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揭示桔小实蝇在云南镇康的种群动态特征,制定其防治对策,于2007-2008年在该地区通过性诱剂诱捕,对桔小实蝇种群动态进行了全年监测,并就气象因子及寄主植物对种群数量变动的影响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显示:桔小实蝇在镇康全年发生,冬季种群数量较低,夏季种群数量高,且种群增长呈单峰型,高峰期出现在6月或7月.相关分析表明,月平均温度、月平均最低温度、月降雨量和日照数等是影响桔小实蝇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气象因子.当地寄主种类多,种植面积大,挂果时间长,为桔小实蝇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是桔小实蝇种群数量变动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为了明确云南省河口县桔小实蝇变化动态,进一步揭示云南全境范围内桔小实蝇发生规律及为当地制定桔小实蝇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采用甲基丁香酚于2017年11月—2018年10月开展了监测,并对数量变化与气象因子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桔小实蝇在河口地区除2月未见到外,其它月份均有发生,其中12月—次年2月,桔小实蝇种群较低,3月以后种群数量逐渐上升,6—7月份达到最高峰,8月以后逐渐下降。这一数量变化与气温、降雨量和月雨日数等气象因子密切相关。相关性和通径分析结果显示,月平均气温和月平均最高温是影响种群变动的主要限制因素,且月平均最高温是间接影响种群数量变动的重要指标,月雨日数能直接影响到桔小实蝇的种群动态,月日照时长对月平均最高温的变动影响极大,进而影响桔小实蝇种群变动。主要成分分析表明,温度指标的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0.258%;逐步回归分析也表明,影响河口桔小实蝇种群变动的主要气象因子是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最高温、月雨日数和月日照时长。影响桔小实蝇种群变动的主要气象因素是温度和降雨,多种气象因素及寄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桔小实蝇种群变动的综合因子。  相似文献   

3.
气象因子对芒果园桔小实蝇种群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是芒果的重要害虫之一。试验利用性引诱剂对芒果园桔小实蝇的全年种群动态进行监测,分析气象因子与其种群数量变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芒果园桔小实蝇雄虫种群数量一年有2个明显高峰,2月为短时高峰,3月种群活动有所下降;5月开始数量逐渐升高,至8月达到高峰,9月开始逐渐下降,到12月至1月为发生低谷。经逐步回归分析发现,气象因子显著影响桔小实蝇雄虫的数量,主要受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最低气温和月降水量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4.
云南潞江坝桔小实蝇成虫种群变动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2004-2006年采用诱蝇谜对云南潞江坝桔小实蝇成虫种群动态进行诱捕监测,并就气候因子及寄主植物对该种群变动的影响进行系统分析.云南潞江坝桔小实蝇成虫种群表现出全年性发生,并明显分为种群高位(5~11月)和低位(12~4月)2个时期,成虫种群增长呈单峰型,高峰期出现在8月.芒果、龙眼、柑桔、番木瓜、荔枝、番石榴是桔小实蝇在该地区的主要寄主水果,其种植面积、挂果期和产量对桔小实蝇种群数量变动影响较大,是影响该地区桔小实蝇种群变动的主要因素之一.逐步回归分析揭示,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最高气温、月降雨量、月雨日数、月日照时间和月相对湿度综合影响5~11月潞江坝桔小实蝇种群数量变动,其中雨日数和空气相对湿度的影响最为明显;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最高气温、日照时间和空气相对湿度综合影响12~4月潞江坝桔小实蝇种群数量变动,其中月平均最高气温和月平均气温的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潞江坝地区桔小实蝇种群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6~2007年连续2年在云南潞江坝地区通过性诱剂诱捕,对桔小实蝇种群动态进行了全年监测,并对气温及寄主植物对桔小实蝇数量变动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桔小实蝇在潞江坝全年发生,冬季种群数量低,夏季种群数量高,于7月形成1次种群增长高峰。潞江坝全年气温变化处于桔小实蝇生长发育所需的温度范围内,是桔小实蝇在潞江坝全年发生的主要原因。芒果、龙眼、番石榴、柑橘等是桔小实蝇在潞江坝的主要适宜寄主,其挂果期和产量是影响桔小实蝇种群动态的另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张丽莲  杨林楠  杨仕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2):6251-6252,6268
[目的]研究影响桔小实蝇种群变动的显著影响因子。[方法]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云南建水县桔小实蝇种群数量变动的规律及影响其发生的气象因子进行分析,并建立回归模型,最后通过云南建水县2004~2006年数据对回归模型进行回检。[结果]影响桔小实蝇发生量的主要气象因子为相对湿度、月最低气温和降雨量。[结论]该研究为桔小实蝇发生时期、发生量以及发生高峰期的预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揭示兴义桔小实蝇种群动态及与影响因素间的关系,了解其在特定区域内的发生、发展规律,为桔小实蝇的监测和防控提供科学指导.[方法]2012~2013年,在贵州兴义混合果园采用桔小实蝇专用雄性外激素进行全年诱捕,对当地桔小实蝇种群动态进行监测,并就寄主植物、主要气候因子对种群变动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桔小实蝇在兴义常年发生,年度间无差异(F=0.013,P=0.911);1~4月桔小实蝇种群数量较低,5月开始迅速上升,于7~9月形成种群高峰,最高的2013年9月平均每个诱捕器诱捕到1861头,10月种群数量迅速下降,至年底仍能稳定诱捕到桔小实蝇.结合生物统计软件综合分析表明,温度、降雨、平均水汽压和寄主植物是影响桔小实蝇种群变动的主要因素.[结论]桔小实蝇种群在兴义的年度变动受寄主植物和温度、降雨、平均水汽压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各影响因素的作用方式、强度、影响方面和主要时间不同,各因素间也相互影响,这些作用和影响形成综合效应,共同塑造、形成了兴义桔小实蝇种群变动的基本模式.每年7~9月是兴义桔小实蝇自然种群数量最大的时期,生产上应密切关注此时的种群动态,并根据其危害情况及时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气候因子和寄主植物对苏州桔小实蝇种群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揭示苏州桔小实蝇种群变动规律以及影响其变动的主要成因。[方法]通过对苏州梨园桔小实蝇种群动态的监测,分析气候因子和寄主植物对该种群变动的影响。[结果]在苏州地区,梨园桔小实蝇成虫种群增长为单峰型,成虫种群高峰期为9、10月,11月份至翌年5月份,桔小实蝇成虫种群数量最低。影响梨园桔小实蝇的气候因子有月平均气温及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月极端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月降雨量、月降雨天数及寄主等,其中月平均气温及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月降雨天数以及寄主植物是影响桔小实蝇种群数量迅速增长的重要因素。枣是当地桔小实蝇最喜好的寄主水果。[结论]该研究为全面认识江苏省桔小实蝇发生规律提供重要数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主要气象因子与草地螟种群数量变动的相关关系。【方法】2015和2016年通过诱虫灯,在哈巴河县研究主要气象因子对草地螟种群数量变动的影响,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6月中旬和7月中旬草地螟越冬代成虫和第一代成虫达到种群数量的高峰期。逐步回归分析得知,平均温度、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平均空气相对湿度、日照时数和降雨量是影响草地螟种群数量变动的主要气象因子。最高温度、最低温度的增大,限制草地螟数量的增多。【结论】哈巴河县6~8月的平均空气相对湿度和平均温度有利于草地螟生长发育,故该时期是草地螟在研究区域猖獗发生期。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大理宾川地区果实蝇的发生危害情况。[方法]以大理宾川县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安全质量示范区内果园为调查基地,于2014年3—10月采用引诱剂诱捕的方式对该地区果实蝇的种类及种群数量动态进行了调查,并就气象因子对实蝇种群数量变动的影响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宾川地区危害水果的果实蝇种类有4种,即番石榴实蝇(Bactrocera correcta)、瓜实蝇(B.cucurbitae)、橘小实蝇(B.dorsalis)和南瓜实蝇(B.tau);其中以橘小实蝇数量最多,为优势种,而南瓜实蝇数量最少,是劣势种。4种实蝇在整个调查期间的种群数量动态变化呈单峰型。从不同样地的果实蝇发生情况来看,3块样地果实蝇种群数量的变动也具有基本相同的规律,仅呈现1个种群数量增长高峰。相关分析表明,果实蝇种群数量与月平均温度和相对湿度相关性较显著,其次为月平均最高温度、月平均最低温度、月降雨量。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月平均最高温度、月平均温度、月降雨量对果实蝇种群数量有直接影响,而月平均最低温度和相对湿度是通过间接作用来影响果实蝇种群的数量。[结论]试验结果为果实蝇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刘莉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1):2225-2227
2007~2008年对云南柯街地区实蝇(Bactrocera spp.)群落调查研究的结果表明,柯街地区实蝇类害虫共有11种,其中橘小实蝇(B.dorsalis)属于绝对优势种,瓜实蝇(B.cucurbitae)次之.物种丰富度动态和数量动态基本一致,6~8月为发生高峰期;群落Shannon多样性指教、Simpson指数和均匀度具有同增同减性,且6~8月为最低.分析表明,温度和寄主是影响当地实蝇类害虫个体数量变动的关键因子.另外,柯街实蝇优势种的优势地位明显,群落生态优势度高,是造成6~8月多样性和均匀度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Annual monitoring of the population dynamics of the oriental fruit fly Bactrocera dorsalis (Hendel) (Diptera: Tephritidae) in Xishuangbanna, southern Yunnan, was conducted by using methyl eugenol-baited traps in 1997, 2000, and 2003, and factors including temperature, rainfall, and host species with respect to the population fluctuation were analyzed systematicall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ruit fly was present all year round in Xishuangbanna. Its population remained at a lower level from November to February, and increased from March until it reached a peak in June or July, depending on the rainfall that year. Afterward, the fly population declined remarkably until October. Temperature, rainfall, and host fruits were major factors comprehensively influencing the population fluctuation. The monthly mean temperature was in a range of temperatures suitable for development and reproduction of the fly. But the monthly mean minimum temperature from December to February was lower than the suitable temperature range, which was suggested a possible reason for the lower populations in winter months. Rainfall was another essential factor influencing the population fluctuations. The population was depressed when the monthly rainfall amount was lower than 50 mm, but increased when rainfall ranged from 100 mm to 200 mm. When the monthly rainfall amount was higher than 250 mm, the fruit fly population was reduced remarkably. The heavy rain in July and August explained the decreasing population. Mango, orange, pear, longan, and peach were found to be the main host species of the fly in Xishuangbanna. Among them, mango and longan were most preferred by the fly. Therefore, the planted areas, fruiting period, and production exerted essential effects on the fly population fluctuations, which were regarded as another major factor influencing the fly population in that area. Briefly, temperature, monthly rainfall, and the host species, through the way of their functions, the influence strength, as well as the period that they occurred comprehensively impacted the population fluctuations of the fruit fly in Xishuangbanna.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2005, 16(7): 1330–1334 [译自: 应用生态学报]  相似文献   

13.
西双版纳州桔小实蝇、瓜实蝇和南瓜实蝇种群动态监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1年至2003年连续3年在西双版纳州景洪、勐龙和打洛,用Steiner诱捕器和Mcphail诱捕器内加各种引诱剂和诱饵诱集各种实蝇,严密监测实蝇种群发生动态。监测结果表明,实蝇在西双版纳常年发生。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属于绝对优势种,瓜实蝇(B.cucurbitae)和南瓜实蝇(B.tau)次之。3个诱集点实蝇种群动态基本一致,种群数量发生高峰期集中在5月底至7月初,从5月初至6月中旬,田间种群数量一直处于上升状态,并保持较高的种群数量,9月以后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分析表明,3个诱集点诱集的实蝇种群数量差异不大,年度间的种群数量变化较小。芒果和龙眼是当地实蝇喜好的寄主水果,其种植面积、挂果期和产量对桔小实蝇种群数量变动影响较大,是影响该地区实蝇种群变动的又一主要因素。此外,气温、降雨等也影响西双版纳实蝇种群数量的变动过程。  相似文献   

14.
 应用灰色系统关联度分析方法,对1991~1995年的5年间影响小菜蛾成虫田间种群数量的非生物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小菜蛾成虫田间种群数量的非生物因子在季节间,主要是月平均温度,其次是最高温和最低温,再次是田间相对湿度和降雨量;而在年度间,主要是年均最低温,其次是年度平均温和年均最高温,再次是年均降雨量和年平均相对湿度。  相似文献   

15.
通过诱捕的方式对云南省元江县芒果园橘小实蝇种群变动规律进行了全年监测,并就气候因素对当地橘小实蝇种群变动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元江芒果园内橘小实蝇可常年发生,11月至翌年4月种群数量相对较低,5月以后种群数量开始增长,至8月达到高峰。逐步回归分析揭示,降雨量、平均日照时数、月极端最高温和最低温是影响5—10月元江县芒果园橘小实蝇种群数量的关键因子;相对空气湿度、风速、平均日照时数、月极端最低温则是影响11月至翌年4月种群数量变动的关键气候因子。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开展桔小实蝇检疫防控技术研究提供技术基础。[方法]利用养虫室、养虫笼等设施,采用人工饲养和果实培养等方法建立和维持桔小实蝇种群并进行持续的室内生物学观察;在太湖东山地区建立隔离网室,配备温湿度记录装置,栽种各类寄主植物,每天观察桔小实蝇的生活习性。[结果]通过实验室饲养观察,掌握了桔小实蝇成虫、幼虫、蛹和卵的生活习性;通过土壤深度对蛹羽化率影响的试验可知将土层深度加大到40cm仍有成虫出现,且羽化率为80%;通过室内趋向性试验,发现桔小实蝇对苏州地产水果的选择性从高到低排序为柑橘、枣、石榴、桃、橙、梨、柿子。而野外调查表明,果树品种根据桔小实蝇为害率从高到低排序为柑橘、枣、石榴、梨、柿子。在本地柑橘品种中,其为害率从高到低排序为洞庭蜜橘、早橘、温柑、黄皮、早红、料红。[结论]建立了桔小实蝇人工饲养设施,为开展桔小实蝇生物学特性观察和生物学试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湖北武汉果实蝇害虫种群动态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华中区域果实蝇害虫的发生规律和气候因子影响,以武汉市南湖地区的华中农业大学校内果园和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内蔬菜基地为调查地点,于2016年4月-2017年4月使用诱蝇醚和诱蝇酮为性引诱剂开展了诱捕调查,并结合华中农业大学当年的气象记录开展了气象因子分析。结果发现,果园和蔬菜基地内诱捕的果实蝇种类为南亚果实蝇和橘小实蝇,不同调查点的种群动态模式基本一致。南亚果实蝇于5-6月初开始出现,7-8月初达到第1个高峰期,随后呈现锐减趋势,并于9月下旬-10月出现第2个小高峰(梨园和蔬菜基地除外);而橘小实蝇主要于6月下旬之后开始出现,8月下旬-9月上旬达到高峰期,且未出现第2个小高峰(橘园除外);表明这2种果实蝇的发生呈现明显的错峰现象。通过相关性和主成分统计分析,推测气温条件(包括平均气温、平均最低温、平均最高温)和平均日照时数为影响果实蝇种群动态的关键气候因子。  相似文献   

18.
刘建宏  熊小真  杨丽英  熊忠平  潘涌智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396-19398,19430
[目的]为在江西省对桔小实蝇进行有效的监测和预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桔小实蝇的分布点数据和环境因子数据,通过GARP生态位模型预测桔小实蝇在江西省的潜在分布区域。[结果]桔小实蝇在江西省的适生面积占全省面积的2/3以上。在24°~26°N赣南盆地的大部分区域,年平均气温在19~20℃,是桔小实蝇的高适生区。在26°~27°N的赣州北部的部分地区以及吉安西南部、抚州、鹰潭、上饶东南部的少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8~19℃,是桔小实蝇的中度适生区。在26°~30°N的滨湖、赣江中下游、抚河、袁水区域和赣西南山区,年平均气温在17~18℃,是桔小实蝇的低适生区。赣东北、赣西北和长江沿岸地区,年平均气温为16~17℃,是桔小实蝇的非适生区。[结论]该研究结果表明,桔小实蝇的实际分布与GARP的预测分布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