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应用多效抗旱驱鼠剂(RPA)进行蘸浆造林,能有效驱避害鼠对林木的危害,提高苗木抗旱能力。研究表明,应用RPA对落叶松进行蘸浆造林,苗木定植后第1年的净生长量为7.98cm,第2年为17.89cm,分别比对照高出1.81cm和10.16cm;苗木定植2年后,处理区落叶松由鼢鼠引起的死亡率仅为1.0%,而对照区死亡率平均达33.0%;处理区内苗木因干旱引起的死亡率为4.0%,而对照区为20.0%。  相似文献   

2.
应用多效抗旱驱鼠剂(RPA)蘸浆造林,对落叶松高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苗木第2年的净生长量为8.36cm,第3年为22.08cm,分别比对照高出2.00cm和13.33cm;鼢鼠引起的苗木死亡率仅为1.0%,比对照区降低32.0%;落叶松苗木因干旱引起的死亡率为4.0%,比对照区降低16.0%。  相似文献   

3.
多效抗旱驱鼠剂(RPA)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多效抗旱驱鼠剂(RPA)研制的技术路线、组方原理、试验研究结果等。用RPA进行常规蘸浆造林,能显著提高苗木的抗旱能力和生长量,可有效预防甘肃鼢鼠、草兔和牛羊的危害,定植2年后油松的高生长比对照提高8.0cm,对鼠类的综合预防效果提高10.2%~13.8%。用RPA进行拌种和浸种处理,可以增强种子活力,提高出苗率和成苗率,使苗齐苗壮,提高土壤的生产潜力。RPA在苗圃育苗或飞播造林中应用,能够提高成苗率,促进苗木木质化程度,使苗木安全越冬,促进苗木根系的生长,起到以根提水,以水促长的作用,处理区油松幼苗保存量达0.5~0.8株/m2,对照区仅为0.07株/m2,处理区油松苗木平均高3~5cm,对照区为2~3cm。  相似文献   

4.
采用药剂蘸浆造林的方法比较了纳米型植物抗逆剂(NPA)和多效抗旱驱鼠剂(RPA)的油松造林效果。结果表明,定植当年干旱、鼢鼠和草兔致死率占总致死的比例为85.8%~87.9%、10.4%~11.9%和0.7%~1.4%;定植3 a三者分别占65.5%~77.7%、12.8%~22.5%和7.9%~10.7%。NPA蘸浆造林定植当年对干旱、鼢鼠和草兔的预防效果为65.2%~73.0%、95.3%~100.0%和100.0%,RPA为52.9%~55.9%、91.1%~100.0%和100.0%。定植3 a时,NPA的预防效果为76.0%~78.2%、94.0%~98.8%和92.8%~100.0%,RPA为65.7%~67.5%、90.6%~93.9%和91.0%~93.6%。说明使用150倍NPA和RPA蘸浆造林能显著提高油松的抗旱能力,降低鼢鼠和草兔的危害,且NPA的整体效果优于RPA。  相似文献   

5.
多效抗旱驱鼠剂的苗木处理方法与效果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8  
研究结果显示,利用多效抗旱驱鼠剂150倍水溶液兑成泥浆,对裸根苗进行蘸根处理,或用多效抗旱驱鼠剂400~800倍水溶液,在容器苗出圃前进行浇灌,可有效地预防甘肃鼢鼠、草兔和牛羊的危害,同时,能显著地提高苗木定植后的抗旱能力.2 a生油松和侧柏定植3 a后,苗木保存率比对照分别提高80.8和73.2,综合预防效果分别为83.7和90.7.苗木保存率及综合预防效果与造林方式、林型和试验地所处的立地有直接的关系,苗木保存率林缘、路旁低于林中,但其综合预防效果差异不明显.施用多效抗旱驱鼠剂的苗木,促长增益指数为0  相似文献   

6.
为了评价纳米型植物抗逆剂(NPA)侧柏蘸浆造林的抗旱与控制鼠(兔)害作用,以多效抗旱驱鼠剂(RPA)为参照,采用NPA和RPA比较了不同地区侧柏蘸浆造林的整体效果。结果表明,干旱和鼠(兔)害是林木致死的关键因素。其中,定植当年干旱、鼢鼠和草兔致死率占总致死比例分别为55.6%~71.1%、10.1%~17.6%和15.0%~24.2%;定植3 a分别占47.6%~73.5%、9.7%~17.5%和15.0%~33.6%。草兔和鼢鼠成为麟游点侧柏致死的首要因素。定植当年NPA蘸浆造林对干旱致死预防效果为65.2%~73.0%,比RPA增加了41.7%~53.9%;定植3 a的为75.6%~83.5%,比RPA高12.5%~20.6%;两者差异极显著。定植当年NPA、RPA对鼢鼠预防效果为92.5%~100.0%和84.7%~100.0%,差异不显著;定植3 a对鼢鼠预防效果为88.8%~97.0%和75.9%~86.3%,米脂和宝塔点差异显著。定植当年NPA对草兔预防效果为91.8%~100.0%,比RPA提高0.0%~7.6%;定植3 a NPA草兔预防效果为88.9%~97.3%,比RPA高9.0%~11.3%。其他致死因素对米脂和宝塔点鼢鼠和草兔致死预防效果影响较大,其均值变异率远超5%的统计允许要求,数据分析时必须剔除其干扰。  相似文献   

7.
为了把害鼠、害兔的预防与抗旱造林结合起来,2000-2005年在吴起、甘泉、千阳、麟游、永寿和淳化6县,应用多效抗旱驱鼠剂150~200倍液药泥蘸根技术进行了田间大面积造林推广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造林成活率平均达到97.8%。比对照提高了16.9%。定植2 a林木保存率平均达到96.3%。比对照提高了30.2%。定植1 a内药剂对干旱、害鼠、害兔平均预防效果在90%以上;定植2 a内药剂的平均预防效果在70%以上。  相似文献   

8.
以多效抗旱驱鼠剂(RPA)为参照,利用蘸浆造林方法比较了不同地区采用纳米植物抗逆剂(NPA)和RPA侧柏蘸浆造林的整体效果,分析了干旱、鼢鼠、草兔和其他因素对林木致死作用的变化。结果表明,引起造林后侧柏死亡的主要因素是干旱和鼠(兔)害,其定植当年和3年的致死贡献率分别为63.9%、32.4%%和63.0%、35.1%。药剂处理区的干旱致死贡献率增强,鼠(兔)害致死贡献率减弱。定植当年NPA和RPA的综合预防效果为69.2%和39.0%。其中,干旱为59.4%和18.0%,鼠(兔)害为97.1%和92.8%。定植3年的综合预防效果为84.6%和68.6%。其中,干旱为80.9%和63.0%,鼠(兔)害为93.6%和82.8%。其他因素致死作用重复与地区间变异较大,与药剂试验关联不紧密,对野外试验,尤其是鼠(兔)害预防效果评价干扰极大,分析时必须剔除。  相似文献   

9.
纳米型植物抗逆剂(NPA)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鼠害治理研究中心研制的无公害多功能植物保健剂,集抗旱、保水、促长和预防鼠(兔)害功能于一体。为了研究NPA对苗木作用的效果,以多效抗旱驱鼠剂(RPA)为参照,采用模拟蘸浆造林方法,比较了2种药剂对油松和侧柏抗旱促长作用差异。结果显示,用150倍NPA和RPA水溶液兑成泥浆对苗木抗旱均有较好的促进作用。NPA对苗木保存率、苗高、地径和根长的促进作用大于RPA,且在低水分组和油松上表现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采用蘸浆造林方法比较了3个试验地使用纳米型植物抗逆剂(NPA)和多效抗旱驱鼠剂(RPA)处理后的侧柏和油松林木保存率和苗高的差异。结果显示:年均降水量不是决定试验地油松和侧柏保存率的主要因子;NPA对林木保存率和苗高生长的促进作用大于RPA,说明用NPA和RPA对侧柏和油松进行蘸浆处理能显著地提高苗木的保存率和苗高生长量。  相似文献   

11.
采用模拟蘸浆造林方法,比较了纳米型植物抗逆剂(NPA)和多效抗旱驱鼠剂(RPA)对侧柏苗木的抗旱促长的效果。结果表明:NPA、RPA和对照的保存率、苗高、地径和根长年净生长量与土壤水分的关系符合Quadratic-模型;其中,NPA对保存率、苗高、地径、根长、相对苗高和根茎比的增益指数依次为10.8%±3.9%、48.5%±1.0%、90.7%±1.2%、13.76%±0.28%、-21.4%±0.6%和-24.03%±0.55%;RPA分别为7.1%±3.8%、50.9%±1.8%、62.1%±0.7%、11.88%±0.93%、-6.9%±1.2%和-25.78%±0.67%。证明采用150倍NPA和RPA水溶液进行蘸浆造林能显著地提高侧柏的保存率和生长量;其中,NPA的增益效果高于RPA,而在土壤缺水条件下,2种差异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2.
干旱是影响甘肃省冬小麦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运用1971—2010年甘肃省冬小麦主产区8县(区)气象站降水资料及冬小麦产量资料,分析了40 a干旱时空变化特征,建立了干旱影响冬小麦产量的风险评估指数,对冬小麦在不同季节受不同等级干旱风险进行了分析评估。结果表明,春旱以陇东黄土高原出现频率最高,为0.35~0.39 次·a-1;徽成盆地及两江流域出现频率最少,为0.18 次·a-1;初夏旱出现频次最高的地区为环县,为0.35 次·a-1,最少为西峰、成县及秦安;伏旱出现频率最高地区为环县及麦积,最低为张家川;秋旱出现频率最高为环县,最低为武都。各地干旱均以轻旱为主,其次为中旱。40 a中,20世纪90年代干旱出现频次最多,80年代最少。进入21世纪,秋旱发生频次明显减少,春旱则有相对增多的趋势。冬小麦全生育期徽成盆地及两江流域受旱灾影响风险最小,种植保险率最高,为92%~93%;其次为关山区,种植保险率为91%,干旱风险较小;渭河流域及渭北旱区风险较大,种植保险率为88%~89%;陇东黄土高原种植保险率最低,为83%~85%,冬小麦生长受干旱胁迫最大。  相似文献   

13.
辽西半干旱区垄膜沟种方式对春玉米水分利用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春玉米是辽西地区的主要作物,其整个生育期需水量较多,但该区降水资源短缺且降水变率大,时空分布不均,有限降水难以满足春玉米高产稳产所需。垄膜沟种可有效汇集天然降水,提高降水资源化程度,开展相关研究以充分有效地利用该区有限的自然降水,提高农田水分利用效率,促进玉米稳产高产。【方法】2007-2013年在辽宁朝阳地区进行玉米垄膜沟种微集雨种植试验,研究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水分、玉米产量和农田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设垄膜沟种(沟内不覆盖,T1)、垄膜沟覆秸秆(T2)、垄膜沟覆膜(T3)和传统种植(CK)4种处理,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传统种植为垄沟种植,行距50 cm,垄膜沟种方式为沟垄相间排列,沟宽80 cm,垄宽40 cm,垄高15 cm,垄上覆膜为集雨区,沟为种植区,种植2行玉米。各处理种植密度为52 500株/hm2左右,种肥为磷酸二铵(375 kg•hm-2,N 18%,P2O5 46%),拔节初期追施尿素(375 kg•hm-2,N 46%)。【结果】垄膜沟种微集雨种植可有效汇集天然降雨,2009年和2010年玉米出苗率分别提高13.0%和14.9%,出苗时间提前1-2 d。前期长时间无有效降雨的情况下,一场有效降雨过后,土壤贮水量增加幅度依次为T2>T1>CK>T3,T1和T2种植区水分入渗深度至少达到60 cm,而CK水分入渗深度只有40 cm,产流效率为61%,T1和T2蓄墒增加率分别为72%和88%。各处理生育期间土壤水分平均值从大到小依次为T2>T1>T3>CK,其值分别为140.93、135.27、127.85和118.98 mm,较对照分别增加18.45%、13.69%和7.46%。2007-2013年,T1-T3产量比对照分别增产24.31%-32.58%、9.95%-17.81%、32.12%-37.16%、16.58%-27.96%、2.50%-9.40%、10.85%-29.33%和4.14%-17.95%,T1、T2和T3较对照平均增产幅度分别为14.52%、20.01%和23.44%。2007-2012年,T1-T3水分利用效率较对照分别增加24.66%-36.07%、14.12%-23.73%、38.34%-53.89%、29.07%-35.68%、1.20%-19.60%和9.02%-32.55%,T1、T2和T3水分利用效率较对照平均增加幅度分别为20.39%、27.94%和28.02%。在相对干旱年份,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增加幅度较大。【结论】通过连续7年进行旱作农田垄膜沟种微集雨种植试验,明晰了该技术模式在辽西半干旱地区的集雨、蓄水和保墒效果,有效减轻春季干旱对春播保苗和幼苗生长造成的不利影响,丰富了辽西半干旱地区旱作集水农业的理论基础。通过该项技术的推广应用,可有效提高该区降水资源利用率和农田水分利用效率,使玉米稳产高产,从而促进该区旱作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该项研究对中国北方旱作集水农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易燕  温顺位  何灵芝  幸玫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6):1098-1099,1106
设置40.0 cm×l3.4 cm、40.0 cm×l6.7 cm、40.0 cm×20.0 cm、40.0 cm×23.4 cm、40.0 cm×26.7 cm 5种处理,探索铜仁市黔花生4号高产栽培适宜密度.结果表明,5个不同的种植密度黔花生4号的生育进程基本一致;产量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加大而增加;黔花生4号在该市适宜的种植密度为150 000~187 500窝/hm2,以187 500窝/hm2为最佳,此时群体、个体结构合理,性状表现较好,在2011年遭遇特大旱灾的情况下,产量仍迭2 847.0 kg/hm2,增产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云南红皮果蔗在贵州蔗区的试种表现。[方法]2007年底,云南果蔗当家品种云南红皮果蔗被引入贵州,植于望谟县岜赖村。2008~2009年进行试种观察。[结果]云南红皮果蔗出苗率为45.9%,分蘖率为105.1%,株高为282 cm,茎径为3.2 cm,糖分锤度为19.1%,有效茎为75 037.5条/hm2,产量为143 769.75 kg/hm2;茎皮紫红,商品性好;蔗汁多,清甜蜜香,口感好,品质优良;宿根性好,适应性广,较抗旱抗寒,较抗病虫害;中早熟,糖分积累早,上市早,丰产稳产,效益好。[结论]云南红皮果蔗适宜贵州蔗区栽培,可以大力推广应用,促进贵州果蔗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