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育苗技术 1.1壮秧标准 中苗:秧龄28~30d,叶龄3.1~3.5叶,苗高12~14cm,根系9-10条,百株地上部干重3g以上:大苗:秧龄35-40d,叶龄4.1-4.5叶,根系13~17条,苗高15~17cm,百株干重4g以上。  相似文献   

2.
正培育健壮秧苗是水稻丰产的基础,壮苗标准:秧龄30~35d,叶龄3.5~4.5叶,苗高12~14cm,根数9~10条,100株苗干重3g以上。现将寒地水稻壮秧培育技术介绍如下。1壮秧标准1.1生理素质:秧苗体内积累的干物质多,碳氮比协调,百株干鲜重比例高,充实度大;秧苗体内束缚水含量高,蒸腾量小,保水力强,含糖量多,抵御不良环境能力强;移栽后缓苗快,分蘖早且分蘖力强。  相似文献   

3.
正培育健壮秧苗是水稻丰产的基础,壮苗标准:秧龄30~35d,叶龄3.5~4.5叶,苗高12~14cm,根数9~10条,100株苗干重3g以上。现将寒地水稻壮秧培育技术介绍如下。1.壮秧标准1.1生理素质:秧苗体内积累的干物质多,碳氮比协调,百株干鲜重比例高,充实度大;秧苗体内束缚水含量高,蒸腾量小,保水力强,含糖量多,抵御不良环境能力强;移栽后缓苗快,分蘖早且分蘖力强。  相似文献   

4.
A级绿色食品水稻生产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育苗技术 1.1 壮苗标准 苗床育苗秧龄30~35d.抛秧盘育苗的秧龄25-30d,叶龄3.5~4.0叶,苗高12~15cm,地下根12~14条,百苗干重4g以上,而且是带着一个分蘖的大秧.  相似文献   

5.
选择具有超高产潜力的水稻品种,采用精确定量栽培,结果表明:在贵州中低海拔山区生态条件下,水稻超高产达12 t/hm2以上;晚熟品种黔南优2058(17.4叶),38 d达到最高苗,分蘖率为211.42%;移栽期、分蘖盛期、分蘖临界期、拔节期、抽穗期单株干物质重分别为0.55、8.90、24.40、46.90、60.20 g,拔节期、抽穗期叶面积指分别为9.01和8.70;单穗灌浆速度前期(抽穗后20 d)每天增重0.15 g/穗,后期(抽穗20 d以后)每天增重0.148 g/穗。中熟品种益农一号(15.2叶),栽后33 d达到最高苗,分蘖率为204.75%;移栽期、分蘖盛期、分蘖临界期、拔节期、抽穗期单株干物质重分别为0.64、12.80、22.10、49.00、55.40 g,拔节期、抽穗期叶面积指分别为9.66和8.70;单穗灌浆速度前期(抽穗后20 d)每天增重1.42 g/穗,后期(抽穗20 d以后)每天增重1.24 g/穗。  相似文献   

6.
<正>一、机插秧的生育特性目前机插秧一般只能插小苗及小中苗秧,而手栽秧一般栽插的都是中、大苗秧。机插秧的秧龄一般在15~20天,叶龄2.5~3.5叶,苗高15~20cm,而手插秧的秧龄一般在30天以上,叶龄5~6叶,苗高30cm以上。由于机插秧是小苗栽插,形成与大苗秧不同的生育特性,生产上要针对小苗秧的生育特点进行栽培管理。1、小苗活棵与最低温度秧苗栽插后要长出新根,抽出新叶,称为活棵(成活)。活棵  相似文献   

7.
1、壮秧标准中苗、秧龄30~35天,3~4叶,苗高12~14cm,每棵苗的根数9~11条,百株干重3~3.5g,带蘖率30%以上:大苗,秧龄40~45天,4.5~5.5叶,苗高15~16cm,每棵苗的根数13~15条,自株干蘑5~6g,带蘖率80%以上。  相似文献   

8.
杂交稻春优84在绍兴市机插后10~15 d出叶最快,15~20 d分蘖最快,插种后30 d达分蘖高峰,有效分蘖期为插种后22 d左右,全生育期188 d,产量水平11 110 kg·hm-2,略低于甬优12,但成熟期提早6 d左右,有利于小麦的适期播种。  相似文献   

9.
为给山豆根种苗的分级与质量判断提供参考,在对山豆根1年生种苗的农艺性状及其相关性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标准差法对山豆根种苗进行分级。结果表明:苗高、茎粗及叶数是山豆根种苗分级的主要指标。山豆根种苗可分成3个等级,1级苗:苗高≥18cm,地径≥2.7mm,叶数≥9片;2级苗:14cm≤苗高18cm,2.3mm≤地径2.7mm,7片≤叶数9片;3级苗:10cm≤苗高14cm,1.9mm≤地径2.3mm,5片≤叶数7片。  相似文献   

10.
<正>水稻是一年生禾本科植物,高约1.2米,叶长而扁,圆锥花序由许多小穗组成。所结子实即稻谷,去壳后称大米或米。世界上近一半人口,水稻可以分为籼稻和粳稻、早稻和中晚稻、糯稻和非糯稻。培育健壮秧苗是水稻丰产的基础,壮苗标准:秧龄30~35d,叶龄3.5~4.5叶,苗高12~14cm,根数9~10条,100株苗干重3g以上。现将寒地水稻壮秧培育技术介绍如下。一、育苗前准备  相似文献   

11.
荸荠试管苗移栽(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荸荠组培生根苗瓶外炼苗(育苗)技术,探索了试管苗田间移栽时间、密度及育苗时段与移栽成活和分蘖的关系,结果表明:荸荠组培生根苗移栽时间为5~6月份、移栽密度为10 cm×10 cm或5 cm×6 cm,育苗时段40~50 d为最适时期,其分蘖分株数7~10株,苗高35~50 cm,生长健壮,可随时接茬定植大田。  相似文献   

12.
水稻高群体光合速率品种筛选及其叶倾角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高光合速率水稻品种(系)顶部3片叶片的叶倾角特征,筛选出群体光合速率高、叶片分布理想的65个常规粳稻种质材料,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基因型水稻品种(系)灌浆期群体光合速率及剑叶、顶二叶和顶三叶叶倾角的差异。结果表明,65个常规粳稻品种(系)灌浆期群体光合速率可分为7大类群。各类群平均群体光合速率表现为第Ⅵ和Ⅳ类群水稻品种(系)群体光合速率最高,第Ⅱ类群水稻品种(系)群体光合速率最低;不同类群品种(系)剑叶、顶二叶和顶三叶叶倾角存在差异,具体表现为剑叶:ⅤⅦⅢⅡⅥⅠⅣ,顶二叶:ⅤⅢⅠⅡⅦⅣⅥ,顶三叶:ⅥⅦⅠⅣⅢⅤⅡ。在抽穗后5~10 d,第Ⅳ类群叶倾角大小表现为顶三叶剑叶顶二叶,第Ⅵ类群为剑叶顶三叶顶二叶;抽穗后10~21 d第Ⅳ类群叶倾角大小表现为剑叶顶二叶顶三叶,第Ⅵ类群为顶三叶顶二叶剑叶;抽穗后21~28 d第Ⅳ,Ⅵ类群叶倾角大小均表现为剑叶顶三叶顶二叶。综合上述结果,筛选出第Ⅳ类群品种(系)香宝3号、R 8018和838-1,第Ⅵ类群品种(系)早丰9号、金世纪和泗稻9号6个品种(系)为株型合理和高群体光合速率品种。  相似文献   

13.
杂交中籼稻长秧龄移栽的分蘖成穗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籼迟熟杂交稻F优498为试验材料,采用三因素裂区设计,研究不同穴插苗数和水肥管理模式下长秧龄水稻的分蘖发生与成穗规律以及不同叶位与等级分蘖对产量贡献的影响。结果表明:长秧龄水稻分蘖能力强,分蘖发生和成穗的叶位多,且在65d秧龄下不同水肥管理模式的分蘖能力强弱表现为干湿交替模式旱种模式淹灌模式;同时,在长秧龄下穴插单苗的各级分蘖发生率和成穗率都高于双苗。长秧龄水稻不同等级茎蘖对产量的贡献表现为1次2次主茎3次;不同等级茎蘖对长秧龄水稻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整体上,穗粒数和千粒质量表现为1次2次主茎,结实率则是1次主茎2次。长秧龄水稻分蘖发生的优势叶位是1次分蘖1~9叶位,2次分蘖1~2和7~8叶位;分蘖成穗的优势叶位是1次分蘖2和7~9叶位,2次分蘖1~3和7~8叶位;对产量贡献的优势叶位是1次分蘖6~9叶位,2次分蘖1~2和7叶位;总体上,长秧龄水稻的优势分蘖叶位是1~2和7~9叶位,它们对产量的贡献之和达到了68.95%。延长秧龄,产量随之降低,但在长秧龄下穴插单苗,采用干湿交替灌溉模式仍然可以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4.
在绍兴市柯桥区进行华麦5号种植试验,结果表明:华麦5号主茎叶龄10~11叶,出叶过程"三快三慢";最高苗时间约在播种后116 d,单株分蘖1∶4.34,成穗率60.25%;生长较整齐,株高77.4 cm,穗实粒38.6粒,千粒重41.05 g;生育期略偏晚,较抗赤霉病,丰产性较好。  相似文献   

15.
利用不同的楸树杂交无性品系在鄂北岗地造林试验,一年生苗高和地径生长量达到显著差异。苗高生长量变化区间在165.75~230.69cm,极差为65.44cm,地径生长量变化区间在0.56~2.27cm,极差为1.71cm,其中9-1杂交无性系表现较好,适宜鄂北岗地栽培。  相似文献   

16.
“龙薏1号”生长发育规律及高产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结果表明:薏米新品种“龙薏1号”在5叶前和19-22片叶期叶面积小而出叶速度快,在10-12片叶期叶面积最大而出叶速度最慢;有2次快速分蘖期,第1次出现在8叶前,第2次出现在拔节后;12片叶时拔节,分蘖最慢,22片叶时分蘖达最高峰,之后分蘖逐步消减;在16片叶时由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幼穗分化时间较长,有6个叶片生长与生殖生长同步进行;种植密度行株距90 cm×70 cm,施肥水平纯氮25 kg、纯磷25 kg、纯钾25 kg为最优组合,种植密度对产量影响最大,当施肥量达到一定水平后,再增加施肥量则薏米产量反而降低。  相似文献   

17.
<正>旱育秧是培育水稻壮秧的育秧新技术,是近几年来在全国重点推广的水稻育秧技术,为更好地发挥该项技术的应用效果,濮阳市结合当地生态生产条件,在示范应用的同时,不断进行技术改进,总结出了适于河南沿黄稻区的水稻肥床旱育壮秧技术规范,已在全市大面积推广应用,为推动濮阳市水稻产业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应用该技术规范培育的秧苗达到了壮秧标准:秧龄35~40d,苗高20~25cm,秧苗带蘖率80%以上,单株分蘖数2个、最高单株分蘖数4~5  相似文献   

18.
低桩机割再生稻生育特性和氮肥施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机械收割的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观察再生分蘖生育特性,设置氮肥施用期组合试验。结果表明:头季高桩手割,再生季主体分蘖为倒2、3节位分蘖,总叶数少,无独立根系,早育早熟;头季低桩机割,再生季主体分蘖为倒4、5节位分蘖,总叶数多,有独立根系,机割后7~10d开始在前出叶节萌发节根和子蘖,9~12d分化1次枝梗,抽穗、成熟期比头季高桩手割田推迟15d左右。在头季机收后早施重施氮肥,能有效促进再生分蘖根芽萌发和枝梗颖花分化,增产显著。  相似文献   

19.
以早熟5号和863快菜两种早熟型大白菜为试材,对其苗期叶片的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播种后0~25d内,两个品种均表现为第1叶生长最慢,第6叶生长最快;出叶呈逐渐加快的趋势;植株鲜重的增长随叶数的增加而逐渐加快。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不同种源山桐子苗木生长规律,促进山桐子繁育进程,对来自12个不同产地的山桐子苗木生长性状进行测定分析。结果显示,各产地山桐子苗木苗高生长趋势基本一致,均在7月1日至9月19日增长迅速,平均增长1.04cm/d,而地径生长期限较长,在9月19日至10月30日仍有明显增长;利用苗木苗高、地径年生长量2个指标进行综合分析,按种源划分,以分宜种源山桐子苗木生长最快,其苗高、地径年生长量分别达到140.53cm、13.82mm,朝天、元坝和仙居种源其次,而奉化、上犹、黄山种源山桐子苗木生长较慢,其中以黄山种源最慢,苗高、地径年生长量仅为103.25cm、10.02mm;12个产地间苗木苗高生长差异显著,而区组间苗高、产地间和区组间地径生长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总体分析表明,不同产地间山桐子苗木生长量存在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