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发生特点发病类型主要是花腐型即烂盘。一般在向日葵开花后花盘背后的花托部分出现水渍状淡褐色圆形病斑,扩大到全盘后使组织变软,腐解后无明显的恶臭味。天气潮湿或遇雨会出现白色菌丝,最后形成黑色菌核,病菌亦可侵染蔓延到花盘正面,菌丝遍布在籽粒之间,形成黑色菌核网覆盖在花盘上。后期因花盘组织结构腐烂使整个花盘落地或部分或全部籽粒落地。籽粒上的症状一般不十分明显,严重时果皮脱色变白,籽仁呈褐色。2病源及发生规律病害发生在茎部的菌核形成少,花盘上发病时菌核较多。条件适宜时菌核开始萌发,可直接形成菌丝侵染寄主,也可形成子…  相似文献   

2.
大豆菌核病主要侵染茎秆。7月下旬开始发病,最初茎秆上生有褐色病斑,以后病斑上长出白色棉絮状菌丝体及白色颗粒,后变成黑色颗粒(菌核)。纵剖病株茎秆,可见黑色圆柱形老鼠屎状的菌核。病株常枯死呈白色,故又叫死秧子病、白绢病。向日葵等作物的菌核病与大豆菌核病是由同一种病菌侵染引起的。该病以混杂在种子里的菌核和茎秆内的菌核越冬,第二年萌发菌丝侵染,菌核在土壤中可存活两年。向日葵茬、重茬,低洼地、密度大长势繁茂的大豆发病重;7月底至8月降雨多的年份发病重。  相似文献   

3.
向日葵生育前期比较抗病,开花末期到成熟期抗性消失,环境条件适宜时病害大流行。一般7~8月连雨天多时,茎腐型的发病重;9~10月份连雨天多时,花腐型的发病重。在防治技术上采取以下措施:1实行轮作菌核在土壤中可存活数年,一般3年后活力大部分丧失。所以,采取向日葵与禾本科作物轮  相似文献   

4.
向日葵菌核病的病原菌为核盘菌,属于囊菌亚门、柔膜菌目、核盘菌属,是向日葵的主要病害之一,高者发病率达80%~100%。此病从出苗到成熟都能发病,茎上常发生在基部,形成水浸状病斑,湿度大时病斑上长出白色菌丝,使花秆脆弱易断,最后全株枯死。终花期的花盘易感此病,发生时花盘背面出现褐色水浸状病斑,天气多雨,蔓延迅速,穿透花盘,长出白色菌丝,使整个花盘软腐、脱落。菌核落在地上越冬,一般在土壤潮湿,温度偏低及连作条件下发病重。  相似文献   

5.
正大豆菌核病是大豆上的常见病害,由子囊菌亚门的真菌侵染引起。真菌以菌核在土壤内和病株残体中或混在种子里越冬,第2年在适宜的环境里产生子囊盘和子囊孢子,引发大豆菌核病。1.发生原因1.1前茬作物对发病的影响大豆菌核病除危害大豆外,还可侵染菜豆、蚕豆、马铃薯、白菜、向日葵、胡萝卜等383种寄主植物。近几年由于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各种经济作物发展迅速,造成大豆前茬的多样性,再加上不合  相似文献   

6.
菌核病是向日葵生产中发生较为严重的病害,为核盘菌侵染所致,病菌以菌核的形式在土壤、病株残体中越冬,第二年条件适宜时,萌发成病菌孢子随空气、  相似文献   

7.
一、发病特点 西葫芦多2月份初定植,6月底拉秧.3月份花期灰霉病,4月份为发病高峰期. 西葫芦灰霉病是由半知菌亚葡萄孢真菌侵染引起的.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及菌核附着在病体上,或遗留在土壤越冬.越冬、越夏的分生孢子成为棚室下茬作物的初侵染源.  相似文献   

8.
一、小麦纹枯病引起白穗 (一)症状 小麦纹枯病是由喙角担菌引起的,病菌以菌丝或菌核在土壤和病残体上越冬或越夏。发病早的减产20%~40%,严重的形成枯株白穗或颗粒无收。小麦受纹枯菌侵染后,在各生育阶段出现烂芽、病苗枯死、花秆烂茎、枯株白穗等症状。烂芽芽鞘褐变,后芽枯死腐烂,  相似文献   

9.
1病原与症状大蒜菌核病是大蒜核盘菌侵染所致,该病原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蒜株发病部位在大蒜假茎基部。初期发病病部水渍状,以后病斑变暗色或灰白色。湿度大时,病部变软,溃病腐烂,表面长出白色绵毛状的菌丝,腐烂部位发生强烈的蒜臭味。叶鞘腐烂后,上部叶片逐渐黄化枯死,蒜根须、根盘腐烂,蒜头散瓣,一般在5月上旬以后可见到散出的鼠状或三角形黑色菌核。2发生规律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或混在病残体、蒜种中越夏或越冬。混杂在病残体、蒜种的菌核随着施肥播种落入土中。播种早的年份,少数菌核秋季就萌发,使幼苗发病。3月上旬平均气温在到6…  相似文献   

10.
水稻纹枯病、稻曲病的发生特点与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纹枯病和稻曲病是水稻主要病害,这二个病害发生有以下几个特点,防治中必须予以注意: 1、水稻纹枯病 1.1常发性.田块间病情差异大。这主要是土壤带菌(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所以年年发病都重,又由于不同田块菌源多少大不一样,老病田残留菌核量大,每年都发病严重。轻病田残菌核量少,相对发病就轻,所以重病田老病田防治要早,下药要重些。  相似文献   

11.
向日葵菌核病种子带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保护地蔬菜菌核病的发生及防治技术。[方法]在2003~2006年研究菌核病病原菌侵染循环的基础上,探讨菌核病的综合防治方法。[结果]蔬菜菌核病病菌多为核盘菌,在土壤中以菌核的形式越冬,形成第2年的侵染源。幼嫩果实较老熟果实容易发病。温度20℃左右,大棚相对湿度在85%以上,有利于病菌发育,发病较重。蔬菜栽植密度过大和病田连作地菌核病发病较重。生态防治菌核病的措施包括深翻灌水、覆膜栽培、种子处理(温汤浸种或药剂浸种)、清洁田园、高温闷棚,均能控制病害的发生。1 000~1 500倍液的50%腐霉利、50%异菌脲、50%乙烯菌核利等可湿性粉剂对保护地蔬菜菌核病的防效较高。植株生长后期,仍要重点防治根茎部。[结论]该研究明确了菌核病病原菌的侵染循环途径,制定了以生态措施为主的有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针对巴彦淖尔地区6种主要作物(小麦、玉米、花葵、油葵、籽瓜、白瓜籽)的生产成本、收益、净收益、产出投入比的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巴彦淖尔地区主要作物的生产成本总体上均呈略有增长的趋势,变化幅度不大,其中,花葵和生产成本最高,玉米其次,籽瓜最少;主要作物净收益差异极显著,其中,花葵净收益最高,白瓜籽其次,小麦最低;主要作物产出投入比差异显著,其中,白瓜籽产出投入比最高,花葵其次,小麦最低。6种主要作物中,花葵和白瓜籽的生产效益较高,小麦效益则最低。提出了选择优质高产品种、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强化科技支撑作用、适当地调整作物结构等提高作物生产收益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4.
病草中稻瘟病菌在闽北地区存活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稻病草回田后,浸在田水里病草中稻瘟病菌的存活期为3~7天,埋在田土下1~3寸处为1天,有灭菌防病的作用;不回田弃置或堆放田间存活期达41~71天以上,可为晚稻发病的菌源。晚稻病草回田,耕翻土下,埋在塘泥中,复盖紫云英和散在冬闲田上,除复盖紫云英少数架在稻桩上离开地面的病草外,均不可能成为翌年早稻发病的初侵染源。晚稻稻草堆表面病草中的稻瘟病菌存活期达168天以上,为翌年早稻发病的重要菌源。在大气湿度较高的阈北地区,室内早稻干燥病草中稻瘟病菌的存活期为10~12个月,晚稻为13~16个月之间。前者可为翌年早稻,后者不仅为翌年早稻,还为晚稻全生育期提供发病的茵源。文中还对早稻病草回田后病草中稻瘟病菌迅速死亡的原因作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5.
稻曲病菌分离技术、培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组织分离法、厚垣孢子悬液法、菌核萌发法对稻曲病菌进行分离,对不同培养条件下稻曲病菌的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分离方法均可以分离到稻曲病菌.其中厚垣孢子悬液法分离成功率最低,只有5.3%,其次组织分离法分离成功率为8.5%,菌核萌发法分离成功率最高,可达92.3%.供试的8种培养基中,以胁本哲氏培养基最适于病原菌生长,生长速率为1.15 mm/d;15~35 ℃菌丝均能生长,25~30 ℃下菌丝生长速率明显大于其他温度处理;pH值3~10菌丝均可生长,最适pH值为6.  相似文献   

16.
蜜蜂授粉对向日葵结子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试验结果表明,蜜蜂采集强度与饱子率呈现正相关;采集蜂数量从209只上升到326只时,向日葵的饱子率也从42.17%提高到78.77%;向日葵的饱子率与距离蜂场的远近也有明显的相关性;花盘直径大小与蜜蜂授粉次数的大小有关;在距蜂场1 300 m时,其饱子率可达64.87%以上,距离加大时饱子率则下降。为了保证向日葵的产量和质量,在向日葵种植面积占耕地面积10%左右情况下,对向日葵进行蜜蜂授粉时,蜂场之间距离不宜超过2 600 m。  相似文献   

17.
向日葵菌核病的发病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向日葵菌核病的初侵染来源为病残体上的菌丝、菌核及向日葵种表、种内的菌丝、菌核,向日葵菌核病的传播方式为土壤传播、种子传播及空气传播,远距离传播主要靠带菌种子。该病菌主要以直接穿透侵入为主,还可以从气孔侵入,未见从细胞间隙侵入,该菌培养滤液对种子萌发、胚轴生长、幼苗生长等都有毒害和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草坪禾草腐霉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草坪禾草腐霉病是由腐霉菌( Pythium sp.)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可以为害禾草各个生长时期的任何部位,造成植株褐变腐烂或枯死,湿度大时可产生大量白色或紫灰色棉絮状菌丝体,持续高温高湿条件下能在很短的时间内破坏大片草皮。土壤、灌溉水雨水、病残体、器械工具和人、动物等都可携带传播。以游动孢子产生的休止孢子萌发出芽管、侵染丝或卵孢子直接产生的芽管及侵染丝侵入寄主为害。主要防治措施是选好用地,改良土壤,加强肥水管理,种植抗耐病品种,或不同品种混种,药剂防治包括土壤处理、种子处理和药剂喷洒等措施。  相似文献   

19.
连续3年对唐菖蒲褐腐病进行了系统观测、调查与试验.结果表明,土温20℃时始病,5月下旬至6月下旬(22~24℃)遇高湿阴冷天气形成发病高峰,8月土温高达30℃以上,病害停止发展,10月以后以菌核在土壤中或以菌丝体在病球茎上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提出了选留种苗、处理种苗、实行轮作、加强栽培管理、药剂防治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在甘肃中部引黄灌区盐碱地上,对小麦、大麦、玉米、胡麻、油葵等5种作物的耐盐能力进行了定点观测调查,对土壤盐分进行了化验分析。结果表明:大麦的耐盐能力最强,在土壤表层全盐含量为6.0~10.0 g/kg时,抑制程度为轻度或中度,产量为2 070~5 595 kg/km2;全盐含量达10.0 g/kg以上时,才受到严重抑制作用。油葵耐盐能力次之,当土壤表层全盐含量3.0~6.0 g/kg时,对生长有轻度或中度抑制作用,全盐含量达0.8 g/kg以上时,抑制程度重,产量低或无产量。胡麻、玉米、小麦耐盐能力差,当土壤表层全盐含量达3.0~5.0 g/kg时,抑制程度为轻度或中度,全盐含量达5.0~8.0 g/kg时,虽有部分植株存活,但基本无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