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笼养条件下蛋鸡健康与福利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不同笼养条件下蛋鸡的健康和福利状况。选取位于北京地区的3家商品蛋鸡场,场A、B、C,其饲养密度分别为411、420和450 cm2/只。对夏季不同蛋鸡场内环境参数及空气中NH3、CO2和H2S的质量浓度进行测定,记录蛋鸡的产蛋性能和死亡率,分析异常行为的发生频率。结果表明:场C的即时风速、最大风速和平均风速均显著高于场A和B(P<0.05),场C和A的空气温度、风寒温度、应激温度、露点温度均显著低于场B(P<0.05)。NH3和CO2质量浓度各场均有显著差异(P=0.003和P=0.011),其中均以场C最低,分别为1.00和83.73 mg/m3;H2S质量浓度低于测定下限1.00 mg/m3。观察发现,场C鸡群比场A和B鸡群对外界敏感性强。蛋鸡外观评分各场差异不显著,但蛋鸡步态评分及鸡蛋污损评分各场差异显著(P=0.042和P=0.023),其中步态评分场C显著高于场A和B(P<0.05),鸡蛋污损评分场C显著低于场A和B(P<0.05)。各场中蛋鸡异常行为的发生频率无显著差异。场C入舍母鸡产蛋量显著高于场A和B(P<0.05),平均蛋重、料蛋比、平均产蛋率、高峰期产蛋率、腿病发生率、产蛋疲劳症发生率、死亡率各场均无显著差异,但场C蛋鸡生产周期显著短于场A和B(P<0.05)。3家商品蛋鸡场饲养环境、管理措施等综合因素造成的差异远大于单纯饲养密度造成的差异,为了提高现阶段我国笼养蛋鸡的健康和福利状况,应该更加重视蛋鸡整体养殖环境和管理措施的改善。  相似文献   

2.
运牛车车厢内风速风向及温湿度变化的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肉牛在运输过程中风速风向和温湿度对肉牛的影响,给防制"肉牛运输应激综合征"提供科学的参数,以及为运牛车车厢结构的改进提供依据,采取了亲处运牛车车厢内进行测量的方法,分别对有蓬运牛车和无蓬运牛车车厢内风速风向、温湿度进行了测量试验。结果表明,运牛车厢内风速都随车速按线性关系增加而增大,车厢前部风速与车厢后部风速、无蓬车厢内风速与有蓬车厢内风速差异都极显著(P<0.01);运牛车厢内温度随车速按线性关系增加而下降;运牛车厢内风向和湿度随车速无规律性变化。综上所述,在气温稍高的季节,采用有蓬车厢运输车进行肉牛的运输对防制"肉牛运输应激综合征"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烟叶密集烘烤过程中叶间隙风速的变化,为实现烤烟的精准烘烤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风速仪对中棚烟叶8个位点的叶间隙风速进行实时监测,同时记录烤房的干湿球温度,并于烘烤开始后每隔4h取样1次,测定烟叶叶片与叶脉的含水率。【结果】烘烤过程中8个位点叶间隙风速差异较大,其中6号位点的风速始终处于较低水平;不同烘烤阶段各位点风速的变化比较复杂,大部分位点表现为先降后升的趋势;烟叶变黄阶段、定色阶段、干筋阶段烟叶间隙风速变化的主导因素分别为湿球温度与叶片含水率、烟叶主脉含水率与干球温度及主脉含水率。【结论】不同烘烤阶段影响叶间隙风速变化的因素并不相同,烘烤过程中可以有目的地调整烤房温湿度,并通过改善烟叶形态变化控制叶间隙风速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密集烤房烘烤质量,在气流下降式密集烤房内用HE174温湿度自动记录仪测量了不同烤房空间、不同烘烤时间的温湿度状况。结果表明:气流下降式烤房在烘烤过程中垂直方向上、中、下层和水平方向不同区域有一定的的温湿度差异。垂直方向与水平方向温湿度差异随烘烤进程的变化规律为:变黄前期小,变黄后期及定色期大,干筋期又逐渐变小;垂直方向不同区域的温湿度差异明显大于水平方向。烘烤后不同层间烟叶化学成分有所不同,含氮化合物差异较小,总糖和还原糖含量为下层略高于上层,但均未达到显著差异。密集烤房在烘烤过程中温湿度变化动态研究结果为指导密集烤房合理装烟与优化烘烤工艺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利用2020年10月—2021年2月晋中榆次地区日光温室小气候观测数据资料,分析当地日光温室小气候要素日变化和月变化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不同光照强度对温室内温湿环境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室内、外光照强度相关系数为0.971,温室透光率为73%~76%,光照强度差值随光强增加而增大;不同光照梯度气温和相对湿度日变化存在明显差异,不同梯度日较差X4∈[35 000 lx,45 000 lx]>X3∈[25 000 lx,35 000 lx]>X2∈[15 000 lx,25 000 lx]>X1∈[5 000 lx,15 000 lx];光照强度对温室内的气温和相对湿度具体定量关系表现为光照强度每增加1 000 lx,温室内平均气温升高0.2 ℃,相对湿度下降5%;日光温室保温、保湿效果显著,温室内平均气温为15~23 ℃,平均相对湿度在75%以上,当冬季外界平均气温低于0 ℃时,温室内保温、保湿效果最为显著,温室内气温比外界高20 ℃以上;温室内气温和相对湿度随外界环境变化而变化,日变化较室外存在滞后性,大约滞后1 h。本研究为北方秋冬季日光温室农业生产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烟叶烘烤过程中流水线烤房的空气介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流水线烤房烘烤介质中温度、相对湿度以及风速的变化,明确各参数之间的影响。【方法】以8隧道30m流水线烤烟烤房为研究对象,测定烘烤过程中的温度、相对湿度和风速。【结果】1)流水线烤房烘烤过程中变黄期时间为40~47h,定色期时间为43~48h,干筋期时间45~52h。2)在烤烟烘烤过程中,流水线烤房的Ⅰ区、Ⅱ区与Ⅵ区4路烟叶的温度无显著性差异,Ⅲ区~Ⅴ区4路烟叶表现为两侧温度大于中间温度;各区段4路烟叶的相对湿度有相对较大差异;整个烘烤过程叶间隙风速的变化趋势比较复杂,总体表现为C路烟叶的叶间隙风速最小,两侧烟叶的风速保持在较高水平;但各路烟的烘烤环境均能满足烘烤需求,且烤后烟的品质差异不大。3)各区段流水线烤房内的风速对温湿度的变化有不同程度影响。4)与普通密集烤房相比,流水线烤房能够提高烟叶品质,降低光滑烟的比例。【结论】流水线烤房能够很好地满足当前烟叶生产的需求,进一步提高烟叶生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坡向和坡位对大兴安岭干旱阳坡蒙古栎林温湿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12年5月中旬至10月初,在大兴安岭干旱阳坡的蒙古栎林内,选择不同的坡向和坡位设置观测样地定点测定土壤温度、空气温湿度和土壤含水量。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坡向土壤温度由大到小为南坡、西南坡、东南坡,气温由大到小为西南坡、南坡、东南坡,空气湿度和土壤含水量由大到小均为东南坡、西南坡、南坡;南坡空气和土壤温度由大到小为坡上、坡下,土壤含水量坡下大于坡上含水量,空气湿度坡上大于坡下湿度;空气和土壤温湿度受空间位置和季节分布影响差异较大,不同坡向和坡位土壤温湿度差异明显,不同季节空气温湿度波动较大。  相似文献   

8.
短光照季节光强对种公猪血液指标影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我国北方短光照季节不同光照强度50lx、 100lx和150lx对种公猪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本试验从2017年12月1日开始至2018年3月28日结束,试验组每天18h光照(18L:6D),对照组为自然光照,血液检测时间为第0天(试验当天)和第90天(试验结束),每组3个重复。结果表明:50lx、 100lx和150lx组均显著提高试验组白细胞总数(P﹤0.05),而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含量在100lx和150lx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和50lx组(P﹤0.05);中性粒细胞方面,对照组显著高于50lx组,但与100lx、 150lx组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在红细胞总数和平均血红蛋白浓度方面, 100lx组均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在血小板总数方面研究也表明, 100lx和150lx两组显著高于50lx组和对照组(P﹤0.05)。说明100lx和150lx光照强度可显著提高种公猪免疫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浓度,然而50lx光照强度仅促进种公猪血液部分指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光照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 Selenka生长、摄食和免疫特征的影响,试验以不同品系刺参包括白刺参、青刺参、紫刺参(体质量均为5.3 g左右)为对象,设4个光照处理组(5~10、25~50、1000、20 000 lx)和1个黑暗对照组(0 lx),每组设4个平行,养殖水温为14~16℃,进行为期90 d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光照强度能够显著影响刺参体质量特定生长率(P0.05),强光或全黑均不利于刺参生长,前者影响尤为明显;当光照强度为5~10 lx时,即白刺参体质量特定生长率最为明显的光照强度条件下,白刺参体内淀粉酶活力明显高于青、紫刺参;不同光照强度对青紫刺参蛋白酶活性影响基本与特定生长率一致,即在光照强度为25~50 lx时,青、紫刺参特定生长率最高,蛋白酶活性也最高;光照强度对不同品系刺参肠道内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作用基本一致,青刺参和紫刺参两种磷酸酶活力在25~50 lx光照强度时最大,而白刺参在5~10 lx时酶活力最大;在不同光照强度下,3个品系刺参体腔液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有一定差异,其中在全黑条件下白刺参SOD活性最高。研究表明,3个品系刺参在5~50 lx光照强度下生长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10.
史氏鲟稚鱼的趋光性及不同光照周期对其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不同光源、不同照度和光周期 ,观察了史氏鲟稚鱼的趋光性及其生长受光照周期的影响 ,结果表明 :(1)史氏鲟稚鱼在照度 10 0lx~ 110 0lx之间的趋光率为 4 9.5 5 % ,无显著的趋光性 ;当亮区照度在 130 0 0lx以上 ,稚鱼 10 0 %避光。 (2 )稚鱼在全黑 (0lx)、全光照 (72 0lx)和自然光周期 (0~ 5 80lx)的试验条件下饲养 35d后 ,其生长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 ,各试验组的总摄食量也未有显著性差异。处于全黑条件下的稚鱼的体色普遍变浅 ,呈灰白色 ;而另两种光周期条件下的稚鱼体色深黑 ,全光照条件下的稚鱼体色与自然光周期下的一样。结果还显示 ,史氏鲟稚鱼的生长表现出不等速性 ,全黑和自然光周期试验组的全长生长快于体重的生长 (b <3) ,而全光照组的全长生长慢于体重生长 (b >3)。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不同光照强度绿光对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 Warren)种群发展的影响,为茶园灰茶尺蠖的绿色防控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室内鲜叶饲养的灰茶尺蠖第5代1龄幼虫为材料,设置光照强度分别为40,80,120,140,240和340 lx绿光(波长520~525 nm)处理和对照共7个处理,每处理80头幼虫。其中绿光处理灰茶尺蠖白天用普通日光灯(150~200 lx)持续照射12 h,夜间用不同光照强度的绿光持续照射12 h;对照灰茶尺蠖白天用普通日光灯(150~200 lx)持续照射12 h,夜间持续黑暗12 h。测定不同光照强度绿光对灰茶尺蠖幼虫发育历期、存活率、蛹质量、化蛹率、成虫羽化率、成虫寿命、产卵历期、产卵量及卵孵化率的影响。【结果】随着绿光光照强度的增大,灰茶尺蠖幼虫的总发育历期缩短,其中240和340 lx绿光处理与对照差异显著;灰茶尺蠖5龄幼虫的存活率呈下降趋势,各绿光处理均与对照差异显著。除40 lx绿光处理外,其他光照强度绿光处理的灰茶尺蠖化蛹率显著低于对照。与对照相比,不同光照强度绿光处理雌虫和雄虫的蛹质量均有所下降,且雄虫的蛹质量低于雌虫。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灰茶尺蠖成虫的羽化率呈下降趋势,其中120,140,240和340 lx绿光处理与对照差异显著。与对照相比,240和340 lx绿光处理成虫寿命显著缩短,单雌最高产卵量和平均单雌产卵量均显著下降,产卵历期也显著缩短。与对照相比,不同光照强度绿光处理的卵孵化率显著下降,最低仅为17.00%。【结论】240和340 lx绿光处理显著缩短了灰茶尺蠖幼虫的发育历期和成虫的寿命,降低了羽化率、产卵量及卵孵化率,从而抑制了灰茶尺蠖种群的发展速度,表明这2种强度绿光能有效防控茶园灰茶尺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温度、湿度及光照强度对青斑蝶卵、幼虫和蛹存活率及历期的影响.[方法]采用"人工气候箱+温湿度、光照自动记录仪+视频监控实时测定"的方法,探究不同培养条件下卵、幼虫和蛹的历期变化,设置不同梯度的温度(20~30℃)、相对湿度(50%~60%)、光照强度(500~1000 lx)条件对不同虫态历期进行观测与记录.[结果]卵和幼虫最适宜的发育条件为温度25℃,相对湿度60%,光照强度1000 lx,平均发育历期分别为4.08和13.03 d.温度30℃、相对湿度50%、光照强度1000 lx的培养条件最适宜蛹的发育和羽化.在所控制的3种环境因子中温度对蛹历期的影响极显著(P<0.01),光照强度和湿度对蛹历期的影响不显著(P>0.05),但湿度和光照强度对蛹的羽化率有重要影响.[结论]温度是影响青斑蝶卵和蛹历期的重要环境因子.控制合适的温湿度和光照强度,有利于青斑蝶各虫态历期的缩减和提高成活率.该研究结果可为青斑蝶的人工养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荫棚等园艺设施及室内栽培秋海棠属植物的表现及其对光照的需求,以四季秋海棠(Begonia cucullata)和瓦氏秋海棠(B.wallichiana)盆栽幼苗为材料,在植物栽培室内研究了不同光照强度LED人工光源下两种秋海棠的生长差异。结果表明:四季秋海棠株高最大值出现在2 000 lx,茎粗和分枝数最大值出现在2 500 lx,光照强度继续增加后这些指标均无显著变化;瓦氏秋海棠株高、分枝数在2 000 lx时达到最大值,茎粗在2 500 lx时达到最大值。四季秋海棠叶片厚度、地上部分鲜干重、气孔密度、气孔长轴长度及叶绿素a、b含量的最大值均出现在3 000 lx。除叶绿素b外,瓦氏秋海棠上述指标的最大值均出现在2 500 lx。综合分析评价,栽培瓦氏秋海棠和四季秋海棠的低成本最佳光照强度分别约为2 500 lx和3 000 lx,二者均适合室内人工光照条件下栽培观赏。  相似文献   

14.
顶部通风对日光温室内温湿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沈阳地区气候特点,根据室外环境不同条件,通过比较温室通风对温湿度的影响,分析确定其变化规律.试验在30 min内只开顶窗进行自然通风的情况下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外界风速在4~5 m/s范围内,温室温度、湿度下降速度最快,温度降低2 ℃,相对湿度下降17.8百分点,释放出热量3 980 kJ;晴天时温室相对湿度下降速度大于阴天;通风面积较大时对温室内温湿度的影响大于通风面积较小时对温室内温湿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现阶段,生猪养殖中保育猪的饲养管理对生猪养殖后期的育肥性能和养殖经济效益的提高具有关键作用,尤其是目前规模化生猪养殖产业的快速发展,猪只保育阶段的饲养管理对整体猪群的健康和生产性能有重要影响。做好保育猪饲养管理措施可以从栏舍清洁消毒,科学断奶和转群,合理控制养殖密度及栏舍温湿度控制等方面进行。文章对生猪养殖中保育阶段的饲养管理技术进行介绍,旨在为保育猪科学饲养及我国生猪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探讨并揭示木本曼陀罗的引种特性,即不同的栽培措施对其生长发育及开花的影响规律,为其在北方的生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黄花和红花木本曼陀罗为供试材料,研究不同施肥条件、不同光照强度、不同基质及酸碱度、不同温湿度条件和不同生长调节剂对北方引种的木本曼陀罗植株生长发育和开花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钾宝(N:12%,K2O:44%)后的叶片鲜重及叶面积增长率最多,施用复合肥(N∶P∶K=2∶1∶1)的变化与其差异不显著,但后者处理的植株花蕾总数与前者差异显著.遮光40%,光照强度为17 280~25 900 lx的条件下,叶色花色最佳,开花数减少8.41%,但花径增加18.53%,花冠长增加22.02%.不同温湿度条件下,0~15℃生长缓慢,15~30℃和>30℃时的生长没有显著差异,生长势均强,且随着温度的提高,地径的增长幅度逐渐增大,但15~30℃时株型易控制,观赏性好.喷施浓度为0.5~1 g/L的PP333溶液可有效缩短节间距,增加萌芽数.木本蔓陀罗在遮光40%,光照强度为17 280~25 900 lx、空气相对湿度60%、土壤pH值为6.5~7.5的条件下叶片绿色浓厚,花多色艳.施肥以复合肥(N∶P∶K=2∶ 1∶1)为主,同时在整个生长期内施用3~4次钾宝,在植株萌蘖期后到开始拔节时期喷施0.5~1.0 g/L的PP333 3次即可保证盆栽观赏效果.  相似文献   

17.
张晓燕  胡禅娜  林霞  蒋春霞  刘鹏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4):11006-11008
在不同光照条件下,测定了槲蕨孢子叶叶绿素荧光参数、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类胡萝卜素含量及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和可溶性糖(SS)含量的变化。研究表明:在强光3 000 lx下Fo比1 0002、000 lx大,Fm各处理间相差不大,Fv/Fm在3 000 lx下明显减小。在1 000和2 000 lx下处理46、d后,ETR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光抑制被消除。不同光照处理7d后3 000 lx叶绿素及类胡萝卜素含量下降幅度较大,1 000和2 000 lx差异不明显,POD和CAT活性、MDA、SS含量都在3 000 lx下最高。由此可见,3 000 lx光强对槲蕨生长不利,在实际生产中进行槲蕨人工栽培时应避免强光。  相似文献   

18.
刘伟  赵艳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7):13109-13110
[目的]为发展蛴螬养殖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通过蛴螬的饲养试验研究适宜蛴螬生活的环境和饲养蛴螬的关键技术。[结果]在整个试验期内,不同温湿度下各试验组蛴螬均有增重,且第5箱的增重较明显;方差分析表明,不同饲料间及不同温湿度间的增重差异显著。第5箱虫的死亡数较少,第4箱的次之,其他箱死亡较多。方差分析表明,不同饲料间及不同温湿度间虫的死亡数差异显著。不同温湿度及不同种类饲料对虫体增重及死亡数均有显著影响。当温度为14~23℃,湿度为50%~70%,并且以“麦麸+玉米面”作为饲料饲养蛴螬时,蛴螬增重最快,且其死亡率最低。[结论]该研究为蛴螬作为良好的动物蛋白饲料在饲料行业中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在江西信丰县脐橙种植网室内(150 m×70 m),研究不同季节网室内、外温湿度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不同季节网室内外日均温为夏、秋两季网内高于网外,春、冬两季低于网外,且夏季温差达到3.7℃,其它季节的温差均在0.5℃以内;日平均相对湿度则不同季节均表现为网内高于网外,但差异较小。网室内外温湿度的相关性在不同季节之间存在差异,总体表现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温度相关性R~2值变化范围为0.06~0.96,相对湿度则为0.01~0.93;而温湿度的日平均值在不同季节网室内外的相关性则均表现为夏季秋季冬季春季,日均温相关性R~2值变化范围为0.80~0.97,日平均相对湿度为0.39~0.96。除夏季外,晴天与阴雨天网室内外温度的日变化均存在差异,网室内外温度高低呈现出时段性交替变化的特点,天气类型仅仅影响各时段的持续时间;相对湿度的日变化在不同天气类型条件下也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0.
肖杨  王冠  袁淑杰  于飞 《农学学报》2021,11(5):91-96
为了预先掌握葡萄各生育期棚内温湿度环境,从而让农户有充足时间调整大棚管理措施,降低气象灾害风险,利用2018年11月—2019年6月大棚内外观测资料,分析了不同天气类型下棚内温湿度与棚外气象要素的相关性,并通过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棚内逐小时温湿度预报模型。结果表明:棚内温湿度与棚外气温、空气相对湿度、风速、日照时长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晴天和多云大棚内外要素之间相关系数大多在0.3以上,棚内气温与棚外要素的相关性更高且最大相关系数超过0.9,阴天相关性较低;棚内逐小时气温、空气相对湿度模型的R2多在0.5以上,气温模型预报值与实测值的均方根误差(RSME)≤3.7℃、平均绝对误差(MAE)≤2.9℃,空气相对湿度模型预报值与实测值的均方根误差≤13.3%、平均绝对误差≤10.6%。所得模型填补了该地区大棚葡萄各生育期温湿度预报的空白,为田间管理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