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申文兵 《农业科技通讯》2018,557(5):213-214
三樱椒与玉米间作是一种投资小、见效快、栽培技术易于掌握的一种植模式,笔者结合多年的栽培实践,重点对播带确定、品种选择、壮苗培育、精细整地、配方施肥、合理密植、田间管理等关键技术进行了探索研究,提出了一套三樱椒与玉米间作套种技术。  相似文献   

2.
正柘城县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典型的农业县,为了调整我县种植业结构,增加广大农民群众的经济收入,近几年来,我县大力发展间作套种、立体种植,经过探索、试验、示范、推广,逐步探索出几种间套模式,其中以"大蒜—三樱椒—玉米"为主要模式,该模式一般667m2产大蒜1250公斤、三樱椒275公斤,玉米200公斤,合计每亩产值约8000元左右。一、优点可以充分利用光能和地力,增加复种指数,提高土地的  相似文献   

3.
襄汾县农技人员因地制宜,通过多年种植试验,成功探索出三樱椒与玉米间作生产模式.该模式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单位面积经济效益,平均每亩可增收200元,推广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4.
耐密玉米品种的三种高产栽培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真 《新农业》2011,(7):26-26
在各级农业综合开发办的大力支持和沈阳农业大学技术依托下,2008~2010年凌源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实施了耐密玉米品种三种高产栽培模式示范推广。3年推广栽培面积30万亩,单产800~900公斤;耐密玉米品种比稀植品种每亩增产240~270公斤,增产率15%~20%,增加粮食3600万~4050万公斤,使农民增收7200万~8100万元。  相似文献   

5.
正柘城县把发展三樱椒产业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全县三樱椒常年种植面积达2.67万hm2。柘城县先后被命名为"中国三樱椒之乡""中国辣椒之都"。"柘城三樱椒"成功注册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柘城三樱椒助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2.8万贫困人口脱贫、15万人致富,已成为柘城强县富民的特色大产业。小麦三樱椒套种栽培模式,已成为当地主要的间作套种模式之一,其主要套种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喀斯特山区旱粮一年多熟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增加农民种田收入,2003~2004年,我们在东兰、南丹等县岩溶山地进行了520亩地的地膜玉米套播高粱栽培示范研究。经两年实地测产调查,地膜玉米平均亩产达497.6kg。高粱亩产达356.8kg。按当地市场价每千克玉米1.6元、高粱每千克2.4元计,该模式下年亩产值达1752元,比传统栽培模式如单季露地玉米或玉米套播黄豆或玉米套种甘薯等年亩增收620~760元。该种植模式的示范成功为山区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开辟了一条新途径。现将该模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孜然套种大豆是河西地区近几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种植模式,也是一种理想的高产高效立体种植模式。2009-2010年酒泉市农科所进行不同栽培模式试验研究的结果表明,孜然的平均亩产量为100 kg,亩收入为1 750元;大豆的亩平均产量为200 kg,亩收入为1 200元;亩总收入为2 950元左右,比单种增收20%~30%。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结构的调整,三樱椒在安阳地区大面积种植。针对三樱椒种植中出现的死苗、枯秧、病毒、低产等问题,安阳市蔬菜科学研究所科研人员深入田间,历时二年,进行三樱椒春、夏二茬的栽培技术研究,采用防小、防早、高垄、密植、遮荫等关键栽培技术,三樱椒的干椒亩产量由200公斤左右提高到250.300公斤,增幅25%以上。其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9.
2005~2007年在云南省弥勒县竹园镇进行辣椒、玉米、芋头间套作栽培模式研究.结果表明,辣椒、玉米、芋头间套作栽培模式能减轻辣椒病毒病发病率,2005~2007年辣椒、玉米、芋头间套作与辣椒单作相比较,成熟期辣椒病毒病发病率分别减轻43 %、36 %、40 %.同时能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综合产值,2005~2007年每公顷产值间套种比单种增加29 469、 29 160、29 797.5元,增幅分别达59.71 %、52.37 %、56.15 %.  相似文献   

10.
在常规甘蔗套种马铃薯模式基础上,继续增加一季套种作物——甜、糯玉米,形成了甘蔗—马铃薯—玉米冬春连套作种植模式。从理论上分析该模式的可行性,总结关键栽培技术,即采取甘蔗行距加宽,马铃薯选用早熟品种并覆盖地膜,玉米选用早熟、矮秆甜糯玉米品种并育苗移栽和覆膜栽培。从应用效果看,该模式比甘蔗常规套种马铃薯增收33 311.55元/hm2,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1.
河南柘城县通过多年实践探索,总结出了冬小麦—西瓜—三樱椒套种模式及其配套栽培技术,一般亩产小麦450 kg、西瓜4 000 kg、三樱椒150 kg,合计每亩产值7 000元左右。实践证明,这是一个高产高效、便于推广的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2.
通过5种栽培模式及配套技术的试验研究,对晋南盆地农田的集约化经营进行了探讨,获得了高产高效益的双重效果.模式Ⅰ,Ⅱ、Ⅴ(粮经型)年亩产粮食455~966公斤,产值976.9~1579.5元,比传统的小麦夏播玉米方式亩增值220.8~733.9元;模式Ⅲ(吨粮型)年亩产粮食1220公斤,比传统种植方式亩增产粮食235公斤,增值111.6元;模式Ⅳ(效益型)年亩产值1741.5元,比传统的一季春棉亩增值909.4元.5种模式以经济产量计算,年光能利用率比一季春棉提高1.0~2.3倍,除模式Ⅰ外,比小麦复播玉米提高8.8%~37.5%.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结构的调整,三樱椒在河南省安阳地区的种植面积每年达710公顷.针对三樱椒种植中出现的死苗、枯秧、病毒和低产等问题,安阳市蔬菜科学研究所科研人员深入田间,历时2年,进行三樱椒春、夏2茬的栽培技术研究,采用防小、防早、高垄、密植和遮阴等关键栽培技术,三樱椒的干椒产量由每667米2的200千克左右提高到250~300千克,增幅25%以上.其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4.
籽用菠菜套种玉米是平罗县河东地区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高效栽培模式。2007年全县种植500hm^2,菠菜籽平均单产180kg,玉米平均单产700kg,扣除投入(亩)纯收入1400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已成为平罗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要种植模式之一。现将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喀什地区小麦-甜瓜-玉米立体套种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通过对喀什地区小麦-甜瓜-玉米立体套种模式中小麦与甜瓜、甜瓜与玉米共生期间水肥管理、甜瓜病虫害发生以及甜瓜商品率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式作物两两共生期矛盾易于克服,1 hm2产小麦5 400 kg左右,产甜瓜15 000 到22 500 kg,产玉米5 250 kg并青贮用秸秆37 500 kg,产值27 300~30 300元,较传统小麦-玉米-玉米套种方式增收9 750~12 750元/667 m2.证明小麦-甜瓜-玉米立体套种是一种可兼顾粮食生产和畜牧业养殖对于饲料的要求,又通过立架甜瓜的种植产生较好的增收效果的种植模式,能够满足喀什地区因人多地少而迫切需要提高套种效益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玉田县虹桥镇陈庄村为提高土地利用率,几年来在现有的土地上科学安排茬口,合理间套种,采用甘蓝、玉米、芹菜三种三收种植模式,平均亩产玉米520公斤,甘蓝3380公斤,芹菜4150公斤,亩收入4500元。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通过推广玉米肥团育苗、膜侧栽培新技术,经过试点、示范.玉米产量比传统种植亩增产88.9公斤,增幅31.4%,亩增产值160.5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盛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烟套种夏玉米—秋甘薯—冬蔬菜高效栽培模式,适宜海拔500 ̄850米的地区采用。采用该模式耕种的田块平均亩产值可达4600 ̄9200元,亩纯收入可达3800 ̄6300元,可比“烟—薯”一年二熟种植亩增收768 ̄1658元,促进了大田种植结构的调整,从而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1、茬口安排春烤烟从  相似文献   

19.
张家川县地膜玉米应用于上世纪80年代末,在90年代发展迅速,种植面积仅次于冬小麦,占到耕地面积的1/4。为使单位面积产出效益不断提高,农技人员通过多年地膜玉米与多种作物套种模式试验,总结出了不同区域的套种栽培模式。在半山二阴区及高山区应用地膜玉米套种蚕豆栽培模式,是充分利用区域性气候特点及共生期生长协调,获得玉米高产、蚕豆增收的特色栽培模式。2006年连五乡在海拔1 550~1 750m的半山二阴地区和1 750m以上的高山地区推广53.30hm2,玉米平均产量8 400kg/hm2,产值11 000元/hm2,蚕豆平均产量1 475kg/hm2,平均产值3 090元/hm2,合计产值14 090元/hm2,比对照增值3 000元/hm2。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为促进木薯产业的发展,提高木薯种植比较经济效益,2012—2015 年在广西桂平开展了木薯间作套种西瓜高产高效栽培试验及示范。总结了一套成熟的木薯间作套种西瓜栽培技术,分析了2014—2015 年木薯间作套种西瓜的产量与经济效益,分析表明,示范基地采用木薯间作套种西瓜栽培模式大约比纯种木薯增收110.1%,比纯种西瓜增收90.8%;辐射区间作套种大约比纯种木薯增收129.0%,比纯种西瓜增收77.5%。研究结果为木薯间作套种规范化栽培和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