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加强农民职业教育 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关键所在.加强京郊农民职业教育,全面提高京郊农民的现代化素质,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应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如领导管理机制、网络管理机制、信息管理机制等.  相似文献   

2.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强科技教育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不仅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而且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是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根本性措施,各级农广校要站在战略的高度,找准位置,不断探索农民科技培训之路,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本文就如何强化农民科技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这一论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浅析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充分利用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扩大劳务输出,既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但由于当前农民自身素质、就业环境等诸多问题的影响。农民转移就业形势却不容乐观。解决当前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难题,必须采取有力措施、提高农民的从业技能,拓宽就业空间,优化就业环境,完善就业服务,引导和保障农村富余劳动力走出农业、走出农村,加快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步伐。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能力呈下降趋势,究其原因主要有经营机制的变革、制度优势的消失、产业结构的低层次、地域布局的分散性、人力资本的低素质等,因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乡镇企业吸纳劳动就业的能力,保障农民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5.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浩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7):5298-5299
从5个方面论述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对策。即: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能够拓展农业就业规模;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可以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转移;推动小城镇建设则增加农村地区当地就业机会;加强技能培训是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就业的关键;同时应建立健全服务体系,为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6.
解决山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关键所在。加强山区农民职业教育,全面提高山区农民的现代化素质,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应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如领导管理机制、网络管理机制、信息管理机制等。  相似文献   

7.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工业产品出口受阻,一些企业关闭和停工,导致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就业困难,工资水平降低.因此,积极开辟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创业渠道,是破解农民持续增收难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范超 《江西农业学报》2008,20(3):106-109
解决山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加强山区农民职业教育,全面提高山区农民的现代化素质,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应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如领导管理机制、网络管理机制、信息管理机制等。  相似文献   

9.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对于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和城市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优化,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动力 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增强了城乡文化交流和信息传播,促进了社会变革,塑造了一代新型农民,产生了广泛的回归效应."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不仅意味着农业的剩余向农村转移、农村的剩余向城市转移的绝对转移思路,也意味着劳动力本身、农业、农村自身的直接发展所形成的吸纳劳动力就业能力的提高而导致的相对转移.因而,农村剩余劳动力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是良性发展过程的应有之意."劳动力的转移一方面使资本、技术、信息随人员流动而运动,使区域间交流日益增多,纵横联系加强.  相似文献   

10.
农村富余劳动力问题,关系到农民收入、农村发展和稳定以及国民经济发展。劳动力的供给、耕地面积以及就业空间都与农村富余劳动力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通过了解农村富余劳动力的相关情况,分析其地域分异特征,提出:(1)集约利用农地,提高农地的经营效益;(2)稳定农地的产权,为农民提供坚强的社会保障;(3)加强农业开发,培育农业增长点;(4)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等保障措施以更好地发挥农业的生活保障功能。  相似文献   

11.
农村劳动力就业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平台经济下的就业特征、我国农村劳动就业存在问题和平台经济对劳动力就业的促进作用,提出了激励年轻人返乡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加大技能性专业培训力度,提高劳动者素质;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保障就业者权益等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的路径,对我国农村劳动力高质量就...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陕西省农村劳动力就业活动圈选择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优化农村劳动力就业活动圈的分布及促进充分就业提供理论依据和建议。【方法】利用316份陕西省榆林市农村劳动力的实地调查数据,运用多项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农村劳动力就业活动圈分布不均衡;年龄和性别对就业活动圈选择有显著负向影响;外出打工收入对就业活动圈选择有显著正向影响;学历对外乡本县及外省就业活动圈选择有显著正向影响;农业收入及其满意度对外乡本县就业活动圈选择有显著正向影响;技能培训对其选择本省外县就业活动圈有显著正向影响。【建议】政府可以通过招商引资、鼓励创业和促进农业产业化等措施拓展就地转移的就业空间;通过增加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实用技能;同时建立规范的务工信息中介机构以多渠道地拓展进城务工途径。  相似文献   

13.
农村劳动力市场化转移就业与农民教育培训新机制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是市场机制配置劳动力资源的过程,提高农村劳动力在非农就业市场的竞争能力对加速农民转移就业乃至非农产业的发展质量与层次具有决定性意义.劳动力商品与其他商品不同,劳动者就是他自身劳动力商品的生产者,劳动力商品的内涵式扩大再生产要求劳动者不断增加"生产"投入,进而要求改变长期推行的低劳动力成本战略.由于劳动力使用价值的提高同时也是公共品的生产过程,要求结合劳动者自身的投入,加大政府农民教育培训的公共投入.  相似文献   

14.
李华杰 《现代农业》2010,(10):66-67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些年来的实践证明,进城务工就业,是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鹤岗市的农村转移劳动力已接近农村劳动力总量的三分之一,为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些年来的实践证明,进城务工就业,是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鹤岗市的农村转移劳动力已接近农村劳动力总量的三分之一,为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广大农民进厂、进城务工,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加快了农村城镇化进程,也为二、三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2010年末转移农村劳动力6.5万人,农民务工总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农村劳动力转移主要有异地转移和就地转移两种模式,虽然异地转移在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和农民增收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本身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根据河南经济发展实际和劳动力转移的新趋向,应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就业,以实现农村劳动力非农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陕西省农村劳动力就业活动圈选择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优化农村劳动力就业活动圈的分布及促进充分就业提供理论依据和建议。【方法】利用316份陕西省榆林市农村劳动力的实地调查数据,运用多项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农村劳动力就业活动圈分布不均衡;年龄和性别对就业活动圈选择有显著负向影响;外出打工收入对就业活动圈选择有显著正向影响;学历对外乡本县及外省就业活动圈选择有显著正向影响;农业收入及其满意度对外乡本县就业活动圈选择有显著正向影响;技能培训对其选择本省外县就业活动圈有显著正向影响。【建议】政府可以通过招商引资、鼓励创业和促进农业产业化等措施拓展就地转移的就业空间;通过增加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实用技能;同时建立规范的务工信息中介机构以多渠道地拓展进城务工途径。  相似文献   

18.
加强新时代我国农村实用和技能人才的培养,促进农民由体能就业向技能就业的不断转变。是我国现阶段新农村建设所论须面临的问题之一。实践证明,积极开展农民科技培训,让农民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是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农民的必由之路,能够为社会主艾新农村建设提供必要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19.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与农民教育培训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必须有效地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即开展教育和培训,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要坚持面向工业化、面向现代化、面向城镇化的方向,以转移就业前的引导性培训和就业后的职业技能培训为重点,综合运用财政扶持政策和竞争、激励手段,调动农民个人、用人单位、教育培训机构以及行业的积极性,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农民培训工作,逐步形成政府统筹、行业组织、重点依托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和用人单位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20.
杨建军 《新农业》2005,(6):58-58
大连市高度重视“阳光工程“工作,2004年通过全面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剖训,促进了农民的科技素质和就业技能的提高.为全市农民增收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