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分析了江西省粮食生产经营主体变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指出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在土地经营规模、资金、技术和市场竞争等方面都具有相当大的优势,这种优势可谓一柄"双刃剑",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完善,有利于促进新品种和新技术的应用,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和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有利于提高粮食品质,增加粮食的产值和效益;另一方面,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对粮食安全有潜在威胁,对稳定粮食市场供求和粮食价格影响巨大。提出了稳定种粮收益、完善土地流转政策、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发展科技社会化服务等对策。  相似文献   

2.
稻蛙生态种养一体化模式有效促进资源循环利用,最大程度开发土地产值,不但增加粮食产出、减少农药和化肥投入量,更是提升农产品品质和丰富农产品品种,为粮食生产提供低碳、生态、高效的借鉴样板,现将稻蛙种养共生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作为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重要组成部分的种粮大户,在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加农业产值和农民收入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积极作用,为稳定粮食生产做出了一定贡献。分析了江西省种粮大户的发展现状,以及在土地流转、农田基础设施、生产经营风险以及资金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土地流转政策,规范土地流转、完善土地流转政策,规范土地流转及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提高种粮大户的素质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作为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重要组成部分的种粮大户,在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加农业产值和农民收入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积极作用,为稳定粮食生产做出了一定贡献。分析了江西省种粮大户的发展现状,以及在土地流转、农田基础设施、生产经营风险以及资金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土地流转政策,规范土地流转、完善土地流转政策,规范土地流转及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提高种粮大户的素质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简述凤台县粮食生产情况,影响粮食生产发展的产值和问题,提出加快粮食生产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农业标准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粮食生产标准化程度提高有利于粮食产品质量提升和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以产粮大县河南省唐河县作为典型案例,利用实地调研数据,分析以其为代表的产粮大县玉米生产标准化的现状。结果发现:标准化与非标准化生产相比,社会效益显著,投入成本和产值增加,土地成本是制约标准化生产经济效益及种植农户积极性的关键因素。产粮大县玉米生产存在着经济利润下降,地区专供玉米品种缺乏,部分农民标准化生产意愿较低,流转土地和贷款难且获得补贴较少,政府农业投入能力有限等问题。提出增强全产业链标准化、灾害预警能力、种业研发能力、农业技术推广和信息服务、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扶持、对农业大县的转移支付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高嵩  王宁 《浙江农业科学》2021,62(1):220-224
依据169户组合种植玉米、大豆、红小豆农户的截面数据,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分析样本农户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化肥、机械+人工、土地投入对普通农户的单位面积产值具有正向影响,农药投入则有负向影响,种子未通过显著性检验;种子、机械+人工投入对种粮大户的单位面积产值具有正向影响,农药投入则有负向影响,化肥与土地投入未通过显著性检验。普通农户中受教育程度、劳动力数量对组合种粮技术效率有正向影响,性别对技术效率有负向影响;种粮大户中仅有受教育程度通过显著性检验,且对技术效率有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8.
广西发展甜高粱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甜高粱是具有抗旱、抗涝等抗逆性很强而且生物能源很高的作物。充分利用丰富的土地资源,调整种植产业结构,改大部分低产值作物玉米和部分甘蔗为甜高粱种植。利用甜高粱生产生物能源——乙醇、利用糖厂现有生产设备建立甘蔗-甜高粱高效率、低成本生产乙醇新模式,对21世纪人类面临的三大挑战:粮食、能源和环境保护起着重要的作用。广西发展甜高粱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9.
作为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重要组成部分的种粮大户,在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加农业产值和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稳定粮食生产做出了一定贡献。在调查江西省种粮大户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江西省种粮大户发展存在土地流转受限制、农田基础设施不完善、生产经营风险大、资金缺口较大等问题,并提出了完善土地流转政策,规范土地流转程序;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完善贷款机制;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提高种粮大户素质等促进江西省种粮大户稳步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欧洲共同体是较大的粮食生产组织,粮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56%,占农田面积的27%。1985年该组织的粮食总收获量占全世界粮食总收获量的7.6%、小麦占12.9%、大麦占22.6%。粮食生产在欧洲共同体的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80年代欧洲共同体的粮食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14%,占农产品产值的30%。近10多年来随着粮食生产的增加,共同体的粮食已由过去的不能出口,变为出口大于进口,每年  相似文献   

11.
安徽稻茬田利用与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思考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廖华俊 《农学学报》2017,7(6):82-87
安徽是全国优质水稻生产基地,也是小麦生产的次适应区域,其中稻作区传统种植模式以“水稻—小麦/油菜”种植模式为主,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劳动力结构的变化和气候环境的影响,小麦、油菜种植处于亏损状态,冬闲稻田面积急剧扩增,亟待开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安徽利用稻茬田发展马铃薯产业具有区位、气候、上市季节、土地资源、产量效益好和机械化程度高等方面的优势,对于保障粮食安全、科学减灾避灾、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均具有重要意义。推进安徽稻田马铃薯产业发展,要加强配套技术研究、扩大稻茬马铃薯攻关示范成果应用、强化生产主体培育、加强产业规划布局、加大财政专项支持力度、推进马铃薯一二三产业融合。  相似文献   

12.
气象因子是影响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重要因素。南充市是四川东北部重要的小麦生产区域,小麦是南充第二大粮食作物,对成渝经济区的粮食安全至关重要。本研究采用1998—2019年气象数据和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数据,较为系统地分析日照、温度、降雨三大气象因子对小麦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照和降雨是影响川东北冬小麦生产的重要限制因子,该结果可为使用栽培和育种手段调控川东北地区小麦的生长发育使其高产稳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多年的地下水超采,导致华北平原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漏斗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压力巨大。综合考虑耕地资源持续利用和国家粮食安全,减少高耗水作物如冬小麦的种植面积,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是当务之急。根据已有研究成果,比较分析了华北平原冬小麦和马铃薯的水分亏缺量,推算出华北地下水漏斗区马铃薯替代小麦种植,每年可节约水资源总量达(3.47~7.35)×108 m3,同时在一定的技术支持下,能够提高粮食产量水平。这将有利于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逐步缓解地下水资源衰变的态势。  相似文献   

14.
土地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经过近千年的时代变迁,至今仍是许多人的生存依靠。近代时期是中国社会变化最大、形态呈现最丰富的一个时期,从清末到新中国成立,中国社会经历了封建时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短短百年时间里,中国的社会形态几经转变,而随之改变的还有土地权力。近代地权转移对依靠土地生存的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来说,一方面对其一家一户、自给自足的生活模式产生冲击,另一方面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市场经济形成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龙塘村收集到的土地文书代表了这一区域的土地所有权在不同时期的变化和对整个区域经济状态的影响,这对该地区经济形态的历史梳理和发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山西省1989年以来粮食生产状况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山西省1989年以来的粮食生产情况,诸如粮食播种面积、复种指数、总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进行了调研,认为山西省粮食生产具有以下3个特征:一是粮食生产年度之间的波动性大,二是玉米成为粮食生产的主力,三是小麦和谷子的面积、单位面积产量都在下降。粮食丰产下的隐忧表现为:一是细粮供不应求,二是人均粮食占有量没有提高,三是耕地尤其是水浇地减少较多,四是农业生产成本提高。粮食生产的出路:一是政策扶持粮食生产尤其是小麦生产,二是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三是保护耕地尤其要反思退耕还林和通道绿化政策,四是重新构建与种植结构相适应的饮食结构。  相似文献   

16.
粮食生产过程中的不协调性分析——以河南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粮食生产过程中的不协调性,对促进主产区粮食生产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粮食生产统计数据,对粮食生产的时序动态和空间变化进行的分析表明,粮食产量的大幅度增长主要依赖于粮食单产的提高,土地高产出(粮食单产)与资源低效率并存;粮食生产成本的增加与粮食价格不能同步提高,出现粮食主产区财政收入和农民纯收入的"双低"现象,成为影响粮食安全的障碍因素。粮食产量的波动与粮食政策关系密切,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粮食政策具有发挥作用的空间。粮食主产区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制定有利于粮食主产区发展的财政、金融、价格等政策,探索一条粮食产量与农民收入同步提高、主产区与主销区利益协调和不以牺牲粮食主产区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和谐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求保护耕地和保障粮食安全的对策,为湖南省耕地和粮食相关决策制定提供参考。[方法]以县(区)为单位收集了湖南省1989~2008年人口、耕地和粮食等数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分析了全省耕地、粮食的变化情况。[结果]全省20年人口持续增加,耕地面积整体减少,粮食总量及人均粮食占有量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工业化、城市化等是导致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耕地在数量和质量上占补不平衡、自然灾害的影响、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品种改良和种粮技术的提高是影响粮食生产的重要原因。[结论]要确保全省粮食安全,必须加强耕地质和量上的保护,通过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抵御旱涝灾害能力以保障耕地生产力,通过惠粮等政策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通过改良品种提高粮食单产,通过提高双季稻种植面积增大粮食播种面积。  相似文献   

18.
为揭示2000年以来淮北矿区冬小麦种植面积变化规律,以IKNOS、Worldview-III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基于多尺度分割的面向对象分类方法,提取安徽淮北临涣矿区冬小麦种植面积信息,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基于多尺度分割的面向对象分类方法对冬小麦种植信息提取结果非常理想,Kappa系数达到0.92,总体精度为93%,制图精度可达到94%;临涣矿区现有冬小麦种植面积为21.16 km2,占矿区总面积的55.1%;随着临涣矿区开采规模不断扩大与人口密度的增加,矿区冬小麦种植面积显著减少,交通运输用地、工业用地以及住宅用地均有不同程度增加。该研究对深入开展淮北矿区冬小麦长势监测和估产、区域粮食安全评估等工作提供重要的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不同生态环境下对新疆冬小麦品种面团流变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了解生态环境对新疆冬小麦品种面团流变学特性的影响.[方法]选择用新疆7个冬小麦品种于2009、2010年在6个海拔区(473~1 422 m)种植,探讨生态环境对冬小麦品种面团流变学特性的影响.[结果]面团流变学特性指标在基因型、环境(除形成时间外)间呈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不同品质类型品种间、不同地点间冬小麦面团流变学特性变化不同.三种筋型冬麦品种在稳定时间、评价值、最大拉伸阻力间的差异均显著;中强筋类和中弱筋类的形成时间、延伸性差异不显著,与强筋类差异显著;强筋类和中强筋类的吸水率、弱化度差异不显著,与弱筋类差异显著.随着海拔递增,三种筋型小麦弱化度升高,最大拉伸阻力、拉伸面积则降低.强筋类面团流变学特性主要指标在乌鲁木齐点表现最好,于田点最差.生态因子与面团流变学特性的分析表明,海拔高度与吸水率、弱化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延伸性、最大拉伸阻力、拉伸面积呈极显著负相关.平均温度与吸水率、形成时间、评价值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延伸性、拉伸面积、最大拉伸阻力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光照对吸水率、形成时间呈显著正效应,与弱化度、最大拉伸阻力、拉伸面积呈显著或极显著负效应.而降水量与面团流变学特性的相关性均不显著.[结论]强筋类品种在新疆北部地区的表现好于南部地区;而中强筋和中弱筋类在上述区域均适宜种植.  相似文献   

20.
基于高光谱的冬小麦叶面积指数估算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夏天  吴文斌  周清波  周勇  于雷 《中国农业科学》2012,45(10):2085-2092
【目的】冬小麦叶面积指数是评价其长势和预测产量的重要农学参数,高光谱技术监测叶面积指数的方法能够实现快速无损的监测管理。本文旨在将田间监测和高光谱遥感相结合,探索研究中国南方江汉平原地区冬小麦的最佳波段、光谱参数及监测模型。【方法】研究选取江汉平原的湖北省潜江市后湖管理区,利用ASD地物光谱仪和SunScan冠层分析系统在田间对冬小麦的冠层光谱及叶面积指数的变化进行监测,并探讨高光谱植被指数与冬小麦叶面积指数之间的定量关系。通过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构建6种植被指数与冬小麦叶面积指数的反演模型。【结果】冬小麦冠层光谱反射率中近红外波段870 nm,红光波谷670 nm,绿光波峰550 nm,蓝光450 nm波段对叶面积指数变化最为敏感,通过构建植被指数与叶面积指数模型,相关性均较好,决定系数(R2)为0.675-0.757,其中NDVI反演模型的R2最高为0.757。【结论】经模型精度检验,NDVI植被指数反演模型的精度较其它模型好,较适合对研究样区的冬小麦进行叶面积指数反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