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襄阳地区降水多年变化特征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襄阳地区7个观测站1960—2012年共53年的降水资料分析降水多年变化特征及趋势,结果表明:1襄阳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为881.6 mm,最大值为1 247.5 mm,最小值为553.9 mm。降水随时间具有阶段性的增加、减少变化,但持续变化不超过4年。总体呈下降趋势。2各月平均降水量图呈两边少中间多分布,最大降水出现在7月,最小降水出现在12月;夏季降水最多,冬季最少。春、秋2季降水总体呈减少趋势,冬、夏2季降水总体呈增多趋势。3汛期降水波动较大,出现3个较明显峰值、2个较明显谷值。年际间降水总体呈上升趋势。4年平均暴雨日数2 d左右,每年的暴雨日数较少,最大每年8场暴雨,80%以上的年份都有暴雨天气出现。年平均大暴雨日数不足1d,最大的大暴雨日数每年只有3场,且大暴雨出现的年份大部分都在20%以下。  相似文献   

2.
《现代农业科技》2016,(12):256-259
利用鲁南58024站1971—2015年汛期逐日降水资料,运用线性回归、相关分析、突变检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鲁南地区汛期暴雨及以上量级降水的长期变化趋势、振荡周期及突变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汛期暴雨日数、暴雨量和贡献率都具有明显的年际、年代际演变特征;汛期暴雨日数、暴雨量和暴雨贡献率的多年平均值分别为2.6 d、202.5 mm和36.0%,趋势系数分别为0.016 d/10年、-4.44 mm/10年、-0.009%/10年,长期变化趋势不明显,都没有通过0.05的显著性检验;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中前期为少雨期,90年代末至2009年为多雨时段;汛期暴雨日数没有发生突变,汛期暴雨量和暴雨贡献率都发生了增大和减少的2次突变;汛期暴雨日数、暴雨量和暴雨贡献率大多存在2~3年、6~8年、10~15年和25~30年的多时间尺度周期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3.
以舒城县1961—2010年逐日降水、气温等资料为基础,采用线性趋势分析、Morlet小波分析、Mann-Kendall突变检验、相关性检验等方法,系统分析了近50年来舒城县暴雨气候特征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近50年舒城县暴雨日数存在明显的月变化特征,最为集中的月份为6—8月,这段时间出现的暴雨日数约占全年的69%;(2)近50年舒城县暴雨日数的年际变化很大,并以0.067 d/10年的速率缓慢增加;(3)Morlet小波分析表明,1961—1979年存在7年振荡的主周期和3年振荡的次周期,1980—2000年存在12年振荡的主周期和4年振荡的次周期,2000年以后存在6年振荡的主周期和2年振荡的次周期;年际变化最强信号出现在1991年,年代际变化最强信号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初;(4)M-K突变检验表明,近50年舒城县年暴雨日数总体是逐渐增加的,这与线性趋势分析的结果一致;1988—1990年和1991—1997年增加趋势显著,2008年发生突变,由之前的减少再次转为增加;(5)年暴雨日数与年降水量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性,与年平均温度存在显著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鄂州市1959―2018年气候资料,应用线性趋势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鄂州市近60年霜日数、积雪日数、低温日数、高温日数、雨日数和暴雨日数等6类高影响天气演变特征。结果表明,21世纪10年代以来鄂州市霜日数、积雪日数、低温日数、暴雨日数减少趋势十分明显,高温日数和雨日数增多趋势明显。近60年来霜日数和低温日呈现明显下降趋势;高温日数呈现明显增多趋势;积雪日数、雨日数和暴雨日数变化趋势总体平稳,略有增多。霜日数1月和12月最多;低温日数和积雪日数1月最多;高温日数7月最多;雨日数春季3―5月相对较多,秋季9―11月相对较少;暴雨日数6月最多。霜日数、积雪日数、低温日数、高温日数、雨日数、暴雨日数分别在2010、2001、1981、2005年,2000年和2015年之后,1968年发生突变。霜日数在整个时域上存在着准20年的年代际周期;积雪日数在1964―2014年存在着准20年的年代际周期;低温日数在整个时域上存在着18~22年的年代际周期;高温日数在整个时域上存在着准16年的年代际周期和4~6年的年际周期;雨日数在整个时域上存在着准22年的年代际周期和准8年的年际周期。高影响天气的变化能对鄂州市农业产生有利和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周小云  李娜  吴珍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208-14209,14223
利用清远市1961~2010年逐日降水资料,采用统计方法和小波分析方法,分析了清远市暴雨出现次数和强度的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并用年暴雨极值序列,通过皮尔逊Ⅲ型概率分布函数,进行异常气候重现期计算。结果表明,近50年清远市暴雨主要集中出现在4~9月,暴雨日数的月际分布具有单峰特征,年际分布线性倾向率呈减少趋势,但减少趋势不明显,年代变化有2个上升和1个下降阶段,21世纪以来暴雨(大暴雨以上)日数明显偏多(偏少)。暴雨日数具有明显的4~7年左右的年际周期变化和40年左右的年代际周期变化。历年日暴雨极值普遍低于20年一遇的暴雨强度,但1982年的日暴雨极值超过了500年一遇。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1981—2016年北流市降水量及降水日数资料,分析近36年北流市降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36年北流市年降水量1 578.2 mm,气候倾向率为17.734 mm/10年,降水量呈逐年增多趋势;近36年北流市年均降水日数160 d,气候倾向率为-2.673 d/10年,呈逐年减少趋势,20世纪90年代年降水日数最多,进入21世纪后明显减少,年际波动变化较大;近36年北流市暴雨日数也趋于减少,其中,进入21世纪后年暴雨日数波动变化与年降水日数一致,说明随气候变化,北流市极端强降水和干旱事件频发。  相似文献   

7.
王立静  魏敏  王凤娇  王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2,(31):15333-15335
利用滨州市1961~2010年逐日降水资料,采用第2、第3类距平以及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汛期降水的基本特征及年际年代际差异。结果表明,滨州市降水季节变化呈单峰型,主峰在7月;不同时段有不同的降水集中期,年际、年代际变化明显;汛期降水呈减少趋势,汛期降水异常偏多年多发生在多雨时段,异常偏少年多发生在少雨时段;汛期降水稳定存在22~24年的长周期,不同时段还存在不同周期;暴雨开始的迟早、长短和暴雨降水集中期均有明显的年际、年代际变化;暴雨降水有稳定的23~25年的长周期和12~14年的中周期,不同时段还存在不同变化周期。  相似文献   

8.
采用循化县气象站1971-2017年月降水量资料,通过线性趋势分析循化县47年降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循化县近47年年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整体呈减少趋势;在季节尺度上,其中春、秋季呈增多趋势;夏、冬季趋于减少;年降水日数总体呈略增多趋势;暴雨日数趋于减少。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三江源地区14个代表站1961-2013年月降水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和五点滑动平均等方法对此地区月、季、汛期、年际、年代际的降水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三江源地区的东部降水和南部降水多于西部和北部地区;近53年三江源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和汛期降水量分别以7.251、3.906mm/10a的速度增加;春、夏、冬季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呈增加趋势,但增加趋势不是很明显,秋季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呈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10.
利用近55a四川省156个气象台站的的汛期(月)逐日降水量资料,采用F检验、滑动t检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近55a四川省汛期极端降水指数的时空特征、周期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近55a四川省汛期降水总量、强降水量、降水百分率、连续5日最大降水量及暴雨日数均在绝大部分地区呈增加趋势,在川中部地区呈减少趋势;降水强度及1日最大降水量在四川省大部分地区呈增加趋势.2)在年代际变化率上,汛期强降水、降水强度、降水百分率、1日最大降水量、连续5日最大降水量及暴雨日数均对汛期总降水量的长期气候变化趋势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3)降水总量、强降水及降水强度、日最大降水量、暴雨日数均存在准8a以及3~4a的短周期;降水百分率以及连续5日最大降水量为6~8a和3~4a的短周期.  相似文献   

11.
统计漳平市1958—2017年地面气象记录月报表文件中逐日降雨资料,分析该市暴雨的时间分布、强度特征。结果表明,漳平市暴雨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雨季和台风季是暴雨的多发期,暴雨发生次数占全年的74.1%。暴雨日数存在明显的年代变化,20世纪暴雨日数最多,无论是暴雨次数、强度都明显增加,尤其是大暴雨日数明显增多,进入21世纪后,年暴雨日数时多时少,干旱和洪涝交替呈现,极端气候事件明显。不同等级的暴雨出现频率差异大,暴雨占91.1%,大暴雨占8.9%。研究暴雨的变化特征可为漳平市城市防洪排涝及城市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当地暴雨预报、决策气象服务提供客观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对1976—2010年环江县汛期暴雨季节分布特征及影响暴雨的天气系统进行分析,得出暴雨出现季节有明显的峰值特征,暴雨天气过程主要受天气系统冷锋、高空槽、切变线、低涡影响。  相似文献   

13.
南靖县汛期暴雨气候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危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暴雨是最重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对1960-2005年南靖县汛期暴雨气候分析表明,前汛期暴雨主要集中在5月下旬-6月中旬,后汛期暴雨主要出现在8月上旬、8月下旬和9月上旬。汛期暴雨日数的年际变化呈现出3年周期,前汛期与后汛期暴雨日数存在反位相关系,大暴雨日数月际分布呈现双峰型,从20世纪90年代起出现大暴雨的几率明显增大。产生暴雨的天气系统,前汛期主要是低层切变线,后汛期主要是热带气旋。针对南靖县暴雨特征提出了减轻汛期暴雨对农业生产造成危害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李红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9058+9111-9058,9111
[目的]分析安康市汉滨区43年的暴雨特征。[方法]利用安康市汉滨区1961~2003年逐日降水和小时降水资料,对该区43年中暴雨天气的发生规律和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安康市汉滨区暴雨日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暴雨日最早出现在5月,6月开始增多,频发于夏季的7、8月份,9月逐渐减少,最晚结束于10月中旬末;1961~2003年安康市汉滨区暴雨量和暴雨日均呈明显的线性增加趋势,其中暴雨量在20世纪70~80年代末是较多时期,暴雨日在60~70年代初和90年代初期较少,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后期、90年代中期以后较多;暴雨日小时降水时间分布特征明显,主要以单峰型为主,时间多集中在白天,以短时强降水居多。[结论]该研究为准确预报暴雨发生和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暴雨预报的力子天气学模式和应用实例(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2010年湖南汛期13次暴雨过程进行力子天气学分析。[方法]采用力子天气学原理,通过对2010年出现在湖南的13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合成分析。[结果]2010年湖南汛期的13次暴雨都与自组织的辐合水气流密切相关,暴雨是自组织辐合水汽流爆发后所产生的必然结果;自组织辐合水汽流的孕育区对应未来12-36小时出现暴雨的区域;自组织辐合水汽流孕育区一旦消失,则未来12-36小时不会有区域性暴雨出现;自组织辐合水汽流孕育区产生在大尺度南北力子偶的交汇域。[结论]南北力子偶是否存在可以作为汛期区域性暴雨的短期预报模式。  相似文献   

16.
桂林漓江致洪暴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福洲  白先达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9090-9092,9164
[目的]研究桂林漓江致洪暴雨。[方法]利用漓江致洪暴雨及漓江水位的观测资料,划定漓江致洪暴雨标准,通过华南致洪暴雨的时空分布、天气形势等方面的分析,对漓江的致洪暴雨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结果]漓江洪水与上游暴雨的持续时间、强度密切相关,上游日降水量≥100 mm或连续2 d以上日降水量≥50 mm,极易发生漓江洪涝灾害;桂林漓江汛期洪水每年4~7月都有可能发生,但多发生在5~6月;漓江洪水水位变化以10年为周期;当年最高水位低于警戒水位(145.00 m)以下时,则来年最高水位大多超过警戒水位,达146.00 m以上。造成致洪暴雨的天气类型可分为锋面型(锋面南压型、静止锋北抬型)和低涡型。桂林漓江上游是桂林地区的暴雨中心,是漓江致洪暴雨的关键区,特殊的地形为暴雨多发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结论]该研究为漓江致洪暴雨的预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利用盐城市1981-2018年逐月降水量和暴雨日数资料,使用一元线性回归法和5年滑动平均法,对盐城市暴雨特征进行分析,并给出了几点防涝减灾措施,以降低暴雨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18.
林确略  刘金裕  彭武坚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6878-16881
[目的]分析广西一次前汛期暴雨的湿位涡及条件性对称不稳定。[方法]利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降水资料和NCEP 1°×1°逐6 h再分析资料,对广西一次前汛期暴雨过程进行了湿位涡(MPV)及条件性对称不稳定(CSI)分析,探讨当地暴雨发生前后MPV各分量的特征及CSI对暴雨的作用。[结果]925 hPa MPV1正值区(MPV2负值区)东南侧等值线密集带、剖面图倾斜MPV1正值柱(MPV2负值柱)下方以及θe等值线密集带下方与强降雨落区有较好对应关系;在系统发展旺盛后,MPV1、MPV2梯度和强度的增强预示着暴雨增幅。强降雨暴发初期,850~650 hPa对流不稳定与CSI共存,对流不稳定和垂直运动起主要作用;在强降雨中后期,高空弱冷空气的进一步往南入侵,触发不稳定能量释放,迫使原来倾斜的θe密集带变得陡峭,有利于倾斜涡度发展,大气逐渐转为对流中性状态,CSI和斜升运动起主要作用,从而使暴雨得以持续。[结论]该研究为MPV和CSI理论应用到当地日常业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分析茂名地区2008—2017年的气象灾情普查数据,得到茂名市气象灾害序列。台风是对茂名地区造成影响最严重的一类气象灾害,暴雨与低温阴雨的影响次之。灾害在汛期4—9月发生频次较高,其中6月与8月最多。雷暴是发生频次最高的灾害。及时有效地制定主汛期防汛策略和提高基层气象抗灾救灾与公众防灾能力是防灾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