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5 毫秒
1.
超高产小麦新品种小偃216的选育及其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大穗优质品种兰考906对陕西省主栽品种小偃22进行改良,经有性杂交,成功选育出超高产小麦新品种小偃216.小偃216保持了小偃22高产稳产、适应性广的突出优点.克服了小偃22高感条锈病和白粉病的缺点,且丰产性和品质得到进一步提高和改善,具有高产稳产、综合抗病性好,综合性状优良,优质,适应性广等优点.本文对小偃216的亲本选配及选育经过,特征特性、主要特点.配套栽培技术和几点育种经验等进行了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世界农业》2007,(11):F0002-F0002
何一哲: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小麦研究所、陕西省植物遗传工程育种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杨凌益康农作物开发研究所所长,陕西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微量元素营养专业委员会主任,陕西省遗传学会、陕西省农学会、中国遗传学会和中国微量元素科学研究会会员。已从事小麦远缘杂交遗传育种研究20多年,是小偃107、小偃22、小偃15等多个小偃麦系列品种的主要培育者之一。  相似文献   

3.
以常规育种方法为主,把小麦远缘杂交与常规育种有机结合,利用两个小麦与长穗偃麦草远缘杂交后代材料87135和88111经有性杂交培育出小麦新品种小偃166,具有优质强筋,抗病性突出、综合性状好、丰产性好等突出优点,其籽粒粗蛋白(干基)为16.4%,稳定时间37.1min,高抗到免疫条锈病。本文对小偃166亲本选配、选育过程及选育经验、主要特征特性、优质丰产技术、产业化推广模式进行了系统研究和总结。  相似文献   

4.
李振声,男,1931年生,山东淄博人;1990年入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1年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曾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长期从事小麦与长穗偃麦草远缘杂交和染色体工程育种研究,育成了小偃八倍体、异附加系、异代换系、易位系等染色体工程材料和小偃4、5、6、54、81号等系列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5.
为宣传推广小麦新品种,发挥小麦育种成果在生产中的积极作用,设置本试验,试验展示品种9个,顺序排列,不设重复,以主栽品种小偃22为主对照,强筋品种西农979为副对照,参照陕西省小麦品种区域试验记载标准,对参试品种主要性状、群体动态及产量进行调查记载,结果表明:展示小麦新品西农528、西农529、西农105、巨良8079比对照小偃22显著增产,小偃68、西农511产量略高于对照小偃22,武农986产量略低于对照小偃22但高于副对照西农979;强筋品种西农529、西农511、武农986、中强筋品种巨良8079优质且高产,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6.
陕西省是全国八大小麦主产区之一,近年来,各级农业部门在优质小麦生产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目前全省优质小麦种植发展到13.3万多hm2.另外,陕西省优质小麦育种工作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经过几代农业科学家的辛勤工作,先后选育推广了小偃系列,荔垦2号、陕优225、陕150、铜麦3号等一批优质新品种,对促进陕西省优质小麦生产,减少用粮企业成本,扩大粮食企业经营范围,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小麦骨干品种小偃22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偃22自1998年审定推广以来,至今仍是陕西省第一大主栽小麦品种。有关小偃22的研究已有大量报道。将从组培与遗传育种、栽培技术、耕作技术、抗逆适应性和加工特性等方面进行综述阐述,以期为小偃22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小麦近缘植物偃麦草属中有许多小麦缺乏的优良基因,如抗病、抗旱、耐盐、耐寒、耐高温及优质、高产等基因,通过远缘杂交将其优良基因导入小麦基因组中,对小麦遗传改良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外已将偃麦草的抗病、抗逆等多种基因导入小麦中,并获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对偃麦草属的其他农艺性状如优质、高产等报道较少。围绕偃麦草生物学分类、农艺特性、染色体组成及其在小麦遗传改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阐述,以期对小麦遗传育种实践中高效利用偃麦草种质资源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9.
感染“中四”小麦条锈菌新菌系的发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四”小麦是黑龙江省农科院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期,以小麦为母本,中间偃麦草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回交和后代连续选择,创造和培育出的系列新物种——八倍体小偃麦(Trititrigia)之一,其亲本为(克强×南大2419)/中间偃麦草//小麦,含有14条中间偃麦草染色体,染色体组为AB-DX,并有两对染色体发生了易位,其特点是综合农艺性状突出、结实正常、抗逆性强,是多种小麦病害的优良抗源。现已成为国内外小麦育种重要的种质资源,倍受国内外育种家和学者的重视。由于“中四”小麦在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发生数次变异过程中,始终对小麦条锈菌已知的所有生…  相似文献   

10.
小麦与天蓝偃麦草远缘杂交中结实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远缘杂交向栽培植物导入优良的外源基因是遗传和育种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但首先遇到的问题是杂交不易成功和杂种后代不育.本文主要介绍小麦与天蓝偃麦草远缘杂交中当代结实率和杂种 F_1结实性两个方面的研究结果,特别是利用 Tal 小麦、八倍体小偃麦和回交授粉后喷洒赤霉酸对结实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利用小麦 -异源直接杂交法回交结合开放授粉处理 ,在诱发材料制造的条锈病流行条件下 ,从组合Curren cy/小偃 6号 //川育 12号 /3/A30 2中选育出小麦 -黑麦染色体代换易位系NR98117- 9S等 5个小麦材料。这些材料大都具有与亲本小麦品种小偃 6号及川育 12号不相上下的农艺性状 ,对条锈生理小种条中 31和混合菌种表现高抗 ,可作为四川小麦抗条锈病育种的亲本加以利用。文中还讨论了小麦育种中的间接选择在创制小麦 -黑麦染色体代换易位系上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八倍体小偃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后代主要性状的遗传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以八倍体小偃麦为桥梁亲本与普通小麦进行杂交,研究了不同杂交方式的当代结实率,不同杂种世代的育性和若干性状的遗传特点。结果表明:1.八倍体小偃麦与普通小麦没有明显的杂交不亲和性;2.杂种后代的育性随着自交和回交世代的增进而逐渐提高;3.杂种(F_1)的株高与双亲平均值相近,F_1的抽穗期具有明显的倾早性,F_1的穗长和每穗小穗数高于双亲平均值;4.杂种后代变异类型丰富,可以分离并选育出抗病、矮杆、强杆、大穗多花等优良类型,丰富育种的种质资源。因此,利用八倍体小偃麦与普通小麦杂交,是将偃麦草的遗传物质导入普通小麦,选育具有偃麦草优良特点的种质材料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以普通小麦显性核不育材料(Tal 小麦)和 Tal.Kr.phlb 综合体为基础材料,用天蓝偃麦草、八倍体小偃麦和八倍体小黑麦为异种属优良基因的供体进行研究,结果表明,Tal 小麦和 Tal.Kr.Phlb 综合体与天蓝偃麦草杂交,当代结实率分别可达26.4%和31.7%。八倍体小偃麦是普通小麦与天蓝偃麦草杂交良好的桥梁材料。Tal 小麦和 Tal.kr.phlb 综合体与八倍体小黑麦杂交,当代结实率分别可达36.95%和41.76%。显性核不育基因在以上杂交组合的 F_1中可以正常表达。  相似文献   

14.
一个新的小麦-中间偃麦草异代换系的分子细胞学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来源于中间偃麦草的八倍体小偃麦为桥梁亲本,通过回交转育的方法,将其所携带的中间偃麦草染色体转移到普通小麦中,从其BC1F6选系中选育出一个高抗小麦秆锈病、白粉病的优良品系CH08-141,并利用分子细胞学方法对其进行鉴定。以中间偃麦草基因组DNA为探针的GISH结果表明,CH08-141中包含1对来源于中间偃麦草的染色体,属于小麦-中间偃麦草异代换系;以平均分布于小麦基因组染色体上的48对SSR引物对CH08-141分子标记染色体定位,结果表明,CH08-141中的6B染色体被中间偃麦草的1对J组染色体所代换。新鉴定的异代换系含有来源于中间偃麦草的抗秆锈病和白粉病基因,是小麦抗病育种中不可多得的新抗源。  相似文献   

15.
12个优良小麦种质系的细胞学和性状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对从八倍体小偃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后代中选育的12个小麦种质系的细胞学和主要性状特点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在12个种质系中,有7个是在小麦中附加了一对偃麦草染色体的双体异附加系,5个为染色体数目与普通小麦相同的遗传重组体,它们具有抗病、优质、大穗、大粒、矮杆等优良特点,在小麦育种中具有重要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利用八倍体小偃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回交,选择异附加系和异代换系小麦新种质,再利用这些新种质与普通小麦杂交,培育出了早熟型小麦新品种-早优504。该品种比对照小偃6号早熟5~7d;培育出优质高产型小麦新品种-小偃503。该品种蛋白质含量165g/kg,沉淀值46.4ml,稳定时间13.0min,比对照陕229增产3.9%;培育出高产,抗逆性强小麦新品种-小偃597。该品种抗旱,后期耐阴雨,成熟黄亮。  相似文献   

17.
《山西农业科学》2017,(4):659-662
偃麦草具有小麦育种中需要的优质、抗病、耐盐碱等诸多优良性状,为充分发掘偃麦草在提高小麦品质和抗性方面的应用潜力,列举了3种偃麦草特异分子标记开发情况,阐述了其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现状,分析了开发偃麦草分子标记技术存在的问题,以期促进偃麦草分子标记更好地应用于小麦遗传育种。  相似文献   

18.
综合信息     
李振声获2006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遗传学家、小麦育种专家李振声2月27日被授予中国2006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李振声长期从事小麦与偃麦草远缘杂交与染色体工程育种研究,育成小偃麦八倍体、异附加系、异代  相似文献   

19.
我国小麦优质基因源较单一,品种间同质化高问题日趋突出,亟需挖掘和利用携带新基因的优异育种资源。长穗偃麦草具有生长繁茂、种子蛋白质含量高、抗旱、抗寒、抗病、耐盐碱等优异性状,是小麦性状改良的重要基因库。本文从长穗偃麦草种属及基因组构成、长穗偃麦草高分子量谷蛋白(HMW-GS)在小麦遗传改良中的应用和长穗偃麦草HMW-GS与小麦HMW-GS的遗传关系三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长穗偃麦草HMW-GS在小麦遗传改良中的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源于长穗偃麦草的抗病基因Sr25、Sr26对秆锈病强毒力小种Ug99及其变种具有良好抗性,本实验室前期在长穗偃麦草与普通小麦杂交后代中选育出两个携带Sr25、Sr26基因的八倍体小偃麦。本研究选用济麦22、泰农18、山农637等小麦品种(系)分别与两个八倍体小偃麦杂交、回交,利用与Sr25、Sr26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进行辅助选择,定向培育出9个含有Sr25或(和)Sr26的小麦新种质。这些新种质综合农艺性状优良,可以作为抗病新种质用于小麦抗病育种,以应对Ug99威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