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 农村问题说到底还是经济问题,只有发展经济,才能为社会稳定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只有发展经济,才能发展和普及国民教育,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和法制意识;只有发展经济,才能促进农村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只有发展经济,才能使农民富裕起来,融入现代化的时代大潮.因此,发展经济是化解社会矛盾、解决农村稳定问题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2.
谭景林 《河南农业》2009,(11):56-57
一、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 农村问题说到底还是经济问题,只有发展经济,才能为社会稳定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只有发展经济,才能发展和普及国民教育,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和法制意识;只有发展经济,才能促进农村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只有发展经济,才能使农民富裕起来,融入现代化的时代大潮。因此,发展经济是化解社会矛盾、解决农村稳定问题的治本之策。而增加农民收入则是当前预防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
开展农民"绿色证书"教育.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推动农业两个根本性转变,开发地方支柱产业的需要;是调动广大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造就一代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的需要;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健康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目前农村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仍然存在基础设施跟不上经济发展步伐、农民知识文化水平不高等问题。农民知识化和农业知识化是农村信息化过程中的两大知识化问题。只有实现农民知识化,提升农民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才能更好地推动农村信息化;只有实现农业知识化,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才能更好地促进农村信息化。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培养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条件和基础,是推动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内在动力,只有培养出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才能将农村的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人力资本优势,才能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才能使先进科学技术在农业领域物化为生产力,才能用现代科技改造提升传统农业,才能发展现代农业,才能适应和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化进程,才能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从文化的视角看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程中,农村小康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只有发展好农村,才能保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而在农村小康建设过程中,文化落后是其制约的关键性因素。文化落后致使农民整体素质偏低,导致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水平低。因此,要以农村文化发展来促进农村全面发展,以农村全面小康促进国家小康。要着力培养知识型农民,完善农村文化政策和文化设施。  相似文献   

7.
在长期“经济优先”原则的指导下,农村文化建设始终处于“弱势”地位。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只有用先进的文化教育农民,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武装农民,农村社会才能健康和谐地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发展农村民营经济是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途径、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支柱、是推动农村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是实现"小康社会"的关键所在,在服务农业、建设农村、城乡统筹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只有突出发展民营经济,才能富民强省,才能推动农村事关全局的重大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解决。一、提高认识,明确目标,促进农村民营经济快发展大发展吉林省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农村民营经济发展,2013年年初,制定了《突出发展民营经济意  相似文献   

9.
白银市是一个工业城市.工业占国民经济(GDP)的比重达43%,农业占GDP的比重只有3%,相对于工业是一个弱势产业.而正是这一弱势产业,养活着白银近80%的农业人口.从这个意义上讲,只有重视农业、农民和农村工作,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经济的键康发展,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经济文化什活的需要,才能从根本上代表白银人民的利益,促进白银经济社会的繁荣和稳定.  相似文献   

10.
<正>农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决定着社会经济发展程度,而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是做好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管理中还存在一定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使农村经济管理更加科学和合理,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1.提升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水平我国农民科学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也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为了对农村经济活动进行方便、有效的管理,就必须要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为了进一步提高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应用及推广能力,政府相关部门必须在农村教育的方式上实现多样化和层次化,并且对农村的教育培训体制进行不断  相似文献   

11.
赵玉梅 《甘肃农业》2008,(11):21-2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加速推进现代化,必须妥善处理好城乡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农村人口众多是我国的国情,只有发展好农村经济,建设好农民的家园,让农民过上宽裕的生活,才能保障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才能不断扩大内需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农村教育:新农村建设的基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中居于首位的就是生产发展,农村生产发展的要义是科技创新和农民科技素质的提高。只有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提高了,才能提高农业的生产率,发展好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的收入,实现生活上的宽裕。只有农民生活宽裕了,才能“知荣辱、识礼节”,改变传统的遗风旧俗,实现乡风文明和村容整洁;同时生活宽裕了,他们才能直接参与并主导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活动,才能实现管理民主。而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提高的唯一途径就是农村教育。因此,农村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石。  相似文献   

13.
群众文化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农村群众文化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加强群众文化的建设,能有效推动我国基层文化的大力发展。新农村的建设关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关乎整个国家的和谐、发展,只有促进农村文化的建设,才能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4.
农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决定着社会经济发展程度,而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是做好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管理中还存在一定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使农村经济管理更加科学和合理,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论农村公共文化内生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琦 《农业考古》2012,(6):331-334
加快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对于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都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各地在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过程中,相对更注重外部资源投入和"输血式"帮扶,却较为忽视农村公共文化内生机制的构建,因而导致  相似文献   

16.
梁红泉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4):2395-2397
在阐述文化自觉内涵的基础上,论述了农民的文化自觉对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意义,并提出了培养和养成农民文化自觉的对策,指出只有转变指导思想、明确农民的主体地位,发挥农村知识群体的桥梁作用,营造宽松的社会环境,培养具有高度文化自觉的农民群体,才能促进农村社会现代化的最终实现。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村正处在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时期,农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农村环境和农村居住条件也有了极大的改善。但在城镇和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我们仍然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如农村空心化问题严重、婚姻伦理问题突出和农民社会保障水平低等。中共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从广义的角度分析,农村社会问题由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构成。因此,要解决好农村社会问题,实现振兴乡村的目标,就要从"三农"问题着手,并解决好"三农"问题,将三者有效地结合,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离不开农村的文化建设。只有充分认识农村文化建设的意义和作用,才能把握好农村文化建设的原则和任务,进而推进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农业问题不仅关系到亿万农民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温县作为"四大怀药"和太极拳的发源地,只有在坚持本地农业发展的具体情况下,推进土地流转政策的实施,才能有效地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推进温县农村土地流转要在借鉴其他地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坚持以温县农业发展的现状为支点,以马克思的地租理论为支撑。坚持土地流转制度,有利于推动温县城镇化的进程;有利于推动温县"四大怀药"的发展和工农业的结合;有利于推动温县太极拳文化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新农村生产建设的发展,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机制的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引领农民进入市场的基本主体,是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新型实体,是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有效载体。在农村只有大力发展农业合作组织,才能有效地促进和提高当地农业生产、农民生活水平的改善。为加快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