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双低杂交油菜品种油研1707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油研1707是以黄籽双低隐性核不育系8227A与双低恢复系898配制的杂交组合。2005~2006年在四川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产量分别为159.12 kg/667m2和174.33 kg/667m2,较CK(蜀杂6号)分别增产10.73%和24.74%;芥酸含量0.18%,硫甙含量18.57μmol/g.饼,含油率42.27%。  相似文献   

2.
“三高两低”杂交油菜油研九号的选育与推广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油研九号是以黄籽双低不育系2716A与黄籽双低恢复系5862R配制的杂交油菜组合,在贵州、江西、安徽等省区试中平均产量为135.7kg/667m2,较对照增产4.49%;产油量为60.6kg/667m2,较对照增产18.3%.含油率为44.92%~46.35%,种子蛋白含量为24.1%,油分蛋白总量为70.45%,芥酸含量为0.51%,硫甙含量为28.25μmol/(g·饼),油酸含量为64.9%.1998-2008年在长江流域及相邻省区累计推广面积达136.27万hm2.  相似文献   

3.
优质黄籽杂交油菜新品种黔黄油21号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黔黄油21号是甘蓝型油菜黄籽不育系2225A与商含油量双低恢复系ZW3115杂交、鉴选出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双低黄籽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在贵州省油菜区试中的平均产量为175.27 kg/667 m2,比对照(油研10号)增产7.00%,区试中最高产量达230.33 kg/667m2.含油量为46.28%、籽粒中的蛋白质含量为22.27%、芥酸含量为0.20%、硫甙含量为22.48μmol/g·饼.干2007年12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4.
甘蓝型杂黄籽优质杂交油菜品种嘉油占是以黄籽双低隐性核不育两系不育系8187A与双低恢复系8274R配制的双低杂交组合,表现杂种优势强,丰产性突出,产量高,含油量较高,中早熟,抗倒,病毒病和菌核病抗病能力与对照德油6号相当。在2009—2011年四川省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中,17个试点平均产量181.43kg/667m2,比对照德油6号显著增产(4.85%);在2010-2011年度6点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171kg/667m2,比对照增产3.32%;种子含油量(干基)40.75%,种子芥酸含量0.45%,硫甙含量31.62μmol/g饼。于2011年11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川审油2011007),适宜在四川省平坝及丘陵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5.
双低高油分杂交油菜先油杂2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先油杂2号是以双低隐性核不育系847A与双低恢复系HF15配制的杂交组合,在贵州两年的区试中,种子含油率44.55%,芥酸含量0.5%,硫甙含量20.62μmol/g.饼,种子蛋白质含量21.2%,两年平均产量为174.44 kg/667m2,比对照(油研10号)增产14.01%。  相似文献   

6.
宝油517是以高油分黄籽双低不育系1528A为母本,黄籽双低恢复系17 R为父本配制的杂交组合。于2008年12月通过贵州省区试和生产试验并获审定。在2006—2008年度的贵州省油菜新品种区试中的平均产量为168.51 kg/667m2,较对照(油研10号)平均增产5.91%,比对照增产的点次占75%。在2007—2008年度贵州省油菜生产试验的平均产量为173.0 kg/667m2,较对照(油研10号)增产3.53%,较对照增产的点次占50%。  相似文献   

7.
高油双低隐性核不育杂交油菜新品种凯育118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选育适应性好、优质丰产的杂交油菜品种,以黄籽双低隐性核不育系YD01A为母本、双低恢复系18R为父本,成功配制杂交油菜新品种凯育118。该品种在2010—2012年国家中游区域试验20个试点中18个点增产,2个点减产,2年平均产量162.93kg/667m2,比对照中油杂2号增产6.00%;2年平均产油量76.43kg/667m2,比对照中油杂2号(61.36kg/667m2)增加13.09%。2年含油量平均为46.80%,芥酸含量均为0,硫甙含量平均18.51μmol/g饼。2012年12月通过国家中游区域试验并获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油2012004)。适宜湖北、湖南、江西冬油菜区种植。  相似文献   

8.
为加快高油分黄籽双低杂交油菜油研57大面积推广应用,对油研57在国家冬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结果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油研57在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分别为188.63 kg/667m2和182.74 kg/667m2,分别比对照南油12增产3.10%和5.37%;平均含油率为47.25%,芥酸含量0.35%,硫甙含量25.86 μmol/g饼;2年平均产油量87.67 kg/667m2,比对照南油增产12.74%;菌核病鉴定结果为低抗,抗倒性强,抗寒性好.适宜在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和陕西的汉中及安康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9.
甘蓝型黄籽双低油菜新品种"申黄1号"系采用品种(系)间杂交的方法育成.该品种品质优良,芥酸含量0.44%,硫苷含量27.81 μmol/g,种子含油率45.60%.2006-2008年上海市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3 005.63 kg/hm2,比对照"沪油15"增产9.78%,产油量比对照"沪油15"增产11.32%.  相似文献   

10.
杂交油菜油研57的综合农艺性状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加快高油分黄籽双低杂交油菜油研57大面积推广应用,对油研57在国家冬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结果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油研57在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分别为188.63kg/667m~2和182.74kg/667m~2,分别比对照南油12增产3.10%和5.37%;平均含油率为47.25%,芥酸含量0.35%,硫甙含量25.86μmol/g饼;2年平均产油量87.67kg/667m~2,比对照南油增产12.74%;菌核病鉴定结果为低抗,抗倒性强,抗寒性好。适宜在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和陕西的汉中及安康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1.
选择具有油分蛋白总量在70%以上的材料与需要改良亲本杂交,其F2代分离出油分蛋白总量在70%以上的单株,其含油率和种子蛋白平均可达48%和23%左右,在此基础上再通过F3、F4代定向选择,可使改良亲本具有相应稳定的高油分高蛋白的优良性状。  相似文献   

12.
DH0815是以黄籽双低隐性核不育材料850A与双低恢复系F15配制的双低杂交组合。在江西两年区试中含油量43.64%,种子芥酸含量0.13%,硫甙含量15.5μmol/g.饼,产量比中油杂2号增产4.69%,产油量比中油杂增产14.1%。  相似文献   

13.
宝油85是利用甘蓝型油菜黄籽双低隐性核不育系3945AB与具有相同品质性状的恢复系D4315R配制育成的高油分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在2005~2007年国家长江下游区试中,平均产量为2715 kg/hm2,比对照(秦优7号)增产0.83%;平均产油量为1253.85 kg/hm2,比对照增产5.04%。种子芥酸含量0.05%,菜籽硫甙含量19.6μmol/g(饼),含油量为46.05%。  相似文献   

14.
植物油脂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选育和推广植物高油品种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已经成功选育的几种主要油料作物、高油品种及植物高油育种的途径和方法,展望了植物高油育种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高番茄红素加工番茄新品种紫红的选育   总被引:11,自引:11,他引:0  
紫红是利用从日本引进品种NDM969经分离选育的N-131,与分离选育的N-465配制的加工番茄杂种一代.该品种晚熟,较直立,开展度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番茄红素含量高.总产量比对照品种里格尔(87-5)增产6.66;;可溶性固形物含量5.5;,比对照品种里格尔高21.47;;番茄红素含量16.78 mg/100 g,比对照品种里格尔高61.66;,其番茄红素表现尤为突出,适合生产高番茄红色素含量番茄酱.可作为晚熟直播品种栽培.  相似文献   

16.
油研系列品种(组合)在参加全国和贵州省的44次试验中,含油率在39.26%~48.42%,其中含油率在44%以上的频率达28次,其平均含油率达45.4%,占总参试次数的63.64%;与同组试验的其它品种相比,44次油研系列品种比250次其它品种平均含油率高3.1%,在参试的25个片区.次中有21个居同组含油率的第1位。油研10号参试和作对照品种的10个片区.次中,含油率平均分别为44.47%和45.14%,表现出油研10号的高含油率和稳定性。分析还看出,在长江上游育成的油研系列品种在中、下游更具有良好的表现。  相似文献   

17.
以长治市襄垣县韩村农作物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X"形线路对当地玉米地、谷子地、小麦地135个土壤样品进行采集,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进行有效钙、铜、铁、锌含量的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对于3种不同农作物,土壤中大量元素钙从高到低的顺序为:谷子地小麦地玉米地,微量元素铜、铁、锌全量浓度的顺序为:小麦地谷子地玉米地。试验区内不同作物地其土壤金属元素含量无显著性差异。试验样地铜、铁含量适中,锌明显偏高,钙含量缺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金属元素含量在表层(0~40 cm)变化幅度较大,但底层(40~60 cm)元素含量值大于表层。该研究对施肥、现代农业发展和相关作物种植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72和69杨心边材pH值、缓冲容量及化学成分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2个品系人工林杨树木材[欧美杨无性系72杨(Populus euramericana cv.I-72/58)和69杨(P.deltoides cv.I-69/55)]为对象,分析人工林杨树心材和边材pH值和缓冲容量及化学成分含量之间的差异 .结果表明,除了聚戊糖差异显著外,72和69杨树株间心材和边材的化学成分含量差异不大;72和69杨株间心材和边材的pH值和酸碱缓冲容量的差异不显著;72杨和69杨心边材化学成分含量差异并不显著,但是72杨和69杨边材木素差异显著;72杨和69杨心边材pH值和酸碱缓冲容量的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高温胁迫对毛白杨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毛白杨幼苗叶片为材料,研究高温胁迫对毛白杨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在30℃和35℃处理时,毛白杨幼苗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变化不大。在40℃高温处理时其叶绿素含量整体呈下降趋势,但在24~36h时,出现了小幅上升,之后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