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甘薯间套长杪高粱高效栽培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甘薯间套长杪高粱是在界首市实施的1种变一年二熟(小麦-夏甘薯)为一年三熟(小麦-夏甘薯-长杪高粱)的新型种植模式.该种植模式在界首市高效农业示范园种植,夏甘薯间套长杪高粱总产值达19 763元/hm2,较当地常规种植夏甘薯净增收6 713元/hm2,经济效益显著.笔者主要介绍了夏甘薯间套长杪高粱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绿豆为重要的肥地作物,是禾谷类作物的优良前作。绿豆忌连作。“豆地年年调。产量年年高”。绿豆轮作模式有:1.一年一作:绿豆-谷子、高粱或玉米;2.一年两作:小麦-绿豆;3.二年三作:小麦-绿豆-棉花-小麦-绿豆(谷子);4.三年五作:小麦-绿豆-春甘薯-春玉米-小麦-绿豆(大豆)。  相似文献   

3.
张凯  孙君艳  方保停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2):2239-2241
为了提高黄淮海平原粮食作物产量,对不同熟制种植模式的产量结果、产量形成基础、光能利用率及经济效益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小麦、春玉米、夏玉米一年三作两熟制间套作种植模式年产量19750.95kg/hm2,比小麦、夏玉米一年二熟制增产18.17%;比一年一熟制春玉米增产140.85%。因此,一年三作两熟制有显著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4.
为优化冀中南作物种植结构,本研究以河北省典型地下水漏斗区邢台市为例,基于作物需水SIMETAW模型系统量化1965—2018年冬小麦、春棉花、春玉米、夏谷子、夏大豆和春绿豆等10种主要农作物的生育期需水量与灌溉需水量,针对当地不同降水年型和水资源条件以及不同作物的生育期、生长发育特点和前后茬作物的农学特性等构建11种不同的种植模式,分析不同种植模式需水及降水耦合度等参数。结果表明:1)各作物年均生育期需水量表现为春棉花(515.2mm)冬小麦(466.6mm)春玉米(424.9mm)春油葵(420.0mm)春甘薯(362.1mm)春马铃薯(354.2mm)夏大豆(313.9mm)夏玉米(298.7mm)春绿豆(288.1mm)夏谷子(217.5mm)。2)各作物年均生育期灌溉需水量表现为冬播作物春播作物夏播作物。冬小麦年均生育期灌溉需水量最大,为329.2mm;夏谷子最低,为82.8mm。3)传统麦玉一年两熟制周年需水量最大(753.4~780.3mm),相比之下,多样化轮作模式的生育期需水量可显著降低15%~34%,生育期灌溉需水量明显降低9%~32%。春玉米-冬小麦-夏玉米、春玉米-冬小麦-夏谷子、春甘薯-冬小麦-夏玉米和春甘薯-冬小麦-夏谷子等两年三熟制在丰水年、平水年和枯水年下的生育期需水量、灌溉需水量和周年需水量均较低。春绿豆-夏谷子一年两熟模式的年均生育期需水量最低,为504.4mm,年均生育期灌溉需水量为286.8mm。因此,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前提下,为减缓河北省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的趋势,发展适水种植模式是节水农业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5.
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麦棉全年全覆盖沟垄种植技术,即采用地膜和秸秆全年交替覆盖的方法,通过整地起垄、条带种植、沟垄覆盖、间作套种,实现旱地一年多作、一膜多用,旱涝保收,高产高效的节水型耕作新技术。该项技术经历了旱、涝、平三个同年型的试验结果,亩产小麦248.5公斤,棉花45.2公斤,每亩增收效益190—340元。  相似文献   

6.
为了进一步提高粮食产量,针对冬小麦撒播、带状播种和小麦/玉米间套作三种技术模式进行研究,形成了冬小麦带状撒播间套春、夏玉米"一年三作"栽培技术模式。结果表明:冬小麦改变传统种植方式,采用带状撒播种植模式,能进一步提高产量;合理利用空间进行间套春、夏玉米,选择合适的品种搭配,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发挥种间互补优势,加强田间管理,是实现小麦、玉米双丰收,粮食获得高产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7.
豫北地区谷子一般都行直播,二年三作地区多春直播,一年两作地区多夏直播。而在辉县、新乡一带有利用谷子移栽施行一年三作的,这样不但栽谷本身增产,而且能施行一年三作,增加了复种面积。当地为水浇地,轮作  相似文献   

8.
<正>目前,廊坊市甘薯生产分春、夏薯,春薯一般在3月份育苗,4月底、5月初种植,10月份收获,一年一熟。夏薯在6月份剪取春薯薯秧种植,10月份收获。传统上夏薯种植是用来繁殖种薯,前茬一般种植一些短季作物或者撂荒,造成了土壤资源的浪费,但是随着近年来一些早熟甘薯新品种的选育成功,夏薯种植已经不仅仅用来繁殖种薯,还用来生产商品薯,也创造了较好的效益。廊坊市农林科学院经过几年的研究,总结出春播大蒜+甘薯一年  相似文献   

9.
目前南疆粮棉混作区有三种粮食生产模式,即吨粮田(冬小麦套作夏玉米)、二熟制(麦收后复播夏玉米)、多熟制(冬小麦套作春玉米,小麦收获后种植夏玉米等短季作物).这三种模式中第一茬玉米播种时间不同.研究比较了吨粮田中夏套玉米和多熟制中春套玉米对棉田第二代棉铃虫数量的影响,结果发现多熟制中春套玉米对棉铃虫产卵有很强的吸引作用,可以使棉田第二代棉铃虫卵量减少55.7;,幼虫数量减少57.1;,对防治棉田第二代棉铃虫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0.
莒南县地处鲁东南,常年种植甘薯2.5万~3.0万hm2,是我县主要粮食作物.过去多以春甘薯为主,自80年代中叶以来,夏甘薯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到90年代中叶,全县夏甘薯种植面积已达2.5万~2.6万hm2.  相似文献   

11.
黄淮海夏播平原区土壤肥沃,光照充足.降雨丰沛,无霜期长。主要种植玉米、小麦、棉花三大作物。而棉花的传统种植方式多为春直播和夏直播,春直播地膜覆盖棉花播种期在4月15日前后,此时土壤5cm深温度稳定通过10℃以上。极早熟玉米在这个区域种植很少,多为春直播或麦茬后复播,以鲜食为主.很少有作为粮食收获的,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启东市是多元多熟制旱作地区,间套夹种,一年多熟是我市的种植特色,"春蚕豆-青玉米-甘薯"是一年三熟高效种植模式,青蚕豆、青玉米是我市主要的"四青作物"之一,以特有的风味和营养价值,倍受消费者青睐,甘薯全身都是宝,块根营养丰富,既含有大量淀粉、糖和多种维生素,又含有蛋白质、脂肪及钙、磷、铁等无机盐类,是重要的食品、化工和医药工业原料,鲜食甘薯是保健食品,销往上海等地作烤甘薯,深受消费者青睐,经济效益较高。近年,随着种植业结构地调整,我们摸索出了一套春蚕豆-青玉米-甘薯高效种植模式,已在我市推广,增产增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定兴县地处黄淮海平原夏播玉米区,属于小麦—玉米一年两作生态区。近年来,受小麦、玉米比较效益的影响,有的农户前茬小麦撂荒,一年只在春季种一茬生育期长的玉米,即所谓的玉米"夏改春",值得技术上高度关注并正确引导,防止蔓延。玉米"夏改春",受品种选择限制,粗缩病和茎腐病高发,穗期和花粒期不利天气等因素影响,生育期延长却不一定能增产,且种植风险大。"夏玉米改春播"不如"早夏播晚收获"。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作者对泗县的輪作制进行了調查。以小麦为主体,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泗南地区:泗县南部草沟、长沟等区,地势低洼。地多畜弱,每人負担耕地十亩以上,是广种薄收地区。实行二年三熟和一年一熟制,以二年三熟为主。1.小麦——山芋——体閑——高粱;2.小麦——玉米或豇豆、綠豆——小麦——休閑;3.小麦——休閑。第一种是在一个輪作周期中山芋茬休閑,不种麦;第二种是在一个輪作周期后休閑,实行夏季大晒垡,以恢复地力;第三种是因为地势低洼,秋作不保收,且劳畜力弱,而实行的一麦一水。二、泗北地区:泗县北部大庄、黄圩等区,一般劳畜力較强。实行一年二熟和二年三熟制,以一年二熟为主。1.小麦——黄豆或玉米間作豆类;2.  相似文献   

15.
甘薯在山东传播种植史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冬生 《农业考古》1991,(1):219-222
山东是目前我国甘薯生产主要地区之一。在各类粮食作物中,甘薯在山东种植的历史迄今不足三百年,算不上悠久。但自传入山东后,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到本世纪五六十年代已成为仅次于小麦的第二大粮食作物。从七十年代末以后,又列在小麦、玉米之后,居第三位,在粮食作物中仍占重要地位。为了探求甘薯在粮食种植业中的历史变化,现就甘薯在山东历史上的传播种植作简要回顾。  相似文献   

16.
正山东济宁属于东亚季风气候区域,不仅四季分明,且光能资源较为充足,因此,非常适合农作物生长。其耕地面积约为750万亩,其中,小麦、玉米以及水稻是主要的粮食作物,尤其是玉米,种植面积接近300万亩。目前,山东济宁的玉米种植主要分为夏玉米和春玉米两种基础性模式,而夏玉米为主要类型。结合当地实际种植条件,多以套种模式为主,配以平作、直播以及垄作等种植体系,应用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的种植机制。1玉米种植特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浅层地温变化对石家庄地区主要农作物生长的影响,以指导农作物生长趋利避害,适应气候变化。【方法】利用石家庄地区主要农作物1989-2010年历年气候单位面积产量(单产)和逐日浅层地温观测数据,采用周期对比和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石家庄地区浅层地温变化对主要农作物(冬小麦、夏玉米、花生、棉花和大豆)生长的影响。【结果】石家庄地区浅层地温周期较主要农作物气候单产周期长2年左右,而浅层地温暖(冷)期较主要农作物气候单产增产(减产)时段提早出现1~3年;主要农作物在浅层地温暖期是一个增产过程,冷期是一个减产过程;浅层地温变化对棉花和花生播种出苗影响较大,对夏玉米、大豆、冬小麦出苗影响较小;浅层地温变化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和安全越冬影响较大,对夏玉米、大豆、棉花和花生生长发育影响较小。【结论】浅层地温变化对作物出苗、生长和发育存在一定影响,应根据浅层地温变化预测结果选择种植适宜的作物。  相似文献   

18.
《天津农业科学》2017,(4):86-89
对2013—2015年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麦棉套作一年两熟与春棉一熟2种模式下的投入、产出与效益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麦棉两熟种植模式在物化投入、机械费用、灌溉费用、人工投入等方面均高于春棉一熟,但小麦与棉花的总产值与纯收益显著高于春棉一熟,2013年、2014年、2015年纯收益分别较春棉一熟增加26.0%,57.3%与57.0%,不同年份间小麦与棉花价格是影响纯收益的首要因素。麦棉套作一年两熟种植模式在植棉效益大幅下降的背景下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根据几年来的研究和试验结果,现将一种一年五熟新的套种技术介绍给农民朋友。 一、间作套种方法小麦冬(春)菜——西瓜——棉花——玉米。具体做法是:1.种植小麦:在10月20日左右,按20厘米行距播种4行小麦,预留60厘米宽的空带。2.种植冬(春)菜:在预留空带上种植莴笋或油麦菜、菠菜。若种植莴笋或油麦菜,可提前在9月上中旬育苗。莴笋按单行栽植,株距20厘米或油麦菜按双行穴栽,行距20厘米,穴距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以近年来广西发展的一年三熟"春玉米‖春大豆/夏大豆"间套作模式为研究对象,通过揭示其增产、增效机理及玉米、大豆种间作用关系,为更好的利用推广该模式的间套作优势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以土地当量比(LER)、种间竞争力(A)、产量、经济效益等不同量化指标对广西"春玉米‖春大豆/夏大豆"(A1)、"春玉米/夏大豆"(A2)2种间套作模式和"春玉米—夏大豆"(A3)、"春大豆—夏大豆"(A4)2种一年两熟轮作种植模式进行评定,以探讨A1种植模式产量、经济效益及种间竞争力变化。【结果】相较于各作物单作,一年三熟"春玉米‖春大豆/夏大豆"间套作模式下,春大豆、春玉米植株变高,产量降低;夏大豆百粒重增加,产量增加;LER=2.490,Ams10,Ams20,全年粮食总产量、经济效益高于A2、A3和A4,施肥量最少,生态效益最好,表现出明显的间套作优势。【结论】"春玉米‖春大豆/夏大豆"间套作模式,可同时满足粮食增产、经济效益增长等多目标的要求,可在广西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