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内蒙古5种野生葱属植物砂韭、野韭、沙葱、青甘韭和细叶韭的可食用部位叶片和花的营养物质进行了分析,以期为野生葱属植物的食用和饲用开发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5种野生葱属植物叶片和花的维生素C含量分别为58.02×10~(-2)~72.77×10~(-2)、54.31×10~(-2)~61.86×10~(-2)mg/g;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为2.79~4.32、3.62~4.73 mg/g;可溶性糖含量分别为1.06%~1.69%、3.25%~5.10%;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分别为27.61%~37.04%、21.60%~29.21%;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分别为36.16%~48.75%、25.91%~33.93%;粗脂肪含量分别为3.75%~5.25%、4.01%~6.68%;粗蛋白含量分别为11.44%~17.31%、20.48%~26.95%;粗灰分含量分别为10.84%~16.83%、7.64%~9.48%。野韭、沙葱与韭菜食用性营养成分含量相近,可以优先作为蔬菜栽培食用;野韭、沙葱以及栽培种韭菜含有较低含量的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较高含量的粗蛋白和粗脂肪,是优质的牧草,可以作为饲料植物优先开发。根据隶属函数值法计算的平均隶属度可知:5种野生葱属植物花的营养价值均高于叶片;营养价值的顺序由高到低依次为野韭、沙葱、细叶韭、青甘韭和砂韭。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测国内仅分布于新疆的高葶韭的物候特征及其产量构成因素,为高葶韭的进一步引种驯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参考相关研究资料,调整和完善了葱属植物物候期的观测标准,并将其应用于高葶韭的物候观测中,于2007-2009年每年的3-9月观测记录高葶韭的物候期;此外,还观测了与高葶韭产量相关的4个指标(植株叶片数、假茎粗、株高及株幅),并分析了他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高葶韭每年3月中下旬萌动,4月上中旬抽薹,5月中旬始花,6月下旬果实成熟;年生长周期平均为180d左右;同年高葶韭无二次生长。叶是高葶韭的主要食用器官,单株叶片数、假茎粗和株高在植株进入生殖生长时达最大值,分别是9.7,1.331cm和42.0cm,最大株幅为28.53cm;童期植株的株高、假茎粗均与叶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成年期植株的株高与假茎粗呈极显著正相关,二者与叶片数均呈正相关,但相关性不显著。【结论】探明了高葶韭的物候特性,其以休眠方式越夏,为绿体春化型、于长日照下开花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在叶的营养生长期(25~34d)应加强管理,以延长营养生长期,从而获得最大限度的经济产量。  相似文献   

3.
驯化沙葱生长及其营养变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沙葱驯化栽培试验,对其物候期及相关气候因子进行了连续2年观测,并对其营养成份进行对比化验.研究结果表明,驯化沙葱3月中下旬,气温大于2.35℃时,即开始萌动出苗;4月中旬,温度≥9.6℃,进入快速生长期.7、8、9月份气温≥22℃,降水较集中时完成开花结果;11月下旬,气温低于0℃时进入休眠期.沙葱刈割后,0~8 d高生长和粗生长最快,高生长平均达1.6 cm/d;10 d后,生长明显减弱;15 d后基本处于停滞状态;20 d后部分叶片丧失功能开始枯黄.驯化沙葱的营养成分同野生沙葱完全相同,但含量发生了变化.常量矿物质及微量元素和水分含量明显增加.各种氨基酸、粗蛋白、粗脂肪和β-胡萝卜素等含量有所下降,变异系数在9%~23%.沙葱与优质牧草苜蓿、多根葱相比,饲用品质优于两者.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油研九号分期播种的叶片性状变化及相关性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播期对主茎叶片数的影响存在极显著差异,播期与主茎叶片数存在极显著负相关。播期对生长进程中的平均叶面积指数、叶重占全株总重百分比的平均值、单株平均绿叶数和叶重的影响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播期与生长进程中叶重占全株总重百分比的平均值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生长进程中的平均叶面积指数、单株平均绿叶数和叶重呈抛物线关系。不同播期的叶面积指数、叶重占全株总重的百分比、单株绿叶数和叶重与生长进程均呈抛物线关系。  相似文献   

5.
徐阳  徐蕾  李海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1,(17):10282-10283,10355
[目的]对3种楠属植物楠木(Phoebe zhennan)、利川楠(P.lichuanensis)和闽楠(P.bournei)叶片的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方法]大样本、随机取样测定成株叶片的长度、宽度、面积和生物量。[结果]闽楠的叶片宽度显著小于楠木和利川楠。3种植物升片长度、宽度、面积和生物量的变异系数均为楠木〉利川楠〉闺楠。3种植物叶片的生长规律均可由多种函数形式较好地表达,在最佳的拟合方程中,楠木、利川楠和闽楠的叶片在宽度与长度的关系上均呈异速生长规律;在干重与面积的关系上,楠木呈同速生长关系,利川楠及闽楠呈异速生长规律。[结论]同属不同植物种间叶片的生长规律既有共同之处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桑树不同杂交组合叶片的生长速率及叶片性状的相关性,为桑树育种及其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调查17个广西桑树杂交组合各阶段叶片大小、叶柄大小、叶绿素相对含量、单片叶重,计算各叶龄阶段日生长率,并对叶片生长速率及其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桑树幼叶展叶后10~12 d是桑叶生长的最快时期,平均日生长率叶长达9.82%、叶宽达11.71%,之后生长减慢,26 d后叶片生长变化极小;展叶后3~33 d的生长总量为:叶长平均增加115.8 mm,增长率达207%;叶宽平均增加114.9 mm,增长率达270%。叶绿素相对含量随着叶龄的增大而增加,展叶后3~33 d的叶绿素相对含量增加29.7 SPAD,增长率达237.0%。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叶宽与叶长、叶宽与单片叶重、叶柄粗细与单片叶重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而叶柄长与叶长、叶宽、叶柄粗细、单片叶重的相关不显著。【结论】桑树杂交组合叶片在春季一般遵循“缓慢—快速—缓慢”的生长规律,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随着叶龄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在幼叶展开10~12 d时叶片生长速度及叶绿素相对含量增加最快;桑树品种选育时应以叶片的叶长与叶宽作为选育的主要间接指标。  相似文献   

7.
蒺藜生长发育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人工栽培方法,对蒺藜生长发育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发育时期蒺藜各条茎的生长量均严格受到萌发次序的制约,二者之间存在直线或二次函数关系。茎生长最快时期为7月25日至8月10日,日生长量为7.141 cm/d。单株叶片数累积高峰出现在8月10日;全株生物量累积表现为“慢—快—慢”增长。整个生育期内共发生2次生长中心的转移,可作为生产上水肥调控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移栽期对贵烟5号叶片主要生长特征的影响,设置4个移栽期处理对贵烟5号叶片出叶速度、干物质及氮素积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试验中所有处理的出叶速度、干物质积累速率、氮素积累速率在整个生长过程中均表现出先增后减的趋势;随着移栽期的推后,生长过程中平均出叶速度表现为T2T3T4T1,70 d时叶片数T2为33.4片/株,较其它处理多0.2片/株~1.0片/株;平均干物质积累速率表现为T2T3T1T4,70 d时T2为176.4 g/株,较其它处理多4.9 g/株~18.3 g/株;氮素平均积累速率为T2T3T4T1,70 d时,T2为2 554.13 mg/株,较其它处理高65.89 mg/株~240.37 mg/株。综上所述,叶片主要生长特征T2表现较优,T3次之,T1、T4表现较差,因此,从有利于叶片生长的角度看,建议贵烟5号在贵阳的移栽期为4月15日~4月20日。  相似文献   

9.
张世鲜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7):7282-7284
[目的]探索川芎的生长发育动态。[方法]以4种不同产地的川芎为材料,测定了川芎的农艺性状和不同器官的鲜重和干重。[结果]川芎的株高、叶片鲜干重、叶片数呈双峰曲线变化。叶片数、叶片鲜重、株高分别在270、90、120d达到最大,4种川芎中这3项指标以徐渡川芎的最高,分别为72.11片/株、185.62g/株、48.79cm。根茎鲜干重及含水量、单株干物质重及含水量符合"S"型曲线变化;收获时,徐渡川芎茎干重最高,为15.61g/株,回澜川芎茎干重最低,为8.98g/株。徐渡川芎的含水量最低,为62.69%,徐渡川芎根茎鲜重最大,为174.75g/株,干重为72.83g/株。叶片数、分蘖数与根茎重显著相关。[结论]徐渡川芎在生物学特性方面最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揭示谷子叶片生长规律及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以赤谷系列谷子赤谷4号、赤谷5号、赤谷6号、赤谷8号、赤谷9号、赤谷10号、峰谷12为材料,各品种标记10株,观察其叶片生长规律以及株高、穗长、千粒重、节数、草重、穗重、单株产量等主要农艺性状,并进行分析。[结果]7个参试品种在幼苗期叶片的生长速度总体一致,都是3~4 d长出1片叶子,15片叶之后,叶片的生长速度加快;赤谷4号、赤谷5号、赤谷6号、赤谷8号、赤谷9号、赤谷10号、峰谷12在赤峰地区的叶片数分别为22、21、20、24、21~22、21~22、23片。赤谷6号叶片发育完成最早,赤谷10号叶片发育完成最晚;而成熟期也是赤谷6号最早,赤谷10号则最晚。单株产量与穗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千粒重、株高、穗长、草重、节数呈负相关,株高、穗长与草重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该研究可为谷子新品种选育及实现高产优质栽培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1.
12.
13.
观察测量屠宰肉尸452头,其中440头为有无腹股沟深淋巴结的形态学观察;10头为后躯被检淋巴结的形态学观察;2头为管道注射,观察引流区。结果:1.猪有腹股沟深淋巴结,在统计230头,460例肉尸中,有24头存在,占10.43%。腹股沟深淋巴结平均重0.88±0.38克,平均大小为2.82±0.70×1.64±0.36×0.47±0.13厘米;汇集股部内侧和下腹部的淋巴液,注入髂内侧淋巴结。2.髂内侧淋巴结平均重1.87±0.71克,平均大小为3.19±0.80×1.38±0.42×0.55±0.18厘米;输入管数为5—6条,管外径为0.09±0.04厘米,输出管数为1—3条,管外径为0.24±0.10厘米。3.髂内侧淋巴结收纳腘浅淋巴结,腹股沟浅淋巴结和髂下淋巴结引流区的淋巴液和部分盆腔内脏的淋巴液。管辖范围广,位置恒定,淋巴结较大,浅在胴体脏面,易找到,不破坏商品,不影响商品的外观,是屠宰肉尸后躯被检的主要淋巴结。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