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生态乡村"建设背景下,以历史文化名村广西钦州市大芦村为研究对象。从该村的历史文化资源特色分析与价值评估入手,划定村落红线和生态建设红线以保护历史文化资源。应用生态学理论,进行生态乡村建设保护性发展规划探索。提出既能满足村落保护需要又能促进村落发展的总体规划布局、功能分区与村落景观生态安全格局规划方案和相应的生态乡村建设对策,以实现大芦村的生态乡村建设与发展,为其他村落的生态乡村建设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根据民族文化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与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内在联系,结合黔南州图书馆对黔南地区民族地方文献实行数字化统一管理和开展黔南民族地方文献创意开发的实践,探索民族文化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融入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合理性、必要性,并结合社会实践提出建设策略及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化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生态文化就是倡导"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以大自然为友"的理念,应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文化。  相似文献   

4.
十九大提出,"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的美好蓝图,即凭借青山绿水来进一步涵养民生福祉。随着雾霾、沙尘暴、水土流失等问题日益严重,林业生态资源保护得到越来越多的聚焦。文章主要从探讨林业生态资源保护的有效措施入手,发掘林业生态的功能,为林业生态资源及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献上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5.
居住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匀市匀东镇的绕家人,是一个较为特殊的少数民族群体。2003年被国家有关部门认定为瑶族,但其生活习俗与瑶族文化有较大差异。国内有学者对绕家人进行过一些研究,但主要集中于绕家民歌及部分民俗,对其服饰文化的研究几乎尚未涉及。因此,系统研究绕家人服饰文化并提出保护与传承的建议,对乡村民俗文化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1引言生态公益林建设对保护我国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是一项功在当代,惠及子孙的伟大事业,被许多地方赞誉为"德政工程"、林业的"希望工程"。乡镇林业站是林业工作的基层单位,其在生态公益林建设中充分发挥政策宣传、规划设计、资源管理、生产组织、科技推广和社会化服务等职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7.
黄河文化与生态文化密不可分,文学作品与黄河故事相得益彰,黄河故事在河南沿黄生态文化带建设中的意义重大。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根魂所在,生态文化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纽带,建设河南黄河生态文化带是河南以国家中心城市郑州市为龙头引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黄河故事是建设河南黄河生态文化带的人文密码、动力源泉和资源宝库。  相似文献   

8.
美好乡村建设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通过生态、生产和生活"三生"同步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更美好,人与自然关系更和谐。为此必须做好土地规划,节约利用土地、保护耕地资源;强调农业产业化发展,使美好乡村充满活力;村容整洁宜人,基础设施完备,让村民生活舒心。如果缺少生态文明理念指导,不以生态文明为前提,美好乡村建设将重蹈城镇化与环境污染相伴生的覆辙。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明是人类对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产物,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是当前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青岛市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面临着生态环境恶化、环境污染严重、经济增长过度依赖于资源消耗、节能减排任务艰巨、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可持续发展基础薄弱等问题。提出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活动"绿色化"和无害化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化、建立可持续的消费模式、加强生态文化建设、引导社会公众树立生态文化意识等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邓丽娟 《福建农业》2015,(3):158-159
林地资源的保护不仅关系到我们的生活环境,还关系到国家的长期发展战略以及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保护和管理好林地资源意义重大。本文将简要介绍当前林地资源现状以及保护管理林地资源的意义,并探讨如何加强林地资源管理与生态林业建设,希望能为林地资源管理以及生态林业建设的展开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1.
乡村是现代化的"稳定器"和"蓄水池",乡村振兴战略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五位一体"全面发展的系统工程。森林康养作为我国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山西省晋城市属典型的资源型城市,正在谋求更高质量的转型发展。晋城市森林覆盖率高,发展森林康养资源禀赋条件较好。以建设生态文明为导向,依托广大乡村森林康养资源发展森林康养产业,是该市迈向绿色经济,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市发展转型的最佳路径之一。晋城市发展森林康养产业的主要对策有保护森林康养资源、发展乡村生态文化旅游、促进农林文旅康等产业融合,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大乡村科技、教育和人才投入力度等。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明建设是新时代的"大政治",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林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国有林场承担着林业生态保护的重要职责,做好林地资源保护,对维护国有林地的完整性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广西国有黄冕林场为例,总结了林地被占4种类型,分析了林地保护管理存在的6个主要问题,提出了5个应对策略,旨在为国有林场林地保护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兰花文化旅游是一项新兴的极有发展潜力的花卉旅游产业。本文通过对兰溪发展兰花文化旅游的较为深刻的探讨,结合兰溪的兰花资源和兰花文化,提出发展兰花文化旅游产业具有很大的经济潜力和生态价值,并提出"建立各种赏兰景区景点,保护野生兰花资源"等5种具有指导性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4.
基于乡村振兴、全域旅游等国家发展战略,国家休闲农业公园成为引导城乡区域都市农业、特色乡镇、美丽乡村、生态文明等可持续协调发展的创新模式,是具有区域产业资源与生态保护、农产品生产与消费以及休闲旅游服务等多功能的广域农业公园,并具有资源丰富、产业融合等基本特征。金华市金东国家休闲农业公园规划基于自然生态、农业生产、人文生活等良好的资源禀赋,提出了"三生融合"的总体发展模式和旅游产品体系,以及"五区、一核、一廊、一路"的全域空间布局结构,为金东未来发展描绘了一幅"七彩山水田林,缤纷大地花园"的美好画卷。  相似文献   

15.
王俊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3,(22):9471-9472
党的第十八次代表大会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党章,而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生态文化的积累,因此广泛宣传,提高人们对生态文化的认识和关注,提高人们对生态文化的兴趣,有利于资源的开发,保护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共十八大对党章做了修改,修改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把生态文明建设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道,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重庆可以以此为契机,保护、开发与利用现有生态资源,对被破坏的资源实施生态修复,构建全方位的政策支持体系,并充实生态文化内涵,建管结合,建设美丽重庆。  相似文献   

17.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上,首次提出了"生态文明".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并强调要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林业作为人类与自然和谐的关键和纽带,是生态建设的主体,承担着生产生态产品、物质产品和生态文化产品的重大任务,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因此,建设生态文明,赋予了垦区林业部门更加光荣而艰巨的重大使命.如何加快垦区林业发展,为垦区奉献出更多更好的生态产品、林产品和生态文化产品,是垦区林业战线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18.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助推器。当前泉州市正全面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以永春县五里街镇为试点的乡村普遍存在耕地细碎化、生态质量减弱、防洪水系连通性差、产业发展基础条件薄弱、历史文化资源缺乏保护等问题,在坚持“生态为基、保护优先”的前提下,运用科学合理的规划,整合五里街镇土地资源、生态资源、产业资源等要素,在最大程度严格保护耕地的原则下,尽力盘活农用地和建设用地,提升五里街镇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格局,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动五里街镇绿色崛起。  相似文献   

19.
建设与保护湿地公园是国家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通过调研,认为目前湿地公园建设具有三方面的必要性,即是保护湿地系统的需要、是生物多样性的需要、是传承湿地文化资源的需要。并从水质保护、水岸保护、栖息地保护、管理能力方面系统阐述湿地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中原农耕文化作为华夏农业之根、中华文化之根,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开放性。传承中原农耕文化有利于推进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河南应做好粮食生产及深加工、农耕文化资源深度开发、人才培养和国际化战略等文章,实现"三化"协调发展,从而引领推动中部崛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