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新农村建设的时代内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根本目标。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和基础,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和首要任务,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是新农村建设的具体体现,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保证,统筹城乡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文化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必要组成部分,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农业院校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具备文化引导、人才培养、智力支撑、文化载体等功能.结合当前新农村文化建设现状,研究如何利用和发挥农业院校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切实加强推动新农村文化建设,促进新农村各项事业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3.
结合笔者参与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实际经验,加上实地走访调研、观察、分析,在肯定新农村建设取得巨大成效的同时,对新农村建设中的不良现象进行深度分析,并提出了后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对策,以期为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21世纪的重要战略任务之一。在新农村建设中高校图书馆以其丰富的馆藏和网络信息资源、训练有素的专业人才队伍和得天独厚的基础设施优势,在技术、人才支持、信息服务、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等方面为新农村文化建设提供有益的帮助,在为新农村文化建设服务中可以发挥积极而重要的作用。从当前我国农村现状入手,阐述了高校图书馆参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优势和及其介入新农村建设的滞后原因,提出了高校图书馆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5.
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为经济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等,但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日益突出,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引领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显得尤为重要,要从价值观念、制度保障、生态文明、乡村和谐等方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  相似文献   

6.
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之后,北京市级财政大力支持新农村建设。随着财政投入的增加,北京市新农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新农村建设已由试点阶段转为全面推进阶段。为加快北京市新农村建设步伐,率先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北京市级财政要做好以下工作:加强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的统筹协调、进一步明确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重点领域、制定差异化的区域投入政策、建立财政主导的多元化新农村建设资金投入机制等。  相似文献   

7.
现阶段新农村建设规划困境及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从规划的角度分析现阶段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规划误区及其产生的影响,并结合规划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对市级、县级和乡镇级推进新农村建设分别提出了规划建议.得出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纵向性规划和横向性建设的复杂综合系统,以此为新农村建设的决策者、制定者和研究者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8.
新农村建设为村务公开增加了新的活力,村务公开促进了新农村建设的发展,两者相互促进、密不可分。在新农村建设中落实村务公开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村务公开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新农村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种途径和方法,搞好新农村建设关键在于人才、资金和技术。高职教育应积极主动地为新农村建设输送人才和技术,培养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  相似文献   

10.
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对策,包括科学规划新农村建设、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以期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现行的城乡二元结构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导致农村生存条件差,人才引不进、留不住,严重阻碍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为此,必须从增加农业土地附加值、提高农民收入、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改善农村生产与生活环境入手,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解决农村"人才流失"问题。同时通过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来提高农民致富能力,引导、鼓励大学毕业生和返乡农民工到农村就业、创业来强化新农村建设人才队伍,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12.
重庆作为全国田园综合体首批试点建设省份,形成了“1+3”田园综合体建设总体布局。 在分析田园综合体建设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重庆田园综合体建设的四条新路径,重点调 整业态结构,打造新型社区群落,逐步实现产业和文化融合,构建支撑发展田园综合体的产业链, 形成“企业参与,多方共建”的建设主体。  相似文献   

13.
董桥锋  林育敏  郑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0):10500-10503
介绍了新农村建设的概念特征及研究现状,解读了新农村建设的跨越式发展的含义,认为新农村建设是当前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而如何在城市化的大背景下进行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在就当前新农村建设的有利条件以及发展模式进行探讨的基础上,结合武汉市江夏区海洋村新农村建设的案例,从新农村建设在传统农业、农民生活质量、农村观念等的跨越发展方面,以及文化、乡村风貌的传承方面进行了分析,以期对今后的新农村建设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将PRA和GIS工具综合运用于新农村建设规划,不仅可以克服"自上而下"式规划的缺陷,也为规划信息的准确定位、快速处理、数据分析提供强有力支撑。该文以四川雁江省级新农村示范片为例,介绍基于PRA和GIS的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法和技术路线,对半结构式访谈、参与式绘图、问题树分析、空间分析、数据库建设及三维可视化等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5.
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号角已经吹响,无论是精准扶贫还是秀美乡村的建设,国家在乡村振兴上 的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乡村振兴的背后,有这着历史、现实、未来等三个维度的重要意义。因此,通过 对乡村振兴的背后逻辑蕴涵进行深入地学理性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现行“三农”政策,更好地 把握新时代的乡村建设的方向和脉络。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村发生的嬗变使得乡土中国逐渐走向后乡土中国,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不断涌现的新乡贤逐渐成为农村治理的新兴力量,发挥着地方治理及乡村振兴的作用。乡村振兴需要的不仅仅是纯粹的经济层面的振兴,更需要乡村共同体秩序、道德、文化层面的全面振兴。智力型民工这一特殊群体具有成为新乡贤的可能性,同时,对促进新乡贤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对重塑乡村文化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顾一鸣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9):3872-3873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对于中国广大农民和农村工作者而言,是一件激动人心的大事。从解决"三农"问题,到建设新农村目标的提出,意味着对解决"三农"问题的深化和拓展。但是无论从我国政府的管理逻辑,还是从目前一些地方政府已显现的做法看,新农村建设中不同程度上的认识和做法的误区值得警惕。只有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认识到可能出现的误区,才能避免新农村建设走弯路,降低新农村建设的代价,全面、系统地落实中央提出的新农村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18.
李宁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764-19766,19824
分析了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性:一是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理论根源在于"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二是农业持续弱质和近年"农村金融市场失灵"成为我国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客观依据和历史使命;三是农业政策性金融与新农村建设的结合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和促进农业政策性金融自身改革发展,具有特殊而重要的现实意义。剖析了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可行性:一是农业政策性金融在新农村建设中具备"第一推动力"的地位与优势;二是国家不断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政策性银行改革,持续增强农发行职能作用,为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政策条件;三是农发行14年来的改革发展实践及其"十一五"远景规划的推出,为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实践基础。基于必要性与可行性,着重从以下6个方面,发挥其支持新农村建设"第一推动力"的作用:一是加强对流通领域粮、棉等主要农产品体系建设的信贷支持;二是加强对加工领域农业产业化的信贷支持;三是加强对生产领域农业综合开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应用推广、农业生产资料及农业生态建设等的信贷支持;四是加强对农村特定群体和区域发展的信贷支持;五是加强对农业和农村应急体系与保险体系建设的信贷支持;六是加强对农业和农村金融服务中介建设的信贷支持。  相似文献   

19.
结合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发展理念,并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 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七大战略”之一进行部署,既抓住了当前 乡村发展的关键,也顺应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要求,指明了新时代乡村发展的方向。 乡村振兴战略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总要求,是对社会主义 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发展和超越。本文主要通过乡村振兴战略的视角,对乡风文明建设进行探索 和分析。  相似文献   

20.
新农村建设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策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为核心的“村容整洁”成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要内容之一。阐述了农村人居环境的概念和内涵以及农村人居环境优化的内容,针对我国农村人居环境的现状提出了一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思路、原则和对策,旨在为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人居环境优化建设研究提供理论性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