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吕玲  王绍露  陈勇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182-182,186
为探讨不同类型水体对克氏原螯虾产卵量的影响以拓展养殖区域,在曝气自来水中分剐添加了含不同浓度的Ca2+(15mg/L、25mg/L、35mg/L)、Mg2+(60mg/L、70mg/L、80rag/L)组合成3种不同类型和硬度的养殖水体饲养克氏原螯虾到雌虾产卵结束,以曝气自来水为对照,比较增加Ca2+、Mg2+及总硬度形成的不同豢型的养殖水体对克氏原螯虾产卵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地水体中适量添加Ca2+、Mg2+,可以提高克氏原螯虾的产卵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广东地区稻田养殖克氏原螯虾的生长状况,为人工养殖中推测饵料投放量和估算产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实地测得的广东地区稻田养殖克氏原螯虾的体长与体重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广东地区稻田养殖克氏原螯虾体长与体重的直线回归方程为W=11.157L-58.1,曲线回归方程为W=0.149 9L~(2.561 4)(P<0.01)。[结论]克氏原螯虾的生长属于异速生长。  相似文献   

3.
克氏原螯虾工厂化繁殖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玻璃缸、水泥池克氏原螯虾工厂化繁殖关键技术,为克氏原螯虾工厂化育苗研究与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与借鉴。[方法]设置不同克氏原螯虾投放密度(40、30、20尾/m2)、雌雄配比(4∶1、3∶1、2∶1及全部投放雌虾)二因素对比试验,通过"强化培育、冲水刺激、遮阳控光"等诱导手段,诱导克氏原螯虾同步产卵。[结果]经过59 d的试验,各试验池亲本虾成活率在50%~93%,总体成活率为71%;各试验池亲本虾抱卵率在64.0%~84.7%,总体抱卵率达76.9%。二因素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工厂化繁殖,亲本虾投放密度以40尾/m2、雌雄搭配比例以4:1较为适宜。[结论]在玻璃缸、水泥池等无土水体中,克氏原螯虾可以正常产卵、抱卵、孵化虾苗,克氏原螯虾工厂化繁殖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稻田养殖克氏原螯虾重金属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扬州地区稻田养殖克氏原螯虾的重金属污染情况。[方法]采集了扬州市3个区套养克氏原螯虾稻田的水质、底泥和克氏原螯虾样本,并对其进行了重金属砷、镉和汞的检测和分析。[结果]检测显示,所有监测稻田的水质和底泥的重金属砷、镉和汞的检测值都符合无公害水产品养殖环境要求,环境无明显重金属污染;克氏原螯虾的重金属砷、镉和汞的检测值未超过无公害水产品质量安全要求,也未超过我国水产品规定的最大残留标准,且平均检测值都相对较低,对人的健康风险较小。[结论]研究可为稻田养殖克氏原螯虾的健康发展及质量保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石磊  高倩  王磊  黄成  唐建清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4605-4606,4731
[目的]为利用灌木柳作为克氏原螯虾实验室培养以及环境友好型的清洁化水产养殖的育苗材料提供基础性研究参数。[方法]使用传统的曝气水培育克氏原螯虾"仔虾"以及较大规格的幼体,研究了灌木柳根系对螯虾存活率、体长增长量和体长变异系数的影响。研究了较大规格的螯虾幼虾在2种氨氮浓度的Ⅴ类污水中的存活情况,并分析了氨氮浓度的变化。[结果]曝气水中灌木柳组"仔虾"存活率和体长增长量均显著高于空白组,体长变异系数无显著差异。在2 mg/L氨氮污水中,灌木柳组幼虾存活率和氨氮净化率均极显著高于空白组。在10 mg/L氨氮污水中,灌木柳组幼虾存活率显著高于空白组,而2组氨氮净化率没有显著差异。[结论]灌木柳对提高螯虾幼虾存活率、生长速度具有显著效果,而灌木柳对水体氨氮净化范围为2~10 mg/L。  相似文献   

6.
克氏原螯虾4个地理群体遗传差异的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玮  阮龙  宋光同  陈义红  何吉祥  汪翔  丁凤琴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2):11861-11862,11876
[目的]对克氏原螯虾4个地理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状况进行调查,为克氏原螯虾遗传育种、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应用RAPD技术对怀远县(HY)、盱眙县(XY)、潜江市(QJ)、升金湖(SJH)4个地理群体的克氏原螯虾各30个个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在优化的反应条件下,所挑选的上海生工200个随机引物中,共有20个引物扩增出清晰稳定的片段。遗传距离显示克氏原螯虾群体间有一定遗传分化,其中怀远群体和潜江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大(0.3333),潜江群体和升金湖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小(0.2203)。怀远群体内的遗传相似系数最高(0.9187),盱眙最低(0.8900)。[结论]淮河水系的怀远群体和盱眙群体聚为一支,长江水系的潜江群体和升金湖群体聚为一支。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伊乐藻(Elodea nuttallii)环境中克氏原螯虾适宜的养殖密度,在伊乐藻覆盖率约为60%的环境中,采用不同养殖密度(10、15、20、25、30尾/ m2)养殖初始体质量为(4.35 ± 0.95)g的克氏原螯虾45 d,比较了各密度组的克氏原螯虾的生长性能、食源贡献度及非特异性免疫酶活力。结果显示:(1)10尾/ m2密度组的克氏原螯虾的终末体质量、终末体长及增重率最高,其余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 > 0.05);当养殖密度高于15尾/ m2时,小规格虾(10g ~ 15g)的占比明显增多。(2)伊乐藻对克氏原螯虾的平均食源贡献度范围为12.8% ~ 26.9%,且对大规格虾(20g ~ 25g)的食源贡献度高于小规格虾;(3)各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溶菌酶(LZM)的活力均无明显差异(P > 0.05),仅10尾/ m2密度组的克氏原螯虾丙二醛(MDA)的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四组(P < 0.05)。说明保障一定的伊乐藻覆盖度能有效降低密度带来的胁迫,并且摄食伊乐藻对克氏原螯虾的非特异性免疫具有积极作用。综上表明,伊乐藻(约60%的覆盖率)环境中,克氏原螯虾的适宜养殖密度为15尾/ m2。  相似文献   

8.
程东海  颉志刚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2):11311-11313
[目的]为克氏原螯虾专用配合饲料的开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探讨了克氏原螯虾对饲料蛋白质的需求量,并分析以昆虫粉作为唯一饲料动物蛋白源对克氏原螯虾存活、生长及蜕壳等的可能影响。[结果]鱼粉蛋白水平为25%时克氏原螯虾存活率最高,蛋白水平为28%时最低。昆虫粉组克氏原螯虾的存活率低于各鱼粉组。鱼粉组蛋白质水平对克氏原螯虾的末重具有显著影响(P<0.05)。蛋白质效率(PER)随饲料蛋白质水平的提高而增加,而饲料系数(FCR)则相反。各组克氏原螯虾的特定生长率(SGR)和蜕壳率(ER)均随饲养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其中T20组SGR显著低于F28(P<0.05)。[结论]克氏原螯虾的饲料蛋白需求量约为25%。昆虫粉可以部分替代鱼粉,但以昆虫粉作为该虾饲料唯一的动物蛋白源可能会影响其存活。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克氏原螯虾(Procambrus clarkii)对氟的蓄积性和可释放性,将220尾克氏原螯虾随机分成4组.分别饲养在含氟化钠0.00(对照)、0.05、0.50、5.00mg/L的水箱里,进行为期6周的暴露试验.每周周末取样1次;随后用自来水饲养进行为期4周的释放试验,每周周末取样1次。样品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克氏原螯虾体内氟的蓄积量。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对氟有蓄积性,水体环境氟含量越高虾体蓄积越多,在染毒水体饲养时间越长蓄积越多,而且主要蓄积在虾的甲壳和肝脏内;克氏原螯虾对氟有可释放性.但释放的速度很缓慢。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全价配合饲料条件下克氏原螯虾幼体及成体消化酶的活性。[方法]取克氏原螯虾幼体全消化道组织,成体胃、肠组织,对克氏原螯虾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纤维素酶等消化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克氏原螯虾幼体的淀粉酶活性较高,胃蛋白酶活性较低;纤维素酶和脂肪酶活性相差不大,且活性均小于淀粉酶活性。成体的胃和肠中蛋白酶及淀粉酶比活力均较高,而纤维素酶和脂肪酶的比活力较低,且蛋白酶比活力为胃大于肠,淀粉酶比活力为肠略大于胃,纤维素酶和脂肪酶比活力在胃和肠中无明显差异。[结论]该研究为克氏原螯虾的水产养殖中专用饲料的开发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1.
丁建英  邵菁  徐建荣  韩晓磊  唐洪生 《安徽农业科学》2012,(31):15266-15267,15270
[目的]探讨复方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克氏原螯虾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在基础饲料中添加1%、2%的复方中草药制剂,连续投喂40 d,分别在养殖后的20、30、40 d测定克氏原螯虾的溶菌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的活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添加1%和2%的中草药制剂对克氏原螯虾溶菌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影响极显著(P<0.01),对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的活性影响显著(P<0.05)。2个试验组除酸性磷酸酶外,其他3种酶的活力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复方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可以显著提高克氏原鳌虾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从免疫力和经济角度方面考虑,建议中草药的添加剂量以1%为宜。  相似文献   

12.
克氏原螯虾同步化与非同步化育苗效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为不同规模的克氏原螯虾养殖单位提供相应的育苗技术。[方法]利用克氏原螯虾秋冬季节生殖需要一定水位的生态习性,采用降低育苗池水位的方法同步化培育苗种,并与非同步化育苗技术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同步化育苗的苗种规格较小,但能在同一时间内获得规格较整齐的苗种,适合大规模养殖单位同期进苗。非同步化育苗的苗种规格较大,能在夏季养成商品虾提早上市,但无法获得大量规格整齐的苗种,只能分期分批获得不同规格的苗种,适合在不同时期供应小规模的养殖单位。同步化育苗累计出苗尾数、出苗重量和商品虾收获重量分别是非同步化育苗的1.78、0.93、0.80倍。[结论]同步化育苗能满足大规模养殖单位的需要;非同步化育苗可以不断收获苗种和商品虾,能满足小规模养殖单位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黄孝湘  李建华  杨明生  汪宜宇  陈义勇  李国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5):12536-12538,12540
[目的]为探究克氏原螯虾的食用安全性以及哈夫病的致病因素等提供检测方法。[方法]以孝感市不同水域中生活的克氏原螯虾为材料,对其主要组织的LDH同工酶进行电泳分析。[结果]2处水域的pH、总磷、总氮和化学需氧量存在差异,2处水域中克氏原螯虾的鳃、心脏和肌肉的LDH同工酶酶谱也存在差异。B水域(流水)中克氏原螯虾的酶带数目比A水域(静水)多。从Ldh-5同工酶染色深浅可以看出,静水虾肝胰腺、心脏和眼球的Ldh-5同工酶活力比流水虾的大,而肌肉和腮则是流水虾的Ldh-5同工酶活力较大。[结论]2处水域克氏原螯虾组织LDH同工酶的差异是由水质差异引起的。  相似文献   

14.
不同饲料组分对克氏原螫虾消化酶·SOD和糖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金星  彭刚  唐建清  黄成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63-765,805
(目的]为实际养殖克氏原鳌虾的养分添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以脱脂鱼粉(动物蛋白):米粉(淀粉):芦苇粉(纤维素)为1:1:0、1:0:1、0:1:1、1:1:1的4种混合饲料喂养克氏鳌虾44d,并于10个时段测定鳌虾3种肠胃消化酶、SOD、糖原的含量:[结果]饲料营养组分对鳌虾肠胃消化酶有良好的诱导作用,即:动物蛋白和纤维素均在0、33%、50%时可引起相应消化酶的适应性上升,而淀粉仅在0、33%时可引起淀粉酶上升;较高的动物蛋白和纤维素有益于肌肉中SOD的提高,而高淀粉则会显著降低鳌虾SOD值;肝糖原在高蛋白情况下能不受饲料中淀粉含量下降的影响,肌糖原则与淀粉含量保持一致;各生化指标经一定天数的波动后趋于稳定.[结论]克氏鳌虾对饲料组分的变化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动物蛋白和纤维素的营养意义大于淀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克氏原螯虾与中华绒螯蟹混养条件下的行为进行观察和研究。[方法]在相对狭小空间进行等重量级的虾蟹混养试验,观察记录两者相遇初期的格斗行为及混养后期的胜负结局;在相对宽敞空间--"Y"型迷宫内,观察记录克氏原螯虾对较高重量级中华绒螯蟹的趋避行为。[结果]混养试验中虾蟹相遇初期,螯虾首次攻击及靠近的次数、累计主动靠近次数均极显著大于蟹(P<0.01),累计主动攻击次数显著多于蟹(P<0.05);混养30 d后,虾死蟹存组占30%,蟹死虾存组占10%,共存组占60%。在每只受试虾对较高重量级蟹趋避行为试验中,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多,螯虾对蟹与空白的选择次数和时间由差异性不显著(P>0.05)变为显著偏向选择空白(P<0.05),即螯虾对蟹的识别能力显著提高了,同时试验螯虾的选择行为受到明显抑制。[结论]可以推测,若提供适合的生境条件,虾蟹混养理论上可获得较好效益。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卵巢成熟过程EST的变化。[方法]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分析了卵黄形成期和成熟期卵巢中酯酶同工酶(EST)的表达情况。[结果]所研究的两个阶段卵巢中EST同工酶的表达可分为Ⅰ、Ⅱ、Ⅲ共3个区。其中Ⅰ区和Ⅱ区卵黄形成期EST表达较强,酶带明显比成熟期浓,尤其是Ⅰ区,卵黄形成期EST同工酶的表达最强。相反,在Ⅲ区,成熟期EST酶带明显比卵黄形成区浓。[结论]在克氏原螯虾卵子成熟过程中,EST基因的表达存在时间差异性。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克氏原螯虾在水泥池和网箱两种不同人工栖息环境下的越冬效果.在水泥池中,以石棉瓦和水花生共同作为克氏原螯虾的越冬环境,其成活率为96.46%;仅以水花生作为越冬环境的成活率为4.24%:没有石棉瓦和水花生的成活率为3.68%,表明以石棉瓦和水花生作为人工洞穴能让克氏原螯虾顺利越冬.在池塘网箱中,以水花生作为克氏原螯虾的越冬环境,其成活率为91.74%,以水葫芦作为克氏原螯虾的越冬环境,成活率为69.93%,未设水草的为50.28%,表明网箱中铺设水草更有利于克氏原螯虾越冬,其中以水花生为最好.  相似文献   

18.
克氏原螯虾和红螯螯虾出肉率与可量性状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寻找合理的方法评估比较克氏原螯虾和红螯鳌虾出肉率的高低,从而为其选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运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2种虾的出肉率和可量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红螯螯虾出肉率高于克氏原螯虾出肉率,第一腹节宽为影响克氏原螯虾出肉率的重点性状;体长和头胸甲长为影响红螯螯虾出肉率的重点性状,全长次之。得出结论:(1)可量性状与出肉率的相关性相较于可量性状与肉质量的相关性更能突出重点性状;(2)通过测量可量性状或通过性状比值进行克氏原螯虾和红螯螯虾出肉率方面的选育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