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因自然降水与作物生育期需水分不平衡,建造一套集雨蓄水灌溉系统可调节平衡.这种调节性灌溉,可以说灌的是"丰产水",在特别干旱年份又可说灌的是"保命水".该技术措施适宜年降水量400毫米以上的旱作区果园运用. 一、集雨系统:尽可能充分利用路面、村庄和坡面等具有一定产流面积的地方作为集雨场;在自然条件差的地方可考虑修建人工集雨场;如秋季果树需水量较少时,在果树行间铺塑料薄膜,把秋季果树生长不太需要的自然降水收集起来.  相似文献   

2.
果园冬灌是指封冻前对果树进行灌溉。俗话说得好:“果园不冬灌,受冻又受害;果园灌冬水,开春发得美。”通过冬前灌溉增加土壤的水分,一是可利用水蓄积较多热量,使冬寒期间的地温保持稳定,避免或大大减轻果树的冻害程度;  相似文献   

3.
湖南省虽然降水充沛,但分布极不均匀,果树生长结果需水最多的季节常常干旱少雨,出现了供求矛盾。而大多数丘岗山地果园水资源又缺乏,灌溉极不便利。 解决果园灌溉问题,可采用先进的果园滴灌技术。 滴灌是利用水泵加压或自压,通过管道系统由滴头将水灌溉到果树根域周围,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机械化与自动化的节水灌溉技术。  相似文献   

4.
节水农业主要是指在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充分利用自然降水的基础上高效利用灌溉水的农业.节水农业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农业生产中水的利用率和水的利用效率,对于灌溉农业来说就是在节约大量灌溉用水的同时实现农作物的高产,对旱作农业来说就是在增加少量补充供水的情况下达到显著增产.节水农业技术是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重要环节,节水农业技术体系包括输水系统节水技术、灌溉节水技术、田间农艺节水技术、化学节水技术、高新节水技术以及集雨补灌、节水管理等.节水农业技术,重点是灌溉节水技术.灌溉节水技术包括输水系统节水技术和田间灌溉节水技术.  相似文献   

5.
一、蓄住天降水,把非灌溉期雨水留给旱期用 果园蓄水就是把果树生育期降雨的超产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就地拦蓄,储存于果树根层土壤,提高天然降水的利用率;或修建蓄水设施储存,在干旱缺水季节补浇关键水,解决果树的"卡脖"旱.主要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6.
1喷(滴)灌模式喷灌效果近似于自然降雨,灌溉效果较好。滴灌一般是在播种后浇头水前拉好滴灌带,若能做到使管带滴水眼对准作物,则节水效果会更加明显。这种模式对土地的平整度要求不高,由于无需田埂和沟垄、土地利用率高,且播种简单,灌溉方便,秸秆覆盖较好,适于较大规模种植且地表起伏较大的灌溉区和在适度补水后即可保持较高产量的旱作区。但由于一次性灌溉设备投入较大,主要还得依靠国家的  相似文献   

7.
郭梅 《农村科技》2006,(8):23-23
棉花"深埋式"滴灌技术是继棉花膜下软管微孔灌技术之后兴起的又一项新的高效用水技术。该项技术能够高效率地利用肥、水,增产效果明显。一、关键性技术1.灌水开灌时间为棉花现蕾期,北疆棉区一般为6月7~10日,按3天1个轮灌周期进行灌溉,如秋季多  相似文献   

8.
果树集流蓄水保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化德  魏全 《新农业》2010,(5):25-26
<正>辽西丘陵山区果园多数分布在无灌溉条件或灌溉条件较差的坡耕地上,即使有灌溉条件,80%以上的果园都是以地面漫灌为主,水的利用系数极低(0.4%以下),果园节水灌溉和充分利用自然降水已成为该地区发展果树生产的当务之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优质强筋小麦郑麦9023在黏土、壤土和砂土中的最佳灌溉模式,采用池栽方式,研究了在这3种土壤中不同灌溉处理对小麦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郑麦9023大多品质性状在不同土壤质地中差异不显著,但对不同灌溉处理的反应有所不同,在足底墒的情况下,黏土全生育期内灌拔节水和灌浆水2水,壤土和砂土灌越冬水、拔节水和灌浆水3水的灌溉模式可以兼顾小麦品质、产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10.
针对黄土丘陵区降水少而时空分布不均等特点,以集雨技术及工程设施为基础,通过有限补充灌溉方式,研究了玉米不同座水量、不同补灌定额、不同生育期补灌对玉米出苗及其生长、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研究表明:①当土壤0~10cm的相对含水量低于24%时,不座水播种将不出苗;大于24%时,可出苗,但出苗率极低,仅为20%~21%.在不同土壤相对含水量条件下,座水100mL、200mL、300mL时,出苗率均可达到90%以上,且随着座水量的增加,其长势旺盛;②在当年的降水条件下,最为合理的补水量为5m3/667m2;③在水量有限情况下,玉米拔节期补水比灌浆期补水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1.
旱作区以修建地下混凝土盖碗窖为1种贮水容器,用来调蓄扬黄水、库水、坝水、井水,利用微灌设备进行节水、节肥,水肥一体化灌溉施肥.该规程包括微灌系统组成、微灌模式、窖水滴灌适种作物、微灌技术要点及设备操作与保养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2.
黄土高原旱作区为典型的雨养农业区,从根本上制约该区农作物、林果产业规模化发展的仍是水问题。因此,从解决水问题入手,完善当前的节灌工程,并研发推广经济、高效的节灌技术及完善相关配套设施,提高灌溉水利用率,是提高农业水生产力、增加农户收益的根本途径。本文概述了黄土高原旱区几类主要的节灌技术,并分别对这几类技术的优缺点及应用范围进行了分析。最后对今后节灌技术的选型和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旨在为旱区节灌技术评价体系的构建和技术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1节水灌溉的含义节水灌溉是根据作物的需水规律和当地的气象水文与土壤条件,在充分而有效利用降水和土壤水、保证作物增产或不降低产量的前提下,通过工程的、农艺的、生物的和管理的措施,减少灌区的灌溉用水量,获得最佳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灌水技术。节水灌溉,实质上是通过多种技术措施的组合运用,提高作物对降水和土壤水的利用率,降低作物的蒸腾和棵间蒸发,减少无效耗水,从而实现灌水量减少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2002—2003年在红寺堡灌区进行了中药材有限控灌试验。试验地于1999年开垦,2000年开始种植,肥力在当地属中上。供试药材为黄芪、丹参、黄芩3种,在2年中相互换茬栽植。1研究方案及设计依据 有限控灌是针对大田生产中的地面渠灌而提出的一种灌溉模式,其含义是有限度的控制灌水。其技术特征是:在作物生长期内及时供水和有限调亏控水相结合,适时充分满足关键需水期的水分供应,以水分反应最不敏感期(一般为苗期)为主动调亏控水阶段,其它生育阶段主要通过对自然降水和土壤深层水的调节利用,从而尽可能延长灌水间隔期,通过实行“促控结合、少次多量”的低频率灌溉,达到作物高产稳产与节约灌溉用水目标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雾灌技术是通过一系列管道将首部加压后的水输送到田间,再经过特制的雾化喷头将水喷洒呈雾状进行灌溉的技术。其特点是,喷水的雾化程度高(雨滴直径小于0.5毫米),灌溉时似如牛毛细雨,犹如云雾覆盖。既可增加作物的株间湿度,调节株间温度,同时也可增加土壤水分。由于雾滴很小,无打击力,不会损伤作物的嫩叶幼芽,土壤也不板结,很适用于柑桔、茶叶、果树、蔬菜、食用菌、花卉、人参等经济作物对灌溉的要求。雾灌系统由水源、首部枢纽、干管、支管、毛管、微管和喷头组成。水源可以是河流、水库,也可以是山泉、水井、池塘等。首部枢纽由加压泵、过滤器、阀门、水表等专用设备组成。干、支管承担输  相似文献   

16.
<正> 旱作农业节水灌溉机械化技术是农业部确定的全国重点农业技术推广项目之一,是农业节本增效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旱作农业节水灌溉机械化技术就是利用机械配合土建、塑料等工程措施,将灌溉水有效地送入作物需水部位,或将降水涵养于土壤中,让水资源最大限度地被作物利用,提高水的有效利用率。我市近20年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实践证明,实施旱作农业节水灌溉机械化技术好处很多:①能将灌  相似文献   

17.
引黄灌区春小麦早灌头水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并大面积推广的小麦十大增产技术之一,但随着80年代后期以来的持续暖冬和近些年来春灌放水时间的逐年提前,春小麦生长发育时期也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相应提前,特别是在小麦早灌头水上,头水灌溉时间、头二水间隔时间一直是技术界、农民争论的焦点,特别是套种的玉米在未出苗的情况下不能早灌,由于认识上的分歧,直接影响小麦早灌头水技术措施的落实。为了进一步摸清早灌头水对小麦和套种玉米出苗的影响,2004年进行了不同时期头水灌溉试验,2005年进行了头、二水间隔时间灌溉试验,以期选择对小麦和套种玉米产量适宜的头水灌溉时间和头、二水间隔时间,为指导大面积小麦套种玉米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正>1 "四适三减"减蒸控灌节水栽培技术"四适三减"就是在保证果树正常生长发育的前提下,采用适宜的灌溉方式,选择适宜的灌水时期,在适宜的灌水位置上,灌溉适宜的灌水量,并结合一系列的农艺措施,减少树体蒸腾、减少地表蒸发、减少地下渗漏,从而达到降低果园灌水量,提高灌溉水生产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兰州市水资源短缺,节水灌溉技术普及率低、水利用效率不高,目前发展节水灌溉的对策是:继续抓好节水增效示范区建设;依据降水分布时空调节种植业结构;抓好输水环节的节水措施;建立合理的水价和用水管理体系;建立农业节水技术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20.
在榆中北部高海拔半干旱山区进行的玉米不同覆膜形式与集雨补灌试验结果表明,在高海拔半干旱山区采用双垄面全膜覆盖沟播栽培玉米,利用集流窖水在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作物缺水时适时补充灌溉,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有较好的推广利用价值,可在同类旱作区大面积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