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每亩玉米可采收玉米苞叶40千克左右,经加工后可增值80-150元。 1、玉米苞叶的挑选与贮存 用来加工编织工艺品的玉米苞叶,必须是白色,不发霉,且软硬厚薄适宜。在玉米收获时去掉外面一层老的和紧贴玉米粒的嫩皮,中间部分便是理想的草编原料。  相似文献   

2.
李鸣 《农家科技》2008,(3):29-29
<正>1.玉米苞叶的挑选与储存。用来加工编织工艺品的玉米苞叶,要大而长、色白柔软且厚薄适宜。在收获玉米时,去掉外面一层老皮和紧贴玉米粒的嫩皮,中间部分便是理  相似文献   

3.
以玉米苞叶为原料编织工艺品和生活用品,已成为农村致富的门路之一。市场调查表明:用质量好的玉米苞叶精心编织的工艺品和生活用品,在国外、国内的潜在市场都很大,但首先应做好玉米苞叶的挑选和保管工作.  相似文献   

4.
不同类群玉米自交系苞叶性状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改良苞叶性状、选育适合机械收获籽粒的玉米品种,测定了我国五大类群玉米在2种不同环境下的苞叶性状,分析各性状的遗传特性和各个类群之间苞叶性状的差异及环境对各个类群不同苞叶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苞叶性状主要受遗传因素控制且变异广泛,其中苞叶长度具有高遗传力,苞叶数量、苞叶总厚度和苞叶宽度具有中等遗传力;苞叶长度与苞叶宽度达极显著正相关;不同类群间玉米苞叶性状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苞叶长度差异最显著,苞叶宽度和苞叶数量次之,苞叶总厚度无显著差异;除兰卡斯特苞叶总厚度外,各个类群的苞叶性状受环境的影响较小。因此,在育种中多数苞叶性状可直接进行遗传改良,并且以一个性状为主目标的改良可达到与之相关的其他苞叶性状改良的效果;兰卡斯特和唐四平头的苞叶数量不多且长度适中,可作为苞叶性状改良的重要种质来源。  相似文献   

5.
人们煮嫩玉米时,通常是把玉米苞叶全部剥掉,认为这样既干净,吃起来又省事。其实,这样煮出来的玉米不如带苞叶煮出来的玉米鲜嫩可口。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玉米优良自交系选育中出现短苞叶品种的原因,从生理角度分析了两玉米自交系品种穗轴与苞叶生长发育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四个时期中139号苞叶硝酸还原酶活性非常低,对照1号的稍高一些。139号苞叶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小于1号,且1号的酶活性变化较平缓。139号雌穗轴硝酸还原酶活性变化剧烈,授粉后15d达高峰,明显大于1号。139号雌穗轴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前三时期始终大于1号,最后一时期二者几乎相等,但1号的酶活性变化平缓。就上述结果从氮代谢方面分析了139号苞叶与穗轴发育失调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以14个不同熟性的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在3个密度(6.0万,7.5万,9.0万株·hm~(-2))下系统分析了不同品种生长发育和干物质积累情况。在收获期测定了穗粒质量、干物质量、子粒的含水率和苞叶性状,并对其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玉米苞叶质量、苞叶层数、苞叶长、苞叶宽和苞叶面积等性状在不同品种和种植密度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种植密度与品种互作对苞叶质量、苞叶宽和苞叶面积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对其他性状影响不显著;子粒含水率与苞叶含水率、苞叶层数达到极显著正相关,与苞叶宽度呈显著正相关。在进行适宜子粒机收的品种筛选时,除产量和子粒含水率外,应注意选择苞叶层数较少、苞叶宽度较小和含水率较低的品种。  相似文献   

8.
李长林 《新农业》2004,(9):13-13
1.玉米最佳收获期是完熟期。其特征是:80%的植株茎秆变黄,叶子桔黄.苞叶黄白松散.籽粒已完全硬化,呈现玉米品种的固有色泽。如需腾地种下茬.可将玉米连秆带果穗砍倒.在地头或场内竖起堆放一段时间,使茎秆,苞叶、穗轴及叶鞘内的养分继续向籽粒运送.可增加粒重。  相似文献   

9.
不同种质玉米杂交种苞叶性状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摸清适宜机械收获籽粒的玉米新品种的苞叶性状特征,为选育适合机械收获籽粒的玉米品种提供依据。本研究利用黄淮海夏玉米区不同种质玉米自交系组配的161个杂交种为材料,在河南省3个不同生态类型区种植,对3个苞叶相关性状(苞叶层数、苞叶长、苞叶包裹度)进行统计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3个苞叶相关性状在杂交种、试点、杂交种与试点互作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除苞叶层数与苞叶包裹度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外,其他各性状间均显著相关;采用欧氏距离法进行聚类分析将161个参试玉米杂交种分成3类,分别包括120个(含CK1、CK2)、27个和16个杂交种,其中第Ⅰ类杂交种的苞叶长为21.26 cm,苞叶层数为9.23层,较为适中,有利于籽粒脱水,为苞叶性状较优的类群;杂交种Z98和Z142表现更为突出,可望成为适合机械收获籽粒的玉米品种。  相似文献   

10.
玉米成熟期提前的原因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5年8月末,农民陆续发现田里的玉米叶逐渐变黄,果穗苞叶松散干枯,植株死产时间较常年提早10~15天,怀疑自己种植玉米品种出了问题。我们通过对丹玉.铁单.东单、登海、沈单等14大系列162个品种的田间生育观测,发现玉米苞叶枯死时间大都在8月24日至9月10日之间,完熟期在9月5~23日之间,较常年提前。通过对46个玉米品种生育状况跟踪调查,抽雄期比上年平均提前7.4天,提前幅度在2~18天,吐丝期平均提前8.7天,成熟期平均提前9.5天。[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驻马店地区利用玉米苞叶进行编织品生产,收效显著,为农村发展商品生产找到了一个有效的途径。笔者对驻马店地区玉米苞叶加工利用的情况调查了解到,1987年底木区利用玉米苞叶进行编织已发展到9个县96个乡镇,504个行政村,3153个自然村,20690个农户,从事编织技术人员达48548人。编织品种有座垫、提蓝、背靠垫等。仅座垫花色品种已发展到140种,背靠垫95种,提蓝122种。据统  相似文献   

12.
为了从微观角度探讨玉米优良自交系选育中出现短苞叶品种的原因,研究了短苞叶自交系139号与1号的雌穗轴和苞叶的维管束特性。结果表明:139号苞叶的单个维管束面积与其韧皮部的面积大于1号的,但在维管束数量上则小于1号。139号雌穗轴的单个维管束面积与其韧皮部面积却小于1号,但在数量上要多于1号。就上述结果从物质运输方面分析了139号苞叶与穗轴发育失调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为确定玉米5大杂优群苞叶表型可塑性在异地引种的稳定性和敏感性,收集了我国玉米5大杂优群50份自交系,2014年在海南省三亚市、2015年在北京市和2017年在辽宁省铁岭市3种环境下测定各杂优群的自交系在不同环境的苞叶性状,计算苞叶性状的变异系数,分析杂优群间苞叶长度可塑性(phenotypic plasticity of husk length, PHL)、宽度可塑性(phenotypic plasticity of husk width, PHW)和层数可塑性(phenotypic plasticity of husk layer number, PHN)的差异和杂优群内的相关性,比较不同环境和生长时期各气象因子的变化。结果显示:苞叶性状受环境影响显著;在全部测定群体、旅大红骨和唐四平头群中PHL与PHW呈显著正相关,在瑞德群中PHL与PHN呈极显著负相关;不同血缘玉米种质的苞叶表型可塑性存在明显差异,PHL与PHW表现出协同调控的特点;旅大红骨群的苞叶长度和PB群的苞叶长度、宽度对环境不敏感,这2个性状异地引种时会保持稳定;兰卡斯特群PHL较大,且符合苞叶性状南长北短的要求,这类育种材料适合南北方异地引种;气象因子中平均温度和湿度在玉米生长前期差异较大,日照时间在玉米生长的前、中和后期都有一个差异较大的时段。因此,高温区适时早播,低温区适时晚播,有利于减少环境间的苞叶差异。  相似文献   

14.
稻苞虫缀苞类型与天敌寄生(简报)曾伟熊伯均(宜宾县农业局,644600)稻苞虫幼虫后期田间缀苞类型有:一时苞(多为一叶倒折)、二叶苞、多叶苞(三叶及以上)。1989年,二、三代幼虫化蛹盛期叶苞类型比例为:一叶苞15.1%~20.2%,二叶苞16.1%...  相似文献   

15.
现在玉米制种过程中普遍采用带苞去雄,通过对现在主要应用的自交系进行去雄处理,分析其带叶去雄对产量的影响,得出带叶去雄时产量影响明显,尤其带2片以上叶,带苞去雄应该控制在3片叶以内.  相似文献   

16.
吉林省地处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之一,玉米苞叶资源丰富而优质。本文对玉米苞叶中的生物活性成分进行了综述,包括黄酮类物质、花青素和花色苷、木糖醇、膳食纤维、微量元素等,为玉米苞叶的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现在玉米制种过程中普遍采用带苞去雄,通过对现在主要应用的自交系进行去雄处理,分析其带叶去雄对产量的影响,得出带叶去雄对产量影响明显,尤其带2片以上叶,带苞去雄应该控制在3片叶以内。  相似文献   

18.
为在玉米育种中选育高产性状好的玉米品种,从玉米果穗发育上研究玉米短苞叶品种的原因,本文论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玉米雌穗与苞叶发育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去苞叶对夏玉米籽粒灌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在大田试验条件下,设置不同去苞叶处理,研究去苞叶后夏玉米产量、籽粒体积、干重、脱水速率、籽粒灌浆速率以及籽粒黑层出现和乳线消失所需时间的变化,以期明确去苞叶对夏玉米籽粒产量和籽粒灌浆特性的作用。【方法】以先玉335(XY335)、郑单958(ZD958)和登海661(DH661)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去苞叶处理:去苞叶1/4(S1)、去苞叶1/2(S2)和苞叶全去(S3)以及对照(CK),研究去苞叶对夏玉米产量、籽粒灌浆特性以及籽粒黑层出现和乳线消失所需时间的影响等。【结果】去苞叶后夏玉米产量显著下降,XY335的S1、S2和S3处理的产量较CK分别下降9.45%、13.78%和27.89%,ZD958分别下降10.72%、15.07%和24.75%,DH661分别下降9.31%、16.01%和22.35%,去苞叶数越多,产量下降幅度越大。去苞叶后夏玉米的千粒重和穗粒数等产量构成因素显著下降,S3处理影响最显著,XY335的S3处理千粒重和穗粒数分别下降15.30%和14.87%,ZD958分别下降11.22%和15.24%,DH661分别下降15.10% 和8.55%。此外,去苞叶显著影响夏玉米的籽粒灌浆特性,影响随去苞叶数的增多而显著加剧。去苞叶后籽粒到达最大灌浆速率时的天数(Dmax)显著减少,S3处理影响最显著,XY335、ZD958和DH661的S3处理的Dmax较CK分别缩短3 d、4 d和3.5 d。去苞叶后灌浆速率最大时的生长量(Wmax)和籽粒灌浆活跃期(P)等也均显著降低,且去苞叶数目越多,Wmax和P的下降幅度越大,XY335﹑DH661和ZD958的S3处理的Wmax较CK分别下降12.75%、17.78% 和17.12%。XY335﹑DH661和ZD958的S1﹑S2、S3的P较CK分别下降6.22%、9.82%和11.78%,5.39%、8.39%和13.09%,0.17%、2.39%和5.97%。去苞叶后籽粒鲜重和籽粒体积显著下降,籽粒脱水速率显著提高,灌浆时间减少,籽粒乳线消失时间和籽粒黑层出现时间较正常发育的籽粒缩短,S3处理影响最显著,XY335﹑ZD958和 DH661的S3处理的籽粒乳线消失所需时间较CK分别缩短10 d、6 d和4 d,籽粒黑层出现所需时间较CK分别缩短10 d、5 d 和4 d。【结论】去苞叶后灌浆速率最大时的生长量、达最大灌浆速率时的天数和籽粒灌浆活跃期均显著降低,籽粒脱水速率显著提高,导致籽粒灌浆时间缩短,籽粒干物质积累量显著下降,籽粒乳线消失和黑层出现的时间较正常发育籽粒缩短,进而严重影响夏玉米籽粒的正常灌浆,最终导致夏玉米产量显著下降,且其影响程度随去苞叶数目的增加而加剧。  相似文献   

20.
肥料增效剂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及氮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肥料增效剂与化肥配施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及氮养分吸收的影响,为玉米生产节本增产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盆栽试验,每1kg土中N、P、K肥施用量分别为:0.368、0.235和0.350g,设常规施肥处理(T1),另设5个增施处理(T2-T6),按在常规施肥处理基础上分别增施2mL不同肥料增效剂(F1-F5),收获期测定玉米籽粒、苞叶、秸秆、根系等全N、P、K养分含量及玉米的养分吸收量和养分利用率。【结果】与常规施肥T1处理相比,增施增效剂处理玉米鲜苞重增加12.0~17.50g/盆,增重4.3%~6.2%,玉米籽粒重增加3.9%~6.9%;施用肥料增效剂处理的植株干物质积累量与常规施肥相比增幅为4.97%~6.65%。玉米植株各器官(秸秆、籽粒、苞叶+穗轴和根)氮养分吸收量均显示施用增效剂处理优于对照,增幅为:秸秆20.60%~37.00%;籽粒7.20%~13.15%;苞叶+穗轴12.43%~30.94%;根3.13%~37.75%。施用肥料增效剂处理与单施用化肥处理相比,氮肥利用率提高5.0%~7.2%。【结论】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增施肥料增效剂能显著增加玉米植株干物质量及提高,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