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根据国外资料,综述了有机农业土壤氮素流失规律与防止措施。综述指出,虽然有机农业生产方式可有效地减少氮素流失,但仍然存在流失的可能性。有机氮肥只有在微生物降解为可溶性氮素后,才能被作物大量吸收。这种降解过程是持续进行的、受诸多因素影响的。可溶性氮素流失的规律与集约农业相似,土壤可储藏氮素的观念是错误的。田间植物对氮素的吸收和合理的氮肥使用技术,可有效地减少氮素淋失。  相似文献   

2.
在土壤生态系统中,氮循环物质循环的基础并影响和控制其它物质或养分循环过程。循环过程中氮素的流失,不仅会使参与再循环的氮素数量逐渐减少,而且还会对环境产生潜在的影响,氮素流失已成为农田非点源污染的重要途径。文章拟通过分析土壤氮素转化、植物吸氮能力对土壤氮损失的重要作用,以期为西藏农牧业生产过程中合理利用氮肥,进一步降低土壤氮损失、减轻环境污染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农田土壤氮素流失规律及其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农田土壤氮素流失方面的研究成果,重点介绍了农田土壤氮素流失的规律及其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同时,提出了该领域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4.
土壤氮素矿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总结了目前土壤氮素矿化的研究成果,详细概述了土壤氮素矿化的研究方法、影响因素,并展望了今后土壤氮素矿化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土壤氮素理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土壤氮素的来源、含量、形态分布、运移转化模型和土壤氮素循环等方面及土壤理化性状与氮素的关系。分析了与土壤氮素有关的几个方面,可以对土壤中氮素作更深层次的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6.
种植模式变化是农业非点源污染流域治理最佳管理措施的主要内容之一,以紫色土区徐家湾和桑树土典型农业小流域为例,初步探讨了套种和单作模式下自然降雨侵蚀过程次降雨土壤氮素的流失特征。结果表明,土壤硝态氮流失表现为套种与单作模式下的差异不显著,而铵态氮的流失受流域种植模式变化的影响强烈,套种模式下的平均流失浓度(0.453mg/L)明显大于单种模式下的(0.169mg/L)。套种模式应与流域土壤-作物系统的科学管理有机结合才能在提高土地生产力的同时有效地减控流域土壤氮素的非点源流失。  相似文献   

7.
土壤矿质氮是土壤氮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土壤氮素的转化中起重要作用,是反映土壤肥力的一大指标,主要包括硝态氮和铵态氮。土壤矿质氮的累积与土壤微生物、施肥、温度、水分、耕作方式和土地利用方式密切相关。土壤矿质氮的流失可能会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地表水体富营养化,释放的氧化亚氮会引发温室效应,最终影响人类的生存发展。从土壤矿质氮的组成与来源、影响氮素矿化的因素、矿质氮的提取与测试以及对环境的影响4个方面进行综述,并对各种测试方法进行比较,以期为土壤矿质氮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结合苜蓿草地,详细阐述了土壤氮素矿化过程及影响土壤氮素矿化的主要因素。温度、湿度、深度、土壤理化性质、肥料施入、土壤动物及微生物均对土壤氮矿化有影响,其中土壤温度和湿度是影响土壤氮素矿化的重要因子。在总结氮肥施用对苜蓿根瘤、草产量、种子产量和苜蓿品质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应结合土壤氮素矿化,进行苜蓿草地氮素调控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林火对森林生态系统氮素循环影响(综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综述了火烧对森林生态系统氮素循环的影响,阐明火烧时氮素受热挥发(>200℃),并随温度的升高挥发量增加,火烧后土壤氮素的有效性增强,但由于雨水和径流的浸提、搬运等引起氮素流失。其损失程度与土壤可蚀性、降雨侵蚀力及火烧后植被恢复状况及所采取的营林措施有关。并着重指出在北方林内采用低强度火烧能够加速氮素的矿质化过程,在我国南方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由于炼山引起的氮素损失。  相似文献   

10.
土壤氮素迁移转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云  王延华  杨浩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8):3442-3444,3462
氮是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但过量施用氮肥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和氧化亚氮的释放。对土壤氮素的迁移和转化的研究是当前的热点。综述了国内外土壤氮素迁移转化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以冬小麦品种石新616,夏玉米品种浚单20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定位试验和原位淋溶装置的方法,研究了河北省山前平原高产农田不同氮肥措施对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农田0~100 cm土体中氮素淋失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氮处理0~100 cm土层的NO3--N淋溶量和累积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大;不同施氮措施对0~100 cm土体中无机氮分布和累积量的影响顺序为OPT+N处理>FP处理>FP-S处理>OPT处理>OPT-N处理>CK,其中OPT处理的小麦和玉米产量显著增加,且小麦和玉米收获后土壤的无机氮累积量明显降低;小麦季硝态氮主要分布在20~40 cm土层,玉米季硝态氮主要分布在表层和深层土体中;过量施氮是造成土壤氮素淋失和累积的主要来源。综合考虑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在秸秆还田条件下,施氮量减少20%的施肥措施(OPT处理)是值得推荐的施氮措施。  相似文献   

12.
缓释尿素不同用量对土壤氮素变化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缓释尿素用量与土壤氮素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缓释尿素对土壤全氮的含量没有影响,能够增加土壤碱解氮的含量,但是不同层次增加的幅度不同,由表层向下依次增加,说明缓释尿素容易随水向下土层迁移。土壤碱解氮的含量萌芽前至开花期明显增加,开花期到坐果期基本稳定不变,说明由于缓释尿素的缓释作用,在不追肥的情况下,能够使土壤碱解氮在坐果期仍能保持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起身肥改善水稻根际土壤氮素分布与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起身肥对移栽后水稻根际土壤氮素分布与利用的改善作用,为氮肥的精确合理施用奠定基础。【方法】以宁粳2号为材料,通过塑盘穴播育秧带土、带肥移栽,研究不同起身肥水平下植株周围土壤矿质态氮浓度的时空变化及起身肥对水稻氮肥利用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施起身肥后均能显著提高移栽后水稻根际土壤氮素浓度。随移栽后时间推移,距植株1 cm处土壤氮素浓度呈下降趋势,而距植株4和7 cm处土壤氮素浓度呈先升后降态势。与非起身肥处理相比,起身肥能够极显著地促进水稻对氮肥的吸收和利用。水稻吸氮量、基蘖氮肥利用率和水稻产量以施适量起身肥处理最高。其基蘖氮肥利用率高达27.17%,比非起身肥处理高15%,差异极显著。产量为8 814.0 kg•ha-1,比非起身肥处理高529.5 kg•ha-1。【结论】秧田施起身肥310.5 kgN•ha-1,可以提高水稻生育前期根际土壤矿质态氮浓度,促进分蘖的早生发快,增加分蘖成穗率,显著提高氮肥利用率和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14.
赵国苹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3):73-74,76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水氮条件对油菜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菜氮素利用效率与氮肥用量、灌水控制水平关系极为密切,且水肥交互效应明显。油菜氮素利用效率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在施用氮肥的条件下,随灌水控制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在不施氮肥时适当提高灌水控制水平能提高油菜的氮素利用效率。水肥协调供应是油菜高产和提高氮素利用效率的重要措施。综合考虑,灌水水平控制在田间持水量的80%、施氮量为0.12g/kg(土)的组合是最优的。上述结果可为蔬菜的合理灌溉和施肥以及地下水环境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土壤无机氮残留与生态环境安全以及土壤氮素有效性、氮肥减量施用等紧密关联,日益成为生态、环境、土壤和植物营养等学科十分关注的热点之一.氮肥(化肥和有机肥)是耕作土壤无机氮残留的主要来源,并产生重要影响.通过合理施肥等,可以调控土壤中残留无机氮含量.今后,可在最佳经济施氮量的确定和植物性硝化抑制剂等方面作更多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利用高光谱技术估测小麦叶片氮量和土壤供氮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有效的监测作物氮素营养水平及土壤供氮能力可以为合理施用氮肥提供重要依据。本文以2 年3 点不同氮素水平下不同小麦品种的田间试验数据为基础,运用植被指数和偏最小二乘回归法,比较和分析小麦冠层光谱与叶片氮含量及土壤氮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小麦冠层光谱与叶片氮含量的相关性分析在可见光波段存在显著负相关,在近红外波段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土壤氮含量的相关性呈相反趋势。基于光谱参数ND705 和GNDVI所建叶片氮含量估算模型的决定系数分别达到0.827 和0.826。基于光谱参数VOG2 所建土壤氮含量估算模型的决定系数达到0.646;与植被指数所建模型相比,综合350~1350 nm光谱波段反射率分别与小麦叶片氮含量、土壤氮含量建立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的预测精 度均有所提高,决定系数分别达到0.842 和0.654。本研究结果可为小麦氮素营养及土壤供氮水平的诊断监测与合理施肥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以贵阳市花溪区石灰土及纯灰岩为供试体,试验设计三种不同土壤厚度(10cm、25cm、50cm)的淋溶管,淋溶管为PVC材质,直径20cm,选择三种不同氮沉降(191.08g/m2、254.78g/m2、318.47g/m2),土表施予多年生黑麦草为研究对象,采用Anderson吸收阱法研究了氮沉降对不同土壤厚度的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氮沉降对土壤呼吸速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土壤层次越深,氮沉降越大,释放的CO2量越多。  相似文献   

18.
齐兴国 《安徽农业科学》2014,(21):7005-7006
土壤有机氮占表土总氮的90%以上。有机氮的矿化和分解是提高氮素利用率的关键。掌握土壤中有机氮的矿化与固定问题,对探讨减少土壤氮素损失和提高氮素利用率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本文简述了有机氮矿化、矿化氮的固定及矿化与固定的影响因素,展望有机氮矿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丰富人们对氮素利用的认识,为合理调控土壤肥力、优化土壤氮施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