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研究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是为了提高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率。文章从分析经济增长的内涵入手 ,研究了经济增长的转变标志 ,评价经济增长方式指标体系的设置原则及指标体系的建立等  相似文献   

2.
论农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定义了农业粗放型增长和农业集约型增长的基础上,探讨了农业粗放型增长、农业集约型增长与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内在联系,并对中国农业增长及贡献份额进行了实证分析,提出了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3.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是当今全球性的大问题。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其发展的快慢,效益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本文就我区农业如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从二个方面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力求为我区农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农业的稳健发展提出一些有参考价值的意见。  相似文献   

4.
调整产业结构 促进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黎 《安徽农业科学》2004,32(5):1058-1059,1097
中国农业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必须尽快加以转变 ,产业结构调整是关键。笔者分析了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内涵 ,提出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促进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追溯了新经济增长理论的起源,以便于描述新经济增长理论的主要观点及与其他经济增长理论的区别.在此基础上,从质量和数量两方面分析中国经济增长的外在特征;并进一步从本质上探讨中国经济增长的内在源泉.分析认为,中国经济增长源于内生技术进步,符合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国外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理论及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经济增长方式主要指依靠农业生产要素投入规模的扩大来增加农业产业的增长方式(粗放型)以及通过各种生产要素的合理组合,广泛应用科学技术,依靠农业生产率的提高来增加农业产业的增长方式(集约型)。全文介绍了国外农业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及其演进,并阐述了其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7.
8.
劳动力要素与林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劳动力要素是影响林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因素.林业经济增长方式与所投入的劳动力密切相关.劳动力数量、劳动者素质、劳动者劳动行为、劳动力资源配置方式等都是影响林业经济增长方式的劳动力动因.我国林业劳动力数量充足,并且还有不断增加的趋势,但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不高,劳动者劳动行为不规范,劳动力资源配置不合理,使得劳动生产率长期处于低水平状态,从而使林业经济增长方式具有明显的粗放型特征.因此,笔者认为,要转变我国林业经济增长方式,就必须提高劳动者素质、规范劳动者劳动行为、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9.
美国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途径,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增长方式是指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不同生产要素的组合方式。生产要素组合方式的不同决定了实现经济增长主要通过两种途径或方法,即粗放增长和集约增长。如果生产要素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于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则增长方式就是以粗放为主;反之就...  相似文献   

10.
市场化改革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实证研究的范式,借鉴新制度经济学有关成果进行评述,提出了相应的理论假说,并构建了一个包含市场化改革在内的经济增长模型,在用中国1981~1999年的有关资料对假说进行计量检验的基础上,运用中国省区之间的横向资料进行了经验检验。结果表明,市场化改革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了较大影响,模型中的系数迭0.262,且各项系数均通过了相应水平的显著性检验,模型的可决系数为0.998。同时,市场化改革的快慢与区域经济状况有极强的相关性,市场化改革排前10名的省区大多是东部地区,人均GDP排前10名的全部位于东部地区;市场化改革排后10名的省区大多是西部地区,而人均GDP排后10名的省区也大多是西部地区,两者之间具有较好的对应性。因此,要推动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一个重要的方面是继续推进中国的市场化改革,这一点对于市场化改革滞后的西部地区来讲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11.
采用AK模型和因子分析方法研究了我国资本市场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发现我国资本市场对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是中长期信贷市场,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对我国的经济增长未尽到应有的作用.并发现其原因在于我国股市"为国有大中型企业服务"的畸形定位所造成的股市不规范以及债券市场规模过小,期限结构不合理等.提出了积极稳妥地推进国有股、法人股流通,加快发展证券投资基金,调整债券交易品种和期限结构,实行国有大中型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以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经济增长中的农村贫困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经济增长是贫困率下降的主要推动力。但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减贫的速度和效果出现明显递减的趋势,扶贫成本大幅度上升,贫困存在形式出现了明显不同于过去的新特点。本文提出了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步伐;以工业化的生产方式来组织农业生产;加快调整贫困地区经济结构,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建立多元化扶贫机制,积极推动全社会各种力量参与扶贫;把贫困地区妇女的扶贫作为重点;积极采用和推广新型的扶贫模式;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对策与措施,以此达到消除贫困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朱田甜  赵银德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1):6666-6667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关系着国家的稳定和安全,尤其像我国这种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国家,农业的发展显得更为重要。然而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农业发展缓慢,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土地施肥量、农业机械化水平、农村劳动力素质、国家财政对农业科技的投入4个方面,用逐步回归法建立一个影响因素模型,对这一现象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14.
以Romer模型为基础,通过构造一个两区域模型,研究了经济一体化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证明了实行经济一体化后每个区域的经济增长率均能得到显著提高.并阐明了经济一体化促进各区域经济增长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规模效应,即经济一体化使得各区域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的市场规模得到扩大而获得的规模收益;二是技术扩散效应,即经济一体化使得创意和专利技术可以在各区域间自由流动,使各区域研究开发部门的边际生产力得到极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积极探索经济增长与制度选择的内在联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分析制度经济学家的相关论述及马克思关于制度变迁理论,并应用农业产业化制度绩效加以实证,指出制度是经济增长的一个内生变量,是内因,提出了制度变迁的四个动因,即减少不确定性,创造新的获利机会;技术变迁诱致;降低交易费用。总结出必须积极探索制度与经济增长的内在联系,从制度和制度变迁这个视角研究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  相似文献   

16.
根据1991—2014年我国31省(市、自治区)3项环境污染指标的面板数据,就农业经济增长与农业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以环境3效应为基础进行EKC检验。结果表明:农业经济增长与农业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正好与传统环境库兹涅茨假说的规律吻合,而我国目前仍处于EKC曲线的前期阶段。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农业经济水平与污染的现状进行分析总结,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7.
教育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均衡关系——以云南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促进经济增长,是各国各地区面临的重要的问题。云南省是我国经济发展落后的西部省份之一,如何加快经济发展,缩小东西部经济差距的任务尤其艰巨。根据经济增长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应用协整方法分析了教育对云南省长期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从数量上比较了教育投资与资本投资的相对重要性,评价了云南省各层次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基本结论是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比资本投资大得多;在云南经济发展现阶段,加强中等及其以上层次教育以适应经济结构升级已经成为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18.
由于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等内外挑战,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着较 大的下行压力,尤其在对外贸易方面。由于中美贸易战的持续性和不确定性,经济增长三驾马 车中的出口拉动作用不断下降,因此,消费和投资成为促经济增长,增加经济活力的必要选项。 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为增加我国居民消费和带动投资需求提供了良好的政策平 台。通过新型城镇化建设,有效带动消费和投资增长,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9.
经济增长的需求动力结构调整是转变一国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体现。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对该领域问题进行了持续关注和研究。通过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需求动力结构现状及演变、需求动力结构对经济发展影响、需求动力结构合理性评估、需求动力结构调整的目标方向、需求动力结构调整理论与经验依据、需求动力结构变动影响因素及失衡原因、需求动力结构调整对策等方面的文献进行回顾、梳理和归纳,并进行简要评述,为后续开展系统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面临着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要顺利实现这一增长方式的转变,就必须更新观念,加快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宏观调控体系,适当降低经济增长速度,控制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优化产业结构,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加速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并在宏观上处理好粗放经营和集约经营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