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试验选用均质量(2.63±0.16 g)的吉富罗非鱼鱼种315尾,随机分成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5尾,分别饲喂3.7%、7.7%和16.6%的低、中、高脂肪水平的等氮饲料,探讨不同脂肪含量饲料对吉富罗非鱼鱼种生长、肝体指数、脂肪沉积、脂蛋白脂酶(lipoprotein lipase,LPL)活性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并初步探讨LPL基因表达与脂肪沉积的关联规律,试验周期90 d。结果显示:(1)饲喂高脂饲料的试验鱼肝体指数、脏体指数显著升高,肥满度无显著变化,肝脏与肌肉脂肪含量显著升高;(2)饲喂高脂肪饲料试验鱼的增重率显著下降、饲料系数下降显著;(3)LPL基因在吉富罗非鱼鱼种肝脏和肌肉中均有表达,但肝脏中LPL mRNA表达丰度显著高于肌肉;(4)在再投喂48 h内,在第6小时时,高脂肪试验组鱼肝脏LPL活性显著高于中、低脂肪试验组,但随后显著降低,显著低于3.7%试验组;7.7%和3.7%试验组鱼肝脏LPL活性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5)饲喂高脂饲料的试验鱼肝脏中LPL mRNA表达丰度最高,显著高于3.7%低脂试验组;(6)吉富罗非鱼肝体指数、肝脏和肌肉脂肪含量与肝脏LPL表达具有显著的线性正相关。结果表明,LPL mRNA在吉富罗非鱼肝脏和肌肉中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高脂饲料显著抑制了吉富罗非鱼鱼种增重;高脂饲料显著促进了吉富罗非鱼肝脏LPL的分泌,诱导了其肝脏中LPL基因表达,促进肝脏与肌肉脂肪沉积;LPL基因参与调节吉富罗非鱼脂肪沉积。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母鸡采食量限饲对子代脂肪沉积、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etase,FAS)活性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母体营养效应及子代后天的补偿作用。【方法】选择东北农业大学繁育的高、低脂系肉种母鸡各384羽,分别分为两个处理组。产蛋期,处理一饲喂正常日粮,处理二日采食量是处理一的75%。产蛋高峰期收集种蛋进行孵化。子代自由采食常规水平日粮。【结果】母鸡采食量限饲显著提高子代28日龄腿肌脂肪含量(P<0.05),56日龄时差异不显著(P>0.05);子代肝脏脂肪含量品系间存在差异,高脂系显著高于低脂系(P<0.05);品系与采食水平的互作对子代肝脏脂肪含量和28日龄胸肌脂肪含量影响显著(P<0.05);子代腹脂率品系间差异极显著(P<0.01)。56日龄时,子代肝脏FAS酶活性品系间差异显著(P<0.05),品系与饲喂水平的互作对肝脏FAS酶活性影响显著(P<0.05)。子代肝脏FAS mRNA表达丰度1日龄时品系间差异显著(P<0.05);28日龄时,品系与饲喂水平的互作对肝脏FAS mRNA的表达影响显著(P<0.05);母鸡采食量限饲显著提高了28日龄子代肝脏FAS mRNA的表达丰度(P<0.05);56日龄时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母鸡采食量限饲影响子代脂肪的沉积,且品系间表现出不同的趋势;56日龄时,肉仔鸡肝脏FAS酶活性品系间差异显著(P<0.05),且品系与饲喂水平的交互作用影响显著(P<0.05);肉仔鸡肝脏FAS mRNA的表达丰度受母体效应的影响,并且在其后生长过程中表现出补偿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主动免疫对公猪肝脏脂肪代谢关键基因转录水平和酶含量的影响,选用36头公猪随机分为对照组、免疫组和手术组(n=12),测定血清睾酮、甘油三酯、血糖及肝脏组织中脂肪代谢关键酶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肝脏组织关键基因mRNA表达变化。结果显示:GnRH主动免疫后公猪血清甘油三酯含量呈上升趋势,血清睾酮含量显著下降(P0.05)。与对照组公猪相比,免疫去势显著提高肝脏脂肪酸合成酶(FAS)及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含量(P0.05),且显著提高肝脏FAS、ACC、微粒体甘油三脂转运蛋白(MTTP)基因mRNA表达水平(P0.05),显著下调激素敏感酯酶(HSL)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PPARγ)基因mRNA表达水平(P0.05)。但免疫公猪血清甘油三酯含量及肝脏FAS、ACC、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mRNA表达仍显著低于手术去势公猪相应指标(P0.05)。上述结果表明,GnRH主动免疫提高了公猪肝脏脂肪合能力,但其脂肪合成能力仍低于传统手术去势公猪。  相似文献   

4.
以体质量为40 g的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为试验对象,分别投喂冰鲜杂鱼(对照)、 A配合饲料(脂肪含量8.2%)和B配合饲料(脂肪含量14.5%),饲养试验共进行3个月,试验结束时测量各组鱼的生长性状,并检测其肝脏中两种脂蛋白脂肪酶基因LPLtype1和LPLtype2 mRNA的表达量。结果表明:喂食冰鲜杂鱼的大口黑鲈平均体质量增加率显著高于喂食两种配合饲料的大口黑鲈( P〈0.05);喂食B配合饲料的大口黑鲈肝脏中LPLtype1和LPLtype2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与对照组、喂食A配合饲料的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饲料脂肪水平越高, LPLtype1和LPLtype2 mRNA的表达量也越高。研究表明,脂蛋白脂肪酶LPLtype1和 LPLtype2基因编码的蛋白都具有分解贮存在肝脏细胞中多余脂肪的功能,且LPLtype2与LPLtype1基因可能存在更加精细的分工, LPLtype2比LPLtype1更易受饲料脂肪含量的调节,推测LPLtype2在参与分解肝细胞的脂肪中可能起到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抗菌肽(Antimicrobial peptides,AMPs)对红姑鱼(Sciaenops ocellatus)幼鱼生长性能和血清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在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的抗菌肽(0,0.1,0.3和0.5g/kg)作为试验饲料(即A0,A100,A300和A500组),饲喂平均体质量为(1.57±0.17)g/尾的红姑鱼8周,测定各组红姑鱼生长性能、血清激素(GH、T3、T4和IGF-I)水平,A0和A300组红姑鱼停饲后不同时间点的血清激素水平及肌肉和肝脏中IGF-I mRNA表达丰度。【结果】A300和A500组红姑鱼增重率、饲料效率和蛋白效率都显著高于A0组(P0.05),A100、A300和A500组的蛋白沉积率和成活率显著高于A0组(P0.05)。A300和A500组含肉率和鱼体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A0组(P0.05),对形体指标和体组成的其他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养殖4,6,8周抗菌肽对血清中GH水平无显著影响(P0.05);A300和A500组血清T3、T4和IGF-I含量显著高于A0组(P0.05)。停饲后72h内持续取样发现,A300组的血清IGF-I在停饲后2h时达峰值,且在2和4h时血清IGF-I含量显著高于A0组(P0.05)。A300组的IGF-I mRNA在肝脏和肌肉中的表达量在4h时达峰值(P0.05)。【结论】饲料中添加抗菌肽0.3g/kg可促进红姑鱼的生长,提高饲料效率,增加含肉率。抗菌肽与血清GH的分泌无显著相关性,但可提高血清IGF-I水平及IGF-I mRNA在肌肉和肝脏中的表达量。  相似文献   

6.
采用RT-PCR技术,分别研究短链和长链脂肪酸及P38 MAPK通路抑制剂SB20358对小鼠前体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脂代谢相关基因转录表达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结果表明:短链脂肪酸可提高PPARγ2和C/EBPα mRNA表达量(P<0.05),而长链脂肪酸上调PPARγ2、C/EBPα、FAS、SREBP-1c mRNA表达量(P<0.05),但脂肪酸对TGH表达量影响不显著(P>0.05);当P38MAPK抑制剂存在时,PPARγ2、FAS和SREBP-1c mRNA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而C/EBPα和TGH表达量变化不显著(P>0.05).表明脂肪酸可通过P38MAPK通路促进PPARγ2增量表达从而促进小鼠前体脂肪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不同填饲期黑羽番鸭产肝性能测定、肌肉和肝脏营养成分分析、肝脏组织学观察,以及脂调控基因的表达检测,探讨黑羽番鸭肝脂肪代谢规律。选取140只体质量相近的12周龄健康黑羽番鸭(公母各半)作为试验动物,其中40只作为对照。填饲期为16 d,采用单人机械填饲方法。填饲饲粮选用煮至6~7成熟的陈年玉米,沥干后趁热拌入12 g·kg-1油脂、7.5 g·kg-1食盐和1 g·kg-1复合维生素,对照组正常饲喂。结果表明:黑羽番鸭填饲16 d后,公番鸭肝质量平均为308.91 g,母番鸭肝质量平均为135.86 g,差异极显著(P0.01);填饲组肝脏的脂肪含量为51.83%,对照组为8.36%,填饲极显著提高了黑羽番鸭肝脏的脂肪水平(P0.01);填饲黑羽番鸭肝脏细胞膨大,肝细胞质内充满大小不等的脂肪滴;填饲显著提高了黑羽番鸭肝脏中脂肪酸合成酶(FAS)、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和甘油磷酸酰基转移酶(GPAT)基因的相对表达量(P0.05),显著降低了微粒体甘油三酯转运蛋白(MTTP)和载脂蛋白B(ApoB)基因的相对表达量(P0.05);随着填饲的进程,检测到肝脏中的FAS、ACC、MTTP、ApoB、GPAT等脂调控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有所提升。结论:番鸭具有良好肥肝生产性能;填饲使黑羽番鸭肝脏脂肪水平极显著升高;在填饲过程,肝脏中FAS、ACC、MTTP、ApoB和GPAT基因的表达对黑羽番鸭脂代谢网络调控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陕西省紫阳县(富硒地区)山羊各组织中Fas和Bcl-2基因表达的情况,探讨微量元素硒对Fas和Bcl-2基因表达的影响。将年龄相仿、体质量相近,分别来自紫阳县双安镇(高硒区,n=7)和高滩镇(低硒区,n=7)的山羊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肾周脂肪、背最长肌、股二头肌和淋巴组织中Fas和Bcl-2基因mRNA的表达量。结果表明:双安镇山羊各组织Fas基因mRNA表达量由高到低依次为肝脏心脏肺脏肾脏肾周脂肪脾脏股二头肌淋巴背最长肌;高滩镇心脏和肝脏中mRNA的表达量最高,显著高于肾周脂肪、肾脏、背最长肌、股二头肌、肺脏、淋巴、脾脏(P0.05),肝脏、肺脏(P0.01)和肾脏(P0.05)中的表达量均显著低于双安镇。双安镇山羊肺脏中Bcl-2基因mRNA表达量最高,与脾脏和肾周脂肪组织差异不显著(P0.05),但是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而高滩镇山羊Bcl-2基因mRNA表达量由高到低依次为肾周脂肪肺脏心脏脾脏肾脏淋巴股二头肌肝脏背最长肌,且心脏、脾脏、肾周脂肪(P0.01)和肺脏(P0.05)均高于双安镇山羊。由此可见,Fas和Bcl-2基因mRNA在紫阳县山羊各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表达,且微量元素硒上调了山羊组织中Fas基因的表达,抑制Bcl-2基因,但是硒对Fas和Bcl-2基因表达的影响存在组织差异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高脂饲料中添加蛋氨酸、半胱氨酸及牛磺酸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脂肪代谢的影响,在高脂(16%)基础饲料(对照组)中分别添加1.5%的蛋氨酸、半胱氨酸和牛磺酸制成4种等氮等脂饲料。试验选用平均初始体质量为(7.98±0.02)g的大菱鲆幼鱼为研究对象,每组饲料投喂3个重复桶,每桶30尾鱼;在室内流水系统中进行为期56d的摄食生长试验。结果表明:全鱼和肌肉粗脂肪在各组间没有显著差异。肝脏粗脂肪含量在牛磺酸组最低,显著低于半胱氨酸组(P<0.05)。血清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含量在牛磺酸组最高,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饲料中含硫氨基酸的添加降低了鱼体EPA含量,牛磺酸升高了鱼体C18:2n-6和C18:3n-3含量。饲料中含硫氨基酸的添加显著影响了大菱鲆肝脏脂代谢基因表达,蛋氨酸升高了脂肪酸从头合成相关基因(FAS)的表达;半胱氨酸升高了甘油酯生成相关基因DGAT1的表达,而牛磺酸降低了脂肪合成相关基因(ACACβ、FAS、SREBP1、PPARα1、PPARγ和LXRα)的表达。生长方面,终末体重在牛磺酸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但各处理组间成活率、肥满度、肝体比和脏体比均无显著差异。综上所述,在大菱鲆高脂饲料中添加蛋氨酸、半胱氨酸及牛磺酸对大菱鲆脂代谢具有调节作用,牛磺酸具有降低肝脏脂肪含量的作用,而半胱氨酸具有升高肝脏脂肪含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选用初始体质量为(2.78±0.09)g的刀鲚幼鱼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0尾),分别投喂不添加鱼油(对照组)和添加4.76%精制鱼油(HUFA组)的2种配合饲料,饲养60 d后采样。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Δ6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基因在刀鲚幼鱼脑、肝脏、肌肉等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量。结果显示:饲料中脂肪含量可以上调Δ6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在组织中的表达。HUFA组刀鲚幼鱼Δ6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在肝脏、心脏中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在鳃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11.
日粮添加DHA对肉仔鸡生长及脂肪代谢基因转录的后效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岩  孙超 《中国农业科学》2009,42(11):4042-4050
 【目的】探讨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微藻粉对肉仔鸡生长和脂肪代谢的影响及其持续效果,为揭示DHA调节动物脂肪沉积的机理提供依据。【方法】1周龄AA肉仔鸡日粮中添加DHA微藻粉,添加2周,分别在3、4、5周时屠宰,取组织样提总RNA,采用RT-PCR技术检测各组织中基因转录表达。【结果】DHA微藻粉显著增加肉仔鸡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降低腹脂率,降低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P<0.05),停止添加1周后仍有显著作用(P<0.05)。DHA微藻粉可提高肝脏过氧化物酶增生物激活受体(PPARα)和肉碱酰基转移酶(CPT-1)mRNA表达,抑制脂肪酸合成酶(FAS) mRNA表达,停止添加后,可促进上述基因的表达(P<0.01)。DHA微藻粉能促进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FAS和 CPT-1 mRNA表达,抑制腹脂中脂蛋白脂酶(LPL)mRMA表达,停止添加后,试验组中各基因表达低于对照组(P<0.01)。DHA微藻粉显著抑制胸肌中脂肪合成和脂肪酸氧化的基因表达(P<0.01),停止添加1周后,试验组中FAS、LPL、CPT-1 mRNA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停止添加2周后,可抑制脂肪合成与分解基因的表达(P<0.01)。DHA微藻粉显著抑制腿肌中FAS mRNA表达,促进ACC、LPL、CPT-1 mRNA表达;停止添加1周后,显著地抑制合成与分解基因表达(P<0.01);但停止添加2周后,观测到相反现象。【结论】DHA微藻粉对肉仔鸡各组织中脂肪代谢影响不同,在肝脏和腿肌中抑制脂肪合成,促进氧化,停止添加2周后,促进脂肪合成与分解;在脂肪组织中可促进脂肪合成与分解,停止添加后,呈相反作用;在胸肌中抑制脂肪合成与氧化,停止添加后出现相反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钙信号对小鼠脂肪组织中GPR120基因转录及脂肪生成的影响。【方法】用外源性葡萄糖酸钙和二氢吡啶钙离子通道的阻滞剂Nifedipine处理小鼠30 d,记录小鼠体质量的变化,测定小鼠皮下脂肪、附睾脂肪和肾周脂肪的沉积量,检测血清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浓度,同时利用Real-ti me PCR法分析GPR120基因及与脂肪生成密切相关的转录因子PPARγ、C/EBPα和脂解基因HSL、生脂基因FASmRNA的表达情况,用SPSS软件分析小鼠附睾脂肪中GPR120与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相关性。【结果】葡萄糖酸钙可延缓小鼠体质量的增加,减少体脂含量(P0.01),并使小鼠血清中的TG、TC和LDL-C浓度极显著降低(P0.01),HDL-C浓度显著升高(P0.05),可导致GPR120、PPARγ、C/EBPα和FAS的mRNA表达水平降低,且分别达到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水平,并可使HSLmRNA表达水平极显著升高(P0.01);Nifedipine处理能使小鼠体质量增加(P0.05),促进体脂沉积(P0.01),并使小鼠血清中的TG和TC浓度显著升高(分别为P0.05和P0.01),GPR120、PPARγ、C/EBPα和FAS的mRNA表达水平极显著升高(P0.01),但却使HSLmRNA的表达水平极显著降低(P0.01)。相关性分析表明,GPR120 mRNA的表达水平与PPARγ、FAS和C/EBPα间呈显著正相关。【结论】钙信号在GPR120调节小鼠脂肪生成的过程中可能起到负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饲料中脂肪水平对塘鲺鱼生长性能、体成分、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用均重为(31.12±0.1)g的健康活跃塘鲺鱼60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各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含4.59%脂肪)中添加0、2%、4%、6%和8%的混合油(豆油.鱼油.磷脂油=2.1.1)制成的脂肪含量分别为4.59%、6.52%、8.43%、10.34%和12.31%的饲料,试验周期为8周,测定塘鲺鱼生长性能、体成分和血清生化指标并分析其变情况。结果表明:1)随着油脂添加量的增加,料肉比和肥满度呈逐渐下降趋势,脏体比、肝体比和脂体比呈逐渐上升趋势,但各试验组塘鲺鱼生长性能无显著差异(P0.05),2%添加组具有最高的增重率。2)各试验组塘鲺鱼肌肉及肝脏的水分和脂肪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全鱼体成分中,水分和灰分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增加,塘鲺鱼全鱼粗蛋白含量逐渐降低,而粗脂肪含量逐渐升高,与0添加组相比,4%、6%和8%添加组的粗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5),6%、8%添加组的粗脂肪含量显著升高(P0.05)。3)各试验组血清中葡萄糖、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脂肪酶无显著差异(P0.05),8%添加组的三酰甘油含量显著高于0添加组(P0.05),而6%和8%添加组的高密度脂蛋白含量显著低于0添加组。与0添加组相比,8%添加组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6%和8%添加组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2%添加组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其他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综合考虑饲料脂肪水平对塘鲺鱼的生长性能、体成分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推荐添加油脂为2%,即饲料脂肪终水平为6.52%。  相似文献   

14.
填饲鹅肝脏组织中脂肪酸沉积与FAS基因mRNA的表达丰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填饲期肥肝鹅肝脏组织中不同脂肪酸沉积与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etase,FAS)基因mRNA的表达丰度及相关性。【方法】对200只100日龄青农灰鹅进行填饲,从填饲0 d起,每隔6 d屠宰1次,共6次。每次随机选取10只,每只为1个重复,屠宰测定肥肝重、肝中脂肪含量、各种脂肪酸含量和FAS基因mRNA的表达丰度。【结果】①肥肝重随填饲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肝中粗脂肪含量(ether extract,EE)随肝重的增加而增加,以填饲18-24 d鹅的肥肝增重最快(504.67 g/6 d),12-18 d的次之。②肝中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SFA)和单不饱和脂肪酸(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MUFA)的含量随着填饲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尤其是在12-18和18-24 d这两个阶段的沉积最为明显,而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PUFA)主要是在填饲后期(18-30 d)沉积;在整个填饲过程中,各种脂肪酸的沉积表现为填饲后期显著大于填饲前期(P<0.05或P<0.01);填饲30 d时沉积量较大的脂肪酸为肉豆蔻酸(C14﹕0)、棕榈酸(C16﹕0)、硬脂酸(C18﹕0)、棕榈油酸(C16﹕1)、油酸(C18﹕1)、二十碳烯酸(C20﹕1)和亚油酸(C18﹕2),每100 g组织中的含量分别为0.6028 、17.72、7.25、2.75、37.42、0.3078和0.43 g。③FAS基因mRNA的表达丰度随肝脏增重和脂肪沉积速度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迅速降低的趋势,填饲24 d时极显著高于其它时期(P<0.01);0-24 d鹅肝脏组织中FAS基因mRNA表达丰度与肥肝重、EE、SFA和MUFA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与PUFA存在弱负相关且差异不显著(P>0.05),30 d时相关性不显著(P>0.05)。【结论】①鹅肝中EE、SFA和MUFA的含量随填饲时间和肝重的增加而增加;填饲18-24 d鹅肝脏增重和EE、SFA和MUFA的沉积速度最快;②FAS基因mRNA的表达对肥肝鹅肝脏中脂肪的沉积具有填饲前、中期快速增加,填饲后期下降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5.
试验旨在研究锌对黄颡鱼脂质沉积的机制。在黄颡鱼饲粮中添加不同浓度的锌,其浓度依次为锌19.82(适宜含量)、11.45(含量不足)和155.97(含量超标)mg·kg-1,试验共进行8周。测定了肝脏和肌肉中脂质和锌的含量、CPTI和LPL的活性以及与脂质代谢相关的12种基因的基因表达。与适宜含量的锌相比,饲喂过量的锌会降低肝脏和肌肉中的脂质含量,肌肉中的LPL活性也会降低,肝脏中的CPTI和LPL活性升高。锌含量缺乏则会增加组织中脂质含量和CPTI活性。饲料中过量的锌则会增加锌在肝脏、肌肉和整条鱼中的沉积,但缺锌则会降低肝脏和整条鱼中锌的沉积。在肝脏缺锌CPT1A、PPARα、Lep R、G6PD、6PGD和ACCb的转录水平显著下降,但FAS的转录水平会显著上升;锌过量会使CPT1A、PPARα、Lep、Lep R、SREBP-1、G6PD、6PGD、ACCb和LPL基因的转录水平会上升。但FAS、ACCa和PPARγ基因转录水平会降低。在肌肉中,缺锌会使f PPARα、Lep、SREBP-1、FAS和ACCa基因转录水平下降,升高6PGD和LPL基因表达。过量的锌会下调PPARγ、SREBP-1、G6PD、ACCa和LPL基因水平,上调CPT1A和Lep基因水平。这是首次可以表明饲粮中锌不足或过量对脂质沉积和代谢的不同影响,为锌的营养学和毒理学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A-FABP基因表达与鲤肌内脂肪质量分数的关联,利用RT-PCR方法克隆鲤(Cyprinus carpio)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dipocyte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A-FABP)基因,同时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别检测该基因在鲤不同组织和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差异,获得其组织和时序表达谱,并将基因表达水平与肌内脂肪质量分数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获得鲤A-FABP基因开放阅读框(ORF)序列405bp,编码134个氨基酸,与多鳞白甲鱼、斑马鱼、大西洋鲑和青鳉等的氨基酸同源性关系较近(氨基酸相似性为70%~91%),与人、猪、田鼠和牦牛等哺乳动物的氨基酸同源性关系较远(氨基酸相似性为51%~58%);组织表达谱分析结果显示,A-FABP基因可在鲤的心脏、肌肉、脂肪、肝脏、脑、脾脏、肾脏和鳃中表达,并且在脂肪组织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发育表达分析结果显示,较小体质量试验鱼(50g)的A-FABP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较大体质量试验鱼(120~130g和500g)(P0.05),并且其表达与背最长肌的肌内脂肪质量分数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旨在研究在不同油脂水平的日粮中添加胆汁酸(BAs)对肉鸡肝脏损伤及其脂质代谢功能的影响。选取360羽1日龄、体质量相近的AA(Arbor Acres)肉鸡,随机分配到4个组中,试验采用2×2因子设计,即2个油脂添加水平(基础日粮:前期添加量为2%,后期添加量为4%。高脂日粮:前期添加量为3%,后期添加量为5.5%),以及2个BAs添加水平(水平1:前期添加量为0 g/t,后期添加量为0 g/t。水平2:前期添加量为60 g/t,后期添加量为80 g/t),每组设6个重复,每个重复设15羽鸡,试验期为42 d。结果表明,高脂日粮显著提高了肉鸡的肝脏指数和腹脂率(P0.05),增加了肉鸡肝脏中的甘油三酯(TG)含量,增强了血清中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P0.05)。此外,高脂日粮显著增强了肝脏脂肪酸合成酶(FAS)活性(P0.05),降低了激素敏感脂酶(HSL)活性(P0.05),并且在增加了载脂蛋白B基因(ApoB)和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L-FABP)表达量(P0.05)的同时,显著降低了脂蛋白脂酶基因(LPL)表达量(P0.05)。而在日粮中添加BAs则显著降低了肉鸡的腹脂率以及肝中的TG水平(P0.05),并降低了血清中的AST、ALT活性(P0.05)。此外,BAs还显著降低了肝脏的FAS活性和L-FABP的基因表达量(P0.05),并提高了HSL活性和LPL基因表达量(P0.05)。另外,BAs可以显著降低高脂日粮介导的肝脏指数以及肝中ApoB基因表达量的提高(P0.05)。综合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在日粮中添加BAs对肉鸡肝脏有保护作用,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高脂日粮引起的肝脏损伤与脂代谢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抗苗勒氏管激素(AMH)基因在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各组织和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情况以及在性别分化和性腺发育等过程中的作用,利用荧光实时定量PCR(qRT-PCR)技术对红鳍东方鲀成鱼的肾脏、脑、心脏、脾脏、肝脏、精巢和卵巢等组织进行了amh基因的表达分析以及不同发育时期(23、30、40、60、80日龄及2龄和3龄鱼)红鳍东方鲀个体水平上amh基因的表达分析。结果表明:红鳍东方鲀3龄成鱼脾脏、肾脏和肝脏中的amh基因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1),在精巢和心脏中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卵巢和脑(P0.01),其中脾脏中表达量最高,脑中表达量最低;红鳍东方鲀23日龄、30日龄、2龄和3龄鱼中,雄鱼amh基因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同期雌鱼(P0.01),而60日龄和80日龄时雌鱼表达量显著高于雄鱼(P0.05),40日龄时雌、雄鱼的表达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3龄时雌、雄个体性腺中amh基因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2龄鱼(P0.05);雄性幼鱼amh基因的表达量从23~30日龄呈增长趋势,且在30日龄时达到最高,随后逐渐降低,而雌鱼整体amh基因的表达量也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80日龄时雌鱼amh基因表达量最高。研究表明,amh基因在红鳍东方鲀的性腺发育和性别分化过程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大豆异黄酮对大鼠肝脏脂肪酸代谢的影响并对其机理进行探讨。【方法】试验选取40只6周龄SD大鼠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将不同剂量的大豆异黄酮(0、50、250、500 mg/kg)连续4周经口灌胃并记录大鼠每周体重变化;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大鼠肝脏中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c)、乙酰辅酶A羧化酶α(ACC1)、脂肪酸合成酶(FAS)、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以及甘油三酯水解酶(ATGL)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中、高剂量组大鼠体重极显著(P0.01)降低并呈剂量依赖性;低剂量组甘油三酯含量显著下降(P0.05),中剂量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显著下降(P0.05),高剂量组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极显著下降(P0.01);肝脏HE染色未见异常病理变化,油红O染色可见中、高剂量组脂滴明显减少;低剂量组大鼠肝脏中FAS、ACC1 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中、高剂量组FAS、SREBP-1C和ACC-1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或P0.01),而PPARα和ATGL mRNA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大豆异黄酮可通过抑制SREBP-1c、ACC1和FAS,增加ATGL和PPARα的基因表达,从而影响肝脏脂肪酸代谢。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投喂氧化鱼油饲料中添加维生素E对黑鲷(Acanthopagrus schlegeli)各组织中脂肪含量及肝脏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以鱼粉、鱿鱼粉、豆粕为蛋白源,以氧化鱼油(过氧化物值POV为45 Meq O2/kg油)为脂肪源配制基础饲料,维生素E醋酸酯(纯度50%)的添加量依次为0 mg/kg、100 mg/kg、300 mg/kg、700 mg/kg、1 500 mg/kg饲料,共配制五种不同维生素E含量的配合饲料,投喂平均体重18.7 g的黑鲷幼鱼9周.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维生素E可以显著降低全鱼的脂肪含量(P<0.05),而对肝脏与肌肉中脂肪含量并未有显著的影响(P>0.05);随着饲料中维生素E添加量的增加,鱼肝脏中的维生素E含量显著升高(P<0.05);饲料中添加维生素E显著降低了肝脏中丙二醛(MDA)的含量(P<0.05),且随着饲料中维生素E添加量的增加肝脏MDA含量呈现下降的趋势,但添加维生素E 100、300和700 mg/kg组间,700和1500 mg/kg组间肝脏MDA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与此同时,饲料中添加维生素E可以显著降低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活性(P<0.05),并且SOD、CAT活性随着饲料中维生素E添加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但维生素E对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与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并未产生显著性影响(P>0.05).由此可见,在投喂黑鲷氧化鱼油条件下饲料中添加维生素E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缓体内由于氧化鱼油胁迫所产生的脂质过氧化程度,减轻由于体内过氧化所造成的机体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