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对鸣翠湖的水质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影响鸣翠湖水质的两个主因子,因子1由叶绿素a(Chla)、高锰酸钾指数(CODMn)、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构成,反映了鸣翠湖的有机物污染状况;因子2由总氮(TN)、氨氮(NH3-N)、硝态氮(NO3-N)、亚硝态氮(NO2-N)共同构成,反映了鸣翠湖的营养盐氮污染状况。鸣翠湖水体以有机物污染与氮营养盐水平较高为主要特征,是引起鸣翠湖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河流污染物输送对巢湖水质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采用零维模型,以Ⅲ类水为控制目标,对巢湖CODMn、TP、NH3-N的水环境容量进行了估算,同时研究了入湖支流污染物输送对巢湖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Ⅲ类水质目标下巢湖CODMn、TP、NH3-N的水环境容量分别为6.21×104、0.04×104、0.85×104t·a-1。CODMn年均背景储量为3.17×104t·a-1,占巢湖水环境容量的51%,而TP与NH3-N年均背景储量均大于其水环境容量。因此,在Ⅲ类目标水质下,巢湖仅允许有CODMn的排放,且年均允许排放量为3.04×104t·a-1。入湖支流每年向巢湖输送CODMn4.56×104t、TP 0.25×104t、NH3-N 5.15×104t,其中CODMn年均输送总量小于其水环境容量,但大于允许排放量。因此,入湖支流污染物的输送会加剧巢湖水质恶化,削减支流污染物排放成为控制巢湖水质恶化的关键途径。  相似文献   

3.
2007年4月-2008年4月对上海白莲泾河段水体环境质量进行了调查,取白莲泾上的6个断面,每月大、小潮当日采集各断面水样,获得了该河段水质指标的变化状况。根据监测结果,以DO、CODMn、NH,-N、TN和TP为指标参数,利用单因子和综合水质标识指数(WQI)对白莲泾河段水质进行评价,结果发现,空间分布上,位于居民生活区的2个断面DO、CODMn、NH,-N、TN和TP5项指标均为最差;时间分布上,枯水期水质较丰水期差,2007年8月、9月白莲泾水质达到最好;小潮期间水质较大潮期间差,且均有90%以上的断面超过Ⅳ类水标准。主要污染指标排序依次为TN、NH3-N和TP。  相似文献   

4.
2007年4月-2008年4月对上海白莲泾河段水体环境质量进行了调查,取白莲泾上的6个断面,每月大、小潮当日采集各断面水样,获得了该河段水质指标的变化状况。根据监测结果,以DO、CODMn、NH,-N、TN和TP为指标参数,利用单因子和综合水质标识指数(WQI)对白莲泾河段水质进行评价,结果发现,空间分布上,位于居民生活区的2个断面DO、CODMn、NH,-N、TN和TP5项指标均为最差;时间分布上,枯水期水质较丰水期差,2007年8月、9月白莲泾水质达到最好;小潮期间水质较大潮期间差,且均有90%以上的断面超过Ⅳ类水标准。主要污染指标排序依次为TN、NH3-N和TP。  相似文献   

5.
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法在巢湖流域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辉  杨雄 《安徽农学通报》2018,(10):116-119,163
选取溶解氧(DO)、高锰酸盐指数(CODMn)、5d生化需氧量(BOD5)、氨氮(NH3-N)、总氮(TN)、总磷(TP)6项具有代表性的水质监测指标,应用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法对巢湖流域的10条河流12个断面的水质分,丰、平、枯3个水期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各断面受TN、TP的影响最大,受DO的影响最小;各指标在丰水期最大、枯水期最小;断面1#、2#、3#、6#、11#和12#属于劣Ⅴ类水质,断面4#、5#、7#、8#、9#和10#属于Ⅴ类水质。  相似文献   

6.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太泊湖水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13年5月~2014年3月太泊湖7个重要断面水质周年实际监测数据,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确定了5个指标(DO、CODMn、NH3-N、TN、TP)作为评价因子,建立评价矩阵,计算出影响因子的权重,最后对太泊湖水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太泊湖各监测月份水质存在一定差异,其水质总体状况为Ⅱ类偏向Ⅲ类水,其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和无机磷。  相似文献   

7.
长沙“百里水产走廊”水质调查评价及其污染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长沙百里水产走廊主要养殖水域部分水质指标的变化状况及其污染分布特征,并采用单因子指数法与内梅罗指数相结合的多因子综合评价法评价了其水环境质量。结果表明,长沙百里水产走廊主要养殖水域夏季(丰水期)水质超标因子是化学需氧量(CODc)r、生化需氧量(BOD5)、总氮(TN)和总磷(TP),最高分别超过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限值3.4、6.5、3.5和1.9倍,水质内梅罗指数为3.14,属于Ⅳ级重污染;冬季(枯水期)水质状况有所变化,水体溶解氧(DO)下降,氨氮(NH3-N)含量增加,主要超标因子仍为CODcr、BOD5、TN和TP,水质内梅罗指数为1.81,污染相对减轻,属于Ⅱ级轻度污染。不同水源、地理地貌和养殖类型与养殖水环境质量密切相关。养殖水体污染防治以减少内源污染和杜绝外源污染为主,此外可通过其它措施提高水体自净能力,出现富营养化趋势的水体可排入农田消纳,以确保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孙炳双  杨肖肖  杨维 《安徽农业科学》2013,(7):3063-3066,3131
应用模糊评判理论,以2010和2011年双台子河监测数据为研究对象,选择DO、CODCr、NH3-N、TP、TN、BOD5、氯化物7个评价因子,建立模糊评价模型,确定模糊关系矩阵,选择熵权赋权法求各评价因子权重,以最大隶属原理为评价类别,提出一种基于熵权赋权的方法,利用模糊变换对双台子河水质进行评价与分类。评价结果表明,从权重分析,主要污染因子为BOD5、TN、CODCr、TP,次要因子依次为NH3-N、DO、氯化物;由模糊向量大小分析,水质类别为Ⅳ、Ⅴ类;由模糊向量平均值分析,污染状况下游>中游>上游;并将评价结果与综合标识指数法对比,结果显示两种评价结果近乎一致,但模糊评判使评价结果更直观反映河流水质状况,评价结果更加合理准确。  相似文献   

9.
为三板溪库区南加镇水域网箱养殖区的绿色生态渔业提供依据,于2018年1-6月对该水域网箱养殖区的水温(T)、溶解氧(DO)、pH、氨氮(TAN)、总氮(TN)、总磷(TP)、叶绿素a(Chl.a)、化学需氧量(COD)、高锰酸盐指数(CODMn)、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和氟化物(Fluoride)等水质因子进行了监测,选取DO、pH、TAN、TN、TP、COD、CODMn、BOD5及氟化物等9个水质指标及Ⅲ类水水质指标标准值,利用CCME水质指数法(CCME WQI)对其水体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监测期间研究区域水体的叶绿素a含量为2.65~30.52μg/L,随时间进程呈逐渐上升趋势;表层水温总体随气温变化而变化,为6.0~17.8℃;表层水DO含量较高,为8.54~11.02mg/L;pH 7.68~8.30,总体变化不大,均在Ⅲ类水水质标准(6~9)内波动;TP含量均保持较低水平,符合Ⅲ类水水质的标准(≤0.2mg/L)要求;TN含量平均为2.29mg/L,高于Ⅲ类水水质标准要求(≤1mg/L);而氨氮含量均较低,其变化规律不明显;高锰酸盐指数、COD和BOD5的含量均较低。经CCME水质指数法对其水质评价表明,该区域水质评价得分为88.40分,处于良好状态。  相似文献   

10.
根据2008~2012年海宁市地面水水质指标的监测数据,采用单因子评价法、综合污染指数法、有机污染综合评价法和R型聚类分析法,对海宁地表水现状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海宁地表水的主要污染因子为氨氯、总磷,其中氨氮为首要污染因子;近年来,海宁地表水水质一直处于中度污染状态,其中2008~2009年水质略有好转,然而近3年来却一直小幅波动。各监测指标中,NH3-N和CODMn、CODCr与CODMn、TP与CODMn、CODCr和NH3-N呈现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针对村镇供水中的水量供应问题,以重庆市长寿区新市水厂的供水源东门水库和叶家沟水库为例,采用定额法建立预测模型,预测城乡居民的生活用水量及工业需水量,并结合考虑其他用水需求量。综合两水库来水量及水分损失量,以可供给取水工程的水量,即水厂的可取水量限制水量开发,必要时供水工程需另觅水源以满足用水需求。  相似文献   

12.
13.
刘燕 《北京农业》2012,(18):184-185
分析在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对于这两者的管理存在一定的问题,并且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运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监测技术,以微核千分率为指标,对武汉市某自来水厂的水质进行评估.结果表明,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各取样点的蚕豆根尖微核千分率显著升高,且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选取暴露32 h的微核千分率计算其污染指数,判定该厂水源水和中间水为中度污染,自来水为轻度污染.因此,该厂作为武汉市饮用水的重要来源,其水质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具有致细胞突变性.  相似文献   

15.
淡水水体中蓝藻水华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政权  孟春晓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6):7597-7598
综述目前国内大型浅水湖泊蓝藻水华成因研究现状,分析蓝藻水华形成的一般机理,重点阐明蓝藻水华治理的关键技术研究及其重要生态和环境意义。  相似文献   

16.
Water baths     
《Science (New York, N.Y.)》1973,182(4112):618
  相似文献   

17.
18.
Darrow G 《Science (New York, N.Y.)》1972,176(4039):1071-1072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