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扫描电镜对枣食芽象甲(Scythropus yasumatsui Kono et Morimoto)(鞘翅目:象甲科)雌、雄成虫触角的感器进行观察,比较它们的形态及分布。结果表明,枣食芽象甲雌、雄成虫触角均呈膝焰状,由柄节、梗节和鞭节(含7个鞭亚节)构成,共有7类8种感器,分别为鳞形感器、2种端指形感器、毛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感器、栓锥形感器和芽孢形感器。其中,端指形感器和毛形感器数量较多。各种感器的数量分布以鞭节上最多,柄节次之,梗节最少;触角感器类型及其分布在雌、雄成虫间差异不大,仅雄虫触角平均长度较雌虫长。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拉林裸灶螽(Tachycines lalinus)雌、雄成虫尾须的外部形态及感器种类、数量和分布特征,明确其尾须所具有的感器类型及分布规律,为进一步探讨拉林裸灶螽尾须感器生理功能及其因洞穴极端环境而产生的适应性变化奠定基础。【方法】以栖息于喀斯特洞穴的拉林裸灶螽雌、雄成虫为研究对象,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其尾须的整体形态以及尾须所具有的感器种类、数量及分布特征。【结果】拉林裸灶螽雌、雄成虫尾须均不分节,呈须状,着生方式特殊,几乎垂直于躯干。雌、雄成虫尾须具有相同的感器类型及相似的分布规律,尾须上的感器包括刺形感器、丝毛形感器、钟形感器、锥形感器和毛形感器5种类型,根据外部形态,刺形感器分为2种亚型(刺形感器1型和刺形感器2型)。其中,刺形感器1型、丝毛形感器、钟形感器、毛形感器分布最广,遍布于整个尾须的基部、中部、尾端部;刺形感器2型分布于尾须的基部和中部;锥形感器则仅分布于尾须基部。拉林裸灶螽雌虫尾须上的刺形感器1型、刺形感器2型和钟形感器数量均显著多于雄虫;雌、雄虫尾须上的丝毛形感器、锥形感器和毛形感器在数量上无显著差异。拉林裸灶螽雌成虫尾须上的刺形感器1型、刺形感器2型长度显著大于雄虫;雄成虫锥形感器、毛形感器长度显著大于雌成虫;雌、雄成虫丝毛形感器长度无显著差异。除雌成虫尾须上的刺形感器1型基部直径显著大于雄虫外,雌、雄成虫尾须上其他感器基部直径均无显著差异。【结论】拉林裸灶螽雌、雄成虫尾须上的感器类型相同,分布规律相似,但部分感器的数量、长度与基部直径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3.
2种尺蛾成虫口器感器超微结构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茶银尺蠖和灰茶尺蠖2种尺蛾成虫口器及其感器的超微结构,探讨其取食行为,利用扫描电镜对2种尺蛾雌、雄成虫口器及感器的超微形态进行观察。结果表明,2种尺蛾雌、雄成虫口器形态均无明显差异。茶银尺蠖口器感器具有3类6个亚型,即毛形感器3个亚型、锥形感器2个亚型和栓锥形感器;灰茶尺蠖口器感器具有3类5个亚型,即毛形感器2个亚型、锥形感器2个亚型和栓锥形感器。2种尺蛾口器感器均具有3类,在结构和分布上十分类似,但形态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韭菜迟眼蕈蚊成虫触角感受器的细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研究。根据感受器外部特征和内部结构,将触角感受器分5种类型,分别是毛形感器、锥形感器Ⅰ、锥形感器Ⅱ、机械感觉毛Ⅰ、机械感觉毛Ⅱ。这5种类型感受器分布在触角不同部位,毛形感器、锥形感器Ⅰ、锥形感器Ⅱ分布于鞭节,而机械感觉毛Ⅰ、机械感觉毛Ⅱ主要分布在柄节和梗节。对雌雄虫触角各种感受器数量比较发现,雄成虫毛形感器数量极显著(P<0.01)多于雌虫的,而雌虫锥形感器Ⅰ的数量极显著(P<0.01)多于雄虫的。  相似文献   

5.
花椒窄吉丁成虫触角感器超微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花椒窄吉丁(Agrilus zanthoxylumi)雌雄成虫触角进行观察,明确了花椒窄吉丁雌雄成虫触角感受器的类型、数量和分布位置及两性感受器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在雌雄成虫触角上均发现6类17种感受器:3种毛形感器、4种刺形感器、7种锥形感器、1种钟形感器、1种芽形感器和1种特殊感器。此外在雄虫触角上还发现Bhm氏鬃毛。花椒窄吉丁触角感受器的分布位置相对稳定,触角两侧面主要分布毛形感器,背腹面主要分布毛形感器和刺形感器。触角第Ⅳ-Ⅺ节端部有1个凹窝,凹窝内主要分布锥形感器,凹窝旁的凹陷中有1个锥形感器簇,但第Ⅹ-Ⅺ节的锥形感器簇不明显。雌雄成虫的6类17种感器在分布位置上无明显差异,但是触角锯齿部分的或第Ⅳ-Ⅺ节端部锥形感器在数量上雄虫显著多于雌虫。  相似文献   

6.
刺桐姬小蜂成虫感器超微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环境扫描电镜(ESEM)对刺桐姬小蜂Quadrastichus erythrinae Kim成虫触角、复眼、口器、足以及腹部末端感器的超微结构和分布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在触角上共有7种感器,分别为毛形感器、刺形感器、多孔板状感器、剑状感器、耳状感器、乳状感器和带状感器;口器上则有2种感器,分别为刺形感器、锥形感器;在足上有3种感器,分别为毛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感器;在腹部末端也有4种感器,分别为毛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感器和腔形感器.并对雌虫和雄虫感器的差别进行了描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7.
为观察云杉大墨天牛(Monochamus urussovi)触角上感器的超微结构,明确云杉大墨天牛感器的类型、数量、分布,并进行功能预测,利用扫描电镜对云杉大墨天牛雌、雄成虫触角表面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云杉大墨天牛触角上的感器类型共有6种,分别为锥形感器、刺形感器、毛形感器、具沟端弯感器、水滴形感器、波氏鬃毛。其中,水滴形感器只在雄虫上有分布,其余5种感器雌、雄虫的触角均有分布。雌、雄虫触角感器数量比约为3∶1。各感器的数量由多到少依次为毛形感器、锥形感器、具沟端弯感器、波氏鬃毛、刺形感器,其中,水滴形感器数量与锥形感器的相近。云杉大墨天牛触角上感器的数量整体呈由基部向末端逐渐递增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龟纹瓢虫Propylaea japonica雌雄成虫触角感受器种类、数量、分布及其感受器间的差异。结果发现:龟纹瓢虫触角由柄节、梗节及鞭节组成,鞭节末端三节膨大呈锤状,雌虫的触角长度略大于雄虫。雌雄成虫触角上均有5种感器,分别是毛形感器(sensilla trichodea,ST)、刺形感器(sensilla chaetica,SC)、锥形感器(sensilla basiconca,SB)、腔形感器(Cavity sensilla,CaS)和B9hm氏鬃毛(B9hm bristles,BB),其中毛形感器和锥形感器数量最多,雌雄成虫触角背面感器数量大于腹面,外侧面感器数量多于内侧面。雌成虫触角感器数量多于雄虫,但雌雄成虫间触角感器的类型、分布和位置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小菜蛾触角感器类型、数目及分布特征进行微观结构观察,并对各感器长度及基部直径在雌、雄菜蛾触角间进行差异比较。结果表明:小菜蛾触角呈丝状,由柄节、梗节和鞭节构成。触角上着生有毛形感器、棒形感器、栓锥形感器、腔锥形感器、鳞形感器、Bǒhm氏鬃毛、端毛簇和感觉孔8种感器。触角上毛形感器的数量雄蛾比雌蛾多。毛形感器和栓锥形感器的长度雄蛾比雌蛾长,棒形感器和Bǒhm氏鬃毛的长度雄蛾比雌蛾短。毛形感器和腔锥形感器基部直径雄蛾大于雌蛾。其他类型感器数量、长度及基部直径在雌、雄蛾触角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研究了管纹艳虎天牛雌雄成虫外部形态特征、触角和跗节感器种类及其差异。结果表明:管纹艳虎天牛雌虫腹部较雄虫腹部明显粗壮,可作为鉴别雌雄虫的主要形态依据;触角上着生有4类14种感器,即6种锥形感器、4种毛形感器、3种刺形感器和1种B?hm氏鬃毛,其中B?hm氏鬃毛和锥形感器VI仅分布于雄虫触角,锥形感器和刺形感器I型在雌雄虫触角上分布存在差异;雌雄成虫跗节上均着生有3类7种感器,即4种锥形感器、1种毛形感器和2种刺形感器,同种感器在类型、分布和数量上无明显的性二型现象。  相似文献   

11.
【目的】明确梨小食心虫触角外部形态及其感器种类与分布,以期为深入了解其化学感受系统,揭示其寄主选择行为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取当天羽化的梨小食心虫雌、雄成虫各10头,对触角进行处理后,利用扫描电镜对梨小食心虫成虫触角形态及感器进行了观察。【结果】梨小食心虫成虫触角呈丝状,触角感器共有7种,分别为毛形感器、锥形感器、刺形感器、栓锥形感器、腔锥形感器、耳形感器和Bhm氏鬃毛,其中毛形感器和锥形感器各有2种类型。梨小食心虫雌、雄成虫之间触角感器的类型、分布均无明显差异。不同感器在触角上的数量与分布不同。【结论】梨小食心虫有丝状触角,其上共分布有7种类型的感器,且雌、雄成虫之间触角感器的类型及分布规律相似。  相似文献   

12.
金纹细蛾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金纹细蛾(Lithocolletis ringoniella Matsumura)触角形态、感器的种类、数量和分布,为研究触角感器的功能、寄主选择机制以及利用性诱剂控制金纹细蛾提供形态学依据。通过扫描电镜对金纹细蛾雌虫、雄虫触角形态和感器进行观察,在金纹细蛾雌、雄成虫触角上共观察到7种感器,分别为毛形感器(Sensilla trichoidea,ST)、刺形感器(Sensilla chaetica,SCh)、锥形感器(Sensilla basiconica,SB)、腔锥形感器(Sensilla coeloconica,SCo)、栓锥形感器(Sensilla styloconica,SS)、鳞形感器(Sensilla squamiformia,SQ)、Bhm氏鬃毛(Bhm bristles,BB),在雄成虫触角上除观察到上述7种感器外,还观察到畸形锥形感器(Malformed sensilla basiconica,MSB)。金纹细蛾雌雄成虫感器的形态与分布在两性间无明显差异,金纹细蛾触角上的感器呈现稳定的规律性分布。  相似文献   

13.
奇步甲触角感器电镜扫描观察和触角电位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扫描电镜对奇步甲成虫的触角感器进行了观察,对各类感器的数量、长度及分布特点等作了描述,并测定了触角对几种挥发物的电生理反应.结果表明,奇步甲触角上有3类刺形感器、1类毛形感器、7类锥形感器、1类栓锥感器、2类腔锥感器和1类钟形感器.几种供试挥发物及其混合物均能引起奇步甲雌、雄虫的电生理反应;奇步甲成虫触角不同部位的触角电位(EAG)反应差异明显,电位高低顺序为端部>中部>基部;剂量试验表明,奇步甲成虫触角对不同体积分数无水乙醇的EAG反应存在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4.
优雅粗端叶蝉成虫触角感器的超微形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优雅粗端叶蝉(Taurotettix elegans(Melichar))雌、雄成虫触角及其感器的形态、数量和分布,为叶蝉科(Cicadellidae)昆虫触角感器的系统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应用扫描电镜,系统观察优雅粗端叶蝉雌、雄成虫触角及其感器的类型、数量和分布。【结果】优雅粗端叶蝉雌、雄成虫触角结构相似,均呈刚毛状,包括柄节、梗节和鞭节3部分,其中柄节和梗节较粗短,其上分布有许多鱼鳞状突起;鞭节细长,由许多亚节组成。优雅粗端叶蝉成虫的触角感器分为4种类型,其中毛形感器(Ⅰ、Ⅱ和Ⅲ)和锥形感器(Ⅰ、Ⅱ和Ⅲ)主要位于梗节和鞭节基部,钟形感器(Ⅰ和Ⅱ)位于柄节和鞭节基部,腔锥形感器位于柄节基部。【结论】优雅粗端叶蝉触角鞭节上的各种感器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首次发现在其柄节上分布有腔锥形感器和钟形感器。  相似文献   

15.
暗黑鳃金龟成虫触角感器的超微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暗黑鳃金龟雌、雄成虫触角感器类型及其分布特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暗黑鳃金龟成虫的触角由1节柄节、1节梗节和7节鞭节组成,其中,鞭节的端3节特化形成鳃片.共发现5种类型的感器,即毛形感器、刺形感器、板形感器、腔锥感器和耳形感器,每种感器均包括2个亚类.感器主要分布于鞭节的鳃状部,其中,毛形感器仅分布在触角的外表面,其他类型的感器则分布在鳃片的内侧面.雌、雄成虫触角上的感器类型一致,但数量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荔枝蛀蒂虫触角的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体视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荔枝蛀蒂虫雌雄虫触角上的显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荔枝蛀蒂虫雌虫和雄虫触角都分布有腔锥形感器、锥形感器和毛形感器3种感器,以毛形感器数量最多,雌雄虫触角感器在形状上没有明显差异。同时还描述了各种感器的形态特征和着生规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松六齿小蠹成虫触角感受器的形态、数量和分布特征,为明确松六齿小蠹触角感器的功能和寄主树木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松六齿小蠹雌雄成虫触角外部形态与感器进行超微形态观察。【结果】松六齿小蠹雌、雄成虫的触角感器分为毛形感器(Ⅰ型和Ⅱ型)、锯齿形感器、刺形感器、芽形感器、锥形感器和槽纹感器等6类。其中毛形感器数量最多,约占总数的85%;锯齿形感器的分布最广,在触角各节均有分布。触角锤头部感器的种类和数量最多,6种感器均有分布,占全部感器数量的92.3%;柄节的感器数量最少,仅占3.4%。【结论】松六齿小蠹雌、雄成虫触角的形态及感器类型和分布无明显差异,其中毛形感器Ⅰ、槽纹感器为化学感器,具有感知嗅觉的作用;毛形感器Ⅱ、锯齿形感器为机械感器。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甘蔗蛀干害虫二点螟Chilo infuscatellus成虫触角的外部形态及其感受器的类型、分布和数量,使用扫描电镜对二点螟成虫触角感器形态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二点螟雌、雄成虫触角上共有5种感器类型,分别为毛形感器、刺形感器、腔锥形感器、耳形感器和Bhm氏鬃毛。除雌、雄触角上的耳形感器形态不同外,雌、雄触角感器类型没有性别差异,其他感器的形态与分布无明显差异,且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分布。  相似文献   

19.
麻楝蛀斑螟触角感器和雌性信息素分泌腺的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扫描电镜对麻楝蛀斑螟(Hypsipyla robusta(Moore))触角和雌蛾性信息素分泌腺进行了观察,为麻楝蛀斑螟形态学、行为学和电生理学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基础依据。结果表明:成虫触角上有7种感器,为毛形感器、刺形感器、鳞形感器、腔锥形感器、耳形感器、栓锥形感器和Bhm氏鬃毛感器,其中毛形感器数量最多。毛形感器在雌蛾触角上的分布比雄蛾稀疏,其他几种感器在雌雄蛾间未见显著差异。麻楝蛀斑螟雌蛾性信息素分泌腺位于腹部末端第8~9节的节间膜上,腺体表面排列着许多锥形刺状突出体,即为性信息素分泌腺的腺体细胞。  相似文献   

20.
应用扫描电镜技术,对枣实蝇触角感器的类型、分布数量以及雌雄间的差异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枣实蝇触角上共有5种感器类型:鬃形感器、毛形感器、锥形感器、腔锥形感器和棒状感器。触角各节的感器类型和分布差异较大,以毛形感器分布数量最多,在触角各节均有分布,成簇着生于触角上,主要位于触角鞭节上;鬃形感器常成簇分布于柄节和梗节基部,而下颚须上松散分布,是所有感器当中最长的;锥形感器仅簇生于鞭节上,有大小锥两类;腔锥形感器是一类具孔感觉锥,位于表皮凹陷中的感受器,形状似圆锥,多分布于鞭节,是所有感器中最小的;棒状感器形态似棒球仅生于鞭节基部,长度似微毛。雌虫和雄虫的感器类型,分布和数量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