为0.7002,属于比较安全的状态。  相似文献   

6.
彭祥  胡峻  徐铭 《油气储运》2014,(6):632-635
基于我国现阶段成功度评价法尚未成为项目后评价主要方法的现状,以管道建设中站场增输扩容改造项目为例,探讨研究成功度评价法在项目后评价中的应用。介绍了成功度评价法的特点、使用范围、项目成功度等级的含义,建立了包括项目目标层、评价层、分析层和操作层共4个层次的项目后评价体系,通过专家问卷调查法,从项目目标、建设运营过程、经济效益、影响以及持续性5个方面对建设项目进行后评价,得到相关重要度及评价等级数据,计算出每个评价指标的权重和加权等级,进而得到项目综合成功度评价结果。最后,根据评价结果分析站场增输扩容改造项目的实施情况,总结建设项目管理经验,并对具体应用时需注意的若干问题给出了建议。应用实例表明:成功度评价法在项目后评价工作中具有准确性和有效性,可以在管道建设项目后评价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构建了生态系统与生境、人类生存安全度、生态经济三大类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指标权重,利用综合指数法对项目区和对照区的评价指标分别进行了定量计算。得出矿区开发前后的生态环境发展趋势定量评价结果及由于矿山开发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结论,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矿区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针对湖泊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特点,依据生态学、旅游学、经济学理论设立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了湖泊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评价体系.评价体系由3个层次构成,A层为目标层,B层为项目层,包括生态价值、生态旅游资源价值、资源开发价值、湖泊湿地特色价值4个指标,C层为因素层,由22个指标构成.采用该评价体系对兴凯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资源进行评价,得分为75.35分,属优良级.与当前兴凯湖国家A从级旅游区的评定结果一致,证实该评价体系可行.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农村生态环境建设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谦  刘秀娟  王军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3):5611-5612
在明确阐述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内涵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国内相关研究结果,建立包括资源环境、经济、社会三大类指标15个单项指标的河北省农村生态环境建设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运用综合指数法进行总体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景观资源在风景旅游区开发建设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根据国家和行业标准,对陕西省勉县定军山??武侯墓祠风景区的景观资源按两大类、6中类、16小类进行了全面调查,并采用综合评价层的四项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了客观分析与评价,对该景区的开发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结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城镇化建设自身特点,将生态环境指标和社会稳定指标作为重要的考核因素,形成一种全方位的城镇化综合评价因子。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统计年鉴2014》中兵团14个师的数据为例,运用PCA方法,将影响评价兵团城镇化发展水平的20个主要因子,分为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基础建设、社会稳定和生态环境5个方面,构建了兵团城镇化发展的新型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2.
为了强化生态文明建设,在综合分析现有生态文明建设内涵与相关指标体系研究成果基础上,确立了衡量生态文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3个层次,第一层次分为3个指标,第二层次分为9个指标,第三层分为38个指标;并通过采用专家打分方法,赋予一级、二级、三级指标相应的权重,指标权重赋予表明生态文明建设对各指标元素的依赖程度,而经济发展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与关键;此外,根据不同区域实际所处功能区的不同,需要调整指标与相应权重以更贴近当地发展定位。研究最终结果将为实用层面的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设计与计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以国家级生态市建设为政策前提,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4个方面构建了平凉市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结合主成分分析和均方差决策法对平凉市综合生态承载力做出定量评估。结果表明,2002-2011年平凉市生态承载力指数持续上升,从2008年转为正值,说明平凉市生态承载力已达到可承载的状态。研究结果与平凉市实际情况基本符合,表明所建立的城市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具有合理性和有效性,为城市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完善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水源地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运用环境系统分析和评价技术,开展针对水库型水源地水环境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探索与研究,以期完善和丰富水环境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方法]吸收借鉴现有的研究成果,补充作为灾变风险评估的水华爆发影响因子为水环境安全的非稳态指标,构建了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风险的5个方案层共11项指标因子的水环境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结果]根据加权求和法计算的水源地综合评分,将水源地安全级别划分为重警状态、中警状态、预警状态、较安全状态和安全状态5种状态。[结论]该指标体系评价方法简便,揭示了水源地安全的主要风险和主要问题,能够为各级政府部门统筹协调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关系,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模糊理论在山东省地市生态经济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区域生态经济评价可为其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介绍了模糊评价的基本思路,结合山东省实际,从生态经济系统原理出发,选择了24个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以地级市为基本单元,采用模糊评价方法进行评价。得出山东省17地市整体生态经济水平不高的结论。发现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对山东省生态经济水平梯度影响较大,而生态与环境状况对其影响较小。最后,把山东省17地市划分为4种生态经济类型,对模糊评价中需注意的事项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6.
为定量研究天津市生态环境承载力状况,有效利用自然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基于其生态环境现状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特点,依据P-S-R模型构建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分级标准,按照主客观相结合的赋权方法,通过模糊聚类分析对天津市2000—2014年的生态环境承载力水平及变化趋势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天津市生态环境承载力隶属度值呈上升趋势,承载力等级从超载状态上升到可承载状态。其中,压力层、响应层生态环境承载力等级稳步上升,分别在2009和2010年达到可承载状态;状态层生态环境承载力等级呈波浪式变动,虽发展趋势不容乐观,但也有所好转,这说明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消耗过度、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是制约生态环境承载力进一步提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乌鲁木齐城市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乌鲁木齐是绿洲城市,自然环境比较脆弱,由于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以及自然地理单元的特殊性等原因,致使城市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建设生态城市是乌鲁木齐市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从城市生态系统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3个方面构建了生态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乌鲁木齐市生态城市建设现状进行了定量分析。从评价的结果来看,2001~2006年乌鲁木齐城市生态安全程度较低。基于此提出了乌鲁木齐城市生态安全调控对策。  相似文献   

18.
以湖北省为研究对象,运用综合指标法,考虑研究区域与土地资源密切相关的因素,基于PSR模型从压力、状态、响应3个方面构建研究区域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通过GIS技术获得研究区域的土地资源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结果,运用统计分析法计算研究范围市域尺度的土地资源生态环境承载力平均值,据此将该区域土地资源生态承载力划分为3种类型区——低承载力区、一般承载力区、高承载力区;最后,分析了湖北省土地资源生态承载力空间格局现状。结果表明:湖北省土地资源生态环境承载力空间分布呈现中西部低、东部高的特点,高承载力区位于山区;一般承载力区位于西北、西南、东北部;低承载力区位于中部平原区。  相似文献   

19.
从生态环境、社会环境、环境噪声和环境空气4个维度构建道路建设对林区环境影响的评价指标体系,应用模糊数学理论建立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模型,评价云南澜沧江上游沿江公路“白济汛-岩瓦”段道路建设对林区环境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道路建设对该林区环境产生中等程度影响,与该区域所处环境基本一致,针对敏感因子,提出林区环境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