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时代,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农村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基于此,以河北省巨鹿县福缘居老年医养中心为调研对象,分析了巨鹿县福缘居老年医养中心的现状,得出可借鉴的经验及启示。为农村"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模式提供实践经验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多,我国老龄化现象也愈发严重,养老也成为了社会各界所关注的热点。在积极发展城市养老产业的同时,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养老问题也不容忽视。通过分析当前我国农村地区人口老龄化现状以及传统农村养老模式中所存在的问题,对未来我国经济发达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养老发展模式进行探析,提出两种不同的发展方向,以满足不同经济条件下的养老需求。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深和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导致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养老问题日益突出。目前,中国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农村养老存在养老模式单一,多元化养老模式还没有形成的局面,严重影响了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农村老人的生活和发展。通过调查法、文献研究等方式,了解贵州省乌蒙镇农村养老的发展现状,进一步分析养老发展滞后的原因,最后,结合实际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4.
人口老龄化不仅是我国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也是世界性的问题。我国人口结构在一九九八年开始步入老龄化,目前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形势十分严重,并存在人口多,经济基础弱,发展快,社会负担重的特点。而农村作为我国的主要社会人群,在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和程度上都高于城镇人口,农村养老保障问题也更加突出,目前所建立的养老保障制度主要限于城镇地区,建立新型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5.
为了缓解农村老龄化问题带来的养老服务问题,以长三角地区为例,利用数据调查法分析了长三角地区农村养老服务的发展状况。分析认为长三角地区农村养老服务的发展缓慢,农村老人存在经济、生活、精神等方面的养老需求,相关部门应强化长三角地区养老服务的人员队伍与基础设施,构建多元化的农村养老服务模式,促进乡村振兴的全面建设。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加深,农村养老压力不断增大。农村互助养老作为一种新型养老模式,以其自身适应性、方式可及性、主体集体化、资源占用少等特点能更好地适应当下农村地区养老需求。农村互助养老应树立以人为本、顺应养老发展趋势、节约资源等工作理念。推动农村地区互助养老服务的发展,应着力推动传统养老观念的改变和养老方式的调整,做好鼓励多方力量参与、挖掘养老资源等工作。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正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和"未富先老"等社会问题,由于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阶段较晚,在养老服务方面经验不足,需要一边学习西方先进模式和方法,一边结合自身的国情,摸索适合我国当前社会阶段的养老模式。"医养结合"作为现阶段新兴的一种养老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城镇居民养老的后顾之忧。但囿于农村养老服务资源紧张、基础条件有限、信息对接不及时、缺少监管等多方面的条件约束,农村医养结合的推进一直困难重重,未能有效的将其作用发挥出来。结合国内外医养结合的发展背景,针对我国农村的特点,将"医养结合"在农村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困境进行了剖析,并思考了如何促进农村医养结合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并且农村地区传统养老方式已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将不可避免的向社会化养老模式转变。目前,限制农村社区养老服务的主要问题一是传统养老模式根深蒂固,二是农村社区没有建立专业化、职业化、规范化的养老服务体系。农村社区养老服务在许多方面仍然发展不完善,针对于如何提高农村养老服务水平,完善服务体系仍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在此背景下,探讨社会工作在农村社区养老服务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人口老龄化现象在我国不断加深,在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过程中,养老已经成为我国需要面临的严峻问题。传统的养老服务已经无法适应当代老龄化的发展,养老服务的供给中时常存在重养轻医的现象,根据这些现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医养结合政策。本文通过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医养结合事业发展的状况和特点,将医疗与养老服务相融合的方式提高了资源的高效整合,这种资源整合的方式是新形势下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贯彻十九大报告提出的"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倡导,北京政府把农村养老服务的完善纳入乡村振兴和新时期国民经济发展的重点。【方法】从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视角,以京郊农村养老服务作为调研对象,用问卷调查法和深度访谈法分析京郊农村养老服务供给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果】在大量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通过数据分析得知京郊农村养老问题存在的原因,包括养老政策执行中的偏差、农民收入来源单一、公共服务设施不足等。【结论】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例如在充分调研农村老人需求的基础上制定有针对性的养老服务政策并对过程加强评估、列出政府购买第三方社会组织提供的养老服务项目清单、政府为农村养老服务提供财政支持、创新农村互助养老模式,为农村养老服务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保障等。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老龄化趋势的不断演进及城镇化的加速,农村地区的养老问题日益严峻,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难以为继,养老服务的供需矛盾日益显现。基于此,通过深度调研,剖析江苏省苏州市农村地区的养老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0 左右,农村养老服务问题越发突出。目前我国农村养老呈现出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和老龄化具有特殊性的一些新特点,存在着农村传统孝道观念弱化、城乡养老保障水平的差异、农村养老保险保障水平不高的问题。为此,需要大力弘扬传统孝道观念并转变传统养老观念,促进城乡保障水平的公平性,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3.
为贯彻十九大报告提出的"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北京市政府把农村养老服务的完善纳入乡村振兴和新时期国民经济发展的重点。本研究从供给侧改革视角出发,将京郊农村养老服务作为调研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对京郊农村养老服务供给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通过数据分析探讨了问题存在的原因,包括政策执行中的漏洞、农民单一的收入来源、公共服务设施不足等。最后,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如制定有针对性的养老服务政策、增加农村养老服务项目、建立农村互助养老服务模式等。  相似文献   

14.
通过实地调研,以江苏省南京市八卦洲农村敬老院为典型案例,运用SWOT模型,从优势、劣势、机遇、威胁四个方面分析养老机构的公建民营运营模式,为完善养老机构公建民营改革以及农村地区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提出了优势—机遇策略。  相似文献   

15.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7):227-230
近年来,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剧,农村老龄化问题日渐凸显。机构养老服务的需求逐渐成为农村养老的"支撑"力量。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文献对农村机构养老服务发展的必要性、供需分析、面临困境、发展对策四个方面进行了梳理归纳,以期为以后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村老年人口比例高、基础规模大、发展速度快、地区分布差异大,城乡老龄化倒置日益显著,给农村养老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负担。农村老年人由谁来养、如何养老、在哪里养老成为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突破口。然而,农村传统家庭养老方式面临着家庭养老功能弱化、赡养结构转变、人力资源不足、养老供给单一等突出问题,要求政府、市场、家庭、社会组织、村民等共同努力,优化养老供给服务,形成福利多元化的养老支持路径,实现农村老年人口的老有所依、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相似文献   

17.
老龄化社会的加速到来,使得农村医疗、养老服务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亟待解决的突出短板。目前,农村医养服务投入不足、服务设施落后、支付保障体系缺失以及人力资源匮乏,很难满足农村老年人美好晚年生活的多样化需求。因此,迫切需要针对农村地区医养服务现状,从政策支持、医养护服务体系构建、医疗保障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实现农村养老服务与医疗服务的有效对接,才能积极应对老龄化的挑战,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8.
当前,农村地区遭遇到人口老龄化和老龄空巢化的双重危机。在经济水平相对较低,老龄人口比重较大的农村,传统的家庭养老受到挑战,河北省率先推行"互助养老模式",以解决农村的养老问题。在深度调研的基础上,分析该模式推行的现状,发现该模式推行中遭遇到一系列挑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可供参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张庆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9,47(10):238-240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桐城市农村人口老龄化的调查和分析,就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探讨,揭示了欠发达地区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普遍存在的传统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社会化保障水平低、社会化养老水平不高、养老从业人员专业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等问题,同时从强化家庭养老的服务功能、加大农村养老服务资金投入、大力发展居家养老自助互助服务、加快农村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加强农村专业养老服务队伍建设等5个方面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医养结合是践行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目前我国经济发达的部分城市在医养结合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好效果,但在经济相对落后、老龄化更严重的农村地区却难以享受医养结合服务。在城市地区医养结合模式探索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农村地区医养需求和供给现状,从提高供需匹配度和主体参与积极性,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和减轻医养经济负担等方面优化医养结合养老服务路径,有助于促进农村地区医养结合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