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字     
正56亿元今年上半年,甘肃省乡村旅游游客达到3250万人次,乡村旅游收入56亿元,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20%和28.4%,乡村旅游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脱贫攻坚的"突击队"、生态产业的"排头兵"。7477万亩近日,甘肃省委、省政府下发《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实施意见》。《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省耕地保有量将不少于7477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少于5985万亩。  相似文献   

2.
在"生态乡村"建设背景下,以历史文化名村广西钦州市大芦村为研究对象。从该村的历史文化资源特色分析与价值评估入手,划定村落红线和生态建设红线以保护历史文化资源。应用生态学理论,进行生态乡村建设保护性发展规划探索。提出既能满足村落保护需要又能促进村落发展的总体规划布局、功能分区与村落景观生态安全格局规划方案和相应的生态乡村建设对策,以实现大芦村的生态乡村建设与发展,为其他村落的生态乡村建设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生态民生思想强调"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地位平等、和谐共处,民生与生态共进。乡村旅游建设只有与马克思生态民生思想深度融合,方能实现发展与生态双赢。基于马克思生态民生思想分析阳朔县的乡村旅游可以发现,其乡村旅游建设存在着忽略保护优先原则、盲目开发、过于追求经济利益的问题。要实现人与自然可持续健康发展,该县的乡村旅游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秉持人与自然平等的原则,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巩固好生态保护的战果。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从村容整洁到生态宜居,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也是推进乡村振兴的根本任务,更是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在农业农村发展中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举措。近年来,重庆市涪陵区通过着力"四城同创"、改善基础设施、优化人居环境等举措促进了乡村生态宜居建设,在此基础上,从补短板、强意识、调结构等方面提出进一步加强乡村生态宜居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新农村》2020,(8)
正近年来,为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深化省委"千万工程"经验做法,落实全省大花园建设行动,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积极探索村落景区建设,激活乡村内生动力,打造美丽生态向美丽经济转变的乡村振兴样板,先后完成了22个村落景区、6个示范型村落景区建设。2019年实现乡村旅游2 072.1万人次,综合收入20.7亿元。  相似文献   

6.
《新农村》2017,(9)
<正>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是浙江省委省政府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2012年以来,嘉兴市秀洲区制定《秀洲区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坚持创新推动与狠抓落实相结合、统筹谋划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环境改造与文明培育相结合,有力促进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深入开展和农村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5年来,全区实现市级美丽乡村先进镇全  相似文献   

7.
陇南市自2013年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以来,全市结合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在坚持传统小流域综合治理基本经验的基础上,以水源保护为中心,以控制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为重点,山、水、田、林、路、村、固体废弃物和污水排放统一规划,预防保护、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并重,按照"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科学布设防治措施,取得了明显效果,开启了水土流失治理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8.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指明了新时代乡村的发展方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新时代沈阳市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描绘了宏伟蓝图。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基础,是"十三五"时期国家的建设重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建设美丽中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延续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保障,美丽乡村是美丽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应注重"五生",实现"五美";辽宁省沈阳市在2014年已经开始进行生态宜居建设,制定了一系列的计划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十九大报告指出乡村振兴新战略是关乎我国民生的根本战略,而美丽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部分,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又是美丽乡村建设的2项重要工作。本研究基于协同相关理论,构建理论分析框架,以南京市美丽乡村建设为例,分析二者在具体实践中面临的困境及其成因,探讨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协同机制。研究表明,美丽乡村建设在为村民创造良好生活环境、提高经济收入等方面已经有所成效,但在建设过程中尚且存在由于多元融资机制尚未建立、土地支持政策尚未落实导致的"融资难""用地难"等现象。与此同时,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增长不明显、管理维护不到位、缺乏长效机制等问题也仍然存在。因此,为突破美丽乡村建设现有困境,需要以二者的协同机制为理论,从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多方位经营性政策、盈利型生态化产业和长效管护机制这4个方面入手,进一步提出乡村建设中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的实现路径。落实美丽乡村建设目标,须要从政策制度、经济模式、文化建设等多个角度综合考虑,发挥政府、社会、居民各个层面的能动性,通过实践探究方法、解决困境,最终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二者的协同并进。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报告和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构筑了"美丽中国"的美好蓝图,建设"美丽中国"离不开"美丽乡村"的建设,"美丽乡村"建设是对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发展。而农村生态文明与当下社会所提倡的"美丽乡村"之间有着和谐统一的关系。本文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入手,从"美丽乡村"的视角出发,从观念、管理、规划及资金4个方面探寻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发展的对策,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得到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生态文明建设是国家的重要战略任务,生态文明所涉及的区域主要在农村区域,能够稳步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对于实现美丽乡村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在乡村经济和农村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为实现农村的全面发展应当更加注重农村生态经济建设、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农村生态文化的培养等建设措施。着眼农村生态文明的内涵分析,同时结合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绿色农业"的生态建设方针,在《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中提取了影响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因素构建指标体系,运用SPSS软件中的主成分分析方法将我国各省市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行评价研究,旨在为乡村振兴发展规划下的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的评价体系及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2.
哈尼族传统生态伦理中既包含着敬畏自然、尊重生命、爱护万物、节制贪欲的积极元素,也有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朴素、直观、经验甚至迷信的一面,须加以辩证看待。提炼哈尼族传统生态伦理中遵循天道命理的生态良心观、顺应自然禀赋的生态正义观、保护自然环境的生态义务观,可为美丽乡村建设寻求伦理依托、厚植文化底蕴、彰显民族特色,进而使美丽乡村建设摆脱"千篇一律""有新村无新貌"的困境,探索出一条有生态伦理依托、靠生态经济支撑、彰显民族文化特色的生态招牌型乡村建设之路。在此过程中,推动传统生态伦理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确立现代科学自然生态伦理观,最终实现传统生态伦理与美丽乡村建设的互促发展。  相似文献   

13.
美好乡村建设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通过生态、生产和生活"三生"同步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更美好,人与自然关系更和谐。为此必须做好土地规划,节约利用土地、保护耕地资源;强调农业产业化发展,使美好乡村充满活力;村容整洁宜人,基础设施完备,让村民生活舒心。如果缺少生态文明理念指导,不以生态文明为前提,美好乡村建设将重蹈城镇化与环境污染相伴生的覆辙。  相似文献   

14.
《新农村》2016,(6)
正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梳理总结"十二五"时期温州市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果,借鉴各地经验,研究提出"十三五"时期美丽乡村建设的思路对策,对打造温州市美丽乡村升级版,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重要意义。1.美丽乡村建设概况和成效"十二五"时期,温州市以"四美三宜两园"为目标,以城乡统筹综合改革为统领,从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和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着手,深入实施"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程,历史文化村落保  相似文献   

15.
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具有互存互促关系。以海口周边生态文明村建设与乡村旅游互动发展现状及乡村旅游发展条件为依据,探讨该地域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旅游协调发展路径,提出应以生态文明村建设成果为基础,注重乡村旅游的经济发展、文化促进和民生服务等多重功能发挥,通过提高居民主体意识、制定乡村旅游整体规划、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和管理质量、保护乡村文化与生态环境以及实施乡村旅游生态补偿、加强乡村旅游产品宣传等,实现乡村旅游与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乡村产业景观、乡村聚落景观、乡村生活景观三个方面分析了甘肃省农业产业转型过程中乡村景观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城镇化过程的发展,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促进了乡村经济的发展,乡村聚落景观变得紧凑,聚落空间呈现出多样化,绿地系统更加丰富,农民收入水平得以提高,但同时也带来了乡村生态环境污染、乡村特色丧失、乡村"空心化"现象等问题,并最终导致乡村景观的生产功能、生态平衡功能和生活功能退化。基于甘肃省的区情,甘肃地区乡村建设应以"生态"和"脱贫"为目标,在构建及规划乡村景观时应增加人类干预的科学合理性,提升乡村景观保护主体农民的生态保护意识,从而实现乡村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水文化与“美丽乡村”景观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乡村与水、水文化的关系,阐述了水文化的特征及功能,论述了"美丽乡村"景观建设中传承水文化的重要意义。提出在"美丽乡村"景观建设中应以水文化中的艺术观念、生态观念作为指导,应从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上保护与传承原有水文化公共场所。  相似文献   

18.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之年。乡村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只有实现乡村生态振兴才能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审计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能够成为我国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同样也可以成为保护我国乡村生态环境的"免疫系统",实现环境保护过程、领域的"全覆盖",进而推动乡村生态振兴。本文结合审计预防、揭示和抵御3项机理分析审计在乡村生态振兴实现过程中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分别对这3个方面提出了审计服务于乡村生态振兴的具体实现路径,为实现乡村生态振兴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以香格里拉阳塘措为例,以"生态文明"为视角,就其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现状提出了应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地区的自然、文化资源优势以及生态旅游的保护、游憩、教育、扶贫的综合功能,通过小面积、高质量的乡村生态旅游发展使区域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和展示,独特的民族文化得到发扬和传承,以期对民族地区乡村生态旅游开发提供参考,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20.
<正>2013年,澄迈县开始创建3条"美丽乡村带",向阳村成为该县创建的第一个"美丽乡村"。"美丽中国"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第一次被确立为中国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美丽乡村是美丽中国的细胞。建设美丽中国,重点难点在农村,关键还是要看农村。澄迈县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在全省各市县中起步早、动作快、标准高、措施实,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典范县、中国绿色名县、中国生态文化建设示范县、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